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者》2010年第卷首语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8-27 21:04: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读者》2010年第卷首语集锦作者:柳岸钓客
1.《读者》2010年第19期卷首语
四壁雪
羽清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时间愈久,愈爱这一室虚白。像画面中都会有的大片留白,情味隽永。世界至繁,天地至简。而这小小一室,容得下一个人万千思绪。坐在这简单的四壁之间,无琐事之烦,有独品一刻之闲。
我们需要的生活,其实比想象的更加简单,所谓:“广厦千间,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日食三餐。”身无长物,是一憾事,但何尝不是一种让人羡慕的状态。也许我们本来就无须为太多贪心的念头买单,美丽风景,看过就好。
身心疲累往往源于太多额外的奢想,购物时常常随着别人的喜好,时尚的风向,忘了自己本来的初衷。我们钟爱的也许并不需要这么复杂和庞大。加法生活里充满着太多不必要的对比和虚荣。
不如试试减法生活,如这四壁白雪,保留天然的一点纯真和素朴,随意轻松,抛却重负,世界还是一样的美好。
没有什么不能舍弃的追逐。没有什么不能停下的急驰。我们需要一个小小的角落,简单而宁静,可以放松自己;我们需要一段留给自己的时间,思考一些事情,过去或者未来。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只是静静地坐在这里,发一会儿呆。便觉得无限的美好。
2.《读者》2010年第18期卷首语
忘忧石
姜桂英编译
我注意到,凯伦把一块石头放在茶几上好几个月了。石头上画着一张笑脸,谁看到它,都会忍不住发笑。我仔细的看着这块石头,发现石头下方写着几个字“不要烦恼”。
我好奇的问凯伦:“你是从哪里弄到这块石头的?”凯伦说:“在我压力最大的时候,一个朋友送给我的。朋友告诉我,每当看到这块石头,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烦恼。朋友把它叫做忘忧石。这块石头还附有一篇文章呢。”
凯伦把文章给我看,文中写道: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40%不会发生,因为忧虑是大脑疲劳过度的产物。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30%是因为懊悔从前的决定,而这些决定是无法改写的。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2%是因为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论,而这些评论大多是不客观、不正确的。
我们所忧虑的问题,10%是因为我们过于担心,而这种担心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除了这些庸人自扰,为我们所忧虑的问题,只有8%是正常的,因为生活中确实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凯伦接着说:“我原先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感到忧虑。现在,我以石头为警钟,每当发现我自己在忧虑,就会问问自己的忧虑属于哪一种。大多时候,我都会发现自己在庸人自扰。”
人生并不全是烦恼和忧虑,但愿每个人心中都有颗忘忧石。
3.《读者》2010年第17期卷首语
真正智慧的人
伊然 编译
门萨是一个聪明人云集的组织,成员的智商都在140以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顶级智商俱乐部。几年前,美国旧金山市举办了一次门萨大会。会议期间,几名门萨会员来到当地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餐。在吃饭过程中,他们发现,餐桌上一个标志为“盐”的瓶子里装的却是胡椒粉,而标志为“胡椒粉”的瓶子里装的却是盐。怎样在没有任何抛洒的情况下,只借助餐馆现有的工具,将两瓶调料调过来,成为大家必须面临的一个小小挑战。他们自然不会畏惧这个挑战,而是满怀欣喜和热情地接受了这个挑战,因为,他们是门萨的会员!
几个人热烈地讨论着,一个个主意和方法被提出来。最终,他们选定了一个最充满才气的方案,这个方案仅仅只需要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和两个空碟子就可解决问题。他们将服务生叫了过来,打算在她面前炫耀一下他们绝妙的解决办法:“小姐,餐桌上的盐和胡椒粉装反了,不过,我们已经为你想出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你为我们拿来一张餐巾纸,一根吸管……”
“噢,对不起。”服务生没等门萨会员将话说完,拿起盐瓶和胡椒粉瓶,将上面分别写着“盐”和“胡椒粉”的瓶盖拧下调换后,盖在了各自的瓶子上。
