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全程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0 01:2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全程实录
       2012年2月28日,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儿童礼仪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区总面试官蒋佩蓉,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等众教育界领导、专家、一线校长参会。中国教育研究网记者用镜头全程记录了本次创新教育盛会。
2012-3-2 15:37:53 上传
下载附件 (81.2 KB)



我们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布置好了足够容纳200人的大会场,敬候各位领导、嘉宾和与会记者的到来。
2012-3-2 15:37:52 上传
下载附件 (52.89 KB)



摆放整齐的手模,待时在“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上,各位嘉宾将留下珍贵的手印,以示留念。
2012-3-2 15:37:52 上传
下载附件 (80.82 KB)



13点过后,开始有嘉宾陆续到会,在嘉宾休息室小憩。门口摆放的中国教育研究网的易拉宝很醒目。
2012-3-2 15:39:06 上传
下载附件 (59.05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到会,并欣然为中国教育研究网题词“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2012-3-2 15:36:50 上传
下载附件 (93.13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到会,为中国教育研究网题词“教育无痕”
2012-3-2 15:40:29 上传
下载附件 (87.59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来到嘉宾休息室
2012-3-2 15:40:27 上传
下载附件 (96.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与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
2012-3-2 15:40:25 上传
下载附件 (81.7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
2012-3-2 15:40:24 上传
下载附件 (85.53 KB)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亲切交谈
2012-3-2 13:46:25 上传
下载附件 (56.96 KB)



2012-3-2 13:46:26 上传
下载附件 (53.85 KB)



2012-3-2 13:46:26 上传
下载附件 (56.86 KB)




与会嘉宾从休息室陆续进入会场
2012-3-2 13:46:24 上传
下载附件 (69.86 KB)



我们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嘉宾、媒体进入会场
2012-3-2 13:51:17 上传
下载附件 (76.81 KB)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杜月媚介绍本次论坛内容及与会嘉宾
2012-3-2 13:51:22 上传
下载附件 (107.91 KB)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致辞并发表演讲
2012-3-2 13:51:18 上传
下载附件 (90.84 KB)



全国正西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发表演讲
2012-3-2 13:51:21 上传
下载附件 (109.99 KB)



全国正西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向与会嘉宾展示其为中国教育研究网写的书法作品
2012-3-2 14:18:45 上传
下载附件 (49.74 KB)



与会嘉宾: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
2012-3-2 14:24:10 上传
下载附件 (38.93 KB)



与会嘉宾:美国微笑列车基金会副总裁、亚洲区域总监,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顾问薛揄
2012-3-2 14:18:24 上传
下载附件 (52.98 KB)



与会嘉宾:培生集团爱德思职业学历与学术考试机构 北亚及大中华区总监高建军
2012-3-2 14:18:36 上传
下载附件 (46.08 KB)



与会嘉宾: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副所长刘诗海
2012-3-2 14:18:29 上传
下载附件 (61.99 KB)



与会嘉宾: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调研员 胡宏伟
2012-3-2 14:18:38 上传
下载附件 (44.22 KB)



与会嘉宾:教育科学出版社社长所广一
2012-3-2 14:18:19 上传
下载附件 (51.27 KB)



与会嘉宾:人大附中校长助理 竺豪桢
2012-3-2 14:18:38 上传
下载附件 (51.48 KB)



与会嘉宾: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 舒大军
2012-3-2 14:18:24 上传
下载附件 (44.83 KB)



与会嘉宾:广东省珠海市第五中学副校长、2011中国教育年度十大影响人物、撑腰校长杜志刚
2012-3-2 14:18:43 上传
下载附件 (49.55 KB)



与会嘉宾:天津微山路中学校长 吴建生
2012-3-2 14:18:25 上传
下载附件 (46.91 KB)



与会嘉宾:2008年奥运火炬手、北京市文明之星、北京市志愿者之星 关艳
2012-3-2 14:18:45 上传
下载附件 (56.66 KB)



与会嘉宾:上海市儿童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儿童基金会特聘专业顾问 周合
2012-3-2 14:18:31 上传
下载附件 (53.4 KB)



与会嘉宾:儿童礼仪专家、教育专家、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 蒋佩蓉
2012-3-2 14:52:00 上传
下载附件 (43.27 KB)



与会嘉宾:新教育基金会秘书长、香港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理事、上海百特教育慈善基金理事长 王胜
2012-3-2 14:18:30 上传
下载附件 (48.15 KB)



与会嘉宾: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中国·华民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 黄震
2012-3-2 14:18:27 上传
下载附件 (52.64 KB)



