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2|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邀|请|函|---《教师之友网》友情存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14 17:3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

关于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的

| 邀 | 请 | 函 |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瓶颈,一直是一线语文教师的困惑;课改十年,作文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新主张,新经验,一线教师期待分享;2011年新版课程标准发布,新要求,新趋势,一线教师期待引领。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合作举办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本届研修班呈现五大亮点:
1、讲座、质疑、交流,零距离感受专家、名师风采
2、权威引领理论研讨把握作文教学前瞻趋势
3、名家现场示范当面点拨破解作文教学瓶颈
4、个性化范本展示,创新作文教学思路
5、助教团阵容强大,全部由特级教师担任




我们在一起:聆听——对话——展示!
我们的口号:作文教学,亮出您的观点!

的主张:发现作文教学的价值!




一、研修内容
1.2011年版课程标准专家解读;2.作文教学热点透视;3.名家作文教学新主张演讲;4.名师作文教学新课型展示;5.学员作文教学案例研讨;6.学员研修成果现场交流。

二、研修对象
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思考和追求的青年骨干教师,各单位语文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优先;每位学员必须提供一篇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以便专家现场指导,优秀者推荐发表)。

三、专家名师(南京作文五人组)
领衔专家

孙绍振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著有《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文学创作论》等专著。近年来不但对高考作文命题持续进行了十年的追踪研究,在此基础上还选择一系列学生作文进行评点和修改,其作文专著将于本年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中小学主讲导师


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多年应邀担任江苏省高中生和初中生现场作文大赛评委。作文教育主张在国内产生一定的影响。曾出版《蔡明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和《跟特级教师蔡明学作文》等图书。每年应邀在全国各地讲座、上课若干场次。连续多年参加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并任专家组成员。


曹勇军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著名特级教师,江苏省首批教授级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中语会会长。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核心成员。应邀在浙江、山东等地做省级培训讲座百余次。近年来致力于课程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等研究。在《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发表论文《追求作文教学的智慧》、《新课程视野下的写作知识教学》等多篇,论文多次选入人大复印资料,被收入名师成长研究丛书(《把人的教育写在旗帜上》)。

高子阳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曾获得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材培训组专家成员。“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是终身课题,研究成果《人民教育》《新作文》等杂志发表。语文教学思想入选新近出版的“苏派教学•著名特级教师思想录(小学语文卷)。在全国做过百余场讲座,在上海、山东等地为家长做过“与孩子共读共写”的讲座,出版《儿童写作课程论》等多部著作。

张祖庆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副校长,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名师讲师团特约讲师,浙江省“领雁工程”语文教学实践导师,《小学语文教师》“名师工作室”第一批名师,《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封面人物。著有《张祖庆讲语文》(语文名师出版工程)等。张祖庆老师是新生代语文教师代表之一,他的作文指导课简约丰满,清新灵动;他的作文讲评课,幽默风趣,扎实高效,深受一线教师喜爱。

特邀名师

和与会代表现场指导和互动交流。主要包括特级教师,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已经有专著出版,广泛影响的作文方面的文章,确实特别优秀者。

四、内容形式
本次培训主要由三个板块组成。
1.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支撑。本次培训注重向学员介绍当今作文教学研究领域理论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更好的提升学员的理论素养。
2.互动研讨。互动研讨,话交流。互动研讨有助于发挥学员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员的个体经验,使之成为重要的培训资源。同时,也使得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能够更好地转化为学员的个体知识。
3.实践操作。教师的成长最终是在实践中获得,实践操作是教师专业培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次培训通过现场说课、专家现场点评及做中学等方式开展实践学习,帮助学员通过行动内化知识,提升能力。
具体内容与形式安排如下(2012722全天报到)
时间

研修方式

内容

地点

2012.7.23

开班仪式、集中研修

专家报告+互动

京师范大学 培训基地

海苑宾馆)

2012.7.24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5

集中研修

名师新主张+互动+展示

2012.7.26

集中研修暨结业典礼

专家报告+沙龙+成果交流



五、组织管理
1. 本次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由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与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共同举办与管理。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选派教师在培训点工作期间的指导用餐和住宿;日常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配备素质好、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中小学名师培训班的班主任。
2.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研修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工作,负责选派专家、学者及一线名师为研修班讲学,确保研修质量;帮助学员解决学习、查阅资料以及论文指导等事宜。
3. 研修结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颁发结业证书;拟由《名师成长研究》编辑部负责学员研修成果推荐发表,并在适当时机结集出版。
4. 研修学时列入2012年继续教育学时。

六、研修报名
2012611——710组织报名。2012715前提交学员名单(届时公布学员信息、班主任信息、负责管理人的信息);2012722全天报到。

七、研修费用

培训费1580/人,食宿等差旅费由所在单位报销。

八、报名方式

报名联系电话:025-83598780;QQ群:146668086
报名邮箱:1040242837@qq.com;联系人:汤老师15951802682,刘老师13811633288;

报到地点:南京市海苑宾馆(南京市前半山园21号,宾馆电话:025-80841999,13851555649)。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全国作文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附:报到乘车路线
南京禄口机场:机场大巴至瑞金路,再乘出租车到中山门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直接乘出租车约100元。
南京火车站(南京车站)、中央门汽车站:乘36、59、游1路公交车至中山门站,过地下隧道至对面前半山园路直行至海苑宾馆;乘出租车约20元。
高铁南京南站地铁一号线南延线(高铁南京南站)上车至新街口下车往中山门方向转乘9路等公交车至中山门站下。

全国首届中小学作文教学暑期名师专题研修班

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


食宿安排

是(

(
)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办公电话





传 真








办公电话



传真/邮箱




















备注:1、因名额有限,此表请尽快E-mail1040242837@qq.com

2、友情提醒:学习期间,请勿带家眷;请自备衣服、水杯、常备药等日常物品。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校正在积极创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陈鹤琴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吴贻芳、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家大师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已拥有6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 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13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3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20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80个本科专业及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高校之一,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和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等4个国际性人才培训基地和研究中心,与世界上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长短期外国专家101人,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的长期留学生655人,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1000余人。目前,与国外大学开展合作办学项目3项,学生海外学习计划学校15所,在美国北卡罗来那州立大学、佩斯大学和法国阿尔萨斯大区建有3个孔子学院。



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南方发祥地,已经发展成为保持着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在学科综合化的背景下,根据国家建立开放灵活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要求,顺应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南京师范大学建立了专门的教师教育学院,统筹校内外各种教师教育资源,弘扬学校百年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打造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水平职前教师培养基地、基础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及教师教育理论研究基地。

2010年教师教育学院与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合署办公,成立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学院下设教师教育理论系、学科教育系、教师技能系和教师教育研究所,相对独立地开展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专业化教师人才培养、在职教师培训、教师教育国际交流及教师教育研究等活动。

教师教育学院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有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教育硕士(学科)、教师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点,积极探索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努力构筑本、硕、博三个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新体系。学院拥有教育理论及各学科方向专任教师61人,其中80%拥有博士学位、5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学院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了校内兼职硕导25人,60多名校外兼职实践型导师(其中特级、教授级教师26人,14名高级教师均为南京市学科带头人);通过与南京市及省内中小学名校合作,设立了研究生学历教师培养基地及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强化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实践技能。