如同拥有士兵的多寡不是判定一个将军英明与否的尺度一样,智商的高低也不是衡量智慧与否的标准。真正智慧的人,关键之处不在于他总能解决问题,而在于它总能正确地做事情。
4.《读者》2010年第15期卷首语
善良是一种传染病
六六
Republic of Singapore,新加坡的友善,让我迷恋。真的是迷恋。爱上这个城市,是因为她的质朴,即便是大都市,但很多人清纯得就好象来自山野。
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每次问路,被问的人都恨不得亲自带我去,也真有人送我到目的地的。孤身在外,一有困难,不用张口就会主动有人上前来帮忙。下雨的时候没带伞,几次被人同邀共打一把,伞不大,分享的却是温暖。
今天下午去逛街,真是老江湖也会走错路,不小心坐过了半站。方位大概是知道的,只是不晓得到底哪站下比较讨巧。跑上前去问司机,司机正在等红灯,很热心地给我指路,说你如果下站下,路会走得比较远。并且特地打开车门让我快下,他反复指给我看,直到我下了车,还看见他隔着玻璃向我指方向,内心感动得呀!
我在这里得到过很多本地人的帮助,点点滴滴不胜枚举。
我的中医医生,刚认识她的时候,曾经为钱的事情发生过不快,我发现她每次都收我诊费22块,而收别人只810块,问她的时候,她很诚恳地告诉我:“我看病是量力收钱,有些附近的居民我认得,知道他们景况不好,我就少收,这样,有了病他们才会来看,否则他们不是只有苦挨?医者父母心啊,我父亲一直这样教我的。不要计较钱多少,关键是人人都看得起。其实我很多时候连草药的本都收不回的。我收你是合理的,因为我大约估算得出你的收入,我收得多的,是那些有钱人的,如果有效果,我就叫他们捐善款。”我听了便觉得很愧疚。
善良与感冒一样,是一种传染病,一接触就会散播开来。我带着感恩的心,开始留心这世界。
以前都是行色匆匆的,全然不会为周围经过的人多停留一眼。现在学会了放慢步伐,学会关怀。比方说为别人按着电梯的钮并耐心等待,比方说,主动快走一步拉开商场的门方便身后的人进来,比方说跨越天桥的时候帮着母亲抬婴儿车,比方说把行李多的陌路人送到车站。这一切,是我在报答别人曾经给我的帮助,并希望这样的顺手感动象常青树一样经久不衰。
5.《读者》2010年第14期卷首语
那点痛,算什么
朱国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残疾人。其中几千万人是盲人,他们很多人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有朝一日,能看清妈妈的样子。
但是我要说,这些盲人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亲人来牵挂。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数千万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其中又有一部分是孤儿,从记事起就没见过父母的样子。如果有个人,能让他们叫上一声妈妈,便足以让他们幸福得热泪横流。
但是,这些孤儿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很健康。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3/10的人患有慢性疾病。还有2000多万重症患者,整天躺在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在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8万儿童被人贩子拐走,打折双腿,弄瞎或是弄哑,沦为乞讨的工具。
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还有生命。要知道,全世界每6秒就有一名儿童死于饥饿或相关疾病,另外,平均每天还有160人死于飞来横祸。比如坐在家里,被天上落下一架飞机砸死,或者被晴天一个响雷劈死,或者看流星时被一颗陨石击毙。每天早晨穿着整洁的衬衫,提着公文包精神抖擞去上班的人当中,就有千分之一的人晚上进不了家门。
但是,这些死者也是幸运的,因为至少他们死后不会受到唾骂。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每年还有三万人,死于冤案。他们被人以“正义”的名义杀掉,死后,还要为不是他们犯下的罪行背负骂名,甚至遗臭万年。
但是,他们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终于死了。再也不用受折磨了。要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的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们当中,有的人身体已经溃烂,有的要靠一根导管,借助机器维持生命,有的成了植物人。据报道,一名英国男子被他的妻子斩去四肢,关在地下室生活13年,朋友们还以为他失踪了。
现在想想,你遇到的那点痛,算什么!
6.《读者》2010年第13期卷首语
大器
琴台
20105月在电视上看到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心有所动。
