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另类的作业设计:将学习科学的过程诗意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30 10:5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另类的作业设计:将学习科学的过程诗意化 2012年02月08日  作者:刘本举  来源:教育时报
   新课程倡导将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这在生物新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已经有所体现,但是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拉近科学与人文的距离,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取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第5章引言)
  “生命的图案,扑朔迷离:从信息到物质,从蓝图到现实,繁复、简约,粗放、精细,是谁创造出,如此的和谐与统一?”(选自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第4章引言)
  可见,新教科书的作者从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角度,费了一番心思。可仅仅这些,只能从一个侧面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且在每章的引言部分并不能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怎样增强引导的有效性,值得我们思考。
  本学期期中考试前,我去上课时语文老师还没有下课,我便在门外停了一会儿,任课老师在讲解诗歌的表现手法,我突然想到,能否让学生用诗歌将科学过程表现出来?这样不就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将人文与科学结合在一起了吗?一个比较另类的作业设计诞生了。或许,同学们会喜欢这样的作业!
  于是,在学习完《分子与细胞》的第二章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请结合第一、二章的内容,用文学的语言把科学的过程(内容)表现出来,可以诗歌、散文诗、童话等体裁,内容自选。
  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他们从没做过这样的作业,所以感觉很兴奋,当然也很愿意做。我把时间尽量延长,告诉他们两周后交作业。
  当作业收齐后,说实话,我真的是大吃一惊,惊讶于他们如此优美的文笔,惊讶于他们竟然能把科学知识如此诗意化地呈现出来,既有科学过程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柔美。有些同学的水平,我这个当老师的真的是自愧不如。
  比如,高一(14班)的周艺同学写了《我看见》——
  沐浴在千万个水分子同胞里,我看见:
  线粒体平静地呼吸,叶绿体为光合作用而努力。
  高尔基体忙着加工、分类、包装,所有的活动有条不紊,始终如一。
  规律的生活滋生厌倦,我百无聊赖地游动,漫无目的。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了你,我看见:
  你拖着美人鱼般窈窕的鱼尾,戴着宝石王冠,
  冰冷沉没的海洋之心,
  扇着风格迥异五彩斑斓的双翅,欣欣然走进了核糖体。
  …………
  他将自己化为一个小小的水分子,畅游在生物体内,把自己所看见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以诗歌的形式展现出来——线粒体是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高尔基体是细胞加工分类和包装分泌蛋白质的细胞器。
  而在描写氨基酸分子时,把各种氨基酸不一样的R基比喻为美人鱼窈窕的鱼尾,把核心碳原子上得氢原子比喻为宝石王冠——海洋之心,把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与羧基比喻为五彩斑斓的双翅。
  这首诗写得很长,语言优美,把两章的知识重难点都囊括了进去,我相信,他在完成这首诗时,一定是一遍又一遍地咀嚼相关生物知识,将这些知识经过自己大脑的再加工,锤炼语言,字斟句酌,才创造出这种非同一般的“生物学诗”。
  这次作业过程让我感慨,原来,科学知识也可以很诗意地学习,只要我们这些理科教师有科学、人文素养同进的意识,有充分信任学生的勇气,给学生大胆创造的时间、机会,那么我们就会收获惊喜——不仅可以让学生将科学过程系统化、整体化,深化理解科学知识,达成知识的迁移运用,还会让他们感知世界的心“柔软”起来、通透起来。(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本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8:20 , Processed in 0.09799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