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老师是富有专业成长力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2 09:0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老师是富有专业成长力的
——访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孙正军


这是一位从高中教师起步,到当地教育局局长助理、普教科科长,在全区招考中脱颖而出的初级中学校长。

这是一位以文字行走人生,撰写教育博客30万余字的专家型校长。

这是一位有着全新的教育理念,为师生终生幸福和发展奠基的校长。



好老师懂得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成就人

教师月刊:孙校长您好!感谢您接受这个专访!许多教育届朋友都称呼您为“个性校长”,说您就像港口的建设者和管理者,专门负责给船加满油,让每艘船能够扬帆远航。从这个称呼看,您肯定对“校长”这一职务有着独特的看法。
孙:应当感谢贵刊对我和学校的关注与支持!“个性校长”这个称呼也许是因为我们推行了个性发展教育的缘故吧。我始终认为,一所好的学校不应当规定人的发展道路,而是应当成为每一位师生张扬个性和放飞梦想的地方。作为校长,就要学会怎样引领学校的发展,要有前瞻性的目光,懂得谋划学校的发展思路;还要有果断的决策,大刀阔斧地开展各项改革;要从成就人、发展人、激励人的角度,促使每一名师生获得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师月刊:是啊,一个好校长,在成就一所好学校的同时,也会成就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在您新近出版的《个性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学校中许多优秀教师的成长个案,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设想,您在帮助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路。我们还看到了您最近的另一本著述《成长的声音》,其中,从老师、家长、学生三个角度,记录了历届优秀毕业生的成长历程。这两本书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有丰富的典型案例,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每本书达30万余字,您倾注了许许多多的心血,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萌发了出版这些专著的想法呢?
孙:感谢您对这两本书的关注!正如古人所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我认为,我们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十五年历史,就是老师们从中知兴衰的“古”;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探索和改进,就是老师们正衣冠的“铜”;我们在教师和学生培养方面的成功个案,就是老师们明得失的“人”。最近几年,我们全面推行了个性发展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德育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了给更多的老师和同学提供值得借鉴的资料,我产生了出书的这个想法,借助出书,促使老师们在回顾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获得提升,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师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
教师月刊:善于总结的校长是睿智的,善于反思的校长更加难得,您的专著里收录了大量师生成长的成功个案,由此可见,您推行的个性发展教育,成就了一大批好老师和好学生。事实证明,您的办学思路是科学的,富有成效的,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了实惠。从什么时候起,您萌生了着手这项研究的想法呢?
孙:现在回想起来,这项研究的最初起步,应当追溯到1988年到1991年,那是我大学毕业后,兼任高中老师、班主任的三年。正是在这三年的工作中,我萌发了研究个性教育这个想法。可是,当时仅仅是萌芽,只是一种教育思路,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名称,更谈不上系统性。直到2001年,我通过了全区校长招考,走马上任区实验中学校长这一职务,就在这一年,经过反复论证,才将这种思路确定为“个性发展教育”,开始在全校尝试推行。
我们的个性发展教育吸收了齐文化中变革、务实、开放、包容的思想,倡导全面发展,鼓励单项冒尖,帮助每一名师生实现和超越自我。我一直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只要我们还有生命,我们就需要发展,需要成长,而唯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才真正彰显着我们作为生命体而具有的独特性,也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价值。个性教育恰好重在唤起生命的本质力量,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正是得益于这种教育思路,我成为了老师和学生们心中的“铁杆”好友。我教过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很长时间里,都把我当作生活中的知己,每年从五湖四海寄来的贺年卡和信件,堆满了我的书桌,得到学生成功的好消息,已经成为了我的最大快乐。对待老师,我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帮助老师走向成功上,尊重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和价值取向,想方设法铺路搭桥,挖掘和激发老师的潜能,因此,老师们大多数也把我当成“导师”和知心朋友。
教师月刊:的确是这样啊!踏进校门不长时间,我们就了解到,许多老师和学生都是您的“粉丝”,听说您在高中任教的时候,学生纷纷追随您的身后,模仿您的读写姿势,对您趋之若骛,您怎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的呢?
孙:这说明学生从内心来说,对我还是认可的。其实,在学生当中拥有大批“粉丝”,这既是做老师的莫大幸福,又是学生给予我们的真正嘉奖!现在想想,当年之所以能受到学生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三个好习惯:一是勤学习,二是爱钻研,三是善反思。不仅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还要向同事、学生等一切人学习,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是《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天,我都会徜徉其中,被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地打动着。这本书成了我的指南针,促使我开始有了研究的意识,研究教育规律,研究学生成长规律,进而养成了反思和写作的习惯,成长为了一个以文字行走人生的探索者。当时电脑还没有普及,每天晚上,我都在笔记本上详细记录自己的尝试、收获和反思。渐渐的,办公桌的上下前后放买了笔记本,同事们开玩笑说我是“藏在书里的人”。自从学校购置电脑以后,我开始坚持写教育博客,截止目前,已完成了30多万字的博文,在我的带动下,老师们也争先恐后地创建了自己的博客,发展到现在,博客已经成为了我们交流研讨的重要阵地之一,也成为了我倾听老师们心声的重要渠道之一。
学习、钻研和反思这三个好习惯,让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发展人、成就人,要挖掘每个人的潜在能力,使其充分燃烧,才能实现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种认识指引着我的奋斗方向,指引着我快速成长为了一个让学生信赖和喜爱,甚至崇拜的良师。
教师月刊:读书、反思和写作,让您富有思想,做教师的工作经历,让您深知学生之苦和教师之累,厚积薄发之中,您将目光转向了师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品质的培养,我能感受到,让每位师生能够从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获得快乐,是您的心愿,也是您的努力方向。
孙:是的,做老师和学生的朋友,让他们学会选择和创造未来,在亦师亦友的互动氛围里,即使学习再苦,工作再累,我们也是苦并快乐着,累而幸福着!

