本帖最后由 卢望军 于 2012-6-20 05:32 编辑
揭开中学“排名”的画皮
文/万凡 卢望军
最近网络爆出轰动国内教育界的版本各异之“大学排行榜”。
无独有偶,近日,一份“全国中学100强”名单在网络盛传。该名单注明,“2011年中国教育部根据各地送审的754所省级重点高中进行量化赋分评出,属官方正式排名”。
对此,5月23日,教育部特别声明:教育部及其相关司局没有开展过中国百强中学、高中排行榜等类似评选和排名活动,也没有发布过此类信息。有媒体发布的以教育部名义举办的此类评选活动和排名结果,均属冒用教育部名义的虚假信息。(广州日报5月24日北京报道)
据《新京报》5月24日爆料,参选“中国百强中学”需交费6000元。而该活动主办方是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品牌时代国际传媒”的网站。据悉,这一评选活动早在2005年进行了第一届后被教育部叫停。然而,七年之后的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百强中学”全国评选已经举办到第四届了。
这两大教育界的“灼热级”新闻,让学生、家长愤懑,让教育领导者哑言,让社会唏嘘。所有的愤懑、唏嘘和哑言都归结于:为什么很多“一流”都是买来的?如果教育部的名义都可以随便冒用,中国教育,普通百姓还可以相信谁?
显而易见的荒唐。浙江省教育专家董惠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倡的是一个均衡的概念,鼓励每个中学办出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地去追求升学率这样一个指标。”“百强中学评选”明显与我国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方针背道而驰,略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教育部绝不会支持此类评选活动。显而易见的荒唐背后,是心照不宣的利益纠葛。
趋之若骛的各方。百强评选强了谁?首先是举办方 “品牌时代国际传媒”的网站,参评费和点击率以及由此增加的广告收入,赚得盆满钵满;其次是入选学校,名气带来优质生源,优质生源带来高升学率,高升学率带来更多优质生源并最终带来滚滚财源和亨通官运;再次是教育相关部门,为何从举办第一届即被叫停的评选活动却存活了7年!为何竟能打着教育部的幌子招摇过市举办四届!这么兴师动众以制造社会轰动效应为目的的评选活动为什么没有轰动教育相关部门的眼目!百强之殇伤了谁?伤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伤了社会公平正义,伤了社会公众对教育信任,尤其是人为地扩大了学校之间的差距,使名校周围的薄弱学校由举步维艰到濒临绝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急功近利的盛宴。君不见“大学排行榜”竟成了流行音乐排行榜,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上的名次大起大落,实在有违常理。按理说,大学的办学水平是相对稳定的,不至于风云变幻,大学排行榜“贿赂门”丑闻就是对这有悖常理的现象的“合理”解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学排行榜公共性的缺失也正是其公信力缺失的主要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生成科学技术的大学之根基都被金钱锈蚀被功利泡软,则泱泱大国,何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啼笑皆非的闹剧。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中国百强中学》评选采用“市场声誉”和“办学特色”两个指标。“市场声誉”评价采用“网络投票”和“市场调查”的方式,结合专家意见获得;“办学特色”由参评学校自己提供。既然如此,网络拉票和弄虚作假便应运而生,活脱脱一出“娱乐时代”闹剧!这出闹剧有两种作用:第一,沽来名和钓来誉可以长久地陶醉自己,因“名在其中”而自鸣得意的学校不在少数;第二,选出的百评出的强可以短暂地麻醉社会公众尤其是学生家长,名牌名车名校,这是一个一“名”惊人的功利化时代。教育的功能,本是激浊扬清,而百强评选却是助纣为虐。
中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难题,一个中学的好坏更重要的要看是否有正确的发展态势,看它是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看它是否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而这至少得十年二十年才能见分晓。但是,没有人可以等这么久,也没有人愿意等这么久。因此,各类排名荒唐而堂皇地频频上演,惑乱公众眼目,侵蚀教育公平,可恶可恨而可笑。
“百强中学评选”和“大学排行榜”,只是整个急功近利的社会的一个缩影,不足为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