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莱坞评出40位“全球最有影响力导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2 17:59: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好莱坞评出40位“全球最有影响力导演”


  
     美国著名电影刊物《好莱坞报道》最近在全世界500位导演中评选出40位“最有影响力”的导演。这一结论是在对这500位导演在全球银行财务信用、确保影片盈利能力、全球电影市场的占有份额及其票房号召力等进行统计后得出的。斯皮尔伯格荣登榜首,吴宇森则是榜上唯一的亚洲导演。以下为入选名单。
  
  前五名:最有影响力导演(满分为100分)
    1、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99·38分
    (《ET外星人》、《侏罗纪公园》、《辛德勒的名单》、《拯救大兵雷恩》)
    2、詹姆斯·卡麦隆 97·84分
    (《泰坦尼克号》、《魔鬼终结者》、《真实的谎言》、《异形》第二集)
    3、乔治·卢卡斯 97·53分
    (《星球大战》系列)
    4、马丁·斯科西斯 90·94分
    (《出租汽车司机》、《纽约,纽约》、《愤怒的公牛》、《恐怖角》、《纯真年代》)
    5、斯坦利·库布里克 87·96分
    (《2001年漫游太空》、《发条桔子》、《闪灵》、《金甲部队》)
  
  25位实力最强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
    罗伯特·泽米基斯(《阿甘正传》)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
    隆·霍华德(《阿波罗13号》)
    昆汀·塔伦提诺(《黑色追缉令》)
    罗兰·艾默里希(《独立日》)
    梅尔·吉布森(《勇敢的心》)
    罗伯特·雷德福(《马语者》)
    奥立佛·斯通(《天生杀人狂》)
    雷德利·斯科特(《末路狂花》)
    吕克·贝松(《第五元素》)
    巴里·莱文森(《雨人》)
    蒂姆·伯顿(《蝙蝠侠》)
    罗勃·莱纳(《美国总统》)
    彼得·威尔(《特鲁曼节目》)
    乔纳桑·德米(《沉默的羔羊》)
    布莱恩·德帕尔马(《蛇眼》)
    伍迪·艾伦(《名流》)
    扬·德邦特(《龙卷风》)
    理查德·唐纳(《致命武器》)
    吴宇森(《变脸》)
    西德尼·波拉克(《走出非洲》)
    乔尔·科恩(《冰血暴》)
    沃尔夫冈·彼得森(《在火线上》)
    乔尔·舒马赫(《杀戮时刻》)
  
  10位“中等威力导演”
    简·坎皮恩(《钢琴课》)
    约翰·休斯(《早餐俱乐部》)
    丹尼·德维托(《玫瑰战争》)
    科蒂斯·汉森(《洛城机密》)
    戴维·克伦堡(《苍蝇》)
    英格玛·伯格曼(《芬妮与亚历山大》)
    雷尼·哈林(《绝岭雄风》)
    彭尼·马歇尔(《红粉联盟》)
    戴维·林奇(《我心狂野》)
    理查德·阿顿波罗(《甘地》)

2#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8:02:24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8:04:41 | 只看该作者
让好莱坞震惊的吴氏暴力美学
----------------
中文片名:变脸(又译《夺面双雄》)
英文片名:Face/Off
导演:吴宇森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约翰-特拉沃塔
类型:动作/惊悚/犯罪
片长:138分钟
上映日期:1997年6月27日(美国)

剧情介绍
----------------
FBI探员西恩追捕恐怖杀手凯斯特长达8年之久,凯斯特曾杀害他的儿子,两人因此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一次,为了调查致命炸弹的放置地点,西恩自愿取下自己的脸皮,换上昏迷中凯斯特的脸,混入监狱与其匪党搭上线,以套出炸弹的放置地点。但是没想到,清醒后的凯斯特也换上了西恩的脸,摇身一变为FBI探员,使西恩的家庭与事业陷入了危机……一场正邪之间的激战于是点燃!

