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0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李红叶博士网文汇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30 00:5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
李红叶博士

网文汇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北京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儿童文学方向博士,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比较文学常务理事,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作品及荣誉 

 出版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2005),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主持省级课题4项(含省教育厅重点资助课题1项),主持校级重点教改课题1项,参与省级教改课题1项,参编教材1部。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获冰心优秀图书奖、第五届中央统战部系统出版社优秀图书奖、2004-2006年度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优秀著作一等奖。“安徒生童话与中国儿童文学”系列论文获娄底市第四届社科成果一等奖。
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1:5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2:49 | 只看该作者
安徒生童话:人类亲切而恒久的记忆作者:李红叶


  摘要:安徒生童话具有普遍而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 儿童 童话精神
  
  “安徒生”,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字眼,它是亲切而又熟悉的,它唤起我们一种难以言说的柔情和向往,仿佛春日午后的阳光照拂在清新的绿枝上,仿佛母亲温柔的手抚过脸庞,仿佛奇迹降临,仿佛回到从前、回到原初、回到大自然,仿佛听到隐藏的灵魂的私语,仿佛我们与它早已熟知,又仿佛第一次相遇。它是一个名词,代表来自丹麦王国的一位童话诗人,也代表这位诗人的童话,甚至是所有的童话;它也是一个形容词,用以形容一切想象中的奇遇、美景和温情。我们熟悉它,仿佛熟悉任何一个常用的文化名词。
  
  一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是十九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他出生在奥登塞贫民区一个鞋匠家庭,父亲充满热望而内心忧郁,母亲虔诚而迷信,但这对贫穷的夫妇却以最大可能给了安徒生最初的艺术熏陶和封闭的却欢乐自由的心灵空间。丹麦那古老的充满梦境和幻想的农村文化滋养了他对于神秘事物的信仰。十四岁时,他独自一人离开家乡来到他想象中的理想寄托地——丹麦文化艺术的摇篮哥本哈根,寻访神话故事里阿拉丁的神灯。安徒生那充满强烈的艺术渴望的个性使他在艺术的路途上永不回头,并引得了来自上层社会的救助和同情,他度过了艰难而充满转折的青少年时期,完成了一个未来的成功作家所应受到的基本教育。他那卓异的想象力首先寄托在戏剧和小说上,但没有哪一种文学形式比童话更能安顿他那活跃的幻想力和天真的心性。一旦他将创作的心思用在童话创作上,奇迹降临了,他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声誉。他在童话创作上的影响,使得他那不间断的旅行生活充满了欢呼声,他得到了来自各个阶层的人们的喜爱,所受荣誉难以计数。但安徒生天性敏感、忧伤,他始终生活在一个充满幻想与现实性的双重世界里,出身底层的经验使他敏感到了社会的底细和人生的艰难困苦。
  他是一位幻想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是一个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剪纸艺术家,著名的旅行家,更是一位举世无双的童话大师。在向艺术的各个幅向摸索的同时,他发现了一种摹写他的独特的想象力的新的文学形式——童话。他突破了当时流行欧洲的格林童话的模式,在传统童话里植入个人的想象和现实的因素,开创了现代童话的新形式。他的童话创作所具有的天赋的孩子性、洞悉宇宙万象与人类本性的丰富性以及指向光明和永存的诗性意味,赢得了全世界孩子和成人的共同喜爱,并为他带来了无上的荣耀。
  安徒生童话具有普遍而永久的艺术魅力,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目前,几乎所有有文字的国家都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的译本,安徒生的名字早已成为丹麦的文化名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也早已成为全世界孩子的首要读物,这些童话故事在全世界所拥有的发行量和版本形式更是除圣经之外概莫能比。“他的文字属于我们曾经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地辨认过而今天我们依然在阅读的一类书籍。”①
  对中国人而言,安徒生无疑是最普及、最著名的外国作家,他的童话故事对中国儿童的阅读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早在一九一三年,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周作人就将安徒生介绍进来。“五四”时期,安徒生更是受到中国文化人的大力推崇和喜爱,译介安徒生童话成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件大事。一九二五年,闻名海内外的文学刊物《小说月报》曾史无前例地推出两期“安徒生号”全面介绍安徒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全译本出版。自此,安徒生童话不断传播,安徒生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童话作家。他的童话故事所传达的深广的人道主义精神赢得了中国人普遍的关注和信赖,它是幼儿们首选的“恩物”,是中小学生的必读书目②,是“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之一 ③。安徒生童话所具有的纯正而丰富的儿童文学艺术因素不但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诞生,而且成为中国儿童文学长期遵循的艺术典范,安徒生童话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大宗源”,“学习安徒生童话,是中国童话作家文学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④。鉴于安徒生在世界儿童文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一九五四年国际儿童读书联盟第三次大会上设立了以安徒生的名字命名的世界儿童文学大奖——国际安徒生奖。这个奖项至今仍是世界儿童文学界最高的奖项。一九六七年,国际儿童图书评议会又确定以安徒生的诞生日四月二日作为每年的国际儿童图书日。安徒生在人类精神史上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早已得到全世界人们的认同,他因颂扬童心和人类善美的情感而成为全世界人们亲切而恒久的记忆。
  安徒生童话的出现以及它所产生的效应是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
  
  二
  
  安徒生童话出现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交接阶段。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期,艺术领域里对情感与想象力的推崇改变了十七世纪以来以理性为向导的基本文学格局。尊崇个性自由、推举精神解放以及返回自然、关注民间的种种浪漫主义声息,鼓舞着诗人们为新的理想寻找新的艺术形式,这新的理想的具体体现即大自然和纯真事物,这新的形式即诗歌和童话。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一个艺术的表现对象,一种人生形式被发现了,这一伟大的发现即“儿童”的发现。于是,在一个将孩童和大自然变成崇敬的对象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民族活跃的、感性的气质和安徒生狂热的艺术追求,以及停留在他脑海里的充满民间传说的童年印象一起作为一种催化剂,催生了一个天才艺术家对于孩童心灵世界的动人想象。安徒生的才华是如此出色,能将宇宙万象以最直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给孩子,又能以看似无所用心的孩子的语言表达关于人类丰富的心灵以及对万千世态的深长意味。由于安徒生那天然的孩子声调、那自由出入于赋予了灵魂的动植物和平常物象之间的能力、那永不厌弃奇迹、使一切趋于美善的品性,使他成为儿童文学的开创性人物。从此,“为儿童”写作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一种职业。安徒生亦成为世界儿童文学成熟期开端的标志性人物。人们已经普遍形成这样一个观念走向:准儿童文学——安徒生童话——儿童文学。在他之前,童话基本上是以民间口头文学的形式存在,至多是文人的整理复述。安徒生使童话作为一种自觉的个人创作进入文学的殿堂,把大量现实生活引入童话世界,扩展了童话的表现题材,赋予童话以现代品格,为童话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但安徒生童话绝不只属于儿童。安徒生最动人的品格在于他那初始与世界相遇的“惊奇”能力、对于万物衷肠的体察、对于现实局限性的同情和对于永恒的矢志不渝的追寻,这一切因素的综合使得他的童话故事获得了真正的“诗”的品质。于是,在一个纯真、自然、意味深长而又简洁明了的文本里,孩童在其中看到事物的神奇品性,看到荡漾在神奇事物里的欢乐和柔情,而大人则从中看到已经逝去的童年,看到诗,看到事物底部的秘密。安徒生是一个具有双重读者意识的作家,全世界的孩子们都知道他的童话故事,但在这些故事里有着许多童年时代所理解不了的,只有成年人才能理解的深刻含义。
  安徒生是一个真正的文体家,他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抵达诗、抵达自然的新的表达方式。他那卓越的想象力和同情心使得人类创造新的“神话”与“传说”成为可能。在他那看似无所用心的孩童语句里恰恰表达了我们内心最深的渴望。
  他为自然与童心写歌,为爱与美沉吟,为灵魂的安顿而欣悦,为庸俗与沉沦而喟叹。他的童话故事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以至于对于事物神奇的品质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种信仰。即使生命困顿不堪,奇迹仍然有望降临;即使已经老态龙钟,内心的纯洁依然使生命焕发光彩。心灵的力量将使一切善美的事物获得拯救。
  
