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者演义:神游成都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1 02: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行者演义:神游成都记



作者:冉云飞
    
    第一回:成都序言
      
  一位行者,如何进入成都,虽不是哈姆雷特那般伤脑筋,但稍作思虑,还是满有必要的。司马相如一样高车驷马,昂首入城,固然容易引起追捧的轰动,但他的出位表演,历来得到的多是酷评。心怕锦衣夜行而回乡示威,注定了这不是成都人热爱的方式。当然,这不是说成都人不乐于看稀奇,而是在看得心满意足后,还要说你装神弄鬼,顺便奉上一顶遍地都是的本地特产旅行遮阳帽,上面用各体书法写着“假打”。你戴着它出没于味道江湖,行走在僻街小巷,泡身于茶馆之中,混迹在小馆酒肆,打望养眼的美女,访古迹、寻旧书,这行为自然是很艺术的,一例会被成都人视为有幽默感。成都人对他人的最高奖赏,概莫逾此。
  成都非海上,不是冒险家的乐园。一夜暴富、陡然赤贫的奇迹,都是无限趋近于零的小概率事件。成都人平日里像一滴水珠,悠游于世俗的江海,真可谓万人如海一身藏,决无出头领衔主演的念想。当然国家板荡的非常时期,偶尔显山露水还是有的,搞垮清朝的导火索——保路运动,出川抗战的浴血玩命,都是平日里看上去血性全无,以玩为要务的人弄出来的动静。换言之,不到万不得已,成都人不会抛妻别子,他们要尽情享受世俗生活的乐趣,没有什么比那些不着边际的空话,更让成都人警惕的了。
  一家人大多是急性子,唯独家里贪玩的那小子不是。他看你们在那里劳碌疲累,抽风瞎折腾,无头苍蝇样东奔西跑,就笑得四仰八叉,肆无忌惮。全中国不缺乏瞎操心和浮躁的城市,但像成都这样慢性子的城市,却是少见。倘若你是个风风火火的人,以折腾和所谓的进取为乐趣,我劝你在退休之前,最好别来成都——尚有“少不入川”的戒律横亘于前——没玩好不说,指不定还气出你一身的毛病来。这贪玩的小子,让大家见了,都自以为可以变成掌握人生真谛的、有优越感的老师,激发出诸位教育他的本能。他笑嘻嘻地应承着,并不反驳,照玩不误。玩开心了,他还学着笑星的声口来回应你的苦口婆心:老师,您接着教。
  一个急匆匆的人,是无法领略成都的魅力的。到得成都,你要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悠游地玩,尽量向成都人民学习他们的娱乐精神。来时模仿日本鬼子的样子: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去时按照徐志摩同志的指示: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二回:行者的读物
      