吴宇森首部票房过亿美元大片
----------------
从香港来到好莱坞的吴宇森,并没有马上引领好莱坞的主流。《终极标靶》、《断箭》两部动作片尽管场面够大、动作够炫,但单薄的剧情并没有让美国观众买账。1997年,吴宇森终于制作出这部《变脸》,豪华的演员阵容、复杂的故事脉络、以及让整个好莱坞惊讶的大场面,终于让老外知道了JohnWoo这个名字。《变脸》是吴宇森首部票房过亿美元的大片,排在1997年美国年度票房榜第十位。

编剧点名要找吴宇森
----------------
该片编剧麦克-沃伯和迈克尔-科拉里早在1990年就完成了剧本初稿,两人将影片形容为看似动作片的心理惊悚片。此后,两人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导演,直到他们发现吴宇森。科拉里回忆说:“当第一次看到吴宇森的《喋血双雄》时,我彻底惊呆了,那是我看过的最电影的电影,我意识到我们的剧本应该由他来执导。”

依然很“吴宇森”
----------------
片中出现了多处吴宇森标志性镜头。凯斯特-特洛伊用的是双枪、医生的眼镜中映出凯斯特、西恩与凯斯特背靠背隔着障碍物对话,鸽子及教堂、枪战同样都很“吴宇森”。

台词及穿帮
----------------
经典台词:猜疑、撒谎。妈的,这越来越像婚姻了!
最强穿帮:西恩是O型血,凯斯特是AB型血,血型不同不可能进行器官移植。
4#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8:05:52 | 只看该作者
《变脸》:吴宇森电影事业再创高峰

  来源:网络

    《变脸》是尼可拉斯凯吉和约翰屈伏塔主演的动作片,剧情叙述警察席恩(屈伏塔饰)和歹徒卡斯托(凯吉饰)是死对头,一次对决中,卡斯托失手射杀席恩的五岁儿子,结下两人的梁子。在另一次缉捕行动中,卡斯托昏迷成了植物人,其弟弟也锒铛入狱。警方无意间知道他们已在洛城放置炸弹,然而弟弟坚不招供,警方只好采取险招:让整形外科医生为席恩换上卡斯托的脸,并改变其体型、声音等,让席恩偷偷混入监狱套卡斯托之弟的口风。

    不幸地,昏迷的卡斯托竟然醒过来了,他逼整形外科医生为他换上席恩的脸,并杀掉知道这秘密行动的一干人等。罪犯摇身一变成为光明正大的警察,不但以传讯秘密证人为由释放狱中胞弟,还有庞大政府资源作后盾。

    席恩在偶然机会下逃狱成功,出狱后第一件事就是想办法讨回公道。他以卡斯托的身分求卡斯托的女友帮忙,并设法向老婆证明他就是席恩,最后终究是邪不胜正,卡斯托伏法,席恩也换回他原来的脸。

    本片英文片名是《Face off》,本意是剥下脸皮,言外之意则是「回归原来的本我」。片中有一个动作出现了好几次:主角由上往下拂着深爱之人的脸,正代表了“我要你卸下敌意、虚伪的面具,回到真诚、不矫饰的你”。

    剧中两个主角各有善、恶两个身分,大多数时候,他们戴着别人的脸。第一次看这部片的时候,连我都搞糊涂了。一开始约翰屈伏塔是好人,尼可拉斯凯吉是坏蛋,这是很清楚的。可是中间一大段两人身分对调,等到最后公义终于得以伸张,约翰屈伏塔又回到好人身分时,我实在很不习惯,总觉得他还是那个处心积虑要害人的坏蛋。

    我们平常是否也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面具呢?是不是在家人面前是一个样子,在朋友面前是另一个样子,对待同事又是另一副嘴脸?会不会连我们自己都无法认清现在扮演哪个角色?希望不至于这样!

    剧中人身分对调时,常会做一些另一个身分不可能做的事,例如席恩会去找毒贩帮忙,连卡斯托看到“女儿”被欺负时,都不免义愤填膺,先修理“女儿”的男友一顿再说。席恩第一次变脸之后,看到镜中的自己,激动得摔东西,甚至要求大夫事后把这张脸毁掉,然而他在监狱里因故和人暴力相向时,那股狠劲彷佛他就是卡斯托,而且还大喊:“我就是卡斯托!”那一刻他被冲昏头了,心中的恶胜过善,差点酿下大错,举起椅子正要砸下去,才蓦地想起自己的身分。幸好身分对调只是暂时的。

    剧中人很幸运,他们有优秀的整形外科医生,让他们可以回归真实自我,我们呢?是不是只能挣扎,无力摆脱双面人的困境?有没有一条道路,能让我们心灵得着释放,不再受桎梏?