教师教育学院承担着全校本科师范生教师专业化培养任务,通过教师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对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历史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等10个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行由教师教育学院招生和管理,教师教育学院和各相关专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双向强化的培养模式和机制。音乐、美术、体育、教育技术等师范专业教师专业化培养工作由教师教育学院统筹安排。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培训机构,拥有“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入选专家10余人,并设有专门的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作为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专业机构,近年来在完成江苏省农村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新疆“双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还承担了数十项“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及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接纳了来自全国各市县(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等各学科骨干教师、教研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教育管理干部等多种层次的研修学员。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课程设计和优质的培训服务充分体现了南京师范大学“正德、厚生、笃学、敏行”的校风和“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教风,给前来游学的中小学一线教师和领导们留下了美好的深刻印象和丰硕收获。

2#
发表于 2012-6-14 17:45:13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net/thread-48610-1-5.html


《教师之友网》管季超友情存帖并乐意提供网络支持。
3#
发表于 2012-6-15 04:05:48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6-15 15:09:27 | 只看该作者
高子阳讲座记录
让100%学生喜欢写作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借此机会把我这几年来关于写作六个方面的思考与同行们进行一个交流。
  一、从“练习写作”说起
   习作:这次课标对这个词非常推崇。习作展开就是“练习写作”。这样我就通过这四个字认识写作。
  “练”(繁体)为反复操作练习,引申为精熟老练。我们的祖先造得非常好,反复操作练习。
   再看“习”(繁体)在甲骨文中是下面是日,Niao在空中反复练飞的意思。
  “写”(繁体)这个字。我读师范的时候,语文老师没这样讲,直到四十岁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写”(繁体)是像形字,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鸣叫。本义是喜鹊,屋子里面的只喳喳叫,飞的喜鹊。多生动啊。这个字是宝盖头,将物品从他处移至房子。我们做什么事都要从外面移动房子里。谁有那么大的能力?在大街上看到什么,用文字叙述下来就行了。
  “作”这个词很有意思,只有具有创造性材能的文字才叫作。没有创造性的不叫作。
  我们把这四个字的本义列下来。我们发现,“练习写作”四个字中有四种声音:1、为人类的创造而写!2、只要活着就应该写!死鸟就不能叫不能飞,人不也是一样吗?到天堂里……只要活着就要写。我还活着当然我就要写作。一提到论文写作就头疼,就骂。我很强硬地说了这样的话。第三点,人人都会移植事物!四、写作需要反复练习。四种声音我们的学生过去是不知道的,我们的改革者也不知道。
  二、值得借鉴的美国写作
  美国90%的学生认为自己会写作,只有15%的同学认为自己会阅读。孩子天生会写作,并非天生会阅读。第一天绝对不认识爸爸妈妈,他读不懂,但他会表达。既然天生会,为什么还害怕。我们的传统教学,大多是在怎么写,写什么,写得怎么样努力着,美国在为什么而写作研究得比我们要好。
  写作是人有效生存的第一技能。写作是人人都能做好的大事。写作能让你成来一个思想者,写作能真正提高阅读技能,写作为你走进真实生活作准备。
  中国那么多的文学家获不了诺贝尔奖金,特别是现代的作家。小学阶段,我们要尽量写点真实的东西。把东西搞透了,虚构的世界也就有味道了。更加主动做事。不主动是写不好文章的。写作能让你的一生更有责任感。
  两个关键词。100%的学生喜欢。最通俗,最理想的解释是老师想教的全体学生,我这里有个最好玩的解释。0.4/0.5,我努力使20个以上的孩子喜欢写作了,那我就成功了。我们老师就有努力的空间了。全部都喜欢写作真的不大可能。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解释,我们可以认知到一个努力的方向和一个努力的目标。
但是目标性的解释我们可以看一下,像美国等就有九十八以上的孩子喜欢写作。我就想,他们的孩子比我们聪明?不可能,我们中国人智商很高的。我们多次调查,百分之九十五的孩子不喜欢写作怎么转化呢?让我们中国的孩子拥有写作技能任重道远。
厌写的原因。我们学生所有的错误不往孩子身上推。
 父母的原因。三年级之前,我们中国的大多数父母不知道言说的价值。三年级前一样,实际是说的,人家的爸爸妈妈把孩子说的记录下来,就做的这样的事。周起,这个小姑娘做了很多这样的事,台湾、香港都是这样做的,周大宽,九岁《我还有一只脚》他一年多时间的说,妈妈给他记下来。父母记录了孩子,后来孩子就不怕了。贾志敏。把孙女五六岁前说的话记下来。包括我们现在的很多老师,读一二年级,赶快记录。当你孩子害怕时,你没理由批评。当下我们父母告别了文盲。自己不爱写作自己也就不会指导孩子多读书多写作。过去的写作可能不到位,太应试了,孩子成绩不太好。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写作水平也不高。当下父母非常娇惯宠爱自己的孩子,有几个父母愿意读自己孩子的作品。孩子写了四本日记,哪去了?被他爸爸卷烟抽了。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常青藤教授。
 老师的原因,好多老师不爱写作。我们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写的也不多,其他学科老师也不怎么写;好多老师真的不能系统地指导孩子写作;真正研究写作的老师太少。
 教师也没有保存学生作品的意识。每学期的结束,学生的作文本是怎么处理的,一是带回家,回家让你的妈妈爸爸把你的作文本好好保存起来,做个好看的封面。第二种方式,把各类本子集中在一起卖掉了。
这是事实,教师没把作文当成财富。管建则,中国第一。泰州的现在刘飞老师,积累下来买一个别墅也够啊。作文教学的开发。孩子作文写得差,他把作文改成好的。你想写你上哪去弄?他保存的全是纯真的,原汁原味的。现在孩子的作业太多,没有太多的时间玩作文。哪有时间来完成作文的?来自我们老师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老师是孩子的常青藤教授。
 社会的原因。小语会三十年没有研究写作。三十年阅读教学研究了多少问题?写作教学是很简单的事情,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每天看到的事,想到的事写下来就行。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写作,各门学科都来关注这个问题。高考作文对写作教学的影响。话题作文变革。除诗歌以外,别的都可以写。诗是最好写的。孩子天生是诗人。他是天生的诗人你不让他写诗,你让他写什么呢诗歌剧本,研究报告是最好玩的。必须写,不写不行。课标规定,社会一个大原因,我国作家责任意识。中国儿童作家,这几年,国外儿童文学作品五六百本,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没有这样的作品。
 “假大空废”是怎么产生的?不允许写身边的事,一直延续到了现在。不良基因。什么时候能够消失,不知道,铺天盖地的作文书,影响孩子的作文。社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大家都说,没有不会写的学生,只有不会写的老师。大家别忙发言。这个老师第一指父母,第二,指老师第三指社会。第四读写紧拥--让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写作”。一组这样的文章,谈每篇课文的教学为什么都要有写作。写什么怎么写,写得怎么样,这样可以唤醒学生进步。在课堂中让孩子写小片断。我们对写的理解要综合。
 张庆:播种写才能收获生命的文章。举个例子,一年级第一篇,人有两个宝。人指的是什么?把人具体化,他就有东西好写了。一改就好写了,不就好玩了吗?改写,一年级的孩子是能够做到的。宝是什么意思/?第一篇课文我们老师就不指导写作,多好的文章啊。
 《晚上的太阳》二年级。不引导孩子写作你就看不出来这是一篇好课文。大胆质疑,查资料,他就有东西可以写出来了。从一年级就要学会怀疑一切,不要相信课文的引导。德国政府发给每一位老师的,《学习别相信学校的》三*五等于十四。
 三年级《少年王勃》。考场作文。中国的孩子都会考场作文,但是考场作文有一个东西,怎样引导他才能够写好。不就一句很精彩吗?我们孩子只要有一句子写得精彩。为什么大家不愿意。炼句的能力。
 《荷花》四年级长期观察的能力。在生活中,电影电视中,齐心合力完成任务的场面吗?拼命地花大量的时间来讲场面。国外,国内的写场面的描写补充。为什么写,当孩子知道这点的时候,孩子就知道场面描写是简单的,不是复杂的。
 五年级《最》课后习作。这个题不难。练与不练影响不大。好诗好词好文章,看到好的就写。孩子背诵之后稍稍作一个写作的引领,就有味道。《村居》真实;李白,四川墓碑上“真诗不死”。
《月光启蒙》五年级,课后习作,搜集民歌民谣。母亲节到了,给母亲准备什么礼物?很少有人为母亲写一篇文章。他的母亲、儿子、孙子慢慢就不记得这个老人。不仅让儿孙记住了,而且让中国很多人都记住了。不就是背点民歌童谣吗?今年给这个母亲送吃的送喝的,写点文章,年年写,你看看有什么感觉。
 六年级,《青海高原一株格柳》 “哦” 最能抓住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感触。后面的内容就简单了。能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课文内容。好多老师上过。这位老人是个无名无姓的,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第二点,熟悉这位老人的人很多,他也有老婆孩子亲戚,为什么只有张五先生写出这篇文章呢。第一,他们有对话,第二,张五爱写,第三,有责任,要发表。不让更多的人知晓,文章的价值就没了。这篇文章就没了。这篇文章就没了。我们的阅读教学有多大变化。一到六年级谈了七篇文章,所有的文章都可以进行写作的训练,只不过侧重点不一样。
 如果我们老师阅读教学中,忘记了写作,那让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
 四、课内习作不能大意。什么是课内习作,最早出现在1992年小教大纲中。十七年,对课内习作研究是不透的。课堂内完成的习作才叫课内习作。现在的学生课外多于课内。大量占用了学生课外的时间。
 你还在改作文,当然负担重啊。多年来,你没研究课内习作这个词语。孩子当然烦。怎么喜欢写作?很多老师说不可能在几课时完成,我到二十多个省讲过,特别是指导,作文,修改,批改,评讲。课标没问题,提法非常好,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效率的提法。每周二课时。每一周平均使用四课时。“四课时课内习作”的课题研究。两方案,一,老师简单引导。打草稿。第二课时,反复让孩子朗读自己的草稿,自己修改。老师走进孩子中间,可以个别指导。指出共性问题。指导。第二节课誊写。从头到后读一遍。第三节课,多种方式现场指导孩子进行修改。读一读学生的作口,互相欣赏。第四课时,欣赏作品。第一课时,老师不要巡视。不要干扰孩子。就在课堂上写,在第四课时用。老师也写,让孩子来点评老师的作品。做一个激情的演讲,提出问题,引导孩子
 现在我又想出了一个新的。第一课时,把教材抽出来,给个题目给孩子,什么都不讲,让孩子写一节课,第二课时,让孩子看课文上的范文,看一些作家写的这类文章,老师提出教学重点,让孩子修改原来的作文。第三课时,通过老师阅读中重点中指导孩子重点存在的问题指导。第四课时,欣赏,批改,建议。我们要做一些丰富的课件,呈现给孩子,这样检查时就不会批评。200多个好玩的词。就是两百多个话题。名人对话。赶快读他的书吧。用之不尽的精典童书。每一本书都可以找到很多项目的研究。指导孩子读童书。从2004年中国出版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翻译了外国的大量的童书。让你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儿童。
 透明式的写作教学。我们现在好多学生的作文没保存。引导孩子把每次课内习作装订成书,让孩子收藏。
七分钟写作的指导课,学生写完之后,放在文章后面。话题的开发,能够让每个孩子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能让每个孩子的文章写得更精彩。