  一般泛滥的成都指南,包括旅游地图,书摊邮亭俯拾即是,用了即可像一次性使用品一样,委弃不顾。要知晓成都的前世今生,在这座城市活得滋润新鲜,哪怕你只是小憩几天,阅读相应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关于成都的书籍,不说车载斗量,也可谓细数无暇。而且关于成都非常有趣的书籍,我自己收藏得不少,譬如有张大千结拜兄弟张目寒,送给川剧名丑周企何的线装书《蜀中纪游》,向尚等著《西南旅行杂写》(民国版,中华书局),陈宗棠著《四川乡土常识》(建设日报印,民国三十八年六月版),中隐楼主著《蜀伶选粹初编》(线装书,新印刷工业社代印,1937版,事涉不少成都川剧演员),周芷颖编《新成都》(成都复兴书局,民国版),周家驹编著的《灌县导游》(灌县务本堂1940年版),青城山天师洞辑刊《青城指南》(民国版,线装)等,其它尚有舒新城、罗庸等先生的书,一时半会儿无法找到,真可谓难以尽述。这里随意介绍几本我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虽挂一漏万,然不妨直说,有趣且有份量的都在这份书单里了。
  一:《李劼人说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曾智中、尤德彦编。成都这座城市不宣传并深深铭感李劼人先生,是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李先生对成都各方面的熟稔和热爱,在二十世纪以降的四川作家中首屈一指,文章之高妙,议论之透辟,举证之充分,悬疑之冰释,研究之深入,概莫出其右者。著文阐发川菜的精细微妙之余,还开小雅来充分实践其关于川菜的理论,俊彦硕学,文人雅士,时常光顾,名噪一时。不特如此,李劼人还是二十世纪了不起的长篇小说家之一,远超早被御评的那些所谓大师,他小说《死水微澜》等对成都风物人情之描绘,可作二十世纪初成都的人文风俗地图。要了解成都,不读李劼人的著作,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老成都.芙蓉秋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流沙河著。流沙河先生是除李劼人先生之外,另一位对成都有深切了解和十分热爱的作家。《老成都.芙蓉秋梦》对他所经历的成都世俗生活、文事沧桑、个人历练,娓娓道来,全由细节编织而成,活脱脱再现了他眼中所观、笔下所写的成都风致。
  三:《文化人视野中的老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年12月版),曾智中、尤德彦编。这本书按十年为一个时段,以诸多名家如郭沫若、李劼人、罗念生、叶圣陶、张恨水、老舍、朱自清、黄裳、谢国桢、艾芜、车辐、唐振常等人的文章,贯穿起来,或议论风俗,或指涉人情,或寻书访友,或巡游城郊,或听戏品茗,或饮酒作乐,或品评美食,应有尽有,使人们得读妙文的同时,对二十世纪的成都生活有一个轮廓式的印象。
  四:《川菜杂谈》(三联书店2004年1月版),车辐著。我与车老、沙河先生同住一院,时得登门请益之乐,可谓人生快事。于今车老不良于行,蜗居家中,虽九十有二,然精神极佳,勤于创作。早岁脚力甚健,我得追随左右,叨陪末座,与老人家一起吃了不少川中美食。自今思之,不可再得,怅惘久之。鼓吹和发扬川菜,文人出力甚巨,前有李劼人,中有车辐,近有石光华(著有《我的川菜生活》),网友愚人(此君出身理工科,深通文史,深谙吾蜀风俗,网上所谈四川美食文章,无出其若者,我主编之《2004网络写作》收有多篇),皆卓然成家。车老于川菜之热爱,其著述之勤谨,不劳小子饶舌。小子口福不浅,吃得老人家亲手所做之麻酱凤尾,以及所温之七十五度花雕,至今仍回味无穷。遍吃今之大小餐馆,无逾此味。
  五:《四川特产风味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出版),游仲文等撰文,张德重等摄影。书分“特产”和“风味”两大部分。“特产”分为“工艺美术品”、“中药”、“名酒.名茶.晒烟”、“农副产品”、“水果及其它”五大类,而“风味”分为“川菜.名餐厅”、“名小吃”、“蜜饯.糕点”三大类。介绍虽嫌粗疏,然川中特产风味大备于此,也是极难得的资料。
  六:《老成都》(成都皇城老妈酒店有限公司1997年印),代树良图,王泽华文,流沙河序。此书囊括了成都上百种风俗、美食、职业等,图文并茂,文章的资料和史实,在一些过筋过脉的细部,得到过流沙河的修正补订,印制精美,搁置枕边,有常翻常新之感。
  七:《百谣图》、《百戏图》(成都时代出版社2003年8月版),季风图文。前者收录民间老童谣180则,依图录文;后者收老游戏100则,左文右图,文字为该款游戏玩法介绍、游戏源流资料、盛行期的有关情形等,并就稍为生僻的方言,加有小注,印制精美。两册书,让人窥看到成都人童年生活之一斑。
  八:《四川近百年诗话》(《文史杂志》1993增刊),朱寄尧、王淡芳撰。据说朱、王二先生于近年相继仙去,非常可惜。二位都是深谙四川、成都掌故的前辈,我曾读过他们一些书,如朱寄尧先生自印本《两松庵杂记》,沈祖棻先生写给王淡芳先生书信两通,同时收有他们的书法,虽缘悭一面,亦深感前辈凋零物故之痛。《四川近百年诗话》一书,几乎将近现代稍有名声的人物网罗殆尽,从他们的诗作,谈及四川包括成都沿革兴废、风物人情等,是极佳之抒怀遣兴的读物。
  九:《四川老照片》(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2002年印),(德)弗里茨.魏司摄影,向素珍、钟庆成文。这本书的照片都是1904年至1915年德国驻川领事魏司拍摄的,共收177张照片,基本上囊括了除川北、川东南以外的所有四川地区,其中一部分就是关涉成都地区的,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第三回:行者去处之一:带病的景观
      