中央电视台新科动漫频道总监、中视新科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洪眉
2012-3-2 14:18:33 上传
下载附件 (48.11 KB)



与会嘉宾: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副总裁、无锡外国语学校董事长 解晓南
2012-3-2 14:18:43 上传
下载附件 (52.87 KB)



与会嘉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教授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杨霞
2012-3-2 14:18:42 上传
下载附件 (56.9 KB)



与会嘉宾:中国校园健康行动·安全及防灾教育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温涵竹
2012-3-2 14:18:23 上传
下载附件 (57.31 KB)



与会嘉宾:中视新科动漫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中国动画学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杜刚
2012-3-2 14:41:14 上传
下载附件 (47.43 KB)



与会嘉宾: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生命教育推广人 曹专

与会嘉宾:儿童文学作家,科普剧作家 赵明
……
2012-3-2 15:00:09 上传
下载附件 (69.94 KB)



中国教育研究网上线仪式:左起,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校长舒大军,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
2012-3-2 15:03:17 上传
下载附件 (70.14 KB)



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发表演讲
2012-3-2 15:18:13 上传
下载附件 (83.1 KB)



2012-3-2 15:18:17 上传
下载附件 (69.27 KB)



2012-3-2 15:18:16 上传
下载附件 (64.78 KB)



2012-3-2 15:18:15 上传
下载附件 (73.99 KB)



多方研讨上半场:《创新教育进程中各方的角色定位与具体作为》嘉宾们热烈探讨
2012-3-2 15:20:56 上传
下载附件 (86.64 KB)



2012-3-2 15:20:57 上传
下载附件 (90.59 KB)



2012-3-2 15:20:54 上传
下载附件 (78.06 KB)



2012-3-2 15:20:52 上传
下载附件 (71.24 KB)



多方研讨下半场:《呐喊与坚持/无痕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与实现》
2012-3-2 15:22:31 上传
下载附件 (41.64 KB)



2012-3-2 15:22:31 上传
下载附件 (33.61 KB)



“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各嘉宾留下手模,以示留念
2012-3-2 15:44:55 上传
下载附件 (84.5 KB)



“黑板擦行动”启动仪式嘉宾合影
2012-3-2 15:22:02 上传
下载附件 (74.96 KB)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致闭幕词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0:58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3:01 | 只看该作者
郭永福: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小抓起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郭永福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编者按: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国教育研究网全球上线与黑板擦行动启动新闻发布会”京召开,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等众领导、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校长、教师……近百人参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发表讲话《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小抓起》。
        注:本讲话系记者根据记忆及录音整理,并未经郭永福会长确认,可能存在个别之处的用词不当,敬请各位谅解。

  中国教育研究网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我想借这个机会就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谈点个人的看法。
  钱学森同志生前六次问过温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之问被称为是世纪之问,钱老之问虽然沉重,但是我们必须直面和迫切以告慰钱老在天之灵,同时回应全国人民的关切。我认为建国以来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有文化的原因,有教育的原因,还有思维的原因。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里我想首先强调一点,拔尖创新人才或者是杰出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中国教育学会郭永福常务副会长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严格来说拔尖创新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学校不可能直接为国家输送拔尖创新人才。但是拔尖创新人是在长期的科研和实践当中造就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中所起的奠定的作用。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相距,记者采访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时候问到,您认为在您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一所大学哪一个实验室学过的,这位老人瓶颈的回答说在幼儿园。记者追问您认为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老人回答说在幼儿园我学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做的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顿时在场的所有人对老人抱以热烈的掌声。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它是需要具备特殊的品质。比如说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自觉能力,而这些需要从小培养。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唯唯诺诺,为老是之命侍从,什么都是按照标准答案来办,严格的思维硬式,到大学改正就晚了,所以拔尖人才的培养要从娃娃抓起。为了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据领先地位,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把它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通过立法和国家规范的形式强势推行。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严重的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在这个方面我们应该有紧迫感,有危机感,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在战术上有所突破,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之所以不敢理直气壮的抓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教育公平,担心影响教育公平。