1.《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15000字)发表于2005年8月《人民教育》;
2.《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5本学生使用书)(主编)2010年5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中外写作教学比较研究》(15000字)2009.12-2010.1《七彩语文(教师论坛)发表》;
4.《外国小学生如何写作文》(10篇文章)2009.1-12《七彩语文(习作版)》连载;
5.《高子阳作文专号》(封面人物、玉峰新教育实验介绍图片)(10万字)2009.7、8《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专刊发表;
6.《小学习作教学改革从何入手》2009.4《小学语文教学》杂志发表
7.《写给讨厌写作的学生》(5本书)2010.9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8.还有几篇教学设计,2008-2010年《小学语文教师》发表。
5#
发表于 2012-6-15 15:10:56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大哥高子阳

江苏省徐州市兴东实验学校  张忠诚


高子阳,长我两岁,同属徐州人。我们从相识到相处,直至成为好友,已有近七、八个年头了。每次见到他,我总称他为大哥。大哥一词,是徐州人对年长自己最亲密朋友的称呼。每当我喊他一声大哥时,感到的不仅是志同道合的快乐,更多的是蕴含了我对他深深地感激之情。
初识高子阳,是在2002年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一届教育沙龙上。那时的高子阳已由江苏的邳州,来到江苏的昆山的工作。因为自己来自乡村小学,他在论坛上关于农村教师专业成长的精辟见解,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同时他的睿智、聪颖,对教育事件的敏锐感觉,折服了我,使我对他充满了钦佩。论坛结束后,我冒昧地向他索要了联系方式。
一周后,我把自己写的一篇文章《被异化的多元解读》发到高子阳的邮箱中,希望能够得到他的指导。邮件发出的当晚,我就唐突地拨通了他的电话。没有想到,他竟与我这个不太熟识的人热情地交流,中肯的对我的文章提出了修改意见,与我畅谈对教育、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他的坦率、真诚,深深吸引了我。他向我介绍了新教育实验,推荐了教育在线网站,建议我每天坚持写教育日记,并把教育日记发到教育在线论坛中,走一条不断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专业发展之路。他为当时在专业发展中有些迷茫的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努力的方向。我很是感谢他。从那以后,我们之间经常通过电话畅谈。每次交谈时,他思维的深刻,思想的前卫,见解的独到,都让我感受到一次大容量的信息轰炸。
一次交谈中,我感慨读书很累、很辛苦,读书在某些时候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本以为我对读书的这种论调,会被酷爱读书的高子阳极力反驳。没想到,电话对面的他,只是重重地“哦”了一声,随后给我讲起了一个经济学概念“投资”。他说, 假如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读书作为一种投资,也许会对读书有全新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读书境界。读书首先需要花钱买书,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阅读与思考。然后把自己阅读与思考所得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的生活与工作质量。假如你不进行这种投入,又怎么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哪。蒙田说过,在读书面前,不花费精力不会有所收获。忠诚,你有没有算过这笔帐。他又说孙中山先生生平无论走到哪里,没有一天不偷暇读几页书。只要看他的《建国方略》和《孙文学说》,便知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还是一位学者。孙先生说不读书讲革命,只能是窜头乱撞,终难成功。他的读书不也是在向革命投资。投资读书后,你就会愿意牺牲自己的闲暇,充分利用时间、寻求阅读的愉悦。这时的阅读如同一日三餐必不可少,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阅读趣味,从而服务于自己的精神发展。你还会感觉自己在登山,在不断阅读中慢慢到达高山的顶峰,继而出现一览众山小的宽阔胸怀。
他的话虽然简短,但引我深思。我深深感到人生在世,除了工作和物质享受之外,投资读书会给自己带来情趣,带来精神上的慰籍与享受,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它远非物质的给予所能比拟。它在使自己获得一些谋生的手段,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中,还能获得一种大智若愚式认知积累,生活得泰然无忧,成长得更加欢畅无比。在我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时,高子阳及时纠正了我对读书的错误理解,他真的很像我的师长。
2004年暑假,我接到教育局的一个电话。电话中说,区里最好的小学需要一位语文老师,问我愿意不愿意调过去。当时很犹豫,因为在村小工作了十几年,总感到信息闭塞,没有多少发展的空间。于是,我拨通了高子阳的电话,就这个问题向师长请教。他告诉我:调动是对你这两年坚持读书、实践、反思、写作的肯定。忠诚,不知你是否读过南京江浦行知小学校长杨瑞清的书《行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校长在农村艰苦的条件下,一直都在践行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做得很好,发展得也很好。我把这本书称成为“农村教师的福音书”,曾经向很多老师推荐。我认为只要自己心中拥有教育理想,拥有对教育的渴求和热爱,在任何学校都能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成长。他的一番言语让我想到很多,感慨很多。是呀,只要坚守理想,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使自己在教育中幸福地行走。最终,我留在了原来的学校。在人生旅途的十字路口,高子阳让我明白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懂得了什么叫坚守。此时,我感觉他不仅像我的师长,更像我可敬可亲的大哥。
我虽然留在了原来的学校,但学校村小的位置,生源的基础差,社区环境的不佳,时时让我感到苦恼,时时让我感到前途茫茫,没有希望。很多时候对读书、思考、写作产生了动摇,产生了想放弃的念头。一天晚上,我发短息给他,说自己不想干了,不读书、不思考、不写作的同事,不也生活的挺好吗?短信发出不到一分钟,他就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批评我不该有这种想法。他认为我现在发展的势头很好,读了不少书,发表了不少文章,获得一些称号,为什么要畏惧眼前的困难,埋怨眼前的困难呢?接着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上帝看到麦子结得结结实实的,感到十分开心。一位农夫却乞求上帝第二年不要刮风、不要有烈日、不要有虫害。第二年农夫果然没有看到狂风暴雨、烈日和虫害,麦穗比平时多了一倍还多,农夫兴奋不已。可等到收成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农夫的麦穗里却是瘪瘪的,没有什么籽。农夫含着眼泪问上帝是怎么回事,认为是上帝搞错了。上帝说,他没有搞错,因为你的麦子避开了所有的考验,麦子变的十分无能。对于一粒麦子,努力奋斗是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雨、一些烈日是必要的,因为它可以唤醒麦子内在的灵魂。任何人的发展,都不可能不经历磨练,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你说对不对?