  成都的去处,旅行者似乎都得到了统一指令,那就是导游们的指挥。说实在的,我出行这么多年,从来没用过导游,将来也不准备用。书读得比他们多,路走得比他们多,自己有眼睛,有头脑,不必他人代劳。我宁愿麻烦点,也一定要自己亲历亲为,拿自己的眼光看,用自己的脚来丈量,这便是我的旅行哲学。这旅行哲学虽有断人财路的嫌疑,但因为不是发人阴私,我会继续坚持下去。
  成都这几年的改造,毁坏了好东西实在是不少的。我们曾多方呼吁作有限的保留,可执权柄者认为,按我们保守的要求去做,无法使他迅速飞黄腾达。我们小老百姓除了痛心疾首,还能做什么呢?念在不少人是第一次来成都,我这个在成都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外乡人,对成都的前世今生都还算有些了解的人,用我的眼光介绍几个去处,希望各位不要太受那些寻常名声的左右。而且有几处,是大家必须只争朝夕前往看望的,否则物非原貌。
  一:最后的孤儿:我认为宽、窄巷子,是成都最后的孤儿。这孤儿作为有百年多历史的满城孑遗,是如此沧桑多难、身历数朝,愈发显其不可多得的风致。人们行走其间,旧日风物,人物掌故,联袂而来,动人心怀。可是这最后的孤儿也被狠心的父母给典当,卖掉而拆毁了。趁现在余韵尚在,我劝大家赶快去凭吊一番,否则尸骨无存。如果能约二、三好友在此品茗聊天,度过一个无须着急的下午,或者一个懒得理会的雨天,那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
  二:遭遇劫持的杜甫:杜甫自759年冬天从甘肃同谷抵达成都,与成都发生瓜葛以来,除了老家巩县外,恐怕就数成都的“亲戚”最多,渊源最深了。老杜是个北方佬,第一次看见繁华的成都,冬天里还有绿树,“层层填华屋,季冬树木苍”,或许心下便有了卜居成都的打算。一个逃难的穷人,虽得当时掌成都要员严武的扶助,也只有离市中心远点,于是在浣花溪筑毛屋数间,遂胎生了今日草堂。老杜在浣花溪写下了他穷愁一生中最快乐的诗篇,如《客至》、《南邻》等,成都真是他的安慰。我知道草堂里有不少好东西,如李一氓老所捐之半部宋本杜诗,扃藏深屋,一般人是无法寓目的。这些东西不得见也就罢了,只是门票愈来愈贵了;门票愈来愈贵也就罢了,只是草堂愈来愈豪华;草堂愈来愈豪华也罢了,只是准备在草堂里建一商业地产名之曰“草堂二号”,拿穷人杜甫开涮,让他在瑟瑟秋风里看他人的万千广厦,还看着别人数钞票耍,这事多少有些不地道了罢。要去的话,你便赶快去吧,不然到时无法看到更好的草堂了。
  三:在城市的心脏里烧香:究竟有多少人履迹过大慈寺,已无从知晓。但它是杜甫逃难到川的第一站,陆游与范成大等人也登临,真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远的不说,一九六三年著名明清史专家、藏书家谢国桢先生曾与著名学者蒙文通、徐中舒诸先生观临大慈寺,记下游赏之乐(见谢国桢《锦城游记》)。再近一点,车辐、流沙河诸先生与全国来的许多文化人如吴祖光、丁聪、邵燕祥等先生时常品茗于此。小子侧身于旁,叨陪末座,常受教益,怎能不感激大慈寺的好来?何况我自从出得社会,二十年来一直生活古大慈寺的范围内,熏染它的世俗烟火,及身之情,那些感动过我的一切,怎能忘怀?
  可大慈寺的命运也不比其它那些有历史的人文景观好多少。文革时拆毁的很多东西,就不去说了吧,连拆毁东西花了多少钱的票据,都流落到了我手上。后来宗教局从文化局,也就是寺庙从博物馆手中拿回了它,作了一番整修,仿佛金碧辉煌了,但世俗的人气哪里去了呢?连老百姓喝茶都只有偏居在塑料搭起厕所旁了。以前那种在树荫下喝茶的享受,难道真是违碍寺僧的修行了吗?对此我大惑不解。老百姓到大慈寺喝茶业已成了一个传统,应该得到相应的维持——顺便说一句,我是一个对不少传统都有好感的人,而且自认不应该破坏,哪怕只是个喝茶的传统——一座城市正是由于这些东西,才让人纪念的。我曾说过,没有到大慈寺喝过茶,就不能真正算到了成都。可是现在只残存一点味道了,还没到过的人,真是应该到此感受一番。
      