制作一把精美的小提琴,木料的选择是关键。匠人们在选择木料时,非常在意树木年轮的多少。在他们看来,每棵历经岁月洗礼的大树中都藏着一个精灵,而这个精灵正是一把提琴的灵魂。
选准木料之后,木料要在阳光下风干两年,使其含水率低于10%。风干的木料被切割成木板之后,放入一个黝黑的、终年不见阳光的房间,好像大师的闭关修炼,根除杂念,凝聚精魄。这段静默岁月要持续四到五年,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韬光养晦,本来混沌的木板逐渐有了灵异之气,凝聚在木头中的精魄变得纯净而空灵。万籁俱寂中,那些曾经在大自然中吐纳的自然之气、收藏的百鸟之声,沙漏一样滴滴答答地从木头中渗透出来。老练的木匠这是可以从一块普通的模板中,听出一把小提琴的音质。
这样的修炼,极易让人联想到世人眼中的“大器”。
舍得放弃纷繁红尘中的诱惑和热闹,舍得放下你侬我侬中的情深和意长,舍得让自己从一个八面玲珑、颇受欢迎的“人精”锐变成呆若木鸡、衣锦夜行的隐者,除此,还要忍受漫长的寂寞和孤单,面对随时来袭的彷徨和绝望、讥讽和嘲笑……唯有如此,才可能炼成“大器”。而这样的人,注定是不多的,他的内心,时刻都有灵魂的清越之声在激荡,这是命运赐予追梦人的最崇高的现世享受,而这样的清越之声,有的人一辈子都无从知晓。
7.《读者》2010年第10期卷首语
分享信任的时刻
沃伦·克里斯托弗 陈荣生编译
有天晚上,我以近100公里的时速驾车行驶在一条两车道的高速公路上。这时,一辆车以同样速度向我迎面而来。在我们相擦而过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位司机的眼睛,但那仅仅是一秒钟的事情。
当时我在想,他是否跟我一样,也在想着那个时刻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对方。我依赖他不打瞌睡,不被电话分心,不驶进我的车道令我的生命突然终结。尽管我们互相没有说过任何一句话,但他肯定也是这样依赖我的。
从大的方面来说,我相信世界也是这样运行的。在某种程度上,我们都要互相依赖。有时候,这种依赖只是要求我们不要穿越双黄线,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时候,这种依赖需要我们合作,与朋友合作,甚至是与陌生人合作。
早在1980年,我参与了在伊朗举行的释放52名美国人质的谈判。伊朗方面拒绝与我见面,坚持要通过阿尔及利亚政府在我们之间传递信息。尽管我此前从未与阿尔及利亚外长有过接触,但我得依赖他来准确地接收和传递我的信息,包括其中的文字和细微差别。在他的这种不可缺少的帮助下,52名美国人质都安全回家了。
科技缩小了我们的世界,因此,国家之间的合作需要日益增加。2003年,5个国家的医生迅速动员起来,对SARS病毒进行确定。这一行动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命运已经无法靠我们自己来控制了。
在我的一生中,我是非常注重个人责任的。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终于相信,在某些时刻,一个人必须依赖其他人的诚信和判断。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这样想:迎面而来的灯光也许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个分享信任的时刻。
注:沃伦·克里斯托弗,1993-1997年任美国国务卿。
8.《读者》2010年第6期卷首语
一辈子两件事
武宝生
有人说,人一辈子只做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我认为,人一辈子只做两件事: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因为,人一辈子能把饭吃得很香,把觉睡得很甜,确实是不容易的事。
年轻时,林清玄因为失恋而痛苦不堪,吃饭不香,睡觉不甜。
禅师告诉他:“人,需要修炼。”
林清玄问:“怎么修炼。”
禅师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
林清玄反问:“难道吃饭、睡觉也得修炼吗?”
禅师说:“同样是吃饭,同样是睡觉,却有不一样的结果。凡人吃饭时,左顾右盼,想这想那,千般计较,万般思索;睡觉时,颠倒梦寐,梦这梦那,思绪万千。修行者,吃饭就是吃饭,睡觉就是睡觉,别无他念啊!”
“可是,怎么才能做到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呢?”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求己不如求心!心,应该是一池清水。心水清澈了,山鸟花树映在水面上才是美丽的。那样,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处处是福地,法法是善法,就没有什么可迷惑、污浊我们的了。”
林清玄陡然开悟。