好老师是富有人格魅力的

教师月刊:可不可以这样说,个性发展教育成就您这样一位富有创新激情的校长,也为学校成就了一支极富个性和活力的教师团队,作为一校之长,您认为,一名好老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孙:个性发展教育成就的不仅仅是和谐融洽的氛围,更重要的是为每个人的发展,尤其是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个性教育成就着我们每个人。从这个角度出发,我认为学校的“名师”有两种,一种是因自己本身的素质、能力、机遇而有名师头衔的人;一种是有敬业精神、有最佳的工作态度、但受到某些方面的局限、或没有机遇、没有获得名师头衔的人。我更看重后者,老师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了我们学校自己的名师,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与有头衔的名师一样是我们学校的脊梁。同样会得到学校的尊重和奖励。
说得具体一些,我们对好老师的定位是:博学多识、言传身教,做有思想、有文化、有责任的社会公共人。教师这项职业的底线要求我们,热爱学生,有耐心,给学生以帮助,不伤害学生,不做反面榜样,要在“德、识、才、学、体”五个方面加强修养:“德”,突出爱与责任;“识”上做到学术魅力和人格魅力的结合,有知识、学识和胆识;“才”,要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功、知识面和教育艺术;“学”,有终身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体”,是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
教师月刊:与其他校长相比,您更多地关注到了那些头顶无华盖、手捧无奖杯的普通老师,有头衔的名师的确是少数的,那些吃苦耐劳、无私敬业的普通老师,就象无名英雄,在学校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却往往得不到重视。正是在您的引领下,老师们找到了归属感,提升了职业幸福指数,工作起来自然更有劲头了。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教育事业依然难以拭去功利与浮躁的阴影,许多教师徘徊在各种欲望的门前,根本谈不上“为人师表”四个字。
孙:是啊,在商品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老师们面前摆放着许多困惑,因此,要做一名好老师,还必须具备四种心态:
一是平常之心: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以平常心面对一切,守住心灵的宁静。不落俗套,不浮躁,不虚荣,不因为取得一点成绩而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是在平常的生活中,积极寻求教与学的规律,寻求工作、学习的乐趣。
二是感恩之心:无论尊贵还是卑微,无论生活在何地何处,只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动着美好的处世品格,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就有了随处可见的动人的风景。怀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充实,头脑才会理智,眼界才会开阔,人生才会赢得更多的幸福。
三是互助之心: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都需要互助。互助,要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要有团结的心态,互勉、互爱,从而与人为善,共同攻克难关。
四是自强之心:要不甘寂寞、不甘落后,干出成绩,说出道理,拿出成果。实现了一个目标,不能满足于现状,要继续追求新的理想,实现新的目标,做到与时俱进,超越自我。
教师月刊:只要拥有这样的心态,任何人都能够从浮躁中安静下来,恬淡而不失进取,平和而不失抗争,这样的老师必定具有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孙:是这样的。人格魅力对任何人都具有一种影响力和感召力,只要成为了一名魅力老师,就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美国的吉姆·罗恩有一篇著名的短文《蚂蚁的哲学》,提出了蚂蚁的四部哲学:
第一部:蚂蚁从不放弃。如果奔向某个地方,而你设法阻止它们,它们就会寻找另一条线路。它们或往上爬,或从地下钻,直到它们寻找到另一条路线,多么美妙的哲学!从不放弃,直到找到另一条路线,奔向你想去的地方。