       第四回:行者去处之二:淘书圣地
      
  淘书购碟、观画买古玩,是不是你到一个城市的目的之一呢?对于那些志在行走,时刻不忘在路上的人来说,把这当成是到一个城市的目的,未免奢侈。但你要真正对一个城市有切入骨髓的了解和体认,没有对该地文化生成的原因,有直接的感受,便不能算对该城市有真正的切入。何况真正上品位的行者,是把旅行当作生活的享受,作为身体的放松和心灵的假期来对待的,而不是将其作为自己行程里数的纪录。徜若你像航空公司的金鹰里程对你机票的折扣那样,来计算旅行得失,便失去了旅行悠闲自在,增广见闻的意义。
  作为北京、上海之外,全国第三大旧书流动市场,成都的旧书买卖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大书家柳公权的侄孙柳玭,随唐僖宗逃到成都后,883年还撰文说到今学道街一带有不少旧书肆的故事。四九年前成都的旧书店有170多家,而九十年代的新旧书店大约有644家,今日的数目大致也应该差不离吧。自从一九八三年到成都上大学,我便行走于大街小巷,穷搜各类我喜欢的旧书,淘宝成瘾,可以说在成都做旧书生意稍微上点年月的人,没有不认识我的。淘书时的贪婪,和一个收荒匠没有什么区别,以至于狗日的老威说我见带有字的纸都要收。混迹社会近二十年,我接待全国各路江湖朋友无数,不过最多的还是喜欢书的朋友,我觉得他们旅行成都的目的,大多是为书而来。固然这是因为我喜欢淘书的缘故,但淘旧书,买小古玩,购些民间工艺品,何尝不是旅游当中越来越令人瞩目的项目呢?
  买新书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没必要介绍。淘旧书的地方可以说成都的东南西北都有,只是有些地方找起来甚为不便,书的量也不大。偶尔有好书,也为书贾的老友携去,他人并不得见。于是择几处要紧的说。星期三、星期天上午的草堂书市,但要去得早,冬夏都应该在六点半左右到达,才可能觅得好书。外地书友若来,尽量能找到本地书友作为向导,自是最佳选择。倘若你是旅行前来,别无友朋,也没关系,上午十二时之前来,说不定也会收获。在这里看后,你还可以步行到送仙桥河边的古玩市场和旧书摊,当然能否寻得好东西,除了眼光,运气占主要成份。旧书尤其是线装书是不可再生资源(有些无法重版,或重版反无旧版舒服),有些可能只有独本,不可能像新书一样,大家都能同时买到手。另外尚有些散摊如五块石、厂北路、四马路、望江宾馆旁等地,到这些地方寻旧书,非有朋友作向导不可,不然外地人是很难找到的。
  成都做旧书生意最久的当数淘书斋莫属,淘书斋的规模可谓全国私营旧书业的老大。我在淘书斋买了近二十年的书,老板蒋德森惠我实多。毫不夸张地说,我出的书与花纳税人的钱建起来的图书馆没什么关系,却与在他处所搜的旧书有很深的瓜葛。淘书斋的总店在梨花街四川书市四楼,而他的分店有草堂店、送仙桥店、上海店,书籍之多,实为其它旧书店难以望其项背。自从2002年孔夫子旧书网开办以来,几十家成都旧书店如缥缃书局、毛边书局、芥子书屋、琅環书屋、西苑书屋、全蜀艺文书局等如雨后春笋般纷集该网站,和全国千多家旧书店一起形成了全球最大的中文旧书网站,汇聚了百万册各种各样的书籍,使得成都和全国的旧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与互补,让我这样的书虫过足了淘书瘾。当然,这并不是说,网上淘书就能完全代替到地摊的淘书之乐,因为网站上比地摊要昂贵得多,而且品相和多久能够阅读到,都不是自己能够掌握的。
  从搜书的时间跨度,爱书的程度,坚持不懈的韧性来看,在成都,真正与我匹配的书虫只有一个,那就是新文学版本研究专家龚明德兄。他家中关于新文学的书籍之多,是可以当风景来看的。不过,能否看到,这要看你的运气和缘份了。
  