梁漱溟也说过,人一辈子首先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再解决人与人的关系,最后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只是,最后一条最难。
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有些是必需的,而有些是完全用不着的,比如名利、贪心、虚荣、嫉妒、仇恨等等。这些,都是负担,应该果断地删除它!就像电脑中的垃圾文件、错误信息一样,及时删除,操作才能顺利进行。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走,一点一点扔。走出来的是路,扔掉的是包袱。这样,路就会越走越长,心就会越走越静。
9.《读者》2010年第04期卷首语
成熟,从不抱怨开始
苇笛
遇见他,是在一个饭局上。
一落座,他就喋喋不休地抱怨开来;怨公司不好,拼死拼活一个月,拿到手里工资没多少;怨上司不公,谁擅长拍马屁谁拿到的项目就油水丰厚;怨同事不善,成天勾心斗角明争暗斗……终于,在他暂停抱怨的间隙,我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既然工作如此不称心,为什么不跳槽?他一愣,奇怪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看一个外星人。“跳槽?现在经济这么不景气,往哪里跳?”这下我算明白了,原来他的工作并非一无是处啊。
散席后,尽管他热情地与我道别,并且特意留下他的电话,但我,却再未联系过他。对我来说,一个怨气冲天的人,是不值得交往的。
诚然,他的工作确实有不尽如人意得地方,但在这个世界,又有哪一份工作堪称十全十美呢?要想拿高薪,就得承担超负荷的劳动量;要想出人头地,就得迎接周围挑剔的目光;就算你安分守己不惹是非,那也得接受一些莫名其妙的指责……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一个人所要做的,就是尽量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部分;至于个人无能为力的部分,那就坦然接受吧。
如果说一个人抱怨之后,他的不满与郁闷能够随风而去,心境能够变得开朗明亮起来,那他的抱怨还算是有价值的。可问题在于,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遮蔽他的眼光迷惑他的眼光迷惑他的心智障碍他的成长,最终让他在自怨自艾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人生就是一段旅程,是一段从青涩走向成熟的旅程。而我相信,真正的成熟,是从不抱怨开始的。
10.《读者》2010年第02期卷首语
美丽的坚持
徐新
在南美洲安第斯高原海拔4000多米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一种花,名叫普雅花,花期只有两个月,花开之时极为绚丽。然而,谁会想到,为了两个月的花期,它竟然等了100年。
100年中,它只是静静伫立在高原上,栉风沐雨,用叶子采集太阳的光辉,用根汲取大地的养料……就这样默默等待着,等待着100年后生命绽放时的惊天一刻,等待着攀登者身心俱疲时的眼前一亮。
对普雅花来说,等待是一种美丽的坚持。现实世界里,人们缺乏的正是普雅花的毅力,表现为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只重成功后的辉煌,忽略或忽视成功前的努力和等待。
19世纪,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的学生威廉?奥斯勒对人生感到困惑,他有远大理想,渴望成功,优越的身边的小事没什么意义,平凡的生活枯燥乏味,因而成绩每况愈下。
威廉.奥斯勒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在漫不经心的浏览中,他突然发现书中的一句话:“首先要做的事不是去看远方模糊的目标,而要做手边最具体的事情。”他顿悟,是呀,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点点实现;无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年轻的威廉?奥斯勒开始埋头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毕业后到一家医院做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患者,很快成为当地的名医,并被授予爵士爵位。
生命是一个奋斗的过程,也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因为人生不会是一马平川,不会总是春风得意。在太多的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丧面前,我们需要的是平和的心态,想普雅花那样,在等待中积聚力量,最后实现灿烂的绽放。
2#
发表于 2012-8-28 19:22:50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卷首语[第1期]