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3:33 | 只看该作者
  三
  
  安徒生童话所传达的深广的人道主义精神使中国人倍感亲切和温暖。《海的女儿》里小人鱼的形象所具有的爱与牺牲的精神以及为求得一个灵魂所做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使无数中国人为之流泪,为之震撼。小人鱼已不仅是丹麦的象征,也是中国人精神殿堂里的一尊圣像;《卖火柴的小女孩》激起了中国人无边的悲悯情怀,它早已成为中小学教材的一个保留篇目,也成为历代中国儿童文学创作者的一种思路,一个广被采用的题材;《皇帝的新装》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故事因其幽默特征、因其对于人性弱点的揭示、也因其对于最高统治者的无情戏弄,赢得了最广泛的中国读者,它已经成为中国的一个成语;《丑小鸭》是另一个成为中国人成语式的故事,丑小鸭先苦后甜的经历、丑小鸭的忍耐、丑小鸭的奋斗、丑小鸭心存高远的志趣对中国人来说具有天然的亲和力,这个作为安徒生本人自我写照的故事,就像人们对于安徒生生平故事一样倍感亲切。安徒生出身底层的奋斗经历,安徒生对于底层人们的深厚同情,乃至安徒生苦难的心路历程,都使二十世纪以来饱经忧患的中国人生出一种“自家人”的亲近之感。
  而作为一个深谙儿童心理的抒情诗人,安徒生的童话亦给中国孩子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乐趣。这些童话故事所具有的美妙、神奇、幽默、感人的美学特征已深深作用于幼年的心灵中,成为温馨迷人的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打火匣的神奇与变幻;拇指姑娘精灵般的形象、离奇的遭际及对爱与美的无限向往之情;卖火柴的小女孩身体所承受的冻饿、精神所承受的孤独以及她的渴望和她在幻境里所感受到的幸福和温暖;爱丽莎与哥哥们的动人亲情及爱丽莎超乎寻常的坚韧意志;丑小鸭成长的痛楚与“化蛹为蝶”后的安慰,小人鱼深沉、内敛、执著、勇敢的情感世界与感人至深的牺牲精神;爱穿新衣的皇帝光着身子游大街的“喜剧感”及“喜剧”背后的人性弱点的展示;老头子、老婆婆出色的憨态、动人的“傻劲”及越走下坡路越欢乐的生活哲学,坚定的小锡兵传奇的流浪生涯与至死不灭的爱情;豌豆上的公主出奇的敏感性等等。这些童话形象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孩子们对于“安徒生”的印象——亲切柔情,神奇美妙,富于哲思。
  虽然中国人对安徒生童话始终未能获得接近它本来面目的全面认识,已翻译成汉语的近二百篇安徒生童话真正进入我们视野的也只是极少一部分。但这些童话故事确是中国人最难以忘怀的阅读经验。阅读它的过程,是一种安顿,一种牵引,一种心灵洗礼。它所唤起的柔情与温馨的感觉使我们永志不忘。它与我们血液里实用主义的世界观相对抗,我们虽然也时时落入实用主义的羁绊里,但安徒生童话以善与美的吸力引我们思考“童话精神”对于心灵的重要意义。它所体现出来的对纯真事物的推崇,对诗性品质与幻想品质的守卫,对自然的亲近,对儿童精神的张扬,对生命与灵魂的追问以及寓深刻于单纯的表现世界、表现自我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曾深深地打动我们的心灵。
  而现代生活方式却使我们离童心与诗歌越来越远。当现代生活方式正作为一种消解经典阅读的强大势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重提安徒生具有“拯救”的意义。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维持我们内心的纯洁都至关重要。
  在一个价值观迷乱,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显赫的时代,在一个孩子与成人的界限日渐模糊,真纯的童年时期越来越缩短的时代,安徒生童话将点醒人们养育孩童纯真性情的重要性。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之于我们精神生活的意义恰如法国艺术家波尔·阿扎尔所言:“他跟孩子们一起分享快乐,也藉着孩子的力量更坚定地保护人类,使其不至于灭亡,并把人类引向理想境界。他就是那光明的灯塔。”⑤
  安徒生童话永远不会过时。
  它启示我们,千万别忽视了我们内心的冲动——人类与生俱来的诗意的冲动。我们终将明白,诗歌与自然、爱与美,任何时代我们都不可轻易放弃了,因为,这一切既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李红叶,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①[丹]布兰兑斯:《童话诗人安徒生》,严绍端译,见小啦、约翰·迪米留斯主编《丹麦安徒生研究论文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②《安徒生童话精选》([丹麦]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著,叶君健译,人民教育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03年版)是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
  ③《令人欣喜、令人思索“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透视》,《出版广角》,1999年第8期。
  ④王泉根:《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38页。
  ⑤韦苇:《世界童话史》,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77页。
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5:46 | 只看该作者
安徒生童话阅读具有“拯救”的意义
2005-6-23

  绝大多数孩子很肯定地说:“我喜欢安徒生。”
  “如同与内心最纯真最美好的自己交流”,大概是安徒生童话所有读者的共同感悟。
  孩子们与安徒生童话的精神联系,主要分布在同情、欢乐和成长等情感因素上,这些是绝对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过时的。
  有些孩子视安徒生童话为“幼稚”、“不现实”的读物,既与他们没有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在日渐远离童话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安徒生童话阅读具有“拯救”我们“内心的纯洁”的意义。

  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的李红叶副教授对近3 0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有关安徒生童话阅读的调查与思考,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安徒生的价值。
  杨咏梅:调查中有没有人不喜欢安徒生童话?原因何在?安徒生童话对今天的孩子们有什么重要意义?
  李红叶:有。150多篇安徒生童话中,真正为人普遍熟知的仅几篇或十来篇而已,不少孩子仅仅通过语文教材读过《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孩子们的阅读是有倾向性的,他们不喜欢的理由是“读起来没意思”,“不好看”,“太长了”……尤其是那些在低幼年龄段里错过了童话阅读的孩子,更是觉得安徒生童话“幼稚”、“无聊”、“无用”、“太虚假、不现实”、“简单”、“内容相仿、结构单一”、“总是王子与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认为只有“老人,小孩,弱智的人和大闲人”、“逃避现实生活,喜欢幻想”、“幼稚和无聊的人”、“小孩,无聊的人”、“书呆子,小朋友”才会喜欢安徒生童话。
  在我看来,视安徒生童话为“幼稚”、“不现实”的读物,既与这些孩子没有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中国人对“童话”有极矛盾的态度。景仰“超凡”境界的本能使我们对童话“非凡的美丽”发出由衷的赞叹,而求生的“现实原则”又使我们将眼光收回到生存的现实环境之中,时时警惕落入童话“虚幻”之中,全然无视飞扬的想象里所含有的创造力和自由的精神。因此,中国的家长大半会在学龄前和学龄初期这个无关紧要的年龄段里为孩子选择安徒生童话,而一旦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家长大半将心思用在了知识类读物上。孩子们对童话阅读所存在的思想误区(“有些假”,“成不了才”,“破坏学习的机会”),难道不与大人们的思想导向有密切的联系吗?
  以为安徒生童话纯是“幼稚”、“单调”的读物,还与阅读者过早结束童话阅读这一行为有关。我们的孩子却通常在进入少儿阶段时已经结束童话阅读,这便使得这些日益具备思考能力的孩子想当然地“指斥”并“鄙弃”那些“幼稚”的童话故事来,并将一个“揭示了人生秘密”的安徒生童话抛到了脑后。于是,他们对于童话的记忆将仅仅停留在“单纯”、“温馨”及“王子与公主结婚”的印象里。
  然而,凡是真正阅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尤其是稍知世事后仍在阅读安徒生童话的人,极少对安徒生童话做负面的价值判断。多数积极的信息让我们相信,安徒生童话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维持我们内心的纯洁都是至关重要的。
  童话作为一种纯文学形式的文体,它本身即意味着“浪漫”、“天真”和“纯粹”,而我们所处的时代却日益呈现出“功利”、“复杂”和“媚俗”的征象。在这个日益远离自然、远离童话精神、日益为物欲所困扰、为当代芜杂信息所迷惑的时代,“内心的纯洁”成为一个日渐远离却更须抓紧的“精神指向”。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徒生童话阅读便具有“拯救”的意义。
  当今的孩子拥有越来越宽松的阅读条件,但同时却失去了沉静阅读的氛围。从这次调查中我明显感觉到,一个不曾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孩子,一个极少接触优秀文学作品的孩子,他的情感世界将是枯涩无味的,他的精神世界也将是极其荒芜和可怕的。现在认为小人鱼“自讨苦吃”、“不切实际”的孩子尚年少无知,但如果自小就丢失了对崇高事物的敬仰和追求,这些孩子长大了,又有谁能真正懂得爱的含义?
  有的家长说,童话看多了,会把孩子心眼看傻,以后长大了进入社会只会被人欺负,但南京一中的一个孩子却说:“我的童年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小时候喜欢童话应该是一个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吧,那些亦喜亦悲的心境是忘了,但那些孩子眼中的纯粹的爱憎感却很清醒。有人说童话让孩子太简单化了,但我认为如果连一个孩子也不能简单,那的确是社会的悲哀!”
  这个中学生的话其实揭示了阅读之于人类的终极意义。人类可以视阅读为消遣、放松的一种方式,也可以借阅读这一行为寻找自我完善之途,如得到净化,获得启示,增加力量,从而避免堕落和迷惘。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推进,我们似乎获得了越来越丰富的生存的技巧和秘密,但我们内心的纯洁和自由却依赖艺术和信仰获得安慰与救护。安徒生的童话洋溢着强烈的生活情感,使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能从中获得勇气和爱心,因此,他的童话价值被证明是伟大的和永恒的。他的童话之于我们精神生活的意义,恰如法国艺术家保罗·亚哲尔所言:“安徒生那诗情丰盛的童话,渗透着梦,从这梦境看见更美好的未来的梦,这就是安徒生的灵魂和孩子的灵魂相接触的地方。安徒生听出了孩子心中的愿望,协助他们实现,他认为这是自己的使命。他跟孩子们一起享乐,也藉着孩子们的力量,防止人类灭亡,更坚强地守护着人类,把人类导向理想世界,他就是那光明的灯塔。”
  安徒生童话永远不会过时。对现代人的精神生活而言,它启示我们,千万别忽视了内心的冲动——人类与生俱来的诗意的冲动。但无论是安徒生童话,还是其他任何优秀的精神文化形式,都需要正确的推介和引导,方才使之真正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继而成为我们纯洁心灵的一部分。
作 者:杨咏梅 李红叶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05年3月31日,本刊有删节)
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0:57:20 | 只看该作者
安徒生童话的翻译与中国现代儿童观的建立