他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又一次点醒了我,漫长和艰苦地等待过后,也许就会唤醒一颗自我发展的灵魂,获得充盈的人生。我这种动摇、放弃的想法,在余下的日子里反复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后,他都会及时和我通话,对我进行唤醒、鼓励。我在他的唤醒和鼓励中,跌跌撞撞地往前走。我想只有自己的大哥,才会在自己每次出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我对高子阳,充满了无尽感恩之心。正是有了大哥高子阳在教育之途上全心全意地帮助、引领,2008年的教师节,我才能由一个村小的落后教师,在众人不解的眼神中评上了江苏省的特级教师。
每一次高子阳从昆山回邳州,我都会从徐州赶到邳州与他相见。每一次相见,他的睿智,他对教育、对教学现实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都给我震撼,促我深思,时时鞭策我在教育教学研究的道路上永不停歇,向着自己的理想前行。
此时,我由衷地发出呼喊:高子阳,你永远都是我心目最为尊敬的大哥!
6#
发表于 2012-6-15 15:14:48 | 只看该作者
与学生一起“写”
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学校  高子阳
我终于知道“写”了
   2008年7月,“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决赛现场,评委赵丽宏现场讲了汉字“写”。他说:
   “写”这个字上面是秃宝盖,是房屋的意思,下面不是“与”,是繁体字“鸟”,屋里有个鸟是“写”。这个鸟要在屋子里生蛋、生存、飞翔。“写”这个字与北京奥运会场馆“鸟巢”的寓意不是一样的吗?多美呀!太有生命力了!太有创造性了!
   “写”怎么可能与“鸟”有关呢?我随即翻开《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汉字寻根》……原来:写的繁体字是“冩”,形声字,篆文从“山”(房屋的意思),“舄”声。“舄”这个字读刘,象形字。本义是喜鹊。金文的“舄”像一只喜鹊扇动翅膀张大口喳喳叫的样子。由此,“冩”的原意即为屋中扇动翅膀、边叫边飞的喜鹊。进而引申为将物品从他处移置到这房子里来。《说文解字·山部》:“冩,置物也。”隶变后楷书写成“寫”。现在简化成“写”。后来这个字的意思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引申为……
    教了二十年语文的我,现在才知道,“写”字造得如此好!“写”给予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从“将物品从他处移置到这房子里来”——可以想象,地球上房屋造得再多、再大,肯定连“一个月亮”也放不下,那怎么办?唯有“写”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即把现实中的物件用文字、图片写在绢布、皮革、器皿或纸张等上面,用文字记录万事万物,一代接一代地记录。我突然觉得很遗憾,我们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写”;不知道在房屋里写东西,就是人快乐、幸福地展翅飞翔;不知道写就是想尽办法,非常智慧地把一切事物,移到纸上;不,知道喜鹊不飞了、不叫了,人不写了,就意味着生命终结了……2008年秋季,我带三、四年级的读写课,第一天上课,我就用了很长时间让学生重新认识“写”,在以后每一次习作中,我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着“写”。为了让孩子真正地拥有“写”,真正用好老祖宗创造的文字,我不怕学生厌烦,我坚信汉字“写”,能够激发学生一生爱着写。
童年的作文本,你在哪里?
    电视剧《家有儿女》热播,主题曲“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大家都一样……”时时响起。我每每听到这里,心里都有一种伤感。想想现在的孩子,小学三年级开始写作,每学期都有期中、期末考试,还有一篇篇日记,到高中毕业,十年时间,每一个孩子都写了几百篇文章。但写完了也就完了,作文本和其他的本子一样当废纸处理了。因为我国的学校没有保存学生作文的制度,丢失童年的作文本,那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最近几年,我喜欢上了儿童文学。在大量阅读童书的过程中,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但很多事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种埋怨之情油然而生。如果那时的老师与父母都有着保存的意识就好了,现在拿过来读一读,补充补充,润色润色,说不定就能变成一部非常好玩的“书”。但这一切已经过去了,不能重来!就是这一思考,逼迫我开始重视保存孩子的作文本,保存原汁原味的童年。我告诉孩子:“亲爱的同学们,如果你们长大了,想找回自己的童年故事,别忘记问高老师要!”
    这种保存不是我的发明。如果你读过美国奥格斯特·威尔逊写的《戴维斯的后脑勺》,你定会对保存学生文章的做法感慨万分的。
    故事讲述的是作家麦伦的事。麦伦在初中里的作文获得的评价多是不满意,几乎没有得到过优秀,他非常想得到优秀。一次,他出神地观察与想象,写了一篇《戴维斯的后脑勺》,文章的确是与众不同,但凯丽小姐还是给他个“不满意”。麦伦伤心极了。但若干年后,麦伦成了作家,他并不怨恨凯丽老师。在凯丽老师风烛残年之时,麦伦来到了老师家。“凯丽老师似乎知道我会来,颤抖着从橱柜里找出一个本子。天哪!那竟是我儿时的作文本,凯丽老师一页页地为我翻看着我的作文本,那许多‘不满意”一般’的符号,依然还是鲜红的。翻到《戴维斯的后脑勺》这篇作文时,凯丽老师停住了,她双唇颤抖着说,其实,当年我一看到这篇文章就觉得它很棒,但我说服不了自己给一个从来都得‘不满意’及‘一般’的学生打个‘优秀’。凯丽老师说罢,取来笔,颤抖而坚定地在那个‘不满意’的边上写下了一个更大更红的‘优秀’。”
为什么要保存孩子的文章?保存孩子的文章,会发生什么事?不好预测,不必预测!
把文章当宝贝来养
    师范毕业之前,我从来没有发表文章的想法。走上工作岗位不久,酷爱数学的我,却有了发表文章,出版著作的梦想。1990年10月处女作《一道行程应用题的多种解法》在《小学生数学报》上发表!虽然只是个豆腐块,却让我非常开心,看着这篇短文,越看越像瞅着出生不久的女儿般喜欢!从那以后,我找来好多报刊杂志,遇到好的题目,就想用多种方法来解答,结果完成了《小学数学应用题巧解200例》一书,1994年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的宝贝。自发表第一篇文章以来,我非常喜欢再读再思自己发表过的文章,挺自恋的。就是这样一遍遍地阅读,好多文章开始陆续变成了书。比如2000年,我在《小学生阅读报》上连续半年发表22篇《中国孩子应该具备的素质》的豆腐块文章,反复读这22个“小宝贝”,我完成了《21世纪中国学生的素质》一书;今年4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拙著——《做见识型小学语文教师》,这些文字是我2003年以来发表的百余篇文章的进一步思考。
