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课堂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高级研修班开幕式
2012/7/15上午8点 地点:湖南民院附小报告厅
主持人吴群:去年七月份,刘教师领衔的课堂教学专业研究正式开始,高品位提升了我们的智慧,燃起了我们的教育激情。(相守)今年的契约,又一次相聚,共同参加第二届研修班,开始幸福征程。主席台就坐的是岳阳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张军华先生,曹金科,刘铁芳先生,华东师大李政涛教授,武汉光谷实验中学马国兴校长。在这里,有两百多名优秀学员,欢迎领导专家学友们的到来,并以热烈掌声感谢提供学习舞台的民院附小。
首先请市直教育科的曹金钟科长致辞。
曹金钟:尊敬的政涛教授,刘教授团队的各位专家,各位学员,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分享刘铁芳团队的课堂专业成长的研究成果,首先我代表岳阳市市直学校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全国各位教育同行莅临指导。刘铁芳团队来岳阳讲学,正式学习有两次,民间的活动N次。昨晚查看了李政涛教授在网上的评论,李政涛教授是精干型的黄金圣才,最本色最富有生机感染力的第一线教师,对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有强有力的震撼作用。听说李教授电脑水平很高,不用课件。分享这些的时候,想起了去年的时候,我作为教育教学的同行,作为课堂第一线的教师,总应该带着一两个问题来研究教育教学,来自于我们对教育的自觉的,来自教育的坚守,虽然包含目前的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对专业的追求,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作为一线的教师,应该有一些对教育的兴趣、志趣和爱好。还需要在我们的业余生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兴趣,只有兴趣才会有激情,才会激发出生机和活力。也是另外的感受,要对我们的教育,对课堂教学改革,专业成长要有信心,有共同的研究。我们呼唤专家的引领。正是来自于第一线的专家的带领,来自学生的期待,所以我们才有信心。方校长都是有研究的水平,研究的激情,也有研究的信心,他们让我这个没有在一线的教育者致辞。在此,祝愿我们的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吴群:感谢热情洋溢的致辞,有请学员代表马国新校长讲话。
马国新:尊敬的教授,刘铁芳教授,各位学员;我的发言围绕说三句话,
第一句话,说说我自己;第二句话,说说铁芳刘老师;第三句话,关于我们。
我来自武汉,在农村二十多年,年轻无从教梦想,走投无路,踏上讲台,想逃离,一边经商,一边教书,一边求人调动工作,十年前被任命为校长,因为觉得不能辜负信任和责任,所以开始思考教育。多年的办学经历使我认为当好校长很难,其难度不亚于管理一座城市。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无助,学习就成为办学的唯一出路。《中国教师报》、《德育报》是我经常浏览的报纸;钱理群、肖川、郭艳霞,张永志,李希贵,朱晓曼,周国平,刘铁芳,他们所写得每一本书我都关注,他们中的一部分也成为我的朋友。2006年在《守望教育》这本书中认识刘铁芳老师,阅读之后,购买了刘老师其他的书,如《生命与教化——现代性道德教化问题审理》,《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走在教育的边缘》,《给教育一点形而上的关怀》等出版的书籍,也很期待他新书的出现,这是一种神交。2012年7月4日,我们有一个短暂的见面,刘老师一开始叫马校长,后来,就叫我老马。我觉得刘教授是教育界少有的青年学者,教育基本理论的功底深厚,立足教育向生活视野回归。当下的教育是那么冰冷和坚硬,刘老师让我们嗅到了教育的美好,有梦有希望。本次培训邀请到了李政涛教授、李红叶教授,孙明霞……精英荟萃阵容强大,我们一定会有所收获。祝第二届研修活动圆满成功。
吴群:感谢,马校长的发言中我听到了令我非常敬佩的、优秀的、很有代表性的一员,是一位榜样教师,他也道出了我们心声。今天我们的活动也得到了得到媒体,特别是《教育月刊》林茶居先生的支持。
林茶居:抱歉,(鞠躬)尊敬的各位老师,我是从小到大没大没小,第二,我比较紧张。我是一个习惯仰视的人,有点说不出。今天武夷山过来,是我的故乡,我是福建人,来到岳阳,从一个美好的地方到另一个美好的地方。美好的事物,童年就记住了。这次来,也因为在岳阳在民院附小美好的活动。很重要的,也是因为我和刘老师好久不见,私心想来见面。另外李政涛教师,专栏作者,最后,这次孙明霞也是特约撰稿人,刘发建老师在杭州见过面,管季超老师,当然还有碰到的元君老师,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朋友。每次参加我总是会想起泰戈尔的两句话,一是“教育是心灵和心灵的约会”;还有一句是“天空虽然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
这个活动我去年就想来,因其他原因冲突,没来。今年,在武夷山听了郭元祥围绕教学这个主题的思考,有几位老师,在教学这个话题上,研究思考有一定的突破,很想分享他们这几位活动中的新的思考。
余文森老师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实践性反思。他发现,有效教学一提出,就存在科学主义的问题,追求程序化,效率;偏离一端,所以,要警惕科学主义的东西,包括一些提法。这是令人振奋的。这也是第一个体会。这些老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和我们教师专业成长暗合。
在探讨的过程中,几位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们老师不是一个声音,而是相互质疑,激辩,相互质疑是真正有分量学术活动。郭元祥老师的深度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主张,深度教学基于知识,要追求知识背后的“知识”。他从三个角度,知识的符号世界、逻辑世界、意义世界来思考,对我们教学有一定的启发。
第三是张华老师的课,观点是要让教学成为一种研究,指向儿童文化。儿童研究读本,我做杂志听到这种声音当然非常感动。研究儿童文化,儿童个性。他以数学老师为例,数学老师要懂数学,懂儿童怎么学数学,懂得数学史怎么作用于儿童的生活和成长。每个老师有三种数学,专业的数学,儿童的数学,生活的数学,懂得教的知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
延伸到教师专业成长,这个时代的专业发展,历史考察是远远不够的,从大量投稿,我们发现,现在思考集中在专业本身。我们教师是怨言最多的群体,老师很容易发脾气,尤其一点是消极的教师文化,我们教师在跟贴点评的时候容易抛出相反的观点,我觉得,我们教师的思维维度太单向,我们被时代的东西裹挟。我们说的话停留在旧的时代,导致很多埋怨,很多话都是很多年前的,都带有专制时代的印记。我们应该从时代的维度思考自己,思考世界,思考自我和时代是什么关系,能够找到这个时代的参考系,找到参考的世界,打通这些问题。
回到《教师月刊》上,我们的追求是儿童研究是重点,教师和时代的关系,深思关系的紧张和张力。希望以后大家多投稿,推荐一下。感谢各位老师,民院附小,感谢在座各位老师。
文字录入:李金国 校对:陆燕舞 刘娟 何思琪 摄影:张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