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玉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19 11:1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玉龙
文/薛瑞萍

      为写这一段,找出了当时日记。我发现:人的记忆是多么不可靠啊,那么重大的一件事,记叙却很平淡——平淡一如柴米油盐的流水帐。而就在同一时期,就在同一个本子上,我正以百倍的虔敬,大段大段——有时整篇整篇地抄录《科学随笔经典》:居里夫人《我的信念》、雷切尔卡逊《另外的道路》、齐然尔曼《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科学》都属后列。 因为网络的便利,现在我基本上不做这种“笨活”了,然而我怀念那时蕴涵于“原始朴笨”中的凝神与纯粹。一句句,一行,一再默念,一再感慨,抄一段,叹一回,当“原文”随着手书迁移到我的日记中时,心也像纸张吸收蕴涵了特定内容的墨汁一样,一点一滴吸收了其间的语言、感情和思想——这种感觉,是鼠标和键盘的点击不能有的。

                                    20001117

星期五

下午,《教师之友》编辑李玉龙来电话,称下周来肥,将“拜访”我。另外,副主编钟丽曦也说了几句。当时头头们正在校长办公室开会,说的很匆忙。 20001120

星期一

晚八点后,接到李玉龙电话,问明天上午有没有课,我说有是第一节。他说他要来听。 这两天有点小感冒。放下电话,对金学锋说:“这也就是你老婆我啊,换一个人,紧张坏了!” 明天怎么跟校长说呢?好几年不上公开课了,也不肯参加论文比赛。现在倒好,冷不丁从成都飞来一个人听课!这叫什么事? 20001121

星期二

早操时,李玉龙才赶到,离上课只有十几分钟了。一看就是一条专供打江山之用的铁汉子。 这是一堂真正的“随便上”:半节课讲评作文,半节课上完独立阅读课文《总司令换房子》。和平常一样,学生自问自答,读读议议,需要时我才开口说几句,轻松活泼。 出教室之前,李玉龙说:“给我看几本作文吧——捡最差的!” 孟庆、王炉江红着脸把他们又卷又脏的作文本递上来,我交给客人。 在会议室交谈,《书屋》又将彼此距离拉近。 请了假,提前回家,午饭就在家里吃,谈话有说不出的投机。1315分,临上班才分手。我有被同志找到的感觉。


    听课记录本上,李玉龙记下这样的话:“作为语文教师,你们的考分我这边改了那边忘。可是,你们作文中精彩的一句,我都将长久的记得。”
    这是真的。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在那日的点评,沈冠楠的《大树学校》获得了激赏。那是对泰戈尔《花朵的学校》的摹写,当时,三年级的她,正读《新月集》。 我还记得,王海波的被赞,是因为《大篮球》的结尾:“球进了,我们赢了,汗流浃背地去喝水。那时候你才知道,在世界上,水是多么好的一样东西。” 我们说到很多著名的中小学教师。

     “有机会,杂志社可以让薛老师和他们见面的。” “可别,我太平常了,哪里敢见他们?”这是真话。 “薛老师,你太谦虚了……” 下面的话,先生也听见了。之后他说:“这位编辑,真能说,真会鼓励人!” 我的脸又红了:“不要讲了好不好?你以为我会当真吗?” 不敢当真的,是李玉龙对我的评价;当真的,是《教师之友》对我的鼓励。转眼三年多过去,不知不觉中,我一直在拿他们真诚、务实、有思想、有技术、
见解独到、文字漂亮的标准要求着自己的写作。

    当我说自己“除了会写,一无长物”的时候。我岂不知道:“写好”的前提,乃是做的实、想的透,是根基深和境界高,至于书面表达,那更是需要百倍的静心和苦练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引人入胜的。

    以上所说,我的真实水平距之还很远,我一直当那是自己的追求目标。几年以来,因为《教师之友》,我的生活变得快乐充实,心境也高远很多。

   有了小不如意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这几个没有丁点儿私交的编辑朋友,想起其他的作者。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和我是朋友了——而那些还不认识的作者,我也当他们是我的好朋友,是真正意义上的同志。

    在学校,同志们称呼我为“xiao掌门”,意思说我是集潇洒和嚣张为一体的另类人。如果是好事,《教师之友》功不可没,如果是坏事;《教师之友》难辞其咎。而我,则甚以为得意。 也有不好的一面。

    从前,我是天女散花、四处投稿。《辅导员》、《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之友》、《语文知识》、《阅读与写作》、《希望》乃至于《合肥晚报》、《安徽市场报》、《新安晚报》都有我的文字,笔墨所涉也广——现在,由于《教师之友》的潜在作用,我早已不再向别家投稿,写作也只限制于教学教育的方寸之地了。
    所以当朋友得知我“十发不一中”,每年面世只有五、六篇——而且只集中在一家“省级杂志”的时候,语气里就陡然有了同情和不屑。赞扬我“勤奋得可敬”。

    我解释不清,也感到挺很难为情。因为一家杂志每年给一人发表五、六篇,这已经很不得了。 “你们是怎么到我这儿来的?” “当一位作者一年有四篇以上文章刊登的时候,他就进入编辑视野了。薛老师,今年你发了几篇?” “《好可爱的小灰兔》,《整体书空》,《先做读书人》、《这是一片丰沃的原野》,还有年初一篇新旧教材之比较——五篇吧。” “这就不得了啦——所以就我来了嘛!” 当时话语,言犹在耳;当时情景,历久弥新。 “当初,确实想过靠写作来改善生活、提高知名度。现在想想,觉得多么幼稚可笑。我知道我的愚忠不是你们需要的,是我自己情愿吊死在一棵树上的,和你们还真不相干!
      几年下来,我已经不能接受作为一个新人,去向谁投稿。情愿象现在这样,用就用,不用幽囚D盘——划来划不来,我高兴就行。只可惜,挣的这点稿费,买书都不够哦!” 电话里,我曾这样抱怨。自以为很感人。 李玉龙在那头放声大笑,如我所料的毫不领情:“薛老师啊,你的那些文章,除了我们《教师之友》,投给别人,人家也未必用啊!哈哈哈哈哈……” 想一想,还真是这样。可是——我是怎么落到如此悲惨境地的? 还自称是“教师之友”呢,真是不负责任。
                                     200428日上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2 23:21 , Processed in 0.0773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