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课题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专业化: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一个普通职业群体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或说(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获得鲜明的专业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二是指一个职业群体的专业性质和发展状态处于什么情况和水平。 教师专业化:包括宏观角度上的教师职业专业化和微观角度上的教师个体专业化,即教师专业化既是教师个体专业水平逐步提高走向专业化的过程,又是教师这一群体为争取实现教师这一职业达到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 教师职业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课题界定: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对象是苏北地区地处县城及以下乡镇的高中、初中、职中及小学的普通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农村教育和农村教师理论视角,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价值等理论;(2)基于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的视角,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政府管理部门、业务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个体及教育市场在教师专业化中的职能分工、相互协作等管理、策略及其的应用实践问题,初步设想“政策扶持、高校参与、业务培训、市场合作、学校培养、自身成长”的六元整合策略;(3)基于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视角,研究教师在专业化成长、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提高的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内容、成长途径等理论的整合和应用。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农村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的研究现状综观国内外文献,关于农村教师发展状况的研究,主要有如下成果:谈松华的《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余永德的《农村教育论》;陈逖先、纪芝信的《中国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研究》;陈吉贵的《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思考》;文庆标、王凤良的《农村教师队伍中不称职人员的成因及调整对策》等。这些研究描述了农村教师发展中的数量、质量、结构、生活待遇与生存环境问题,对农村学校中的代课教师、民转公教师等群体进行了广泛的描述,关注到了农村教师发展状况的艰难性。这些研究侧重于现象的描述,对农村教师发展问题的症结或原因作了分析与论证,但对于如何解决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探讨。 发展对策方面进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唐松林的《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田慧生的《关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杨国顺的《构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绿色通道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李劲松的《云南代课教师问题研究》等。以上研究的着力点在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针对当前农村教师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的办法,但主要侧重于理论方面的建设,实践中的操作不是非常具体。 2、教师专业化理论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教师专业化的探讨,学术界按两条路径进行。一是运用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教师专业化的动态过程;二是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建构教师专业化的模式。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理念。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在《教育方法学》中提出,教师的“专业化”存在两种模式(实质是两种教育理念)。技能熟练模式,即主张教师进修的课程就是有关教师职业的理论、原理、技术的“知识基础”的补充。反思性实践模式,即认为“教学实践”是一种囊括了政治、经济、伦理、文化、社会的实践活动。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内容。周青山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的发展内涵是多层面、多领域的,要求教师课程的设置必须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在知识技能上,必须以促进教师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的整合为目标。二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空是无限的,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教师教育课程体现终身教育的特性。 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途径。天津师范大学杨宝忠教授认为,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的途径是:第一,师资人才高学历化,教师资格制度化。第二,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教师在职继续教育受到格外重视。第三,在终身化背景中,以专业化为方向,重视教师素质提高。强调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吸取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第四,建立PDS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提升教师品质。 3、教师专业化实践方面的研究现状尽管我国师范教育起步较晚,接触教师专业化理论较迟,但是我国推进教师专业地位的改善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的努力却是非常显著的。1994年1月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教师职业列入属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类中。 教育部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推进教师教育事业。如: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一体化”教师教育体制的确立;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与完善;在职“研修制度”的改进等。 2001年,教育部师范司组织编写的《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国内第一部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面的力作,成为教师专业化研究方面的范本。这部专著内容丰富,理论体系翔实成熟,有强烈的时代感。 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于2001年5月在北京市丰台教育发展服务区建立了首批教师发展学校。这些学校的做法是以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以科研促教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以科研促转变,优化教师教育思想;教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湖北武汉市粮道街中学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进行了研究,提出建立四个研究平台:继续教育平台、校本教研平台、校本行动平台、校本科研平台。 湖北十堰市启动了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绿色通道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等。 课题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1、本课题调查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能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有力地研究素材和数据参考。 2、本课题研究探讨农村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障碍等相关理论问题,能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拓展和深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 3、本课题研究探讨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机制、培训方法及其应用和实践问题,提出更具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既能丰富教师专业化理论,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又能为我省教师专业化的规模化、系统化、有效化地开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模式,对于全面提高我省教师专业化的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本课题研究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开辟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第二途径,同时开发一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资源,增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操作性和高效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5、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有助于提高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一座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推进农村中小学“名师工程”。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系统培训,能建设起一支具有较新教育理念、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实现“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有力地数据参考,并提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2、通过研究,探讨中小学教师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所涉及的成长环境、成长规律、成长障碍等相关理论问题,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顺利成长奠定理论基础。 3、通过研究,提出更具操作性和高效性的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模式和教师专业成长策略,形成具有多样化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培训和专业化发展模式。 4、通过研究,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开辟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第二途径,同时开发一批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资源。 5、通过课题研究和实验,提高广大中青年教师的创新意识、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搭建一座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推进“名师工程”。 6、通过研究和系统培训,建设起一支具有较新教育理念、较强创新意识和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农村教师队伍,进而全面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科教兴农”、“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现状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对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各方面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侧重于苏北地区),探寻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因素,然后提出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重点和相关对策。主要调查内容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师资构成现状、继续教育或在职培训现状、教学情况现状、教育科研现状以及相关教师培训机构及其培训活动的现状。 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法。取苏北20-30所各类型的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其中,我市由教育主管机构和各学校协助调查,其它市直接联系友好学校和友好教师进行协助调查,调查问卷和数据通过网络交流,成果共享,最大限度地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 (2)背景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研究 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成长过程中所面临各种环境的影响(如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人际环境、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等);政府、学校如何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教师如何适应环境和利用环境才能顺利成长。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 (3)机制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和成长障碍研究 研究农村中小学各类型教师成长中的差异和规律(包括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特色教师与名优教师等);教师成长过程中各种障碍(低效行为、不称职行为和职业倦怠等)的原因及其矫治对策;教师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发展等。 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4)模式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宏观培训构架的构建研究 从宏观上解决教师专业化的培训机制、模式和培训途径、方法等问题。即研究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政府管理部门、业务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教师个体及教育市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职能分工、相互协作、管理策略以及应用实践问题,构建具有区域性特征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教师培训小型化、零散化、低效化问题,实现规模管理、系统培训,创设多式样、多渠道、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初步设想“政策扶持、高校参与、业务培训、市场合作、学校培养、自身成长”的六元整合策略。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教育实验法、调查研究法。
(5)行动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研究 从微观上解决教师专业化理论在中小学中的应用和实践问题,侧重于从学校角度上研究学校对教师的培养策略(“选人”机制、“育人”机制、“知人”机制、“用人”机制、“留人”机制等)以及从教师角度研究教师自身如何成长的途径和策略(如情景体验式、现场诊断式、案例教学式、自主反思式、叙事研究式、课题研究式、网络信息交流式,如读书实验法、网络辅助法、对比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践研究法、业务档案袋法、教育叙事博客法等)以及这些策略的实验。 研究方法:教育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6)实验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依托市县教育主管部门、高职院校、重点中学,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远程学习网和资源库,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等。采用“动易网络”管理系统建设网站,授权各实验学校建设网站中的相应栏目,便于交流和管理;同时建设“博客”系统,便于教师随时进行交流和学习。 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法、网络信息法、教育叙事博客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