中国教育学会郭永福常务副会长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这就涉及到对教育公平的理解,我觉得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人民经常用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来表示这三个方面的公平。人人有学上这个问题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解决,过程公平人人上好学就比较难,但是这是个关键,只有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才能实现人人成才的结果的公平。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正是因材施教的要求。这样做是不是不公平,我认为不是。打个比方,三个学生饭量不一样,有的吃一个馒头,有的吃两个馒头,有的吃三个馒头,如果用简单的方法一加二加三除以三来操作,平均每个人给两个馒头,表面上很公平,实际上不公平。吃一个的你给两个他吃不饱,非要他吃他就撑得慌。三个馒头的你只给他两个,他吃不饱,就要饿肚子。教育也是一样,每个人的资质不一样,如果都用一个要求约束学生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对有困难的要降低要求,并且给他们补课,对超长学习为他们创造条件,让他们都学学的更好。这样必然要求打破一些常规,给一些特殊的政策,为资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但是为了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只能这样做,而且必须这样做。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使他们都能够从事自己的事情出发成才,这才是最公平的教育,也是最好的教育。试想想我们的国家能够多一些钱学森,多一些袁隆平,有自己的乔布斯,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变化。而这样的苗子可能就在现在的中小学当中,如果我们不能尽快的发现,顾虑重重,不敢多给他们一个馒头,使他们不能脱颖而出,甚至把他们的才华蒙住了,最后受损失的还是整个国家和群体人民。
  如何抓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我认为首先抓创新人才的人格培养。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们的成功是不是取决于智商而是取决于情商,所以要成才首先要成人。哈佛这些平台大学他们高在什么地方,学生的学习知识技能方面没有什么差别,重大的不同在人文修养方面的教育和熏陶。名校必然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人文修养才是教育的根本,而文化的内涵主要的指大爱,爱人民爱真理爱世界。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习惯。美国心理学家有一句格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优秀就是一种好习惯,习惯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从小养成的好习惯是一生花不完了力量。所以我们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就要从整体上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在这里我想强调几个方面。
  首先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和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好奇心是天生的,孩子较小的年纪就可以向大人提出很大稀奇古怪的问题,好奇心很重要。很多创造发明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但是它也最容易被扼杀被磨灭,所以对孩子的好奇心要鼓励、保护,绝不能错伤它。当孩子向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满腔热忱耐心的给予回答,而不是简单的回答。我们硬式教育最容易受害的是孩子的好奇心,与好奇心相联系的是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都重要,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成功完成某项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2005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是倒数第一,创造力是倒数第五。
  为什么中国的孩子缺乏好奇心和想象力,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对孩子从小进行听话的教育,上学校听老师的话,上班听领导的话,然后是听老人家的话。第二个我们的考试考标准答案,听话教育和标准答案束缚了孩子的思想。一个人一旦习惯的,即使后来被解放也还是一个能力。第三个是缺乏家长的鼓励和支持。最有自信心的是一个美国孩子和最缺乏自信心的是缺乏九个攻克的孩子,因为中国孩子的父母亲对孩子要求太高了,对他们不断的指正批评,所以孩子缺乏自信心。
  第四个是课业太重了,每天应付考试,题目做的越多,头脑越木越没有灵性。恩格斯说这个学校流行着一种非常可怕的制度,这种制度半年的时间就会使一个学生变成傻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玩耍,当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才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有人把中国和以色列做了一个比较,中国是两个极端,要么娇宠,要么放纵,结果是小小的以色列国家有十名的诺贝尔得主,而中国一个没有,所以说中国孩子的教育被传统给扼杀了。所以这个是我要强调的,培养第一个精神就是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个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经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兴趣是最好的标杆,有了兴趣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就能集中精力,就不会感到负担,就能有最大的效益。学习有没有成效关键是有没有兴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和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看一个学生的学习品质好不好,第一个就是看他对知识有没有兴趣,具体的兴趣点可以改变,但是充满兴趣的状态应该是不变的。
  第三个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的思维,就是对什么事都问一个问题。在没有明白之前都打一个问号。
  第四个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生的财富,一辈子享用不完。林垦说过好奇不见得成大才,英国科学家也说过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把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全部忘记了,把你对考试背的东西全部忘记了,但是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融入身心的学习,这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教会学习自主,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充满兴趣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现在学校的硬式教育的方法搞什么教什么学什么,不考就不学。坚定信念,管住做题,频繁考试,这些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都是非常有害的。所以我们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我们一定要认真的下决心克服硬式教育的种种弊端。我今天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各位!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4:35 | 只看该作者
周治平:大国崛起的教育梦想