王蕾
【内容提要】
安徒生童话在“五四”前引入中国,为其儿童观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新文化学人在“五四”后大量翻译安徒生童话与评述其“儿童化”特征,将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本位”划等号,使国人从文学层面上形象地理解了何为“现代儿童观”。
【关

词】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儿童观/儿童本位





“以儿童为本位”是中国现代儿童观的核心观点,但是否为安徒生童话的根本儿童观呢?这一直以来都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安徒生童话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经典,但也有两方面的论据可以说明安徒生童话并非以儿童为本位,这样的论据一是来自安徒生本人,二是来自安徒生童话的本身。①

首先,安徒生本人多次透露,他的作品不是为儿童而创作,至少不是只为儿童创作。安徒生曾经在自传中说:“我用我的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写童话,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忘记成年人。当我为孩子们写一篇故事的时候,我永远记住他们的父亲和母亲也会在旁边听,因此,我也得给他们写点东西,让他们想想。”②在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意识中,成人与儿童始终都是两个并列的服务对象,甚至成人读者还列于儿童读者之前。有资料显示,在安徒生临终前出版的最后一套童话作品上,他要求出版商抹去“献给儿童们”的字样。安徒生并不像他的童话那样具有主动亲近儿童的意识,安徒生基金会对此的理解是:他理解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但他绝不愿意儿童坐在他的膝上。

此外,有研究者还从安徒生童话文本的解读中,读出非儿童本位的儿童观。首先,安徒生共创作童话作品158篇,但完全写儿童的仅28篇,而讲述成年人生活的则达64篇。其次,许多冠以“童话”之名的安徒生童话名篇在情节设置上根本不合儿童心理,充满恐怖、悲伤与压抑。比如, 《海的女儿》小人鱼变成泡沫的悲剧结局,有研究者认为过于残酷,而且还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这样的结局设计既不能让小读者理解,也让儿童感觉太伤心残忍。再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在大雪纷飞中冻死街头的结尾,被视为过分凄惨,会让小读者的心灵受到伤害。又比如,有研究者认为安徒生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暴力、血腥的情节设置,《玫瑰花精》中哥哥杀害妹妹情人的具体描写;《打火匣》中士兵砍掉女巫头的情节;《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中大克劳斯砍死了自己的祖母等等。这些血腥情节的设置会完全不能被认可为“儿童化”,儿童阅读到这样的情节时只会感到恐怖与压抑。

安徒生的儿童观到底是儿童本位还是非儿童本位,这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但是,中国的“安党”③人士不约而同地认为“以儿童为本位”就是安徒生的儿童观。因此,安徒生童话成为儿童文学建设者的选择,翻译安徒生作品与评述安徒生作品“以儿童为本位”的创作特征成为传播现代儿童观的具体途径与有效方法。在当时的安徒生童话译介潮中,“以儿童为本位”成为一个被不断“念叨”,不断阐扬,不断倡导的关键句。因此,随着安徒生童话的译介,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建设事业中得以真正确立并发展。

需要说明的是,安徒生童话在现代儿童文学初创时期为什么会被视为现代儿童观的代表,除了安徒生童话本身所具有的“儿童化”特征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是,安徒生童话在“五四”前引介到中国,从数量上形成一定的翻译规模,在译文质量上也有很多名家参与翻译,安徒生童话比其他外国儿童文学作品更为国人所熟悉。选择熟悉度比较高的安徒生童话作为传播现代儿童观的途径,自然会使传播工作更有效更迅速。因此,接下来,我想从具体史实出发,谈谈安徒生童话在“五四”前的译介情况。





安徒生被中国人所认识,学界一般认为最早的介绍人是周作人。19097月,鲁迅与周作人在刊行《域外小说集》第二集时,曾预告第三集出版时将发表安兑尔然(即安徒生)的《寥无声绘》。这是安徒生的名字首次出现在中国。④只是事不凑巧,由于《域外小说集》第一、第二集销售均不理想,因此后续作品并未刊行。1912年,周作人撰写文章《童话略论》,在论及“人为童话”时提及了安徒生与他的童话:“今欧土人为童话唯丹麦安兑尔然(Andersen)为最工,即因其天性自然,行年七十,不改童心,故能如此,自邻以下皆无讥矣。故今用人为童话者,亦会以安氏为限,他若美之诃森(Hawthorne)等,其所著作大抵复述古代神话,加以润色而已。”这是安徒生首次以童话作家的身份在中国“亮相”。⑤此时,周作人对安徒生及其童话已是推崇赞赏,认为“故今用人为童话者,亦多以安氏为限”。紧接着,到191312月时,周作人发表文章《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这是中国第一篇详细介绍安徒生的生平与创作的论述,“是所发见的关于安徒生的第一篇论述。”⑥周作人在文中首先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简历,并提及安徒生造访格林兄弟的轶事。周作人还介绍了英国学者戈斯(《北方文学研究》)、丹麦批评家勃兰兑斯(《安徒生传》)、挪威学者波亚然(《北欧文学评论》)、德国理论家诃伦(《北欧文学史》)等欧洲儿童文学学者对安徒生及其童话的各种评价。周作人在文中提及了安徒生的多部代表作,《丑小鸭》《公主》《雪后》《人鱼》《鹳》《牧豕人》《跳蛙》《一荚五豆》等,并特别介绍了《皇帝之新衣》的内容。同时,周作人为了让读者对安徒生的作品有更感性的认识,还在文中插入自己翻译的《无色画贴》(即《没有画的画册》)中的“第十四夜”,但所用翻译语言为文言文。周作人的这篇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此,安徒生童话便开始了在中国长达百年的传播之旅,并成为影响中国儿童文学本土建设最重要的异质文化文本之一。

除了周作人以外,商务印书馆的知名出版家孙毓修也是当时“安党”的重要代表,他不仅在1909年的《东方杂志》第6卷第1号“文苑”栏发表文章《读欧美名家小说札记》介绍、评述安徒生的生平和作品,还直接编译了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海公主》与《小铅兵》,收入《童话》丛书的第一辑,由商务印书馆分别于19176月和19183月出版发行。《童话》丛书是中国第一套大型儿童读物,在当时的小读者中影响很大,安徒生的这两部童话再版多次,是《童话》丛书中销路比较突出的作品之一。很多小读者都是从这两本书开始知道安徒生和他的童话的。但是这两本作品并不能算作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最早译本,安徒生作品最早呈现给中国读者当属刘半农翻译的安徒生名作《皇帝的新装》。刘半农翻译时将题目取名为“滑稽小说”《洋迷小楼》,刊登于191471出版的《中华小说界》。刘半农在翻译时只选取了安徒生《皇帝的新装》的故事梗概,对主人公的身份和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都进行了再创作。主人公变成了“自海外游学归来”“满身沾满羊骚臭”的公子“洋迷”,这位公子光着身子出门,被人笑话,但他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西洋新发明的织物,你们都不是好东西,哪有看得见的资格呢。”刘半农的翻译是林纾式的意译与再创作,取原著本义而进行本土改造,这是一种针砭时弊的文化翻译。正如刘半农在这篇译文前的引言中写的:“是篇为丹麦物语大家安德生氏(1805年—1875年)原著,名曰《皇帝之新衣》,陈义甚高,措词诙谐,日人曾节取其意,制为喜剧,名曰《新衣》,大致谓某伯爵崇拜欧人,致贻裸体之笑柄。今取安氏原文及日人剧之义,复参以我国习俗,为洋迷痛下针砭,但求不失其真,非敢以推陈出新自诩也。”⑦

刘半农的这篇译作是目前可查文献中安徒生童话最早的中文译作,但却是非儿童化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无论是从其立意,还是文字来看,皆属成人文学。这篇安徒生童话译作并不是为了儿童,不是以儿童的需求为出发点,某种程度上只是为了成人的文化理想或实用之需要,旨在“开发民智”,“冀我同胞警醒”。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手法和形式上,都根据针砭时弊的功用将安徒生童话或改头换面或删节或再创作,并没有还原其原作本身的儿童文学本色,“载道”的目的虽达到了,但原作本身的真实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却受到了极大削弱,读者看不到一个真实的童话大家安徒生,看不见一部精彩绝伦的安徒生童话。

1917
3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周瘦鹃用文言文编译的《欧美名家短篇小说丛刊》。这本著作收入了14个国家47位作家的50多篇作品,周瘦鹃选译的这些作品虽称不上是各位作家的代表作,但在当时的文化界,这本书的出版对于传播外国文学作品而言,称得上是体例严谨、介绍系统的佳著。书中周瘦鹃选译了安徒生(周瘦鹃称为亨司盎特逊)的短篇作品《断坟残碣》。在译文前周瘦鹃附上安徒生的肖像画及短短几百字言简意赅的介绍文字,称其“生平著述以神怪及寓言小说为多,而意中皆有寄托,非徒作也。有《丑小鸭》(此篇夫子自道)、《锡兵》、《皇帝之新衣》、《火绒箱》诸篇,篇幅虽短,寓意却深,其状物写生,绝富兴趣,欧美儿童佥好之”。安徒生在周瘦鹃这里不是以童话作家身份被介绍,而是与其他40多位世界文学作家并列来介绍的,但周瘦鹃的这本作品在当时的文化界广受好评,因此安徒生及其作品再次为广大文化人士与普通读者所认识。