听见花儿的呼吸

作者:水唇

  


  我常常面对一朵独自绽放的花儿发呆,仿佛能听见它的呼吸。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红的、白的、粉的、紫的……寂寞且骄傲地伫立在时光的拐角,但它总能让我慢下来,在静默中深深地凝望。

  于我而言,这可能源于我心中一粒思考的种子,一只孤独高飞的苍鹰,或者一种等待了千年的渴望。

  每当痛苦煎熬、寂寞守候、欢喜若狂、怅然若失的时候,我总是想起山径幽谷中那些卑微清雅的花儿,想起与它们的对视、轻触、自语,那种随之而来的坦然,瞬间便充溢身心,赋予我镇静、喷涌的勇气,让我看到生命中的美与希望。

  我喜欢作家钱红丽的座右铭:纯洁羞涩,寂静清芬。只有在领悟了“落花无言,人淡如菊”的苍茫邈远之后,纯洁的心才会打开一扇门,让灵魂远行,抵达一个淡泊高远的纯净世界。如果一个人的欲望过于泛滥,生命的脚下必然是一片焦土、一片汪洋,又何来花香四溢、青翠葱茏的风光?

  “生命在低处,灵魂在高处。”尊重且敬畏那些低调谦卑的美丽,冷静而达观,恭敬而自足,这不仅是一种人格的彰显,更是一种遵循本性的可贵品质。

  面对一朵花儿发呆,让躁动的心安静下来。听见花儿的呼吸,一如听从自己心灵的声音,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发表于 2012-8-28 19:24:35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卷首语[第2期]
伟业如何建立

作者:沈岳明



  最近,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000位成功人士,其中包括已经做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和作家、拥有庞大产业的企业家和商人、家喻户晓的超级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以及其他拥有巨大成很久的成功人士。

  这些成功人士中,有99%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能成功。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的实现成功的计划书。他们有的是凭着感觉、有的是因为勤奋、有的是因为爱好,所以一直没有放弃对成功的追求,最终成就了人生的伟业。

  接着,那家网站又向公众征集了1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其中包括如何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和作家、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如何成为一位超级体育明星和影视明星等。经过层层筛选,1000份最完美的成功计划书在专家们反复讨论后终于评选出来了。这些计划书之所以完美,不仅因为他极具诱惑力,而且具有可操作性,还因为它详尽的介绍,比如说每小时应该做的事情、每天应该做的事情、每年应该做的事情,具体到休息多少个小时,工作多少个小时,还列出了启动资金和最终达到成功后的费用。

  这1000份完美的成功计划书,让人看后就想实现成功梦想的冲动,并且坚信自己能够成功。随后,网站又对这1000份完美计划书的拟定者进行了采访。结果发现,这1000个人全是失败者,或者说是正在努力追求成功梦想,但还未成功的人。

  为什么那些手握完美计划书的人不能成功,而那些完全不懂如何成功、从没做过

  任何计划书的人却成功了呢?随后,网站得出结论: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
发表于 2012-8-28 19:25:02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卷首语[第3期]



                                                                          世界一点也不稀奇

                                                                             作者:严文井


  

  从前,当我还是一个小孩的时候,我胆小而且害羞。我喜欢一个人躲在一间阴湿的小房内。

  我常常是一个人独自待着。

  后来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开我的小房间了。

  我来到一个月台上。我将要到一个新的地方去。我害怕得哭起来。

  这时候有一个人走过来,用手抚摸我的脸。

  “哭什么?”他问:“好孩子,你的眼睛多么明亮哪!”

  他是一个中年人,有一个扁扁的鼻子,一双弯弯的眼睛,一张大嘴,两道笑纹刻在他的嘴旁。

  “我要离开这里,到别处去。”

  “那么,你就因此害怕而哭。哈哈!”

  他睨视着我,拿出手绢来揩我的眼泪。

  “没有什么,不要那样!世界就是那么回事,一点也不稀奇。点灯总是吊在电线的下面,是不是?瓦总是盖在屋顶,是不是?树叶总是长在树上,你懂得这些就够了。小孩,你一定是不曾外出过的。你惯于躲藏。也惯于梦想。你却不知道一些平常的东西。哎呀,我似乎在教训你。你不爱听教育,我再谈一些别的。你知道车子的意思吗,那东西可以带你到四方去。你知道食物的意思吗,那东西可以止住你的饥渴,余外就再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价值。别人打你一下,你回敬他一拳;别人骂你,你就诅咒他;别人夸奖你,你就表示高兴;你一个人走,有清静的快乐;你同一个人一起走,你就有了一个伴;你同许多人一起走,你就会感到热闹;只要你敢走,怎么样都好。你应该学会找到你需要的东西,然后快快活活地唱。世界一点也不特别,张开你的嘴,唱吧!火车已经来了。”

  他又跟我谈了好多,他告诉我,他已经旅行过一百次。

  我懂,或者不懂,但是我点了点头。他快活地笑了。

  于是我来到了这个世界。
5#
发表于 2012-8-28 19:25:22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卷首语[第4期]



《疗贫之铭》
  
●张恨水

  

  天下最苦人者莫如病,最困人者莫如贫。白香山昔曾为文,谓病有十可却,亦有十不治。人之处病如是,处贫独不然乎?戏仿其意为之。
  
  贫有十可却:冷眼观世,以耳目嗜好,都是虚伪之物。一也。做一件事,不休不止,今日之事,不留于明日。二也。常将不如我者,巧自宽解。三也。早起晚歇,少管闲事。四也。我可尽力者,绝不逃避,乐于领受。五也。室家和睦,无交谪之言。六也。人不能无短处,常自制止。七也。不交酒肉朋友。八也。闲则读启发思想之书。九也。娱乐无味之场合,一概不去。十也。
  
  贫有十不治:恶衣恶食,求与有钱人一样。一也。终日烦恼,无人生兴趣。二也。心灰意懒,做事半途而止。三也。不惜光阴,好做不干己之事。四也。室人聒(guō)噪,耳目尽成荆棘。五也。做事不负责任,信用丧尽。六也。以境遇不良,在于运命,不认为人事有所未尽。七也。择友不慎,引入歧途。八也。闲则从事游荡,以慰无聊,无聊不能慰,心绪愈乱矣。丸也。好趁热闹。十也。
  