   第五回:行者去处之三:泡茶馆,说闲话
    
  牛饮自是不必择场所,说粗话也不必选地方。不必把牛饮及说粗话,都拔高到率性而为的地步,因为这是一种本能。当然也不必把品茗谈天,看得多么高雅,这门槛并不高,需要的只是一点闲暇和一点微不足道的钱。对于不少都市里的人来说,似乎陷入一种两难困境之中,有钱的没闲,闲的没钱。而成都似乎有效地解决了这道难题,因为无论从茶馆的数量还是从茶客的人数,都可称之为全国首屈一指。
  坐茶馆决不是地道的成都人的说法,而是说:走,泡茶馆去!我仔细寻思了一番,凡是汉字中关涉到“泡”字的,不管内涵有多么不同,但有一点却无一例外,那就是“泡”字是时间的天敌。“泡”是扼杀时光的经典方式,换一种说法,就是“泡”是很费时间的。“泡妞”、“泡澡”、“泡温泉”、“泡病号”、“泡蘑菇”、“泡菜”等等,莫不如是。一“泡”字把全身放松,通体舒泰,怡然自得的情状暴露无遗,泡茶馆的绝大功效便在这里。我泡茶馆最喜当枕泉临流,树荫浓密的地方,看着那些忙碌的来来往往,心中的满足感油然而生。泡茶馆不是物质匮乏时泡大澡堂子,不管谁来便一起泡,而是与二三好友笑谈闲扯,才是人生大快事。我曾在《中国给世界的安慰:以〈茶经〉为日课》的长文里谈到“良朋雅舍”对喝茶的重要,雅舍有时都不必计较,但所谈非人,似遇人不淑,若对牛弹琴,不仅没能带来享受,反而寻来苦恼,便失却了泡茶馆的美好初衷。
  高档茶楼如圣淘沙、顺兴老茶馆等,坐起看上去很洋盘,但无法有泡的滋味,更无有泡的快意。且茶楼总是不能和真正的自然结合在一起,无论怎样的高档,都将自然的光亮和景物,以及忙碌的世俗烟火味道隔离了,同时使你的视野受阻,打望美女的计划泡汤。可谓坏处多多,但那些策划于密室的商业勾当、情感抓扯,当然不能拿到太阳底下来曝晒,所以茶楼自有茶楼存在的道理。但如果你是位行者,自是没必要进茶楼玩这些勾当吧,因为你处于“在路上”的休息状态,要勾兑待返乡后也不迟。这样一来,我就把没有露天位置的茶楼扫地出门了,只留下了完全的露天茶馆以及带有露天位置的茶楼,除了大慈寺、宽巷子、人民公园老鹤鸣茶馆、成都画院院坝内、滨江路、彩虹桥、新东门、草堂、浣花溪、送仙桥等常喝茶的老地方外。我推荐两个去处,位置绝佳,风景尤其是视野都不坏的地方。
  首选安顺廊桥露台。安顺廊桥我去开过会,在房子里喝茶,也吃过它价格不扉的饭菜,但印象始终平平。忽一日,一位朋友约我至该处喝茶,因我先到,对在茶楼里喝茶很不安分,便从它二楼的一侧门上到露台,那里有两张桌子。没有人坐,看来他们很少介绍客人到此。其实这里凭栏望去,九眼桥一带的景致尽收眼底,街上左右两端的人流,包括旁边那些酒吧,也一并在你打望的射程之中。向晚时分,夕阳耍赖一样不想落下去的慵懒尤其美妙,就像你一直想在这里泡到老,不想挪窝一样。而夜晚四周的灯光,又使整个河面有点波光鳞鳞的鬼魅味道,辅以有一嗒没一嗒的闲谈,是赏夜的最佳佐品。
  次选北门大桥下面的明居茶楼。我的朋友高兄是位从江西倒插过来的女婿,可见川妹子的魅力是如何的了得。第一次他与夫人请我们在大世界吃了巴西烤肉后,又带到明居茶楼来喝茶吃晚饭。一月份的天气,只有屈服在茶楼里,不敢外出活动,尚不知道这里的美妙。今年夏天,他曾有两次请我们到此喝茶,坐在一株覆盖面积甚大的老黄桷树下,与杨、刘诸兄这样的老搭子,一边临河斗地主,一边喝酒吃肉,一边说些不着五六的话,听着河水哗哗流过,享受晚风的清凉,直至夜半方休。
    