    我相信没有人是全然善良的,人人心中某处多少都怀有嫉妒、骄傲、憎恨 ……等等,因为教育和良心使然,所以平常可以控制得很好。一旦受外在环境刺激,言行失控,我们可能会惊呼:“这真的是我吗?”
    1997年的《变脸》是吴宇森电影事业的另一个高峰。吴宇森在片中找到了东西方世界共同崇尚的那种“人道精神”和“家庭观念”,并着重刻画了女性角色的刚强和温柔,这一点百分之百地受到了女性观众的认可,许多从不看动作片的女观众亦着迷于这部电影。与以往处理人物的风格一样,该片的主人公亦处于正邪之间。片中约翰·特拉沃尔塔与尼古拉斯·凯奇,本来一个代表善、一个代表恶,但经过交换面孔后他们基本上成了同一个人的两种性格。而最有意味的情节是有时候有些事情坏人会比好人处理得更好,譬如后来凯奇换了特拉沃尔塔的脸之后,给了他太太真正的浪漫,还教会他女儿怎样保护自己。吴宇森在片中充分发挥了凯奇和特拉沃尔塔的表演天才,他让观众在看到两大演技巨星的眼神变化时感受到他们心理的转变。吴宇森对两大巨星的驾驭显示了大师级的风范,凯奇和特拉沃尔塔事后对此都五体投地,他们认为吴宇森给他们设计的戏实现了他们扮酷的梦想。而这显然不是恭维。投资高达一亿美元的《变脸》被美国影评人们认为是“最具吴宇森风格”的作品,并一举夺得七月份美国电影票房冠军,同 时也为吴宇森带来了全美华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最高荣誉“金环奖”。 (完)
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2 18:07:15 | 只看该作者
《变脸》:罂粟般的暴力芬芳
  由于事先知道《变脸》的情节诡异,也就没打算当成了不起的片子来看——警察与匪徒互换FACE,这种噱头,让人担心它的质地,担心它是会以辞害意的那种类型,并且,它被贴上好莱坞动作片的标签,这种片子,就像天天遭遇的高速公路,从《007系列》开始,我们都知道它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走向了。
  我发现自己错得厉害。尼古拉斯•凯奇与约翰•特拉沃尔塔,这两个本身就不容忽视的名字,悄无声息地教训了我。两个重量级演员支撑了各自的表演空间,我所体验到的,是曾经在《盗火线》中感受的那种惊醉,人物与角色命运交错,如同烈酒入喉,让人有一种丰厚后的恍惚。
  一、这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开始
  旋转木马上的男孩牺牲在毒枭的枪口下,约翰•特拉沃尔塔所饰演的尚•亚瑟的从此开始刻骨铭心的复仇。身为父亲与FBI的探员,他的痛苦与责任是双重的,在他的道路中,严谨、忧郁、求全——对人以及对己。他有一群同事、一个妻子和一个女儿,与之对应的身份,是一个严厉的上级、失职的丈夫与失败的父亲。他的爱有深刻的内核,却无法呈献一个光鲜的外在。
  二、凯斯特洛伊
  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毒枭凯斯特洛伊,就像对这部影片的评论,有一个“黑暗,巧妙又狂暴”的灵魂。教堂里的白色圣歌飘然而起,安放完定时炸弹的他翩翩起舞,美妙如天使的女孩子着魔般地掉了书,他拾起来,交到她手上,对她耳语。
  这个在影片上半部分出现的场景,渲染地如此明亮、盛大和迷人,却又暗示着柔弱与阴影。
  接下来的亵渎,是在神的面前进行的。这个魔王的心中没有信仰。如同白色地毯上落下的黑婴粟,这样的剧情,不仅关乎暴力,也是宗教的。
  三、风生水起
  亚瑟终于不辱使命地抓到了特洛伊,然而为了探知炸弹安放地点,不得已换上特洛伊的面孔去接近他的弟弟,当他在狱中以阶下囚的身份苦苦周旋,成为植物人的特洛伊却突然清醒,……他们再次相遇,身份已经天地倒置。
  四、换脸
