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方炜:别忘了为什么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24 03: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url=]刘方炜:别忘了为什么写作[/url]

[url=]  最近一位朋友送我一本书,书名叫《说什么怎么说》,随手翻开之后就不能放下。开始时我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读这本书的,但是很快便被这本书所释放出来的能量所掌握了,我发觉我不是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就是我,一个以思想和写作为生的人,这本书是写给我的,是我的这位熟悉而陌生的朋友对我个人在谈话——灵魂与灵魂之间的谈话。

  “直到19世纪初,俄语似乎还是一种没有希望的粗陋的语言,俄国上流社会人士以说法语为荣,俄国作家寥若晨星。但是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俄国却群星灿烂地出现了托尔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一大批作家,真是一个奇迹。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开创了世界性的文学……”而这一切的原因是他们之前的普希金。“他们全都感激地从普希金的作品中汲取源泉,把它看作是‘一部辞典,包括着俄国语言全部的丰富、力量和灵魂’。”“作为斗士的普希金已经逐渐被人淡忘了,但是作为诗人的普希金却永存,因为他纯洁了俄罗斯的语言。”

  伟大的作家就是这样对他身后的世界发挥着如此深刻而巨大的影响,他竟然能够凭一己之力,提升了一个民族在文明世界中的地位,并且为这个文明世界添加上一笔绝非可有可无的绚丽。一个这样的伟大作家的产生在现实中往往是“不合情理,不可思议”的。

  我为作者的论述而激动着,同时也为他那种锐利的思想锋芒所刺痛——作为一个从事写作的人,我究竟做了些什么呢?在这繁杂喧嚣的尘世中,我被欲望的潮流裹挟到了什么地方呢?

  “文学创作不是聪明人的事业,而是一种深广的精神生活。”作者说,“现在这个社会,整天使人忙忙碌碌,物质成了评价一个人重要性的很重要的方面。”

  诚然,生存很重要,没有生存也就没有写作。有的时候写作也是为了继续生存,就像伟大的巴尔扎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但是怎么处理好这种关系呢?生存与写作,物质与精神,这对于每个怀着虔诚的态度从事写作的人来说都是两难的选择。我希望从作者的论述中得到答案,或者是答案的一种。“作家应该能以平静的目光来注视一切,包括自己。如果这样,那么实际上就不可能有什么东西来扰乱他的人性和理性的目光,他的内心世界就已经完整强大。当他强大到那个地步,就是说,任何厄运,任何灾难,任何人都毁灭不了他,甚至包括他自己也毁灭不了他。”

  在实际生存中,什么样的人能够达到这种标准?作者以在“文革”那种粗劣文化泛滥时期平静写作《希腊城邦制度》的顾准作为例子——“‘斯巴达不是一个城市,而是一个军营,一切文化会松弛这种恒久的警惕与宁静的军营生活。于是,斯巴达人从此就不要文化艺术了。’看,这语言多么优美,多么平静,多么准确!……这是我们那个时代的语言吗?是我们同时代的人吗?那背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宁静、深沉的情怀?”

  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极其艰难的,因为现实世界中有太多的东西——金钱、地位等在诱惑着人们,当然也包括作家。“这一切都在很有理由地阻止着伟大作家和作品的出现……如果出现一个那样的大作家,蔑视这一切,那才是令人惊讶的,才是令人奇怪的。”当然,这还不仅是因为有诱惑的存在,更多的还是一种精神与智力的难度与强度——“写作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难以名状的精神活动,标志着人类心灵生活的极限,注定像雪山顶那样人迹罕至……”

  这本身就是美的,这种描述本身就令人神往。作者用他简洁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一种境界,美,高耸于尘世之上,超越时空而存在。而对于浮躁的声名,作者说:“外在的声名跟一个作家应该追求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你即使让百分之百的社会成员都关注你了,一百年以后这些人都不存在了,又怎么样呢?”“什么是最伟大的作家,伟大的作品?其实只有两点最可靠:一点是读者一代代的赞叹;另一点就是一遍遍的阅读。”

  这种结论让我想起了白居易在李白的坟墓前写下的诗句:“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伟大的文学传承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类成员,仅仅是一首“床前明月光……”就让历代多少人的心灵免于极度干涩呀!

  法国著名作家加缪曾经说过:“文学的高贵风格就是人对现实的最大反抗。”面对某种强大与强横,我们有责任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当然不是在网上用粗鄙的词句进行漫骂。漫骂很简单,会说话的小孩子一学就会,甚至不学就会。作为从事思想与写作的个体,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领域做点真正有价值的事情,这本书就是在做这样一种事情。

  注:《说什么怎么说》的作者叫郭小聪,郭先生在书中追问道: “难道我们中国人已经不能较为严肃、诚恳、亲切地述说一件事了吗?这种新八股究竟源于我们内心情趣的单调,还是丧失思想活力的结果呢?”--语言的烂污,缘于精神的烂污,这值得我们思索!

  来源:中国出版在线[/ur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47 , Processed in 0.0822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