把文章当宝贝来养!小学生没有这种体验。小学生对待自己的作品与对待其他作业一样,写完简单看一看就上交。针对这种情况,我把“文章就是自己大脑与双手共同生出来的小宝宝”的话语灌注到每位学生的心中。在与学生多次对话中,他们知道了,一个刚刚出生的小宝贝,不给吃的、喝的、穿的,不给剪指甲、剪头发,不教走路、不让识字读书……肯定长不大、不漂亮、不帅气。这个刚刚出生的文章宝宝,要想长大、健康、漂亮、帅气,需要关注、帮助,最关键要靠你自己来喂养、装扮。每次学生写作,我以这样的话语反复提醒他们,后来有的孩子说:“老师别说了,我们保证做负责任的‘家长’!”
往幸福方向飞翔……
     2001年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国许多报纸杂志发表、转载高刚先生的《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10岁的高冀写的纪实作品——《“留学”瑞典》,还有黄全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美国道尔顿学校》等著作。读完这些,我发现许多国家的孩子是在“玩作文”,用图书馆、网络资源来写作,通过研究来写文章。好多学生的文章不是我们所说的几百字,而是几页、几十页,甚至是一本本书。我相信,中国孩子要不了多久一定也会“玩作文”的。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将“语文课程资源”写得清清楚楚,即包括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只不过这些资源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罢了,还没有成为学生“玩作文”的重要资源罢了。
    因为对习作教学的独特喜爱,2005年我申报了凤凰语文研究所的研究课题——让100%使用苏教版教材的学生喜欢习作。课题论证会上,我是这样解读“100%”的:“数学上有两个数非常好玩,一个是0.5,一个是0.4。如果按照四舍五人的规则将十分位上的数字进行四舍五人,0.5和0.4一下子就变成了1和0。将1和0变成百分数就是100%和 0%。如果用‘成功’与‘失败’来表示这两个百分数,100%就是成功,失败就是0。用0.5和0.4表示,成功就是0.5,失败就是 0.4,成功与失败相差仅仅是 0.1。我从多家报刊杂志及自己的调查中发现,我国有95%的中小学生不喜欢写作。那么,只要全班有50%的学生喜欢写作,就意味着我成功了!课题名称中的‘100%’,其实是 0.5的意思,我想通过以后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把更多的0.4的学生变成0.5。”凤凰母语研究所课题部的徐然老师,南京师范大学的几位教授,给予我很大信心。很快,初期研究成果在2005年第16期《人民教育》上发表(《让100%的学生喜欢写作》),2007年,该成果又获得昆山、苏州市两级政府颁发的哲学社会科学奖。
    快乐的第二步是进行每年读50本书的实验。2006年秋季,我选择三年级一个班开始实验。这50本书是这样读的:
    我每年大声读10本经典童书给学生听;每位学生自己读经典童书、科普书20本;把每次课内习作装订成书(一年可以装14本或16本),鼓励四五位学生父母将孩子的优秀日记装订成书(我校条件好的家庭非常多,他们也愿意做这件事),一年最少印制20本“书”,人手一本,阅读后终身收藏。实验两年,全班40个孩子都爱看书了,看书的总本数全部超过50本,但没有一个学生叫苦叫累,也没有学生说自己不喜欢写文章。每次习作结束,孩子们拿回家的“书”,父母都非常喜欢,因为他们的学习生涯从未有过这样的“书”。
幸福的第三步是用一些好玩的方式激发学生写起来。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能写。比如:
    我发现《亲爱的汉修先生》非常好,胜过所有的作文书。在阅读引领中,我让每位同学明白,“日记不是作业,信是最好写的文章,日记也是信,所有的文章都是信”。
    我给学生读《木民爸爸回忆录》,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生过病,生病的那几天,在家里、在医院里,肯定会想好多好多东西,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就是一本非常有意思、好玩的书哟!也能加快奔向健康的步伐”。
    我们读完《亮晶晶》《妈妈走了》《爷爷是棵樱桃树》《马提与祖父》后,“写作是世界上最棒的感恩方式”被牢牢地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
    我们一起朗读《日安课本》,读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阁楼上的光》《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我只有一只脚》,学生坚信:“我真的是一个小诗人,写诗其实就这么简单哟!”
    我们读《可爱的鼠小弟》,我的学生都明白了:“以后所写文章,决不再随便用‘今天我很快乐’等简简单单的话语来结尾,一定要反复想反复想,想出让读者怎么也想不到的结尾!”
    共同读《出走的绒布熊》《狐狸爸爸鸭儿子》《小熊孵蛋》《我永远爱你》《忘了说我爱你》这些书,每个学生都会想起,如何用写文章等方式来解决家里的旧玩具,写几篇有意思的童话故事,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因为孩子天生就是一个“童话家”!
    一本一本地读,一本一本地思考,一个又一个激发孩子热爱习作的话语、话题就会出现在我们面前。第四步、第五步……
这是条永远没有尽头的幸福之路。
“写”其实很简单
    我爱“竭泽而渔”这一成语。著名历史学家陈垣先生不明白《元史》中“也里可温”的含义,结果把210卷的《元史》全部读了一遍,把所有“也里可温”的条目全都抄录下来,然后把蒙古白话写成的《圣旨碑》和其他元代书籍里有关“也里可温”的材料进行参证,最后终于发现“也里可温”就是元朝基督教各种派别的总称,并写成《元也里可温考》的文章。这就是陈垣先生“竭泽而渔”的治学方法。人人都有不明白的事,遇到不明白的事,只要不放弃,只要去查找资料、多方讨教,不明白的事总会明白。把其写下来,自己明白,也会帮助别人明白。
    我爱“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这一楹联。这是出版大家张元济写的。我常把这副楹联中的“读书”说成“读书=读+书”,按照自己的理解把第一件好事说成是“读与书”一体同做。只“读”不“书”,不算作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好事。只“书”不“读”,当然也算不上一件完整的好事。
    我爱“欠债还债”这一理论。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在追忆世界数学大师陈省身时说:“先生把我送到图书馆,就‘不闻不问’了。直到一年后,突然有一天找我,叫我‘还债’,我当时莫名其妙,我又没有欠谁的钱,还什么债?陈先生解释说,你看了那么多人家的研究成果,吸收了人家的东西,就是欠人家的债,现在你自己也得做出东西来,还给别人。”欠债还债,天经地义,不欠当然不还,自借自还,人类延续,美哉美哉!
    我爱“小木屋系列”这一套书。这是美国罗兰·英格斯·怀德的作品。她是个退休的小学教师,她很一般,她不爱写作,是爱写作的女儿教她写书。65岁那年她终于动笔了。她坚持了10年,写了9本书,结果本本都是经典。而每本书的内容就是自己一家人的生活,就是写自己的父母、丈夫、孩子。其实,每位老师都能写,每位老师在人生的终点处应该有本“书”呈给子孙,不管是出版,还是不出版,应该留下,别把智慧带走,因为这是责任!
7#
发表于 2012-6-15 15:17:24 | 只看该作者
《维生素C的故事》