随着安徒生及其作品陆续被介绍进中国,1918年旧中华书局出版了用文言文翻译的安徒生童话集《十之九》,这是中国第一部安徒生童话集,收有安徒生的六篇童话《火绒箧》《飞箱》《大小克劳势》《翰思之良伴》《国王之新服》《牧童》。《十之九》原著署名为“英国安德森”,翻译者是当时的翻译名家陈家麟、陈大镫。

《十之九》出版后引发了相关评论。周作人在1918915《新青年》第5卷第3期的“随感录”一栏发表了对《十之九》的评述。而后解弢在19191月出版的专著《小说话》中特辟《小说提要》一文对《十之九》进行了评述。先说解弢的评述。在评述中解弢并未指出《十之九》的“硬伤”:英国安德森,只是在评介文章中重述了《十之九》的内容,并不对书进行评价,但特别提到他认为“最奇之两篇”,“一为国王奇服”、“一为牧童”。与解弢的评述不同,周作人对《十之九》的文言文翻译与任意中国化的删改表示出不满,并为安徒生“叫屈”——文章一开始便写道,“凡外国文人著作被翻译到中国的,多是不幸。其中第一不幸的,要算丹麦诗人‘英国安德森’。”⑧周作人详细说明了安徒生独一无二的特色“小儿一样的文章”与“野蛮一般的思想”在陈家麟与陈大镫的笔下是如何被完全抹煞,变成了“班马文章,孔孟道德”。正是由于对《十之九》文言翻译的强烈不满,周作人身体力行,在1919115《新青年》第6卷第1号发表了用白话文翻译的安徒生经典代表作品《卖火柴的女儿》。这是周作人第一次完整地翻译安徒生的作品,也是中国第一篇具有儿童文学特色的安徒生童话译文。⑨由于《新青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周作人的白话译文《卖火柴的女儿》与对《十之九》的评价很快引起了文化界的注意,安徒生童话译介随即成为“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自此,安徒生童话开始了在中国的广泛而深入的传播。



“五四”时期,随着现代儿童观的诞生,中国的“安党”人士将安徒生童话视为现代儿童观建立的表现,因此采取了翻译安徒生童话与评述安徒生童话两种方式作为传播与促进现代儿童观的有效手段。

首先让我们看看当时安徒生作品在“五四”时期的翻译情况。翻译安徒生作品成为“五四”时期儿童文学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周作人在“五四”后期对安徒生童话未有更多的译文发表,但由他进行白话文翻译的《卖火柴的女儿》却为中国文坛白话译介安徒生童话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正如郑振铎在《安徒生的作品及关于安徒生的参考书籍》中所指出的:“此后,安徒生便为我们所认识,所注意,安徒生的作品也陆续有人译了。”在周作人的影响下,赵景深、徐调孚、顾均正等都加入到安徒生译介的队伍中,一场“安徒生热”蔓延而起。赵景深读到周作人发表在《新青年》上有关安徒生童话的评价与译文时还在南开中学读书,他从周作人的文章中了解到安徒生及其童话的价值,他在《郑振铎与童话》一文中详细谈到自己翻译安徒生童话的过程:“我在五四运动后几个月,到了天津,在南开中学读书。当时我开始译安徒生的童话,投得《少年杂志》,接连刊登了《皇帝的新衣》《火绒匣》和《白鸽》。1920年到1922年我在棉业专门学校纺织科求学,功课余暇,就继续翻译安徒生的童话,投给《妇女杂志》。由于张梓生的指引,知道研究童话的书有英国哈特兰德的《神话与民间故事》和《童话的科学》以及麦尚劳春的《小说的童年》。郑振铎就在这个时间主编《儿童世界》。他看到我有兴趣翻译童话,就写信给我,要我投稿,并加入他所创办的儿童文学研究会,当然任然以命。”⑩赵景深是位名副其实的“安党”,在他的儿童文学事业中安徒生童话译介是他的重要作品,1923年新文化书社出版《无画的画帖》(此部作品1929年开明书店出版时改名为《月的话》);1928年新文化书社出版《安徒生童话集》收有赵译14篇;1929年亚细亚书局出版《安徒生童话新集》收有赵译8篇;1930年开明书店出版《皇帝的新衣》;1931年开明书店出版《柳下》。

安徒生童话译介成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最重要的文学活动之一,文学研究会的两大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与《文学周报》,以及其他重要报纸和期刊,如《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妇女杂志》《儿童世界》《东方杂志》等纷纷刊登安徒生童话译作。在1925年时,安徒生童话译介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因为这一年正是安徒生诞辰120周年与逝世50周年。儿童文学运动的主要阵营文学研究会值此契机在两大机关刊物《文学周报》与《小说月报》分别推出安徒生专号,专号的封面上都刊有安徒生的头像,隆重而又正式地向国人介绍安徒生与他的童话。

1925816出刊的《文学周报》186
期安徒生专号上共刊出5篇安徒生介绍的专文:徐调孚的《“哥哥,安徒生是谁?”》与《安徒生的处女作》、顾均正的《安徒生的恋爱故事》、赵景深的《安徒生童话里的思想》及沈雁冰翻译的《文艺的新生命》。《小说月报·安徒生号(上)》有安徒生童话译介作品10篇:徐调孚译《火绒箱》《牧豕人》,赵景深译《豌豆上的公主》《牧羊女郎和打扫烟囱者》《锁眼阿来》《烛》,西谛(即郑振铎)译《孩子们的闲谈》,今麟祥译《小绿虫》,顾均正译《老人做的总不错》等。另有介绍安徒生生平与创作的文章4篇:顾均正的《安徒生传》,西谛的《安徒生的作品及关于安徒生的参考书籍》,赵景深译安徒生自叙性作品《我作童话的来源和经过》与《安徒生逸事(四则)》,博益生著、张友松翻译的《安徒生评价》,其中《安徒生的作品及关于安徒生的参考书籍》这篇长文共列举安徒生的著作20种,涵盖其所创作的童话、小说、戏剧、诗歌及自传,还列举了12种英译本的安徒生作品,及部分关于安徒生的重要论文与传记作品。此外,还刊登了赵景深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童话剧《天鹅》。(11)

《小说月报·安徒生号(下)》收有安徒生童话11篇:顾均正译《乐园》《一个大悲哀》《七曜日》;西谛译《千年之后》《扑满》《凤鸟》;季赞育译《妖山》;胡愈之译《践蹈在面包上的女孩子》;樊仲云译《茶壶》;沈志坚译《雪人》;梁指南译《红鞋》。另再收有关于安徒生的传记与文学评价文章:C.M.R.Petersen著、后觉译《安徒生及其出生地奥顿瑟》,焦菊隐译《安徒生的童话》与《安徒生童话的艺术》(此两篇文章为安徒生著《我的一生童话》第一、二章),顾均正的《“即兴诗人”》,安徒生原著、张友松译《安徒生童话的来源和系统》以及顾均正、徐调孚合写的《安徒生年谱》。(12)

据郑振铎的统计,到1925年为止,中国已出版发表了90多篇安徒生童话译文,15篇关于安徒生的传记与论文。安徒生童话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熟悉度最高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

中国的“安党”人士不仅大量译介安徒生作品,还通过不断对安徒生作品中的“儿童化”特征予以评述与阐释,从而宣扬“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

早在“五四”之前,周作人在《丹麦诗人安兑尔然传》一文中就对安徒生童话的“孩子性”大为赞叹,称安徒生“即以小儿之目观察万物”,作品“词句简易,如小儿言”。又在批判《十之九》的文章中明确地指出安徒生童话的特色就是语言上的“小儿语”与思想上的“小野蛮”化(“小野蛮”化即指儿童化)。“孩子性”、“小儿言”、“小儿语”,抑或“小野蛮”化,实际上都是“儿童本位”的同谓语。周作人通过介绍安徒生的作品,评述其作品的儿童化特征,将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内涵予以了具象化,让读者了解到,“儿童本位”的意思就是指形式上“照着说话一样”的简易生动的语言,与思想上天真烂漫的“小野蛮”思想。周作人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他的儿童本位思想的具体呈现当然会选择文学作为表达的载体,也就是说,通过儿童本位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阐释何为儿童本位的儿童观。周作人选择安徒生童话,在文学的层面上阐释了儿童本位的内涵。周作人的这一选择非常鲜明,他在多次介绍或者评述安徒生童话的时候,对安徒生童话多元而丰富的美学风格,对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明显的“非儿童化”的情节设置,都不予提及,单单突出其“孩子性”的艺术特征,着重对其予以介绍与阐述,从这个角度来说,周作人的评述可谓是“以偏概全”,将“孩子性”作为安徒生童话的根本特征加以不断阐释,将“儿童化”等同于安徒生童话。阅读周作人关于安徒生的所有文字,只留下一个鲜明的印象——安徒生童话就是儿童本位的代名词,安徒生童话等于儿童本位。笔者认为,将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本位划等号,这实际上是周作人传播现代儿童观的一个策略。周作人推崇安徒生童话里“为儿童”的特色,就是从文学的层面具体阐释儿童本位的现代儿童观。从当时的文献材料来看,周作人的这一策略得到了当时很多儿童文学建设者的认同与呼应,很多“安党”人士在评述安徒生和其作品时都一致地推崇其“儿童本位”的特色。