  撰文已,以素纸书之,贴短案竹片灰壁上,作座右铭。顾未三日,与家人或邻人谈柴米油盐琐事如故,予殆自欺也。一笑!
6#
发表于 2012-8-28 19:25:40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卷首语[第5期]



人生赢在“0.8”

作者:湍水石

  

  日本知名的“作家医师”、内科医学博士志贺贡,曾提出过一个关于健康与人生的关键数字——0.8。他认为,从健康方面而言,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也就是每分钟75下,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烹饪时原本加一匙盐,改为0.8匙,不仅最能够引出生鲜食材的原味,对肾脏也不会形成太大的负担。他进而指出,人生需要一些舒缓的空间与余地,而不是让身心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凡事尽力而为,但不要过度追求完美而让自己透支,赔上健康,也牺牲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0.8之外的那两成空间里孕育着。

  人生赢在“0.8”。对现代人来说,并不是不求进取,而是给自己留一些空间、一些追求、一些希望、一些寄托,不让自己太满、过溢,让自己能走得更远、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比如对一件事情,我们付出了很大努力,希望收获,但有时付出并不一定就有回报。这时,我们要有“0.8”的思维,要有宠辱不惊、从头再来的勇气和力量。如果付出多少就想得到多少,或想得到更多,那就不能很好地接受现实,不能面对曲线成长,这都会阻碍自己的健康发展。事实证明,人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的,如果只求垂直上升,不要迂回,摔下来可能更重、更惨。“0.8”思维也体现为一种健康的生活观。吃饭八分饱,让胃部吸收得更好,保持身体健康;做事出十分力气,只抱八分成功期望,让心情坦然一些;爱一个人,留两分自由呼吸的空间给对方;获取信息资源,不要“一网打尽”,要有选择地吸收消化;与朋友交往,不要求全责备,只求坦诚道同即可。如此种种,凡事留有一点余地,留有一寸心路,我们才会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才能享受和谐的人生、健康的生活、活着的快乐。
7#
发表于 2012-8-28 19:35:06 | 只看该作者
别想摆脱书——2011年第6期《读者》卷首语
作者:梁文道

我相信大多数读者都有这样一种能力,去书店买书或者去图书馆找书,拿起一本书很迅速地翻一翻,就能大概知道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个印象也许不十分准确,但是能够起到初步的导航作用。电子书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电子书是不能“翻”的,即便可以跳页浏览,你还是会觉得它慢。

意大利著名学者安伯托.艾可认为,即使我们会拥有越来越多的电子阅览器,但书这个东西是个非常好的发明,是不能被改进、不能被替代的发明。就像剪刀、车轮或勺子一样,这些东西自从问世后,就几乎没怎么变过,我们一直在使用,也不嫌它落伍,也需需要小修小补,但整个形态上的大规模变化是不必要的。

法国知名电影学者尚.克洛德.卡里耶尔说,25年前,他在巴黎坐地铁的时候,总是会遇到一个坐在地铁站的长椅上好像在等车的人。这个人的身边总有四、五本书,天天坐在那里看书。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好奇,过去问这个人到底在干嘛,这个人说了让卡里耶尔难忘的一句话:我这是在读书。至于为什么选择在地铁站里读书,是因为那里是一个不用消费就可以一直坐着的地方,而且冬暖夏凉。“我很快就走开了,因为我意识到自己在浪费他的时间。”卡里耶尔说。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永远别想摆脱书。
8#
发表于 2012-8-28 19:39:08 | 只看该作者
《读者》2011年第7期卷首语
活命哲学
作者:韩美林
  我心里始终装着一个“活命哲学”:没心没肺,能活百岁;问心无愧,活着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没有过夜的愁,不生过夜的气,也就没有过夜的病。



  人活一生不容易,当然坏人活得更不容易,人得给自己找乐子。我家养着几只小猫小狗,我给这些漂亮、聪明、洋气的小猫小狗起了一个个又土又俗的名字:一只波斯猫叫张秀英,两只小狗叫刘福贵和二锅头,还有一只西施叫金大瘤子。客人听了没有一个不乐呵的。人就得这么活。

  “文革”中,我被押在看守所里,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裤子上作画。“杠子队”一次次踩碾我的手,甚至有刀挑断我的手筋,可那时候我依然非常热爱生活。看守所里什么都没有,头顶上只有几个蜘蛛,我每天看着它们织网,看着它们逮小虫子,看着它们长大,挺有趣。我进去的时候,大墙上只露出三片柳树叶,出来时,小树已长成一棵大树;进去时,树上拴着一头小牛,我出来时,小牛生的小牛正在叫。出狱后,我觉得什么都可爱,连卖冰棍的都让我感到可亲。小动物喜人,小狐狸不狡猾,小老虎不咬人,虎头虎脑不虎心。