执教:高子阳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课前: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聊聊天。我先向亲爱的同学们问声好。我前面加了个什么词?

亲爱的,你们应该怎样问候老师呢?什么舍不得?我读了一本书,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这样称呼。

师:喜欢英语吗?我写一个英语单词,vitamine,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读一读。学英语就应该疯狂点。声音大一点。

师:这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他可以治很多病。比如佝偻病。1912年之前没有这个单词。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师:介绍维他命的相关情况。非常遗憾,没有一个是我们中国人。大家应该想一想,但愿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将来能够努力,获得诺贝尔奖。

师:出示表格,介绍维他命的相关种类。

新课:

师:导入课题。

师:维C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故事。小学六年我们要学习268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153篇,这篇课文很特别,是教大家养生的。营养类的文章会告诉我们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不吃会怎么样?

师:看课题。维什么意思?生是什么意思?素什么意思?维生素什么意思?不忙说,要精确,准确。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这个四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出示:四个字词的意思选项。)

生默读。

师:我们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有几个同学还没有读完,我等着你们。

师:刚刚我说了,要求百分之百准确。维是什么意思?

生:维持。

师: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生呢?

生:生命。

师:第三个。

生:物质的基本成份。

师:如果你知道了,就应该举手。一起再来说一遍。第四个呢?

生:选3.

师:为什么只选一个呢?为什么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我们选择题束缚了?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

生:也可以选2。选3的呢。

师:学一篇课文,要先把课题的意思搞明白。大家非常聪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一段写出了素的意思。

生读。

师:质是个生字。可以用手写一写,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字写到脑子里。翻到99页,把这个字描一遍。写字的时候要把脚放平,写得时候不仅用手,还要用心。写完后,在边上再写一遍。确保不错。

老师巡视,生写。

师:大家知道,我们见到的物质有大有小,长得什么样我们看不到,       维C的物质你们见过吗?丑的?美的?找不到。后来解决了。我女儿告诉了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物质什么样?我震惊了。漂亮吧?(出示图片)它是科学家用显微镜拍出来的。

师: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就把课文改成了这篇文章。(出示文字。)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比一比,我改得缺点是什么?

生:写得没有书上具体。

生:它没有写怎么发现维C的。

生: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

生:没把哥伦布的写具体。

生: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精彩。

生:没有写那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师:求求大家表扬表扬我。有什么优点?我的心里很难过的。

生:写出了时间。

师:我把课文一些自然的话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整合。这其实是我读文章一些方法。我改了后,让文章失去了故事,只成了一个小知识。我还用了第二个方法学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我给维C做了一张名片。大家看课文来填。

生:病因是长期缺乏维C引起的。

生:病因是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

师:为什么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会缺乏维C?今天不解决。自己回去查查。病状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治疗方法呢?我写了一二三。

生:适量补充维C。

生:多吃水果和蔬菜。

生:采野果子吃。

师:注意事项呢?你读课文能不能找到?

生:要按时补充。

生:不要没有吃没有维C的食物

生:不要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

师:最后一段有一个适量一词,说明多了以后也会出事。不懂没事,做个问号。课后再去资料看。感恩人物?

生:哥伦布。他发现了。

生:船员。不是他们得了坏血病,就没法发现。

师:你可以在前面加个词。

生:起死回生。

师:他们一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这个词真得很好。它是个成语。如果这些船员“离去”了,就没有发现了。还有谁?

生:医生。

生:科学家。

师:还有没有?

生:海上凶神。

师:不值得。

生:生物学家。

生:他们都值得感恩。

师:你概括的能力很好。还有谁?

生:野果子。

师:人要感恩,物也要感恩。这个野果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所以,我们人活在世上不仅要感恩人,也要感恩万事万物。

师:名片做完了,大家对课文就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把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好好读读。提两个问题,有哪些人物?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读。

师:有哪些人物?有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重病的船员

生:野果子

生:哥伦布

师:其实所有的人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他们在文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描写相关人物的话。读书做标记也是我们本学期的一个学习习惯。

师:这些是写哥伦布的一些语句。读读。(出示句子)不要拖。

师:作者为什么写第一句?不懂就打个问号。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大家读一下。这里有个字是泪,一个是噙。刚刚没泪,为什么现在有泪呢?

生:船员的话感动了哥伦布。

师:再看第三句,这时哥伦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沉重。

师:顺利返航不高兴吗?为什么会?

