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田野式草根研究新叙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5 14:4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型课题:
       田野式草根研究新叙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0edfcf0100fx94.html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带来乐趣,使教育工作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福之路。”教科研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可持续性发展的有效途径。然而,当下呈现出一派“教科研”场面繁荣却效果甚微,研究教育却远离课堂的悖论现象。概因这些“书斋式”、“注解式”的理论宏观研究曲高和寡,难以熨帖教育教学的现状与本质,难以将教学与科研合而为一。现实敦促我们转换研究视角,去追求一种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于是,源于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享受研究过程与成长喜悦,引领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微型课题在如皋教育应运而生,并呈星火燎原之势,为一线教师所亲睐。
一、何为微型课题研究?
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运用相对简单的科学方法,对自身教育实践中具体而微的问题、有意义的事件和有价值的困惑进行观测、分析和反思,从而发掘和把握日常教育现象之间的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活动。它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际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它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思以及对教育实践困惑的追问,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减负增效,提高教育教学效益和质量。这种研究切口小、周期短,过程简便,实用性、操作性强,贴近教育教学实际,是一种有效的平民化或草根化的校本研究形式,倡导自主自发、自立自用,在实践反思、经验积累中养成理性智慧,以此直接地、有效地指导和改进研究者将来的工作。
微型课题研究就其性质而言,是群众性的、大众化、田园式的教育科学研究。其主要任务不是建立新的思想和理论,也不是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而是立足校本、扎根课堂、贴近实际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追求更为合理的教育教学行为,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这种状态下,教师不再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书斋”里去解读、评价别人的教育教学活动,而是一个置身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研究者和被研究的对象,使教育研究回归教师的生活、回归到常态,从而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化风格。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特点?
第一、具体而微。微型课题的视域、论域和切口都比较小。它研究的问题具体细微,只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个点,可以具体到某堂课的授课导入方式、课堂提问技巧、作业设计策略等;研究的范围小而有限,只是聚焦于教育细节中的某个因素的实质,某种关系的矛盾,或是某个处理的疑难等。当然,这些细小问题,又绝非一己的、个别的问题,而应是那些可以由点及面,推而广之,实现“类型化”而予以持续关注的问题。
第二、灵活便捷。微型课题研究的内容、时间、方法等自由自主,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可以独自开展研究,也可小组共同研究,还可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教学班组建课题组),实施过程简单实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就可以确立选题,开展研究。)这种研究存活于我们日常的教育生活中,没有固定的研究模式,没有统一的操作流程。
第三,求真务实。微型课题研究立足于我们当下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针对所遇到的盲点、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研究,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解决,努力做到教中研、研中教。其所得的研究结果不拘一格,可以是教学案例设计稿,听、评课稿,教育案例,教育故事,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访谈记录,调查问卷及报告,沙龙材料等,但都要求真实可信,优质可研。
第四,周期短暂。微型课题研究的时间视研究的内容而定,可长可短,什么时候眼明了、心亮了,就可以结题,十天、半月可以,一月、半年也行。它在实际工作中解决具体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转入到下一个问题的研究,因而速度快、效率高。
第五,切实可行。微型课题研究切近一线教师的实际,所研课题是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教师所感兴趣并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只需具备基本的研究知识,并通过比较自由的行动研究,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研究者本身的能力,增强研究结果所具有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六、力求深度。微型课题虽说简单灵活,但在课题的具体设计中,则要有意无意地求精求深,希望最终实现较大和较高的研究价值。我们极力倡导“把微型课题当作学问来做”,这样能较好地走出“从实践到实践,从经验到经验”的低层次循环运行状态,进而不断形成和增大研究者的“深度”。而“深度”则源自于思考,源自于对理论的学习、吸纳、消化和运用。
三、微型课题研究的步骤?