  出狱后如果见什么烦什么,那我恐怕就一事无成了。
9#
发表于 2012-8-28 19:48: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12-8-28 11:51 编辑

《读者》2011年第8、9、10期卷首语

读者2011年第8期卷首语-  正面思考的力量
吴淡如
有不少朋友都去看了《2012》这部片子。
过去数千年来,几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不断地有人预言:“人类不久后就会有毁灭性的大灾难到来。”还好,迄今为止,虽然小灾不断,全面性的毁灭却尚未发生。
看完这种灾难片之后,人们通常有两种反应。一是为了自己可能无法在浩劫中逃生而忧心忡忡;一种则会乐观思考:“啊,若活不了多久,则人生应该不要太计较才是,想不开的事也都该想开了,有什么比得上全世界一起毁灭的灾难呢?”
如果你的想法属于后者,那么恭喜你,你具有一种千金难买的特质,叫做“正面思考”,你也不用看励志书了。
因为,这世界上只有一种励志书,那就是“促使你往好处想的”。这些书强调的都是正面思考会激发你的正面能量,为你带来好运。
如果把正面思考的能量变成钱,那么,你在一秒钟内就会变成千万富翁。英国有人出了一本叫做《你真的很有钱,只是你还不知道》,试图把所有的快乐的事情和金钱划上等号。
据他们统计的结果,健康的身体,约值台币九百万元。第二有价值的是“我爱你”这句话,如果说者出于真心,而你也乐于接受,则你得到的快乐价值八百万元。第三名的是稳定的感情,价值约七百五十万元。
其他价值百万以上的还有: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家、有孩子(有孩子的快乐价值六百万元)、和家人相处、笑、做爱、度假、读书和看电影。
试想,有人空有亿万家产,却没有了健康;有人什么都有,却流失了青春──你现在拥有的健康与青春确实值钱,你还可以迎接大好未来,也还可以追求梦想。
这些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虽然宝贵,但常被人们忽略。如果我们俗气一点,把这些都化成有价证券,那么,一秒钟之内你就是个有钱人。
每一位心理健全的人都有一种特质,叫做“正面思考”。如果你可以拥有正面思考的能力,你的身价应该不输国内首富吧。


第九期:爱的悖论
张国立
去年底,台北发生一起人伦悲剧,83岁的王老先生杀了他那79岁卧病在床的妻子。根据他的说法,老妻长年为帕金逊症所苦,加上摔了一跤,跌坏了髋骨,不忍见妻子再受苦,而且两人早商量好,必要时帮对方解脱,所以才动手杀人。
杀了妻子后,王老先生打电话报警,坐在家中等候被拘捕,当时一群媒体围在门前,他还说欢迎大家来采访他。
第一次在法院开庭,他的旅美儿子与媳妇也赶回台北,父子在庭上见面相拥而泣。儿子不怪父亲,父亲也没骂儿子把两个老人家扔在台北不顾。目前法院也陷入挣扎之中,杀人罪最高可判死刑或无期徒刑,可是把位老先生弄进监狱,意义何在?不判刑又不行,毕竟他杀了人。
社会上最初出现一种指责他两个儿子的声音,认为他们不照顾父母,才会形成这种孤单寂寞的悲剧。现在这种指责也逐渐消失,年轻人总有自己的人生,不能为父母而舍弃呀。
日本小说家深泽七郎曾根据乡野传说写出一个故事《樽山节考》,大意是某个偏远山村的人民生活艰苦,老人到70岁就由孩子背负送往深山,任其自生自灭以节省粮食。有位老太太才69岁,拿石头打掉她仍健康的牙齿,使自己看起来很老,要求儿子背她上山,不要当子女的负担。1983年大导演今村昌平将小说改编为电影,赢得坎城影展的大奖。
爱,真能为任何事情做最后注释吗?十几年前美国有个父亲带着枪闯进医院,把病房内所有医生、护士赶走,因为他的儿子插满管子躺在病床上,他不要让儿子再受苦。于是在父亲的枪口下,儿子脱离所有急救设备的束缚,缓缓离去。当时他说,没有人比他更能体会儿子的痛苦。
爱情可贵的地方似乎应该在付出,而不是夺走。偏偏爱往往建立于主观的认知上,至于为爱而牺牲,终究是理想主义式的空谈罢了?
每次产生怀疑时,我都想起妻子的外公和外婆,他们之间如同其他的长辈,从认识他们那天起,他们便在一起,会拌嘴,会闹脾气,没见他们说过什么爱不爱,吃饭一起、睡觉一起,他们之间有爱情吗?或者有过爱情吗?
外婆后来逐渐失忆,出门散步得由警察送回来,如果连警察也找不到人,得去他们几十年前住的旧家,老太太陷于时光隧道的混乱之中,回旧家去了。要是旧家也不见她的人影,她会很奇怪地出现在河边某段堤防上看日落,只有外公找得到她。很多次之后,外公说年轻时他和外婆喜欢去那里散步,如此而已。
外公人生最后的十年天天陪着外婆,怕她走失,直到他最后实在太累而先走了。家人分工轮流陪外婆,也请了看护照顾外婆,但半年多后外婆也走了。就在外婆出殡那天,子孙辈发现冰箱的门掉下来,一个外孙女哭着说,外婆每天晚上起来找东西,起先大家不知她找什么,后来才明白外婆在找外公,她翻遍家里所有角落,包括冰箱,以至于冰箱门因为开关太多次而掉了下来。
能把冰箱门弄坏,外婆寻找外公的次数与决心,竟到如此地步。
83岁的王老先生杀了他卧病在床的妻子,是悲剧,不过爱情应该不需要如此沉重与痛苦,守护她远比结束她要辛苦,而爱情,本来就不是件轻松的事。