发表在1925年《小说月报》两期安徒生专号上的卷头语皆由郑振铎撰写,这两期安徒生专号的卷头语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成就与地位。郑振铎高度赞扬“安徒生是世界最伟大的童话作家。他的伟大就在于以他的童心与诗才开辟一个童话的天地,给文字以一个新的式样与新的深意”。并进一步指出安徒生童话的特点就在于,“他所用的文字是新的简易的如谈话似的文字。当他动手写童话之前,先把这童话告诉给小孩子听,然后才写在纸上,所以能创出一种特异的真朴而可爱的文体。”(13)郑振铎又借用勃兰特的评介文字阐明安徒生童话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儿童化的特点,安徒生的童话“有改变的音调,突然的停歇,姿势的叙述,畏惧的态度,欣喜的微笑,急剧的情绪”,文字里“吸收歌声、图画和鬼脸,把他们潜伏在字里行间,成为一大势力,使儿童一打开书就可以感得到”。(14)郑振铎极为赞扬安徒生作品的“儿童化”的特点,认为这是安徒生作品受到欢迎的重要原因,这与周作人的观点如出一辙。

此外,赵景深也在多篇文章中推崇安徒生的“儿童化”特色。赵景深是“介绍安徒生最努力者中的一个”(15),曾写过多篇有关评述安徒生的专文,如《安徒生评传》《安徒生童话里的思想》《安徒生的人生观》《安徒生逸事》等,还在与周作人“童话讨论”的书信中多次评述安徒生作品,其中《安徒生评传》是赵景深评述安徒生及其作品的文章中最重要的一篇专文,这篇文章非常翔实地介绍了安徒生的生平,同时对安徒生的许多经典作品进行了评介,在当时的文化界影响很大。在谈到安徒生童话的特点时,赵景深有两点概括:一是和儿童的心相近,二是和自然的美相接。从赵景深对安徒生童话特点的归纳中可以看出,“儿童本位”的特征依然是赵景深评介的着重点。

同时期的“安党”人士顾均正也发表有关文章,推崇安徒生的“儿童本位”特点。在《小说月报》的安徒生专号上,顾均正撰写了《安徒生传》一文,提出安徒生“对于文学上有超越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能“把儿童的气味曲曲地表现出来”,他的童话“处处充满着儿童精神”,并对安徒生的语言风格赞叹道:“我们好像听到这吹军号者的‘塔拉登塔拉’(tayatantara)和骤雨打在树叶上‘伦腾腾’(rumdumdum)的声音,又如那个兵士‘沿着大路走来:一,二,一,二!’。小鹳鸟学体操‘一,二,一,二!向左转!向右转!’实在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安徒生这么完全自处于儿童的地位。”(16)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安党”人士在“五四”时期对安徒生童话的认识,都一致地将其与“儿童化”、“儿童本位”划等号,突出安徒生童话儿童本位的艺术特征。这样的策略选择,是中国的“安党”人士根据自身时代精神的要求所作出的有效选择,将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本位”划等号,翻译安徒生童话与评述安徒生童话的“儿童化”特征,都将从客观上促进以儿童为本位的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与普及,国人通过“安党”人士对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和评述,从文学的层面上形象地理解了何为儿童本位,何为现代儿童观的内涵所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将安徒生童话与儿童本位划等号,周作人等新文化倡导者传播现代儿童观的这个策略是有效而可行的,安徒生童话对中国现代儿童观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了现代儿童观在中国的确立与发展。

注释:

①认为安徒生童话并非以儿童为本位的代表性论文有:狄福《丹麦童话家安徒生》(《文学》1935年第4卷第1号),范泉《新儿童文学的起点》(《大公报》194746),张朝丽《安徒生童话个别篇章在接受问题上的反文化倾向》(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王宁《论安徒生童话创作的悲剧心理》(《河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梅媛《浅析安徒生童话中的悲剧情结》,(《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梁志坚《被人忽略的一面: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世界宗教文化》2006年第3期)。

②张莉:《论童话中的幻想美》,载《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③此说法见周作人《随感录》,载《新青年》第5卷第3期。
    ④李红叶:《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⑤王泉根:《中国安徒生研究一百年》,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⑥胡从经:《晚清儿童文学钩沉》,少年儿童出版社1982年版第,188页。

⑦刘半农:《洋迷小楼》,载《中华小说界》,191471

⑧周作人:《读安徒生的〈十之九〉》,收入王泉根编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文论选》,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71页。(文章题目系编选者自加)。

(11)(12)秦弓:《“五四”时期的安徒生童话翻译》,载《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⑩赵景深:《郑振铎与童话》,载《儿童文学研究》,196112月。