第二部:蚂蚁在夏天就为冬天作打算。多么深刻的洞察力!不能天真地认为夏天会永远持续下去,所以即使在盛夏,蚂蚁也积极地为自己储备冬天的食物。
第三部:蚂蚁在冬天想着夏天,这一点很重要。整个冬天,蚂蚁都在提醒自己,“冬天不会持续太久,我们很快就会到外面去。”于是,气温一旦变暖,蚂蚁会出去活动。如果气温变冷,它们就会返回洞里,这样,蚂蚁就会在气温变暖的第一天出去。
第四部:蚂蚁在整个夏天,会竭尽全力地为冬天储备尽可能多的食物。多么令人叹服的毅力——全力以赴!
这就是蚂蚁哲学的全部:从不放弃,深谋远虑,积极进取,以及全力以赴。这也正是我们全体师生员工共同追求的境界。

好老师是自主成长的
教师月刊: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茨尼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人都具备不同的潜在优势,要想挖掘学生的这些强势智慧,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贵校教师年龄集中在35岁左右,对这样的一支部队,您勾画了怎样的发展蓝图?
孙:这个情况很特殊,实验中学创建于1994年,是所仅仅拥有十五年历史的年轻学校,学校的老师也是从全区选拔出的青年教师,年龄相对集中。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能否帮助老师们迅速成长为个性教师,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前景。35岁左右的老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年富力强,有自信,有魄力,这正是一个人生命中干事创业的黄金时期,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优势。结合这个情况,我们制定了教师成长“一二三五七十计划”,全面实施了名师工程,即“一年入门,初步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年合格,能够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三年成为教育教学新秀;五年成为教育教学骨干;七年成为教育教学带头人;力争用十年时间,逐渐向学习型、研究型教师发展”。
教师月刊:被动地去做一件事情,质量和效率很难保证,但主动去做这些事情,却常常有奇迹诞生。在《一二三五七十计划》中,老师们能走多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力,而不是外来的压力有多大。
孙:自主成长,是一个人获得健康持续发展的恒动力。为了让基本功相对薄弱的老师获得提升,让骨干教师在专业上有所突破,我们先是采取措施,让老师们“动”起来,然后“推”一把,最后是“放”手,让老师们有所跨越,有所突破,成长为个性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老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对这句话感触很深。为了让老师们走上反思和研究的道路,我清醒地意识到,作为“领头雁”,自己必须为老师们做出个榜样。于是,我先后带头主持了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让学生自主参与、自我选择和创造未来的实验与研究”与“初中学科教学与生命教育研究”等多个科研课题,让骨干教师带头参与,将课题研究渗透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中去。老师们的反映也是循序渐进的,最初是在我的要求下,被动地做子课题,渐渐地,有些老师开始我一起申报课题,现在,不少老师超越了我,成功完成了更多的课题。
老师们在研中教和学,在研中成长,疏于写作的人少了,跟随我写博客和发表文章的多了;对课改盲目冒进的现象少了,对教育教学艺术和境界的追求多了;沉默麻木的身影少了,研讨和争鸣的声音多了……老师们的课题意识逐渐增强,记录、整理和反思能力也日渐提高,学会了结合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找到了最适宜自己吸收和成长的“绿洲”。老师们的进步,就意味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任何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都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最大的收益方还是学生。
教师月刊:由沿袭到创新之间的距离,对一名普通老师来说,应当是非常漫长的,否定自己的过去,冲破旧有的思维习惯、工作习惯,是一种痛苦的蜕变过程。老师们在这个转折期当中,势必产生敷衍、推委、对抗等不良心理和情绪。
孙:是啊,成年人在思维、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已经形成了“惯性”,改变自己的这种“惯性”,有着很大困难。有的老师认为,上班是种谋生手段,学生就是产品,没必要投入太多情感,投入太多心血,完成教学任务就足够了,不要太好,也不要太差,说得过去就行。但是,当我们研讨的时候,许多老师拿出一封封的学生来信,一摞一摞的学生贺卡,尤其是读到那些往届毕业生埋藏在心底的思念,“老师”这个称呼让我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那些铭刻在学生记忆当中的好老师,如同潮水一般向前方奔涌而去,那些对工作敷衍了事的老师,就会象沙砾一样,远远地在沙滩上搁置,这些“沙砾”也就只能望洋兴叹了。
因此,来自学生的力量,是我们借力和造势的生长点。我们定期开展“我最喜欢的学科和老师”评选等学情调研,让学生给老师打分、写评语,针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让老师们立即查缺补漏,改进本职工作。我们要求老师及时收集来自学生的声音,记录自己的顿悟和反思,用文字给实际工作“录音”,逼迫老师走上自主成长的道路。在这期间,老师们常常叫苦叫累,比如工作已经够累了,还要读,还要写,哪个能忙得过来?让学生学好知识就够了,喜欢不喜欢我有啥重要的?抓学生才能会出效果,做课题能提高成绩吗?
可是,过了不长时间,这些老师的观点就被他们自己推翻了。我们初一年级的李圣梅老师是学校的“博客之星”,然而几年前,她却是个从不动笔的人,极少开电脑,更别说打字了。记得第一次实行人人上优质课的时候,她出示的观摩课反复上了四五次,尽管牢骚很多,但最终她还是尝到了甜头,她的课开始有声有色起来。参加课题研究,她也是被要求参加的,当她发现课改与教研让课堂焕发了灵气,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她自己都感觉到“过瘾”。更让她惊喜的是,她的随笔开始有报刊选用刊登了!这样一来,她的工作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现在,点开她的博客,你会发现,她几乎天天都在思考和写作,那些文字就象一面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她的成长。象这样的老师,在我们学校比比皆是。看到他(她)们的成长和成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教师月刊:您将老师们带上了一条撒满阳光的成长道路,为了帮助他(她)们提升专业素质和能力,学校肯定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