     第六回:行者去处之四:小吃大得
    
  大凡白酒业发达的地区,必是粮食丰饶之区,贫脊的地方,尚且食不果腹,绝无余粮来酿酒。粮食饶有余裕,也未必多酿酒,江南便是如此,大抵需有一份刚猛之野性,才可能嗜酒如命。也就是说,一地的习俗,得有多方因素综合而成。同理,美食发达的地区,必是物产丰饶之区。单如此,还不足以产生精美之小吃,那地区的人民还需有稍多的余暇才行。余暇多了,人们才弄些花样来吃喝玩乐。成都便是个将丰饶的物产和民众的闲暇集于一身的城市,小吃等美食之发达,可谓得天独厚,渊源有自。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小吃”并完全只是小吃,而蕴含着只对美食“小吃”一回,浅尝辄止的意思。因为作为一位行者,你不可能像一位川菜老饕那样逐一品来,只能按别人的推荐来取舍和选择。
  靠比较良好的商业竞争,所获得的美食市场的繁荣,在四九年后遭到了不小的打击。1955年公私合营后,成都3000家餐馆经过合并、搬迁、撤销,砍削90%,剩下大约300家形成成都餐饮格局,直至八十年代初此种格局才有所变化(参见愚人《建国时期的川菜(1949—1979)》。餐饮的国有化,使得大批的餐饮缺乏有效的竞争,餐饮业者不思保持保统的口味,更不思改进创新,使得整个川菜出现一种不应有的断裂和停滞。很多美食和小吃,在这样断裂和停顿的局面下,不少夭亡无救,从此退出人们的饮食视野。少部分则变味倒退,与人们相尚的传统口味,习好的基本吃法,相差不可以道理计。即便八十年重新恢复出山者,成功的例子也非常鲜见,因为中国饮食像中医,需要一些重师承、尚门派的不传之秘。你可以从西餐的科学化、标准化、营养搭配诸方面,来指陈中国饮食之疵,但你无法一步改变中国人自古及今的一些口味习惯,尤其是中国菜系之首的川菜对川人口味的薰沐,使得他哪怕走遍天涯也有个故乡的胃。
  饮食的公私合营后的几十年,有多少美食消泯,或者遭改装,至今没有人统计过,这是川菜,也是我们胃口多么大的一个伤痛啊。到了八十年代,商业渐兴,又缺少相应的商业规矩和保护措施,使得不少正宗的东西又遭致“李鬼”的仿冒,伪劣产品充斥而驱逐正宗的产品,很多东西不再“真概”,这又是不少美食和传统调料的倒霉之秋。加以没有规划的斥除有味道的所谓穷街陋巷,老百姓真正喜欢的美食往往隐藏在其中,这种无节制的折城翻城,成了新近对川菜小吃的入骨伤害。200多种精美的小食,现在只剩下60多种在苦苦支撑了。不要说担担面的老母鸡汤了,也不要说新繁何泡菜的鱼泡菜之弄鱼香肉丝了,也不要说竹林小餐的白肉之失传了,单一个回锅肉的蒜苗的采择,甜水面里的自贡朝天椒,都没有人去坚持原料的地道了。再者,火候、刀工、烹制的没有规矩,所以弄出来的表面上丰富无比,似乎各种美食应接不暇,其实与垂之久远的传统菜肴相比,这味道除了怪异外,似乎无法让你感觉得出它的好来。
  在这样的情形下,你还是得吃,不能学伯夷、叔齐二位那样,自绝于人民,不爱惜生命。于是你就只有退而求其次,在矮子中拔高子,在走样的菜肴中,挑选尚存几分旧日味道且符合自己胃口的菜,来满足自己的食欲。所推荐的全是符合我自己胃口的菜,合不合你的胃口,因为我不是你肚里的蛔虫,因此不能打包票。你吃了,要骂我的嘴巴为什么与你不是“口之味有同嗜焉”,那也等于贬了自己,因为你没能与我“有同嗜焉”嘛。很多高档菜,按我这平民的胃,觉得实在徒有其表。在这高档菜中,当数上南大街谭府菜中的鲍鱼翅——无论是红闷鱼翅、酸辣鱼翅还是南瓜鱼翅——的味道最好,不过这好像不属于传统川菜。但如果你所在城市里没有谭府菜的分店,而你又有钱,不妨去品尝一番。至于吃火锅,我强烈推荐百寿路的红景天火锅,地方虽然不起眼,但可以说这是我与许多朋友如王怡等人的窝子,虽然老板并不认识我们。火锅的辣味自不必说是很地道的,其中的卤品如卤鸭舌鸭脚等非常好吃。我很少吃鸡肉,因为我觉得一般鸡肉与蜡烛、橡皮没有什么两样。除了乡下土鸡,以及朋友雨樵的夫人小马凉拌的鸡肉我要吃外,就红景天这火锅鸡了。鱼我也不爱吃,但祥和里的三只耳冷锅鱼,我上次请一帮外地和本地网友来吃,他们大呼过瘾,鱼好吃,卤鸭舌也地道。
  像那些太过著名的吃食,在网络一查就知晓,我就不再饶舌。何况其中有些名小吃如龙抄手、韩包子之类,和普通的吃食已无甚差别。至于其它美食,我随便挑自己吃过的几样东西来说吧。羊西线南台月夜宵品种很多,味道也好,实在是不错。原来坝坝筵火锅店在小关庙时候,还有三炮响,味道不错,响声也好听,还可自己去参与,不知到西延线后还有这道小吃否?琴台的武陵世家和倪家桥路川东老家(可惜此家已移至北京),都是我老家的风味,自然是非常爱吃的,其中的酢海椒回锅肉、菜豆腐、荞面、晶丝粉等都非常绝,而武陵世家的菌子钟类非常多,汤清鲜。顶顶有名的二姐兔丁不必说,红星兔丁在大慈寺路就有分号,我家常吃,其中的兔丁、兔头都是佳品。当然,啃得最多的还是双流的老妈兔头。对于美食之城的成都美食,我不能无限制地开列下去,只有就此打住。
    