(13)
郑振铎:《小说月报·安徒生号(上)》卷头语,载《小说月报》第16卷第8号,19258月。

(14)
郑振铎:《小说月报·安徒生号(下)》卷头语,载《小说月报》第16卷第9号,19259月。

(15)
徐调孚:《〈皇帝的新衣〉付印题记》,收入《皇帝的新衣》,上海开明书店1931年版。

(16)
顾均正:《安徒生传》,载《小说月报》第16卷第8号,19258月。
【作者简介】王蕾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北京 100037
【原文出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5期第2634
              (责任编辑:罗小凤)
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06:37 | 只看该作者
有形与无形——关于“教育派”儿童文学的粗浅思考
文/小隐娘
2006年04月18日,星期二
http://landaishu.zhongwenlink.com/home/blog_read.asp?id=63&blogid=6966
  一、关于“教育派”儿童文学这个提法
  儿童文学与教育,似乎自儿童文学的概念诞生起就有无数的探讨和争论。从这种一路纠缠的关系,已经窥见了两者的不可分割。在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展早期,整个文学界的创作观几乎都暗含了教化思想,社会功能无比强化,所以,儿童文学也成为其延续。八九十年代以后,有了矫枉过正的现象,在强调儿童文学的认知、审美、娱乐的同时,文学评论界似乎对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表现了极大的不屑。
  “教育派”儿童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是中庸而睿智的。究其实,并不是降低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质,而是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更多维多向的要求。当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文学派别出现的时候,这个教育的涵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与早年所认为的“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有着质的区别。早年的教育说是实用的,形而下的,而现在的“教育派”,显然的,已经首肯了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创作样式的审美特质,在此基础上,返观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这样说,已然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正像曹文轩在《走出形而下》中所强调的:形而下的思维习惯,已经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困境。强调文学的实用价值,沉溺于形而下层面,无疑地,使文学的无限可能性的程度大大减低。“教育派”儿童文学的题外之义,让人对这种新派别的文学精神蓦地生出了期待。儿童文学界争论了近二十年的老话题,似乎突然间有了一个总结,应该是形成相应的理论系统的时候了。
  二、“教育派”与儿童文学的年段问题
  儿童文学的年段分类应该是大家相对认同的,即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由于不同年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观察力、逻辑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等的不一,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应该也随年段的渐进而由显性转化到隐性。幼儿文学中教育派的比重可能会大些,因其直接而切身,因其作用效果显著。可是,少年文学如果再有明显的教化痕迹,那么,不止教育功能不一定达到,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一个自我意识浓烈,又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孩子,如何能够在文字里接受长辈们的喋喋不休?所以,“教育派”儿童文学存在着一个亟待眷顾和注视的问题——有形与无形。
  三、有形与无形
  国内学者李红叶把安徒生童话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我们且以安徒生童话来举例子。安徒生童话中极少为了某一个浅显的道理而说教,但为低幼的儿童解读仍然不难从中截取有教育价值的片断。举一个妇孺皆知的《丑小鸭》,安徒生自己想要表达的是这么一种意思:“只要你曾经在一只天鹅蛋里待过,就算你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一百个妈妈也许会有一百个《丑小鸭》。随便看看前面的1000多字:
  “嘎!嘎!母鸭说。他们也就跟着嘎嘎地大声叫起来。他们在绿叶子下面向四周看。妈妈让他们尽量地东张西望,因为绿色对他们的眼睛是有好处的。”——保护视力。
  “养鸡场里响起了一阵可怕的喧闹声,因为有两个家族正在争夺一个鳝鱼头,而结果猫儿却把它抢走了。‘你们瞧,世界就是这个样子!’鸭妈妈说。”——提高警惕性。
  “打起精神来吧——不要把腿子缩进去。一个有很好教养的鸭子总是把腿摆开的,像爸爸和妈妈一样。好吧,低下头来,说:‘嘎’呀!”——教养是多么重要。
  如果《丑小鸭》仅仅是这么断章取义的《丑小鸭》,那么,安徒生也就不成其为安徒生了!安徒生童话之所以适合所有年龄的阅读,安徒生之所以是世界重量级的童话大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已经达到化境,深匿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表层意义。
  当然,安徒生童话很多篇章是很难界定其派别的,绝不能仅仅以“教育派”、“审美派”、“认知派”之类一言蔽之。这是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内涵深厚的,很难有派别归属的。
  这个推论结果有点令人沮丧,看样子更加接近成人文学的游戏规则,而且,似乎反过来推翻了教育派的意义。然而,结合“教育派”与年段的关系,结论应该可以清晰一些:幼儿文学的教育性也许可以“有形”,而少年文学的教育性是不是更应该“化有形于无形”?
  这也给儿童文学作家提了一个醒。文学作品的派别的厘定最好交给评论家去做,创作的时候最好不要派别先行。如果戴着一顶教育派儿童文学作家的帽子去创作,估计很难创作出好作品来。毕竟,教育派文字还是很容易落入形而下的窠臼,创作的时候难以见心见性。
  ~~~~~~~~~
  (在《文学报》青少年文学专刊的读报讨论会中,看到迷迭香关于“教育派”儿童文学的发言之后,又接到了一位文学界前辈的电话,也是直指“教育派”儿童文学的话题,激发了我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的意愿。粗浅得很,也有点梗硬。蔽帚自珍,存了先。)

附:发表的删减稿
有形与无形
——关于“教育派”儿童文学的粗浅思考
小隐娘
刊登在《文学报·青少年文学专刊》,2006年5月
  在迷迭香(见4月20日《青少年文学专刊》)的发言之后,又接到了一位文学界前辈的电话,也是直指“教育派”儿童文学的话题,激发了我把自己的想法梳理一下的意愿。粗浅得很,希望抛砖引玉。)
一、关于“教育派”儿童文学这个提法
  “教育派”儿童文学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是中庸而睿智的。究其实,并不是降低了儿童文学作品的品质,而是对儿童文学提出了更多维多向的要求。当教育功能作为一个文学派别出现的时候,这个教育的涵义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它与早年所认为的“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有着质的区别。早年的教育说是实用的,形而下的,而现在的“教育派”,显然的,已经首肯了儿童文学作为文学创作样式的审美特质,在此基础上,返观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这样说,已然是一种理性的回归。正像曹文轩在《走出形而下》中所强调的:形而下的思维习惯,已经给中国文学带来了困境。强调文学的实用价值,沉溺于形而下层面,无疑地,使文学的无限可能性的程度大大减低。“教育派”儿童文学的题外之义,让人对这种新派别的文学精神蓦地生出了期待。儿童文学界争论了近二十年的老话题,似乎突然间有了一个总结,应该是形成相应的理论系统的时候了。
二、“教育派”与儿童文学的年段问题
  儿童文学的年段分类应该是大家相对认同的,即分为: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和少年文学。由于不同年段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观察力、逻辑能力、心理承受力等等的不一,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有着很大的差别,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应该也随年段的渐进而由显性转化到隐性。幼儿文学中教育派的比重可能会大些,因其直接而切身,因其作用效果显著。可是,少年文学如果再有明显的教化痕迹,那么,不止教育功能不一定达到,甚至还会适得其反——一个自我意识浓烈,又存在逆反心理的大孩子,如何能够在文字里接受长辈们的喋喋不休?所以,“教育派”儿童文学存在着一个亟待眷顾和注视的问题——有形与无形。
三、有形与无形
  国内学者李红叶把安徒生童话称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我们且以安徒生童话来说事。安徒生童话很多篇章是很难界定其派别的,绝不能仅仅以“教育派”、“审美派”、“认知派”之类一言蔽之。这是不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内涵深厚的,很难有派别归属的。这个结果有点令人沮丧,看样子更加接近成人文学的游戏规则,而且,似乎反过来推翻了教育派的意义。然而,结合“教育派”与年段的关系,结论应该可以清晰一些:幼儿文学的教育性也许可以“有形”,而少年文学的教育性是不是更应该“化有形于无形”?
  这也给儿童文学作家提了一个醒。文学作品的派别的厘定最好交给评论家去做,创作的时候最好不要派别先行。如果戴着一顶教育派儿童文学作家的帽子去创作,估计很难创作出好作品来。毕竟,教育派文字还是很容易落入形而下的窠臼,创作的时候难以见心见性。

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10:38 | 只看该作者
 剪影安徒生                              ——纪念汉斯.克里斯钦.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时间:2005年3月26日下午
  地点:北京三联书店二层多功能厅
  主持人:尊敬的来宾、朋友们,今天又是一月一次的三联书店读者服务日,活动举办到今天已经是第七期了,今天来临的嘉宾是最多的一次,4月2日就是丹麦作家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安徒生是一个伴随我们成长的亲切的名字,一提到他,和童话有关的种种就会在我们心中自动呈现,作为19世纪的北欧作家,安徒生一生写过很多的童话,在中国,自从1913年周作人先生最早把它介绍进来,至今我们已经拥有四个完整的安徒生童话的译本。我们大家很少知道,除了童话,安徒生还留下了三部自传、七部长篇小说,上千首诗还有上千封书信,他画有几百幅素描。2005年,全世界都在举办各种纪念活动,安徒生是一位诗人,他的所有作品都像诗一样,他以天真朴素的孩子的语言,最直接地传达出关于人类丰富心灵的深长意味,他是所有年龄段的诗人。安徒生这本剪影展现的就是安徒生眼下的世界,我们有幸邀请到林老师,林老师从50年前作为外交官参加丹麦举办的安徒生庆典,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林老师用四年时间翻译的安徒生文集四卷,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赶完书稿不久林老师就因病住进了医院,不能参加这次活动。这次的活动我们荣幸请到了在座的诸位嘉宾,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他们。丹麦驻华使馆文化专员宋恩森先生及夫人,中国前驻丹麦、冰岛大使、中国太平洋学会理事陈鲁直先生,夫人成幼殊女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研究中心主任伍蓓秋女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万瑞芬女士,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万选蓉女士。中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造型艺术和新闻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参加今天的座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钱理群先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艺术家民间艺术家学者吕胜中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研究中心教授王泉根先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副教授、《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作者李红叶女士,《人民日报》文艺部资深记者杨少波先生。
  在座谈会中,嘉宾们将在大的文化背景中谈论安徒生,他在儿童文学中,在视觉艺术领域,以及在今天的意义,他们会带我们进入安徒生的世界,带我们探寻安徒生艺术的超前性,从多个角度纪念安徒生。