孙:是的。十年磨一剑,为了打造老师们的“霜刃”,我们为其量身订做了“一练二听三研四思”的成长套餐。“一练”是人人都上优质课,我们定期开展人人执教常态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课练”等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全体老师举办“家常菜”和“特色菜”齐全的盛大宴席,促使每个教师锤炼课堂艺术,打造个性化课堂,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风格。“二听”是打破传统重点听老师的桎梏,听名师名课,听学生学情,听课堂生成,听效率,听学法。“三研”是充分发挥校本研修体系功能,以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等方式,帮助教师“洗脑”,养成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的行为习惯。“四思”是坚持反思写作,充分发挥校园网、教师发展博客等功用,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反思随笔、案例等,努力做反思型、研究型教师,增强反思实践能力和反思成长能力。
我们还创建了“教育专家工作室”,聘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毕义星主持,并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子”,在备课、上课、课题研究、研发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跟踪式”、“师徒式”全程指导,让双方教学相长、优势互补,避免了新教师“摸着石头过河”现象,也消除了高级教师的“发展性倦怠”问题,实现了“并蒂开花”的互动发展格局。
现在,我们的“教研日”成了老师们思想碰撞的“共享时空”;“教师发展论坛”也由骨干教师登台“传经送道”,发展成为全校范围内的为自主反思研讨;校本课程的研发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兴趣”出发,为教师搭建了展示个性才华的舞台。到目前为止,我们开设了“关爱生命”、“经典诗文诵读”、“齐文化传承”、“趣味数学”、“生物探究”、“科普物理”、“化学之源”等校本课程,研发了配套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对课程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让老师们得以跳出“教书匠”的局限,以研究者的目光对本职工作进行创新和改进。
教师月刊:百炼成钢绕指柔。老师们在业务大练兵中获得的不仅是专业素质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种研究、反思、提升的习惯,这就是老师们的专业成长力。
孙:的确如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归根结底来说,还是在于教师专业成长力。举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位齐鲁名师,现在是我们的教学副校长王会芳,她自1996年调入学校以来,汲取了学校的个性发展教育理念,确立了自己“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的价值观,她在班级管理中推行人性化管理,与学生谈心,去家访,为生病学生拿药、补课,将温暖成功地送到了每个同学的心中。她对学生的爱心、耐心、热心,她对工作的认真、钻研和实干,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她先后被评为了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优秀教师、齐鲁名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淄博市学科带头人、淄博市特级教师。2007年,她被任命为副校长,走上了教学管理岗位。她的成长历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道理,成长并非由外至内的压力,而是一种由内而外勃发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持续进步,有所建树,乃至受益终生。
教师月刊:季羡林先生的人生经验是天资+勤奋+机遇=成功,王会芳副校长的成长历程,充分印证了季先生的结论。至此,我看到了您和老师们对教育的挚爱之情和执著的追求,对老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前景,您又有怎样的期待呢?
孙:我和全体师生们有个共同的约定,也是我们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将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发掘自己潜能的地方、获得最大帮助的地方、得到最需要教育的地方、主动发展的地方和感受幸福快乐的地方。凡事尽力者,事能成;凡事尽心者,事必成。我和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时刻以这句话自勉自励,在改革中谋求发展,以创新引航人生,力求使整个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都能够合乎每一名师生的本性和个性,让每一名师生得到主动、健康的成长!
教师月刊: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基,从您的话语,我看到了一个校长的教育智慧和领导艺术,看到了一支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驰骋在自主成长的阳光大道上,我衷心地为您和老师们的创新精神和工作激情感到欢欣鼓舞,也祝福您和您的学校、老师们昂首阔步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6:49 , Processed in 0.09778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