微型课题研究的要素包括:具体的研究对象、现实的触动描述、鲜明的意旨表达、可行的方法设计、清晰的程序勾勒、大致的成果预期。现将步骤综述如下: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研究的开端,也是研究的方向。微型课题研究关注微观层面的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和教学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细心的品质和敏锐的眼光关注我们鲜活的教育过程: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节,一句有意无意的话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一幕淡而有味的情景重视……并从中提炼教学中有价值的小问题。而这些问题,必定是一直困惑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而且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我们可以以某一件(个)教育事实或细节为“导索”,而后由“点”带出“面”,或由“个”带出“类”……微型课题研究的价值之一就在于,让研究者从一“个”进而一“类”具体事实中触摸或探寻到一些教育的规律。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在选择研究对象时应考虑:课题研究的对象是谁,如何选择研究对象,是随机取样还是非随机取样,样本的大小与规模如何,样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总体。微型课题研究的对象一般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因此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
第三步,设计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是研究的蓝图、路线图,愈详细愈便于实施。方案形成的过程是教师理清研究思路的过程,是督促研究者在过程中不断地反思和调节研究行为的主要依据和主要手段。对解决什么问题(课题);期望获得什么结果(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法);解决问题的步骤(步骤要明确分几个阶段进行研究,每个阶段做什么、谁去做、怎么做、什么时候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考评等都要很清楚);假设采取了设想的步骤和方法可能会带来哪些结果(假设);自己要向别人提供什么样的经验和成果(成果)等都要阐述清楚。使“微型课题”研究有内容、有目的、有方法、有步骤、有措施、有效果,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第四步:进入研究情境。
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微型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获得资料。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内省、反思与探究的过程,总结、反思是教师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起点,对问题的求证是教师进行研究的本质。因此,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反思、批判的襟怀走进课堂,以探究、改革的姿态开展教育教学。
微型课题是以“行动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为基本方式的,在目的方面属“应用性” 研究,在内容方面属“实践性” 研究,因而,研究方法以实证的方法为主,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文献分析法等。
第五步:分析研究资料。
微型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形成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要让材料说话,让结论在动态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研究资料包括基础性资料、过程性资料、结果性资料,具体有: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计划或方案;主题阅读资料、文献查阅资料、读书笔记;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教学日记、听课笔记、评课稿、课堂教学实录、访谈记录;学生日记、经验体会、集体公约、活动照片;调查问卷及报告;家长活动及评价资料;研究小报告;交流及发表的文章、教师沙龙评价;其他如图表、录音、录像、实物等一切可反映过程的资料。
微型课题研究必须以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这里所说的教育科学基础理论泛指普通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未来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学科教学法等科学理论的总称)。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者要踏踏实实地学习与课题相关的理论,不断提高理论素养,拓宽学术视野,尽可能使研究既有一定的高度,又有一定的深度。
第六步: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概括性归纳。微型课题研究需要详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微型课题研究的实施
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开始于2006年。在规划伊始就明确提出,微型课题的开展研究围绕课以减负增效为目的的堂教学,把选题和研究的重点放在教学效果和学习方法上。广大中小学、幼儿园老师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课堂提问及师生互动、教学策略、作业设计与评价、学困生与留守儿童的学习,教学心理等问题的研究,切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使教师这种自发的教育研究行为科学化、组织化、制度化,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把微型课题作为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并研制出台了“如皋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指南”和“如皋市教育科学规划微型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微型课题研究启动以后,如皋广大一线教师立足“认识教育,完善工作,提升自我”,积极参与微型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几年的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不仅有利于普及教育科学研究,使广大中小学教师进入研究状态, 还有助于教师解决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它的即时效应主要在表现在教学状态发生了变化,有的班级不再是比拼时间、耗精力,而是比窍门、比效率,有的教师不再消极地抱怨学生差、环境差,而是主动寻找问题、找对策,对自己的学生和班级充满信心。