生:离荒岛越来越近了。

师: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一起来读。

生:从沉重变得惊喜。

师:这就是故事的精彩。作者很会写哥伦布,大家不要学我省略。

师:一些字如果不明白,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师:日本的孩子和我们学习不一样,学一篇课文,都要写两封信。给课文里的人物写一封信,再回自己一封信。他们的理解能力世界最好。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师:课后,大家可以多到图书馆和网上看看。

教师向大家介绍几本书:《哥伦布传》、《哥伦布》、《航海日记》《维生素是最好的医药》等.
8#
发表于 2012-6-15 15:19:12 | 只看该作者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实录及思考
执教:高子阳 昆山玉峰实验学校
记录:陈静静 江苏大丰
[注:本人全程关注了观摩活动现场,每一节课都是认真听了,之所以借用陈老师的实录,是因为我记焉不详的缘故。]
思考:陈树华
http://sq.k12.com.cn/discuz/thread-599929-1-1.html
课前:
师:同学们好,我们先聊聊天。我先向亲爱的同学们问声好。我前面加了个什么词?
亲爱的,你们应该怎样问候老师呢?为什么舍不得在前面加上亲爱的?我读了一本书,我和我的学生们都这样称呼。
[思考(开始我写的是“点评”二字,但当写出第二个点评时,我改主意了,因为这毕竟只是我个人的思考而已):高老师“语不惊人誓不休”。只可惜“亲爱的”使用时机欠火候。纵观高老师的课,我思考:既然高老师将本课定位为营养学文本,那么我们何妨不可以以“我家的菜谱”之类作为课前的谈话主题呢?这样或许不至于“营养学”的定位使人感觉突兀。]
师:喜欢英语吗?我写一个英语单词,vitamine,看看大家认不认识?读一读。学英语就应该疯狂点。声音大一点。
[思考:本人读书甚少,对于直面语文教学之类的书籍兴趣不大,所以高老师的书基本没看过,也不知高老师写文章是如何写的,是否会经历选材构思之类过程,还是啥都往这个筐里装。存疑。]
师:这是一个科学家发现的,他可以治很多病。比如佝偻病。1912年之前没有这个单词。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师:介绍维他命的相关情况。非常遗憾,没有一个是我们中国人。大家应该想一想,但愿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将来能够努力,获得诺贝尔奖。
师:出示表格,介绍维他命的相关种类。
[思考:四年级学生能否对高老师这些个博学表示认同,我不敢置喙。只是四年级学生能听懂这些个名词术科的狂轰滥炸吗?如果我们不在乎学生能否听懂,那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施教吗?孔子的因材施教是伪科学吗?诺奖得主杨振宁说过,我们要办些高质量的讲座,让大学生们去听,听不懂不怕,再听,还听不懂也不怕,再听,总有一天会听懂,这就是渗透教学法。渗透教学法是需要的,但估计也得考虑受众的基础,关注受众的“最近发展区”。这个“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高老师的理论框架中不知是何种地位。]