  张伟民:各位嘉宾,各位读者,下午好。今天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三联书店在这里举行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安徒生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他突破了当时欧洲流行的童话模式,把丰富的想象对现实的关注注入童话,开创了现代童话的新形式,他的童话融入了他本人丰富的人生体验,表现了一种人道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主题,给人以欢乐、幻想和诗一般的美感,赢得了全世界的孩子和成人们的喜爱。安徒生童话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50年代曾经出过安徒生童话的全译本,使它成为中小学的必读书,但是我们对安徒生本人及文化全方位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桦先生编著了这本安徒生剪纸,这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安徒生画传,第二部分在分析介绍安徒生造型艺术之后,收了一些安徒生留下的文献,选编了剪纸拼图和素描等196幅作品。一个真实的安徒生,不仅童话写得精彩,他在绘画和剪纸方面的造诣也很高,是林先生所看到的剪纸中最优秀的。这本新书首次把安徒生的剪纸绘画介绍给中国读者,可以说是填补空白之作,对于我们全面了解和认识安徒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出好这本书,三联的编辑们精心设计制作,使它成为一本好书。最后我们再次感谢林桦先生编著这么一本好书,也感谢各位嘉宾参加这次活动,也感谢三联书店的编辑为出版这本书付出的劳动,希望更多的读者喜欢这本书。谢谢大家!
  宋恩森:各位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感谢三联书店能够邀请我来参加林桦先生的新书《剪影安徒生》的首发仪式,我很荣幸能够代表我的国家丹麦及丹麦驻华使馆的同志和大家在这里交流。今天需要庆祝的有两件事情,这些东西正是连接了中国与丹麦之间的关系,第一件事情就是安徒生即将迎来200周年的诞辰,另外一件事情,林桦先生通过多年的努力,在翻译丹麦的文学作品以及安徒生作品做出的巨大贡献。林桦先生的这些作品连接了中国与丹麦之间的文化,2005年4月2号是安徒生200周年的诞辰纪念日,全世界范围内将会有很大的纪念活动,当天将在丹麦的哥本哈根,艺术家们以及女王将会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同时,我们在中国也会举行相同的活动。在中国以及丹麦之间的一些合作将会把这种庆祝仪式变成一种可能性,将会实现这些庆祝,而这种仪式将会更加紧密地联系两国之间的文化。林桦先生的工作在我们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交流是一件特殊的工作,林桦先生作为一位中国人,他懂丹麦语,并且深深地爱着丹麦的文学作品,爱着丹麦的一些作者,这些都是应该被记住的。这些年来,林桦先生已经出版了许多与安徒生有关的著作,安徒生在中国是因为他的童话作品而著名,但是林桦先生的工作使我们认识到安徒生不仅仅只会写童话,他还会做很多事。安徒生曾经旅行过很多地方,以及写过很多旅行的文学作品,同时安徒生也是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他的剪纸是非常棒的,就像今天大家在这里看到的一样。林桦先生写这本《剪影安徒生》,说明林桦先生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作家。
  关于这本书,我想讲一个故事,在丹麦今天正好是庆祝复活节,在复活节之前,丹麦的学校里的学生会做一些剪纸,就像安徒生所做的一样。因为这些剪纸做得五颜六色,有红有绿,像春天到来的感觉,在这些剪纸上,他们会用一些点把他们的名字作为一种记号,然后他们会把这些剪纸寄给他的朋友,上面会写地址,但是他们的名字依然只是用点来代替。当一个人接到这些剪纸的时候,他不知道这是谁寄给他的,只能通过这些细小的点来猜测到底谁给我寄的剪纸。当你猜到的时候,或许这位朋友会送给你一些小糖果什么的作为奖励。这个故事或许跟安徒生的剪纸关系不是很大,我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剪纸在丹麦非常的流行。林桦先生现在是安徒生的一个形象代表,林桦先生对于安徒生的兴趣,以及他每年去丹麦做学术访问,可以告诉您林桦先生对这份工作是多么的负责和认真,我不会忘记林桦先生翻译的《安徒生组本全集》,他的作品对于中国及丹麦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作品,是永远会被人记住的作品。今天安徒生剪影这本书的推出,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林桦先生是多么的敬业。林桦先生以及安徒生先生作品的互动,在中国以及丹麦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不仅仅是关于我们的文化,更见证了我们的友谊。同时我也很感谢三联书店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让丹麦和中国进行这样一次合作,同时我也可以看到大家都是非常喜欢安徒生,今天大家对安徒生的支持也是非常高的。用一句中国的俗语,每一个成功人士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性,在这里,我想借这个机会感谢林桦先生的夫人,感谢她对于丈夫工作的支持。无论在何时何地,林桦夫人总是陪伴在丈夫的身边,陪他一起学习考察。非常遗憾,今天林桦先生以及他的家人没有到这里,因为林桦先生最近一段时间生病了,在这里非常希望林桦先生尽早地康复起来,并且希望今后林桦先生能够创作更多更好的书籍。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林桦先生受到了丹麦女王的荣誉勋章,这在丹麦来讲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誉。林桦先生对于中国以及丹麦来讲,他都是在非常尽职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为两个国家服务,他的这种精神是一种真正的骑士精神,所以今天非常高兴林桦先生的这本新书能够与大家见面。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11:13 | 只看该作者
 陈鲁直(代读作者林桦先生致辞):朋友们,我和林桦先生是老朋友、老同事,他是外交部头一批到丹麦学习丹文。在我们去丹麦学习丹文回来之后,在各条战线,为我们国家做出成果比较显著、比较突出的就是林桦同志,他是50年在我国和丹麦建交之后去的,他的这个成果得到了丹麦骑士勋章,这是他本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外交部所有人的荣誉,很值得我们钦佩。
  尊敬的朋友们:
  我祝贺三联书店召开这个“剪影安徒生”主题座谈会。我相信这次座谈会一定能促进我们对安徒生的了解,会了解安徒生对中国儿童文学依然有一定的影响。今天三联书店出版了《安徒生剪影》,这本书对我们了解安徒生是很有意义的。安徒生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艺术家,这一点大家看了这本书就会明白。不过,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是安徒生的一句很重要的话,他说剪纸是诗文创作的开始,这就说明,在安徒生,诗文创作和艺术创作是浑然一体的。我感谢三联书店的张琳同志,她为这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也感谢三联书店的领导汪总以及其他同志,对出版这本书的支持。我因为生病不能参加这次盛会,我虽然有些遗憾,但是我还是高兴的,因为,此时此刻我的心是和你们在一起的。
                                              林桦 2005年3月26日
  (朗诵《丑小鸭》)
  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老师:每一个残疾儿童,每一个聋儿,他们就像丑小鸭一样,可能他们会被人讥笑、讽刺,但是他们也像丑小鸭一样,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是永远的,他们现在可以说基本已经成为了一只白天鹅,他们都在各个学校上学。在我们中国聋儿康复中心,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是常读常新的故事。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像丑小鸭一样,最后达到光辉的顶点。
  主持人:下面把主要的时间留给嘉宾发言,之后进入对谈和自由讨论,读者和媒体的朋友可以提问。
  钱理群:在中国最早介绍安徒生的是周作人,而我是研究周作人的。周作人是中国最早介绍安徒生的,但是安徒生真正在中国产生影响可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作当中。我简单介绍一下在五四新文化运作背景中安徒生受中国的欢迎。五四时期是人的觉醒和人的发现时期,应该有三个发现,一个是妇女的发现,一个是儿童的发现,再一个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发现,在三大发现当中,儿童的发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人没有发现儿童,因为中国人不把儿童看作是儿童,而是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成年人,一个压缩的成年人。中国一句传统的老话,少年老成,认为少年老成就是好孩子,实际上是把孩子看作是压缩的成年人,而没有把儿童看作是儿童,没有把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就是第一次把儿童看作一个独立的生命的个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徒生受到了中国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什么呢?安徒生是写童话的,但是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把全世界的童话做两种区分,首先是把民间文学中的童话和文人创作的童话做了区分,比如格林兄弟童话,那是民间的童话,而安徒生所创作的童话是文人创作的童话。周作人又进一步把瓦尔德和安徒生的童话进行了区分,瓦尔德的童话是写给成年人看的,而安徒生的童话是用儿童的思维、用儿童的文本进行写作,也就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这样的思想与五四时期儿童的发现是深度吻合的,就是把儿童当作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安徒生童话之所以受中国读者的欢迎,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五四时期之所以形成一个童话热,之所以热衷于童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就是涉及到中国人对中国自己民族的觉醒。按马克思的说法,人类的发展有两种民族,一种民族是有健全的童年时代,还有一种民族是早熟的民族,中国就属于早熟的民族,童年时期没有得到健全的发展。五四时期,人民在反省中华民族弱点的时候,觉得没有真正的儿童时代,需要补课,这样的背景下,安徒生童话受到一种广泛的关注。事实上,自从安徒生进入中国以后,一直在促使中国的儿童能够有一个健全的童年时代,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这使我想起自己,我是39年出生,在五六十年代成长,我们这一代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被安徒生所哺育大的。我们这一代人有一个金色的童年,我们在小学、中学的时候,是共和国最健康发展的时代,那个时代我们的童年相对于今年孩子的童年是健全的,是金色的童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徒生童话。我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童话,一个是今天孩子们表演的《丑小鸭》,另一个就是《海的女儿》,特别是《海的女儿》,《海的女儿》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人是多么的可贵,美人鱼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还要做一个人,这是童话给我们的生命奠定了光明的基础,虽然我们以后在生活中遇到种种磨难、曲折,但是从小打下了这样光明的底子,使我们有能力抗拒外在的各种困难,一直到今天还能够保持某种程度上的赤子之心,这跟我们小时候受到安徒生童话的影响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我觉得今天真应该可怜我们的孩子,他们的童年缺少无忧无虑,所以我们今天重新读安徒生的童话是有特别意义的。当然这里也有一些问题,对安徒生的童话的了解,至少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把安徒生看作是一个童话作者,实际上我们对于安徒生的童话或者是他的作品,他对于成年人的作用,这个问题还没有完全进入我们的视野,对成年人有什么作用。我想顺便介绍一下李红叶女士,他是从事儿童文学研究的,他写了一本书叫《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李红叶女士做了一个调查,他在中小学生当中做了一个普及调查,了解今天的儿童缺少童话精神,把真正好的童话给孩子读的时候,孩子能够读出非常独特的见解,我看了调查结果非常的兴奋,我们不能低估孩子的理解力,他们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一些我们想不到的阐释,这给我们增加了一个信息,我们的孩子是非常可爱的一代人,问题是我们不给他们东西,我们给他童话,他们就会用这些童话健康地成长起来。另外,李红叶女士在文章中提出一个问题,当下的中国是一个为物欲所困惑的年代,当下中国是一个为更复杂的信息所迷惑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物欲困惑、信息迷惑的时代,还需不需要童话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问题,这是大家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01:11:57 | 只看该作者
李红叶:我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从我接触安徒生童话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到刚才可爱的孩子们的朗诵,整个过程我都是非常的感动,所以我应该是非常非常幸运的人。整个做安徒生童话研究的过程改变了我自己。  我调查孩子们对安徒生童话的阅读状况,我在做调查的过程中经常被孩子们的回答所