有的教师不再满足现状,不再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环境中麻木不仁,而是不甘寂寞、乐于表达、不断学习。有的教师不再自我封闭、悲观失望,而是积极对话、广泛合作,共同研究、享受进步的快乐。通过微型课题研究实践,不仅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幸福之路”,也改进了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乐教育教学效率,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微型课题研究不仅仅是立足校本、贴近教师、植根课堂的有效科研方式,也是实现教育科研大众化、平民化、草根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200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南通市中小学“微型课题”研究现场推进会在我市召开,南通市各县、市、区30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在如皋实验初中观摩了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教育教学活动现场,在丽都假日酒店参加了《草根化教育研究与教师专业成长》的沙龙研讨,听取了我市近年来“微型课题”研究工作的汇报和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彭钢先生作的学术报告。通过研讨,大家认为要全面、深入、扎实、有效地推进微型课题研究,加强对“微型课题研究”的研究,进一步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增强研究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好微型课题立项、研究、结题的管理、服务与指导工作,使微型课题研究真正成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抓手。
几年以来,我市通过开展微型课题来普及教育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2008年4月30,天津市教育考察团来我市白蒲小学考察微型课题研究工作。考察团一行16人参观了广播操、校史室、书香陈列室以及微型课题成果展览室,观摩了宋叙老师的微型课题研究展示课《在体验中表述真情实感》,听取了白蒲小学杨军校长关于微型课题研究的工作汇报。来宾对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为促使微型课题纵深发展,打造学习研究共同体,2009年3月如皋市教育局教育科学研究室开始探索新的教育科研管理运行模式,在部分学校(幼儿园)设立“如皋市微型课题项目中心”,并出台《如皋市微型课题项目中心管理办法》,倾心打造如皋教育科研特色,构筑新的教育科研高地,倡导“求新、求实、求优”的研究精神。
微型课题项目中心,系指由如皋市教育科学研究室认定并挂牌的、以教科研骨干学校为主体、以某一研究主题为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实体。项目中心作为一个研究及管理实体,有健全组织机构:领导组、工作组、顾问组等。各项目中心有明确的研究理念,包括核心价值观、研究精神、研究使命、研究准则、质量理念、管理原则等,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研究责任制度、例会制度、交流研讨制度、评议制度、培训制度、奖惩制度等。为了保证项目中心能有效地运作,每学期各项目中心开展校内研究课交流、观摩、展示活动不少于10次;举办2——3次项目研究专题研讨沙龙,或业务培训、专家报告;举办1——2次研究项目的对外展示活动;在本校网站专设一个项目研究网页;编印1—2期项目研究成果集。这些项目中心发挥了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重点研究和解决“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定期为该项目的研究提供现场,组织交流、研讨,督查研究进度,展示研究成效,切实提高研究质量。
五、微型课题研究的反思
微型课题研究在如皋,已经由教师的个人自发行为变成群体行为、集体行为或组织行为,并实践了好多年,深受广大中小学教师和教科研人员的欢迎。微型课题作为一种新型的课题研究方式,是广大一线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反思、探究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实践智慧的结晶。尽管微型课题研究还不成熟,有待规范和完善,有待组织化、制度化,但它不失为一种贴近学校、贴近教师、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方式。我们要把微型课题研究,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一项“转基因”工程,积极倡导教师即研究者,工作即研究,教学即反思。只有让理念提升与智慧生成相融共进,不断超越,才能使微型课题研究走向丰盈,走向卓越。
当然,参加微型课题研究并不是出于功利或行政干预,而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他所研究的问题都源自于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这些问题既是工作中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在教育科学理论的引领下,根据教育教学现状(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在教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改进教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总结反思教学行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把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在做中研、研中做。真实的思考和思想,正是在面对这些真实的问题和情境时,自然生长和发育,结出思考和思想之果的。对中小学教师来说,让实践与理论“金风玉露时相逢”,形成自己的实践性理论.是一种目标,更是一个努力的方向
要有效进行微型课题研究,教师要重视三个环节:一是发现小问题。分布在我们教学细节中的诸多小问题不容易发现也容易被忽略,但它们的价值却不容小视。所以教师既要敏锐地察觉有价值的小问题,也要勤于记录问题,科学地整理问题,有效地形成微型课题。二是解决小问题,要做到精、巧、细。“精”指问题解决讲究简明精练,“巧”体现在问题解决要巧妙和有新意,“细”要求问题解决要细致深入。三是整合小问题。微型课题研究并非“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讲究小问题之间的整合。既可以整合形成更大的研究课题,推动课题的“滚雪球”式发展;也可以连接产生更多的小问题,让课题“顺藤摸瓜”式发展。微型课题的这种整合是微型课题发展的高级形式,它有助于教师问题发现能力的发展和形成更加完备的知识结构。
多年的实践证明,如皋市微型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教师先进理念、灵动机智的生成提升,而且有助于教育教学生态的改善与优化。我们期待,作为教育研究样态之一的微型课题,能对教师的行走方式、生命状态,进而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9:06 , Processed in 0.06962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