  尊敬的各位教育同仁、尊敬的任玉岭参事、尊敬的郭永福副会长,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在美国近20年的经历,包括与我女儿共同走过的对她的教育历程以及我本人在美国高校的工作经历, 让我对中美两国,特别在教育方面,的差异有了较深的认识。我一直为祖国取得的骄人成就而自豪,同时也为一些不足,尤其是教育而心急如焚。
  如今,无论是从媒体还是从现实中感受,我们的孩子和家长好像都是很累。“压力、溺爱、体弱、冷漠……”目前我们的教育,鲜有掌声。我觉得目前中国之教育,是我们在大国崛起中的痛。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我们知道,国之强,强在人,人之强,在教育。我认为,中国存在的教育问题不在于钱,而在于意识,更在于作为。
  我和这个网站的创办人付永先生认识于两年前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他和他的团队给我的印象是善良、实干。去年的一天,他说要向我请教教育方面的事情。当他向我介绍他的教育理想和规划时,我几乎是一下子被震撼。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内做了这么多的学习和调研,没有想到他们的动作这么快:他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几乎是痴迷。我对他说,教育是一项长期持久的行为,而且不一定赚钱。他对我说,他已经做好了权衡和选择。 “哪怕就是失败,哪怕就是只能影响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个孩子,那也值得。“ 实际上当然不是这样。到目前为止,这个平台已经帮助了许多的家长和孩子, 也引起了很多专家、学者、机构的注意。我本人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与这群年轻人一道开始了新的梦想。
  中国教育研究网是个教育资源共享及信息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与专业机构相连,与自然相连,与社会相连、与实践相连。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的孩子能体验到世界最先进的教育,能和全球不同国家的孩子一起沟通和分享,这个平台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不搞贵族教育,我们有“黑板擦行动”公益平台。我们不搞精英教育,我们有青少年未来领袖论坛。我们对领袖的理解是,“从意识和行为上能真正驾驭自己者是为领袖”。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教授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

  教育,是中国崛起的希望。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能自如应对未来的生存与竞争是我们父母最大的梦想。但有些时候,不因为我们有责任就一定能做更好。教育,尤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教育,不仅有“知”,更要有“行”,且必须是正确的持久的行动。
  我非常赞同刚才郭老的观点,创新人才应该从小抓起。在美国,我看到了很多的创新,那里从幼儿园就提供创新的环境,人们也热衷于创新。所以,美国发明了晶体管、个人电脑、互联网,出现了FACEBOOK、GOOGLE、APPLE。为什么我们如此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却输在了最后? 因为,孩子最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被我们给抹杀了。基于此,我对我们的平台,对我们的黑板擦行动给予了非常大的期望。在这里,我也恳请在座的各位多点关注,多点支持。
  大国的崛起意味着承载更多的希望和责任,这些都需要人来完成。没有科学的教育,这一切都是空谈。创新教育,变革教育,不仅仅在于形式、更应该从灵魂深处,从点滴做起,从具体做起。只有创新和变革,才能让孩子有快乐,才能使孩子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家长、学校、老师、孩子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中国教育如果要想赢得好的未来,必须遵循孩子的生长和教育规律,以探索和实践为出发点,整合多方力量,借鉴先进的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孩子主动探索、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中国的教育有忧虑,也有欣喜。过去我更多的是忧,而今天更多的则是喜,因为,已经有那么多同路人与我们并肩前行。
  谢谢大家!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5:3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7:54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39:06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教育研究网】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开始考试。从进入学校那一刻起,就开始学会背书做题。好成绩成为孩子、家长、学校一致追求的目标,分数成为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我们的教育是育人还是造物?
  学生不堪学习压力离家出走、自杀、弑亲等极端行为频现。我们从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我们培养的孩子往往高分低能,更别说什么世界级的顶尖人……这是应试教育的后遗症,这是功利教育的恶果。于是以分为纲的教育体制被广为诟病,所有的教育问题也都集中在教育的创新与改革上。
  2月28日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在京召开。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两周年之际由民间教育力量发起的一次旨在探讨中国教育如何创新、如何切实改观的一次高峰论坛。虽然是两会前夕,但还是吸引了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等100多位教育权威人士的与会。
  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中国教育必须要创新,必须要改变。创新教育不仅需要理念和智慧,更需要切实的行动。
  