感动。我们凭着一种直觉会感觉大家谁都知道安徒生,但是现在的孩子会不会喜欢读他的童话。事实上,通过我的调查,只要我们能够把童话引导给孩子们读的话,一个读过安徒生童话的孩子,他对安徒生的回忆是充满了温情,在他们的印象中,安徒生是一个微笑的老爷爷,一个集合人类所有正面品质的人,他是一个爱小孩的人,是一个爱动物的人,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很细心的人,很体贴的人,安徒生的童话有很多的细节非常的体贴,还有非常多生动的描述。我这里想简单地把安徒生童话对孩子精神世界的联系。
  我用三个词概括安徒生童话与孩子精神联系的层次。
  一个是同情意绪,孩子们读了安徒生的童话之后,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觉得卖火柴的小女孩很可怜,有一个孩子说我不喜欢这个故事,因为我不喜欢人死,因为这个故事太伤心了,孩子们的同情情怀与安徒生的悲悯是相通的。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可怜所以喜欢,不但是同情,而且还有感动。
  一个是欢乐意绪,孩子们读安徒生童话的时候,欢乐和神奇是孩子们喜欢安徒生童话的一个原因。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成人的印象中,安徒生对下层劳动人民同情,但是对孩子来说,他不会思考得这么深刻,除了他觉得这个小女孩很可怜之外,他还会感觉到这个小女孩在火花中看到了幸福,他终于可以和奶奶在一起了,火柴可以给他变出很多东西。比如《豌豆上的公主》,我对成年人调查,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最没有意义的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夸张。但是这样的故事恰恰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孩子能够感到一种欢乐、神奇,这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说这个故事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这个故事里的人物都是非常神奇的,这个公主非常了不起,他是一个真正的公主,因为王子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公主,有一种成就感。安徒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人,对孩子来说,这个故事的题目就引起了美好的感觉,《豌豆上的公主》,是一种天才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就是《皇帝的新装》,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的皇帝太可爱了,他太笨了,他没有穿衣服就走出去,太可笑了。我问孩子们这个故事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95%的孩子回答最喜欢的就是皇帝。这个故事会引起孩子们居高临下的感觉,感到一个基本的道理,没有穿衣服怎么能说自己穿衣服了呢?他们感觉这个皇帝不但笨,而且很可爱,一个小时要换一次衣服,摆着排场游街,在孩子的心目中皇帝是一个可爱的形象。
  一个是成长意绪,四五岁的孩子不会喜欢太简单的东西,他们需要一种思想的支撑,安徒生的童话不仅仅给他们带来欢乐。
  我们知道,今天最重要的人物没有到场,就是林桦先生。从我做安徒生童话研究开始,我就认识了林桦先生和他的夫人,这两个人对我的帮助使我终身难忘。林桦先生不但从丹麦文翻译了安徒生的全部童话,也翻译了安徒生的自传及有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由于林桦先生对安徒生爱美、孤独、充满传奇性的一生有深深的共鸣,林桦先生的安徒生事业从此变得动人。林桦先生为这本书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他曾经先后五次到丹麦做调查,就一些文字背景性的问题做探讨,电子邮件的来往不计其数。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时期,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我感觉每一种重要的活动都离不开林桦先生的参与和指导,我们所有在座的从事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的人都有深深的同感,没有他的参与和指导我们简直无从做起。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全球性的庆典活动中,在中国,如果缺了林桦先生的工作,我们对这次全球性的活动的献礼显得如此的单薄。林桦先生是一个学者,我感觉到中国没有一个人能够超出他对安徒生的理解,他现在并没有成系统的著作,但是我们从他现在很快出来的《安徒生文集》,以及这本书里谈安徒生的造型艺术,会感觉到林桦先生对安徒生深刻的理解。前天我去看望老人家,老人家因为身体非常不适,不适于讲话,但是他还是说了一段话,让我非常感动,也可以说是老先生对安徒生概括性的描述。他说“如果我们把安徒生的全部童话好好地读一遍,我们会发现安徒生的童话里写着一个字——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丰富的人”。我在阅读安徒生童话的时候有非常深的感觉,安徒生童话绝对不仅仅给孩子看,他有太多的话要对成年人说,对爱情的理解,对人性的弱点,对各种情感的理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他说“如果把安徒生全部的著作捆在一起读,我们会发现安徒生只写了一个字——我,他在说我,也在说你,也在说我们大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安徒生童话看到自己”。他说“安徒生是一个非常温情的童话诗人,他也是有非常复杂性格的人物,他非常的孤独,非常的勇敢,很忧郁,很伤感,受不了委屈,有很多的缺点,但是正是由于这些缺点构成了他的丰富性,这个世界才会如此的多彩”。他说“欧洲很多的大作家给我们提供了欧洲的画卷,我们能够想起来的就是18世纪到19世纪之间的,有那么多的大作家出来了,但是安徒生非常了不起,他很独特,他从小小的《拇指姑娘》,从《爱迪莎》,从小小的故事写起,这也是我们看世界的一种方式”。
  安徒生有一个小小的故事《伤心事》,安徒生会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一只狗死了,一群孩子把狗埋起来,装饰得非常漂亮,大家出了一个主意,搞一个狗坟展览会,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门票就是裤子上的扣子。安徒生写到一个小女孩站在旁边,她也想进去但是看不到,一直到所有的人都走了之后,小女孩蹲下来,用双眼蒙住自己的眼睛,安徒生说这是他的伤心事,像成年人经常遇到的一样。安徒生关注人类的情感世界如此的细腻,我们太不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了,大人受到挫折才是伤心事,安徒生不是这样的,他是从很小的事情写起,他是非常伟大的作家。
  谢谢。
  王泉根: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文坛能够伴随一个人成长的作家没有几个,安徒生就是其中之一。由于翻译的原因,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的认识仅仅限于童话层面,好在通过一批翻译家的努力,今天三联书店出版了《安徒生剪影》,使我们认识到安徒生是一个了不起的剪纸艺术家。同时安徒生更是一个小说作家、戏剧家、诗人,而且他终生都走在路上,是一个独行侠,是一个旅行家。当然他的很多作品我们都没有看到,现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他的剪影。中国的读者对安徒生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即使是对安徒生的童话理解也是不够的。
  刚才钱先生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包括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这一类的,甚至伊索寓言,曾经深深感动过几代人,现在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一个很普遍性的问题,今天物欲膨胀、功利主义,今天的孩子们在这种环境下看童话会不会变傻变笨?童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充满着诗与幻想,充满爱与感动,充满着人性的美、艺术的美、幻想的美,充满着温暖的人道主义精神,它既超越了现实世俗残忍的世界,同时又能让我们亲切地感知这个世界,能够让我们听到上帝的觉悟声,又能使我们听到自己的觉悟声。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怀疑安徒生童话,甚至有人在网上贴文章“要向安徒生吐口水”。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安徒生、思考安徒生?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今天有没有存在的价值?作为我自己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不理清这个问题,对孩子们的影响非常大,甚至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我自己的看法,儿童阅读安徒生童话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安徒生童话今天依然有深刻的存在价值。我们都是从小时候过来的,小时候都喜欢幻想性的故事,都充满着美丽的幻想。为什么呢?孩子是幼稚、单纯的,人类的思维发展有一个必经的阶段,儿童心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原始思维,童年阶段的思维是与人类原始时期的思维相一致。人类童年阶段就是原始时期,原始时代的思维比如图腾崇拜,比如神话故事,都是人类原始时期的,而儿童的思维模式正好也是与这个思维相对应的,类似于从原始社会向人类社会转型这个阶段的思维模式。儿童看的世界和成年人不一样,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充满着生命,不管是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有价值的,与人一样有情感的。如果在儿童思维成长阶段的时候没有阅读到童话作品会怎么样呢?周作人在20年代的时候写过很多有关儿童教育的文章,他的一个观点,“儿童思维成长阶段如果不阅读童话,就好象小孩生下来的时候没有吃母亲的奶”,儿童阅读童话也是如此,因为在这个阶段来说,儿童成长的各种情况正需要童话,如果一个儿童在童年阶段没有阅读到童话,他的幻想会比较单薄,他的情感会比较粗糙,甚至他的心理会比较扭曲。走上犯罪道路的很多青少年小时候都没有阅读过文学作品,儿童思维成长阶段一定要阅读童话。我们回忆起自己童年很多美好的东西,包括阅读童话、寓言等,应该说当家长、当老师要重视这一点。中国的大人给小孩讲故事就是哄孩子睡觉,睡着就行了,长时间以后就会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一种影响。
  中国特殊文化背景之下,儿童文学的推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广大的中小学老师99%不了解儿童文学,更不了解童话。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爱面子,都有一种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东西,所以安徒生写了《皇帝的新装》,这里面有夸张式、幻想式的描写,这是对皇帝性格的一种夸张,把他的性格夸张到极致以后,皇帝必然会走到这一步,必然会什么衣服也不穿上街游行,必然会是这样的。《皇帝的新装》体现出一种非常深刻的社会问题,当大臣、老百姓都欢呼皇帝的新装了不起的时候,一个小孩对爸爸说“这个皇帝什么都没有穿”,爸爸连忙说“这句话千万不能说”,这是两个世界的对比,成人社会与儿童社会的对比,小孩没有顾忌,什么都可以说。成年人按照自己的思维教育儿童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我们要向儿童学习。安徒生童话不仅仅是童话,还有很多教育意义方面的东西。对童话的解读有很多方式,有社会学、历史学等等,在美国有一种精神学的解读,文学作品有四大功能,很重要的就是调节心理、平衡心理的功能。童话会给人提供一种超越现实世俗的空间,表现人性的美。很多的调查显示,很多成年人犯罪,小时候都没有阅读童话等幻想性的作品。儿童阶段如果不阅读童话,对他的成长、思维、心理都会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儿童阅读童话作品太重要了,我相信很多大学者童年使都阅读过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包括童话作品。儿童文学一定要广泛推广,这是关系到全世界儿童健康成长的非常关键的。
  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今天是否有存在的价值?今天很多人讲童话会让儿童变傻变笨,这个话题从五四时期就开始讨论,有一批学者认为小孩不要阅读童话,他们认为童话是不科学的,当时有童话与科学之争,鲁迅很早就批判这些观点。现在的家长给孩子买大量的应试书籍,童话书籍很少给孩子买。儿童阅读文学作品有三个特性,第一是生命性,在他的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第二是同一性,他会把自己同化成童话中的人物,第三是英雄性。我们的家长、老师对儿童阅读童话有所怀疑,大量地给孩子买应试教育的书,这是很可怕的现象。如果你们的子女长大以后回忆起童年,只能回忆起各种各样和考试有关的书籍,很少回忆起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文学作品,那他的童年有什么意思?阅读安徒生童话会在儿童的内心打下人性的底色,文学作品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会深深影响我们。所以我们今天既要纪念安徒生,更要思考学习安徒生。三联书店举办这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是纪念安徒生非常重要的一次活动。安徒生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作家,更是一个艺术家,在他的剪影里面饱含着非常深刻的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04:23 , Processed in 0.08150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