读者2011年第10期卷首语  低调
马德
在万千的人群中,遇到低调的人,恍若在幽静的巷子里,听到一段静心的天籁,在苍凉的荒漠绝地,欣遇一脉淙淙的泉流。
那是一种言说不尽的愉悦和舒爽。
赏心只有三两枝。低调的人虽寥寥,却是这个世界一帧难得的风景,养眼,怡耳,悦心。也只有在低调者的身上,你才能在喧嚣的尘世里,寻觅到一丝清雅的内敛,一点高贵的平和,一份优美的沉静。
低调的人,举千钧若扛一羽,拥万物若携微毫,怀天下若捧一芥,思无邪,意无狂,行无躁,眉波不涌,吐纳恒常。
故意做出来的,不是低调,是低姿态;矫情装出来的,也不是低调,是假低首下心。真正的低调,是内在心性的真实呈现。无论处闾巷还是居庙堂,绝不改变;无论逍遥于腾达抑或困顿于落魄,绝不动摇。
低调的底色是谦逊,而谦逊源于通透。在低调的人看来,人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也没有什么可以一辈子仗恃,唯有平和,平淡,平静,才能抵达生命的至美之境。于是,他们放低自己,与这个世界恬淡地交流。
张扬,张狂,张牙舞爪,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浮华的热闹,当绚丽散去,当喧嚣沉寂,生命要迎接的,是落落寡欢,是形影相吊,是门前冷落,是登高必跌重的惨淡,是树倒猢狲散的冷清,是说不尽的凄婉和苍凉。
真正有大智慧和大才华的人,必定是低调的人。才华和智慧像悬在精神深处的皎洁明月,早已照彻了他们的心性。他们行走在尘世间,眼神是慈祥的,脸色是和蔼的,腰身是谦恭的,心底是平和的,灵魂是宁静的。正所谓,大智慧大智若愚,大才华朴实无华。
高声叫嚷的,是内心虚弱的人;招摇显摆的,是骄矜浅薄的人;上蹿下跳的,是奸邪阴险的人。他们急切地想掩饰什么,急迫地想夸耀什么,急躁地想篡取什么,于是,这个世界因他们而咋咋呼呼,而纷纷扰扰,而迷乱动荡,而乌烟瘴气。这些虚荣狂傲之辈,浅陋无知之徒,像风中止不住的幡,像水里摁不下的葫芦,他们是不容易沉静下来的。
低调,不浓,不烈,不急,不躁,不悲,不喜,不争,不浮,是低到尘埃里的素颜,是高擎灵魂飞翔的风骨。
低调的人,一辈子像喝茶,水是沸的,心是静的,一几,一壶,一人,一幽谷,浅斟慢品,任尘世浮华,似眼前不绝升腾的水雾,氤氲,缭绕,飘散。
茶罢,一敛裾,绝尘而去。
只留下,大地上让人欣赏不尽的优雅背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3:31 , Processed in 0.1324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