  要一个正直的探员换上苦苦追寻的仇人面孔,这是比仇恨本身更难以承担的切肤之痛,如同要一个善人直接堕入地狱。尼古拉斯•凯奇完美地经受了这种表演考验,迷乱、愤怒,无可奈何,而更巨大的,是一种苦涩。这种感觉,谁懂得,谁能述说?真相如同深不见底的海水,在他面前翻腾,每前进一步,都是深渊。这样的绝境,让人在他的际遇里揪成一团。
  换脸的那场戏做得相当精彩。这部用高科技与过亿美国金元浇铸的影片,和表演者一样,是令人信服的。因为在这部影片里,他们都和这样一个倍受尊敬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吴宇森。这个被称为用“一群鸽子和一亿发子弹”征服好莱坞的JOHU
  WOO,他的细节是精益求精的。镜头下的手术有一种冷酷的诗意,注视这些数字化的镜头,会让人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恐惧,正如这样的整容,让人期待而又无法期待。你不能不对我们的自身包括科技都有一种不安。
  五、记忆中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
  安静的仓库里,亚瑟与特洛伊手中握着枪,都要将对方置于死地,他们看不见彼此,而事实上,他们中间只隔了一面镜子。当他们被响声惊动,同时转身举枪,面对镜子时,表情都掠过一种波涛般的复杂。镜中的面孔,是自己的面孔,同时,又是敌人的面孔,生命以令人惊诧的方式错置,让人不及玩味。最终,砰然一枪。
  这样的安排像是一口深井,所打捞出的东西令人心慌。当你换上一张别人的躯壳,当你用别人的身份代替你自己,无论是自觉或是不自觉,或许,都会有一些奇妙的心灵时刻。就尚•亚瑟而言,他美好,但并非完美无缺,而凯斯特洛伊,他的灵魂罪恶,但并非十恶不赦。当亚瑟被认为是特洛伊在狱中不得已自卫时,他的一些越界的行为,几乎是不自觉的,就将他带入他所憎恨的角色中去;而特洛伊进入亚瑟的躯壳,他的幽默感与家庭观念,甚至给周围注入了一些优美的药剂——如同他会为他的亲兄弟弯身系鞋带,他也会为琼艾伦准备烛光晚餐,教训女儿不怀好意的男友,在同事眼里,他也变得不可思议的和善可亲了。你会不自觉地猜想,如果这罪犯就此改邪归正,是否将比被仇恨折磨的亚瑟更符合人们的愿望。当然,这样的主旨不可能被成立,影片以发乎情止乎理的方式叙述,暴徒依然是暴徒,探员也依然是探员。恶性与善性一样,都是灵魂紧紧固守的堤坝。
  六、接下来
  特洛伊终于倒了下来,给予关键一击的,正是他曾经以父亲的身份传授给多米尼克•斯温的刀与刀法。他倒下的地点,与前面的场景呼应:教堂。这是一种循环,或者,用凡人的话说,是报应。神以一种因果的方式惩罚了他。
  七、结束
  琼•艾伦扮演的妻子,等待着丈夫从手术中归来,渐渐,窗外出现了亚瑟的轮廓,吴宇森利用他著名的慢镜头将这个身影拍得拖曳流转,观众仿佛和她一同经过漫长的等待,特拉沃尔塔的脸终于定格,一个特写。
  现在,这张脸上的表情是耐人寻味的……有幸福,有痛惜,有尊严,有沧桑后的磨损。他终于做回了自己,几乎,我们也同时分享了他的这种幸福与痛惜。这个结局,意料之中,却仍然给你一种值得咀嚼的味道。
  ——两个男人的决战,激越、亲情、伤害、原宥、流畅的叙事与豪华的场面,驾驭起影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节奏,正如当年的纽约时报所言,这是一部风格独特绝无冷场的片子,从旋转木马上的第一个镜头开始,这场在暴力中进行的审美,就以一种罂粟般的芬芳,进入了你的心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1:42 , Processed in 0.12781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