  
    第七回:行者去处之五:特产之选购
      
  工业革命的诞生,机械化大规模生产,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欲望和需要。既然是大规模生产,雷同就是不可避免的,雷同便使得商品的偏好价值下降,即使商品的使用者的个人身份无法区别开来。这就使得许多手工业,在大规模生产机器的时代,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手工产品的时新,在这个时代是不争的事实。如意大利手工皮鞋。尤其是一些传统工艺品和民间器物,大规模生产是它们真正的敌人,而精致的小作坊式的手工艺品和传统民间器物,是这个时代崇尚个性的人们的癖好。
  成都手工业历史素来发达,汉、唐时期的繁荣——如汉代是除了洛阳之外的大城市,唐代是“扬一益二”——手工业在其间起作居功至伟的作用。从汉代时设置管理织绵的官吏,到诸葛亮统领的蜀国,南征北伐所耗用的财政,大半靠的就是蜀锦,蜀锦的渊源极其久远,蜀锦花样众多,款式繁复,如落花流水锦、浣花锦、对花锦、散花锦都极为有名。与蜀锦同样有名的便是蜀绣,《华阳国志》的作者、东晋史学家常璩将蜀锦、蜀绣共称为“蜀中之宝”。在二千多年的累积中,蜀绣累计有百种以上的针法绣技,如双面异色异形异针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等,真可谓美不胜收。现在的蜀绣、蜀锦可在不少旅游的地方买,也可在一些私家店里购,如倪家桥路五号的锦绣宜家去购买,这里品种比较齐全。还有一绝便是成都瓷胎竹编,瓷胎当然来自景德镇,而竹编则由邛崃山脉中两年青的慈竹,节距在两尺以上,无花伤斑迹,经过十几道工序,制成均匀粗细一致、色泽光亮的竹丝,经过巧手编织而成。而每一百斤原竹只能取竹丝八两,可见用药之讲究,原材料耗损之大。成都瓷胎竹编工艺厂在解放北路一段十二号有个门市部,可供多种门类的贷。
  成都的物产丰饶带来了不少器物上的工艺品,同时也产生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小工艺品,如蜀笺即是此中代表。蜀笺的名字非常繁多,仿佛它像人一样有小名,有学名,有字,有号,有绰号等等,于是又名鸾笺、十色笺、谢公笺、薛涛笺。在雕版印刷的婴儿时代——唐代,蜀笺便因精美的木刻彩印,而名动全国,所以有“西来万里浣花笺,舒卷云霞照手鲜”的美誉。蜀笺发展到近代,诞生以“诗婢家”精制的“郑笺诗谱”,可与朵云轩、西泠印社、荣宝斋所制的笺谱媲美,可惜后来基本失传。我曾搜得半册民国的“诗婢家”笺谱,其精美程度,手感及视觉上的享受,不可名状。现在的蜀笺,只能算是聊胜于无罢,唉,岂独成都,岂止四川?整个中国,哪里有真正的传统被持之以恒地传承下来呢?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的浮躁时代。至于说来成都关于吃的土特产,当以“二金条”辣椒和郫县豆瓣最为著名。“二金条”辣椒以红油鲜亮、香辣回甜著称,是川菜、名小吃、榨菜不可缺少的调料。而郫县豆瓣更是名冠天下,它鲜红油润、回味香甜,可谓色、香、味俱全,不少川菜缺了它,便失去了灵魂。但现在的假货也颇多,识别不易,非内行不能得其真。
      