新课:
师:导入课题。
师:维C的故事是一个值得我们阅读和思考的故事。小学六年我们要学习268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153篇,这篇课文很特别,是教大家养生的。营养类的文章会告诉我们吃什么,怎么吃,为什么吃?你们预习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吃了会怎么样?不吃会怎么样?
[思考:如果按照我设想的那种谈谈“我家的菜谱”,然后引入课文,一定会自然有效得多。因为学生(就是成人也这样)只会对自己能够把握的、能够进入自己认知结构里的“陌生”表示兴趣,这是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的吧?]
师:看课题。维什么意思?生是什么意思?素什么意思?维生素什么意思?不忙说,要精确,准确。把书打开,默读课文,把这个四个字的意思搞清楚。(出示:四个字词的意思选项。)
投影出示:
维:①维权 ②维护 ③维持 ④维修
生:①生存 ②生命 ③生活  ④生病 ⑤生机
素  ①本色 白色   ②洁白的绢颜色单纯,③不艳丽  ④物质的基本成分
维生素C ①在野果子里 ②在一些蔬菜及水里晨 ③能让坏血病不治而愈
生默读。
师:我们同学读书的习惯很好。有几个同学还没有读完,我等着你们。
师:刚刚我说了,要求百分之百准确。维是什么意思?
生:维持。
师: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生呢?
生:生命。
师:第三个。
生:物质的基本成份。
师:如果你知道了,就应该举手。一起再来说一遍。第四个呢?
生:选3.
师:为什么只选一个呢?为什么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我们选择题束缚了?不要束缚自己的思想。
生:也可以选2、选3的呢。
师:学一篇课文,要先把课题的意思搞明白。大家非常聪明。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哪一段写出了素的意思。
[思考:这里的“投影出示”静静老师没有照录下来,是我从我的听课笔记里翻出来的。我一般不记投影上的内容,这次是个例外,因为从这里,我认为,开始了高老师有益的探索。对课题的这种“字字未易忽”的解读是富于独创而又契合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只可惜,高老师只探了探又走开了。教者应该没有忘记叶圣陶那话还有后半句:“语语悟其神”。“维”为什么选③?“生”又为什么选②?高老师心知肚明但学生未必啊!学生对这字这词的意思的解读应该是多种的,我们真正有创新意识的语文课堂也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多维解读的,不是吗?至少让学生辩一辩。高老师自言好辩,喜欢跟女儿辩论辩得泪流满面。但在课堂上,我们怎么知道您的这种对真理的不懈求索呢?您自说自话后,便遥控笔一按,答案直接告诉给学生了,这样的教学处理,是您所谓的创新吗?您还是在搞灌输教学啊!不是吗?我们让课堂本身说话。作个补充,高老师的确是让学生选了,但我记得高老师竟然说出这样模棱两可的话:“维护行吗?还行,暂时把这个答案放着。”“为什么就选一个,不能选两个呢?是不是被考试限制住了呢”“看第二种解释 这是迷惑大家的”。这样处理选择题,这样的所谓引领对发展学生思维还是对提升学生语言品质有真正的价值?]
生读。
师:质是个生字。可以用手写一写,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字写到脑子里。翻到99页,把这个字描一遍。写字的时候要把脚放平,写得时候不仅用手,还要用心。写完后,在边上再写一遍。确保不错。
老师巡视,生写。
[思考:欣赏高老师这样处理生字的办法,中高年级的学生真的无需搞集体识字。我在课堂上也喜欢,随时遇到一个生字或词语,随机的解释,甚至让学生写一写,我的课堂上,学生之必备:教材、字典词典、笔、本子。不知哪朵云彩会下雨,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让学生用上某个工具。有时太过细节化的东西我们预设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当然需要老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机智,我在亦步亦趋吧。]
师:大家知道,我们见到的物质有大有小,长得什么样我们看不到,维C的物质你们见过吗?丑的?美的?找不到。后来解决了。我女儿告诉了我。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物质什么样?我震惊了。漂亮吧?(出示图片)它是科学家用显微镜拍出来的。
[思考:听课中,始震惊于高老师的思考的确与众不同。我们常人挖破脑袋都想不到,还探究那个维C的长相。高老师还跟女儿探究了一番,这种事必恭亲、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的确是常人所不及。]
师: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就把课文改成了这篇文章。(出示文字。)一起来读读。
生读。
师:比一比,我改得缺点是什么?
生:写得没有书上具体。
生:它没有写怎么发现维C的。
生: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
生:没把哥伦布的写具体。
生:没有课文写得那么精彩。
生:没有写那些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师:求求大家表扬表扬我。有什么优点?我的心里很难过的。
生:写出了时间。
师:我把课文一些自然的话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整合。这其实是我读文章一些方法。我改了后,让文章失去了故事,只成了一个小知识。
[思考:语文课堂上有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就是:如何科学艺术地进行教材的重组和呈示,以更加有效地引领学生的阅读。这里也是教者智慧的充分体现。高老师的智慧令人赞佩。以改写之文的短处衬托课文的长处。惜乎于浅尝辄止。如果高老师舍得花时间,针对学生的诸多回答,做个追问,比如,学生说:“还没有把航海过程写完全。”老师何妨追问:“课文是如何将航海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呢?”这样一来,学生不就可以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亲近文本了吗?学生有多少点评观点,课堂上就可能有多少再读课文深入解读的机会,课文不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得以内化于学生的肠胃?我知道高老师要讲,我只是把文本作为学习的出发点而已。是啊,例子也好,出发点也好,例子要讲透,出发点也不能是沙滩啊,您见识过短跑吧?各就位预备后,运动员不能蹬紧“出发点”,他的出发必将是无力的,就成典型的输在起跑线了。]
师:我还用了第二个方法学得。很有意思。大家来看。我给维C做了一张名片。大家看课文来填。
[思考:高老师精于学法创新与指导,在我的听课笔记上,这里上下几个环节我用了一个共同的小标题:创意阅读。]
生:病因是长期缺乏维C引起的。
生:病因是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
师:为什么长期吃一些黑面包和咸鱼,会缺乏维C?今天不解决。自己回去查查。
[思考:这是高老师文本处理的亮点之一。既点明了“海洋凶神”、“黑面包和咸鱼”以及“维C”之间的关系,也切实地将课堂作为了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来经营。]
师:病状是什么样的?
生答。
师:治疗方法呢?我写了一二三。
生:适量补充维C。
生:多吃水果和蔬菜。
生:采野果子吃。
师:注意事项呢?你读课文能不能找到?
生:要按时补充。
生:不要吃没有维C的食物
生:不要长期不吃水果和蔬菜
师:最后一段有一个适量一词,说明多了以后也会出事。不懂没事,做个问号。课后再去资料看。感恩人物?
生:哥伦布。他发现了。
生:船员。不是他们得了坏血病,就没法发现。
师:你可以在前面加个词。
生:起死回生。
师:他们一说,你们有什么想法吗?这个词真得很好。它是个成语。如果这些船员“离去”了,就没有发现了。还有谁?
生:医生。
生:科学家。
师:还有没有?
生:海上凶神。
师:不值得。
生:生物学家。
生:他们都值得感恩。
师:你概括的能力很好。还有谁?
生:野果子。
师:人要感恩,物也要感恩。这个野果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人类的……所以,我们人活在世上不仅要感恩人,也要感恩万事万物。
师:名片做完了,大家对课文就了解了。
[思考:这部分算是本堂课的又一个亮点。高老师用“维C卡片”引领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提取文本中相应的资料作答。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不过,语文不仅仅只要培养信息检索能力,还有信息处理能力,更重要的还有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啊。对于课堂上浓墨重彩经营的这个环节,如果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置之不顾,是不是有点儿~~?再一个细节问题,有学生说要感恩“海上凶神”,老师对这个可能有争议的解读三字就打发了:“不值得。”请问,您关注了学生的心理了吗?您对学生的回答的断然否定跟罗伯特·骚塞对夏洛蒂·伯朗特三姐妹的否定有什么根本区别呢?我见识过不少特级教师的课堂(无缘现场,录像看过不少),包括于永正、窦桂梅、薛法根、孙建锋等等,他们对学生从来不作无理由的否定。优秀教师要做的是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的激情都被您浇灭了,请问,您的所谓思考、创新,对于学生有价值吗?亲其师方信其道。高老师,这里您不要说什么在您的班上会怎样!我们苏北的学生素质赶不上苏南,这我相信,但是,我们这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这一个”,您能忽略吗?更何况,感恩您的敌人,这样的高姿态,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做到,但是当学生能做到的时候,您为什么吝啬您的表扬呢?我在现场就作了个庸俗的推论:如果不是海上凶神,说不定坏血病会变成“陆上凶神”,受灾受难的人只有更多。因此,我们理应感恩“海上凶神”,当时我在心里为那个学生鼓掌了十下,再说了,您为什么不给学生陈述理由的机会?如果让我教这篇课文,我也会让学生说说感恩人物的,文以载道,本文同样有理。]
师:下面我们就来把第三至第六自然段好好读读。提两个问题,有哪些人物?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读。
师:有哪些人物?有哪些人物最重要?
生:重病的船员
生:野果子
生:哥伦布
师:其实所有的人物都是最重要的。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
[思考:上面一个思考的“激情飞扬”让我很累。这里,我只想说:和稀泥,无原则。请反思创作经验或读一读作家们的创作谈,他们在创作中,人人都是最重要的吗?这是哪来的理论呢?是不是中国作家无视人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与诺奖无缘?]
师:他们在文章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用不同的标记画出描写相关人物的话。读书做标记也是我们本学期的一个学习习惯。
[思考:习惯不是嘴上说说的,也不是蜻蜓点水的,需要历练,我喜欢“历练”这个词,我望文生义道:学习得经历练习、磨练的过程。所以,课程标准不是一般的重视“过程与方法”。这里提到方法,我感觉到高特在课堂上至少在这堂课上指导貌似是“无法”的,是不是大匠无痕呢?]
师:这些是写哥伦布的一些语句。读读。(出示句子)不要拖。
师:作者为什么写第一句?不懂就打个问号。我们再来看第二句。大家读一下。这里有个字是泪,一个是噙。刚刚没泪,为什么现在有泪呢?
生:船员的话感动了哥伦布。
[思考:高老师的智慧总使其能挖掘出文本中值得思考的点,如对噙字的提炼,唯一可惜的就是貌似无法对其进行深入挖掘。这里或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或家人或朋友在什么情况下会“噙着”泪花,这对切身体验哥伦布的激动心情是大有益处的。当然好办法应该更多,方法总比困难多。]
师:再看第三句,这时哥伦布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沉重。
师:顺利返航不高兴吗?为什么会?
生:离荒岛越来越近了。
师:这不是那些船员吗?一起来读。
生:从沉重变得惊喜。
师:这就是故事的精彩。作者很会写哥伦布,大家不要学我省略。
[思考:本来这里也是课堂的亮点,但是,高特的处理总是有欠火候,所以总有点功败垂成,英雄扼腕。]
师:一些字如果不明白,大家可以自己查查。
师:日本的孩子和我们学习不一样,学一篇课文,都要写两封信。给课文里的人物写一封信,再回自己一封信。他们的理解能力世界最好。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师:课后,大家可以多到图书馆和网上看看。
教师向大家介绍几本书:《哥伦布传》、《哥伦布》、《航海日记》《维生素是最好的医药》等。
[思考:曾经有教研机构对小学生作过调查研究,最后令人惊异的发现,不仅是低年级小学生,就是高年级小学生,他们天天听老师讲“认真”,家长讲“认真”,可惜,对究竟怎样叫“认真”还真没几人知道。所以,不要指望我课堂上点一点的东西学生会给你记着。我们都是从学生来的,请您这时不妨回忆一下,当年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说的,您能说出点什么来?为什么有位教育家说:老师有多种,有教教材的,有用教材教的,有用自己作为教材的教的,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教师本身成了教材。而不是教师给学生推荐了多少“教材”。]
9#
发表于 2012-6-15 15:24:23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6-15 15:26:3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3:38 , Processed in 0.1081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