教育改变,行胜于思
  “教育体制的改变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过程,具有其规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次两次的改革而肃清一切教育问题,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教育大环境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接受采访时如此说到。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去扭转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我们要做的不是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对抗,也不是抱怨社会和教育体制,因为抱怨根本无济于事,我们要做的是“怎样在现有社会条件下追求真正的幸福”。“中国教育问题,除了忧与骂之外,我们更应该有切实的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谈到中国教育创新的未来之路,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运营官魏家东这样说到。
  身处信息过剩的时代,创新教育不乏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乏先进理论的指导,而真正缺乏的是行为、是实践,即我们不仅需要“知”更要有“行”。在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著名教育家郭永福指出,中国教育问题不能只停留在忧骂、抱怨、批评之上,而更多的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动中国教育向良性方向改变。“中国的创新人才培养应从小抓起”,郭永福还指出。
  “体制”真的万恶吗?
  创新就是改变,就是要打破原有的体制和限制。
  我们的教育更为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灌输轻发现等等;择校费昂贵、好学校难寻、大学毕业即面临失业……这些都让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质疑我国的教育体制,但我们的教育体制真的是一无是处,“万恶之源”吗?
  “片面、极端的否定中国的教育体制,这是一种不负责任也不现实的想法。”这是 “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上与会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校长等众多教育界专业人士的普遍看法。
  “教育体制的改变尤其是根本性改变需要时间,那是个大系统工程,这在中国没有具体的时间期限。但我们不能只抱怨,更不能只坐等改变啊。”中国教育研究网创始人付永在论坛指出。“体制内困难我们可以尝试体制外,一时改变不了全局,我们可以改变部分。改变不了一个人整个的心灵,我们改变一部分也不错。总之我们从意识到行为都要动起来。”付永还指出。
  中国民办教育的兴起,国外先进教育的涌入,对外教育交流、出国留学潮,这些也都是在体制内做起来的。目前中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教育法制和制度建设日趋完善,教育公平也在日益改观。教育改革逐步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朝着更为合理的方向逐步开展……这些也都是在体制内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实施的。
  “一切事物的发展皆有其两面性,我们应辩证的去看待,一味的肯定一味的否定都将伤害最终的利益者,教育就是伤害我们的孩子。” 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指出。
  教育期待回归本原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是教育史上长期争论不休、并将继续争论下去的教育理论难题。由中国教育研究网主办的2012中国创新教育高峰论坛告诉我们:教育的本质应是培养“人”。“人”,是自然之子,生来自由。他会跑、会跳、也会栽跟头;会歌、会舞、也会哭泣;当然也会劳动、会工作、会有道德,有理想——本性使然。还要不要教育?要。怎样教育?按照人性教育,为人性的更加顺利展开而教育。
  教育不是挖掘分数的机器,不是升学的工具,不是谋取职位的阶梯,而是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载体。如何使我们的创新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质?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要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即教育回归于生活,而这个观点在当今仍然适用。“我们的教育需要通过创新与变革,达到教育的回归,回归于自然,回归于生活、回归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有快乐,才能使孩子主动学习。”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中国教育研究网首席专家周治平如是说。
  教育的回归,需要我们每一个热心人士、每一个教育界人士付诸行动,从点滴做起。在本次论坛上举行全球上线仪式的中国教育研究网不仅通过线上进行“教育无痕”理念的传播,同时也开始着手进行线下公益活动“黑板擦行动”的开展。作为学校教育的升华和有效补充,“黑板擦行动”注重通过实践与感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将意识转化为行动,以丰富的实践行动,锻炼青少年未来成长必备的沟通力、领导力与社会责任意识,连接孩子、家庭、学校和社会。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目前有很多民间教育人士正在通过点滴的行动,把意识转变为行为转变为行动,促进教育的回归。
  我们无法一下变换体制,改变环境,但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如同我们不能扭转季节,但可以营造局部的春天。中国教育创新不仅需要我们意识先行,更需要我们社会各方付诸行动。相信在众多民间教育人士的推动下,我国创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的最终回归指日可待。
8#
 楼主| 发表于 2012-8-10 01:40:20 | 只看该作者
论坛概述
  一切之变,意识须先行,教育亦如此。中国教育之问题,除了忧与骂之外,我们更应该有切实的行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教育之创新,不在乎多么庞大,多么系统。哪怕就一个理念,哪怕就一个行为,哪怕就一个方法,我们也应且行珍惜。
  于是,就有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教育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中国教育研究网(www.hantopedu.com),就有了2012年2月28日在中国北京皇家大饭店举办的这次创新教育高峰论坛。
  届时,全国知名中小学的校长、全球顶尖的教育机构负责人、教育专家、社会名人及数十位家长和国内外知名媒体共百余人齐聚于此,共商中国教育的创新之策。
  中国教育之变不能期待从体制上或从上而下快速且根本的转变,我们主张的转变是从意识到行为,从一个家长、一个老师、一个校长、一个学校的点滴开始。在2012年甚至更远的未来,我们需将思变的力量一步一步化作行动,且行且珍惜……为教育,为孩子,为未来,我们每个人或绵薄之力,或全力以赴。届时我们还将举行中国教育研究网全球上线仪式和黑板擦公益行动启动仪式,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特色的科学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0:59 , Processed in 0.10059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