      第八回:行者的驿站
      
  要谈行者的驿站,我无意细细向你推荐成都的旅舍和宾馆,因为我没拿他们的回扣。我想说,成都的宾馆和你们所居住的城市里的宾馆一样,没有什么区别。要寻找它们的特点,好比要太监说床笫之欢一样困难。无论高档宾馆,还是中低档旅舍,大多在网络上可以查,何况还有那么多虎视眈眈的旅行社,等着为你效劳,不必我来饶舌。最实际的问题是,多数时候你还是乐于从众扎堆的跟团旅行,你选择的权利早已被剥夺,介绍又有何用?
  但成都稍有特点的旅舍还是值得一说的。遍布全世界的青年旅舍,据我所知,在成都陕西街和宽巷子,都有它的分号,尤以宽巷子的环境最为惬意,我有许多外地朋友来成都,都曾住此。但现在是否已经随着对宽巷子的瞎折腾而消失,我不敢打包票,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陕西街相对说来,也还算僻静,住那里的青年旅舍,方便在市中心浏览购物。复次,你若是想在成都呆几天浏览市景并且探访名胜古迹的话,那么名胜古迹附近的宾舍也是比较好的选择,那里的环境比较清幽,如大成宾馆。当然若能找到临河的旅舍,枕江而眠,也是惬意的享受,如东临琴台路,西靠百花潭的浣花山庄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花木扶苏,古色古香,虽然那里只有一条聊胜于无的小水沟。
  从四川丰富到令人目不暇接的整体旅游资源来看,成都从来都只是作为旅行中转站,亦即古之驿站而存在的。古往今来的人,要么把成都当作在巴蜀大地上奔波的枢纽,要么将它视作小憩身心的驿站。无论是杜甫草堂、武侯祠,还是文殊院、大慈寺,与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海螺沟、四姑娘山、蜀南竹南、青城山等名动天下的旅游项目相比,其吸引力都比较逊色。虽然成都自有其可爱之处,但我们不能不承认下述诸多四川旅游景点的特殊魅力。如果往蜀南竹海走,则可住五桂桥或者双桥子附近的旅舍,比较方便;徜是往海螺沟走的话,最好选择武侯祠附近甘孜州政府经营的宾馆;设若往九寨、黄龙、四姑娘山走的话,那么西门车站附近的宾馆是比较好的选择;而往乐山大佛、峨眉山则可住新南门汽车站附近如交通宾馆。
  成都的自然景观,虽不如以上名动天下的风景那般吸引人,但成都之所以作为行者不必可少的驿站,自然不仅在于它地理位置的特别,宜人的气候,丰饶的物产。这里放逸的世俗氛围,游赏娱乐之风盛行,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不错的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观,均可谓玩家的天堂,有让人勾连留恋的充分理由。世人谓成都人有七宗罪:好吃,贪玩,喜热闹,怪脾气,嗜麻,俗气,闲散。在我这个久居成都的外地人看来,完全是一种不折不扣的表扬,因为这里透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对自己生活的自主,而非他人的指使与安排。
      
      
       2005年9月上旬于成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1:14 , Processed in 0.08727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