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语文需要一种“大气”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18 01: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教育与发展研究》2008年第二期
教语文需要一种“大气”
——全国优秀教师郭志明同志访谈
郭志明 王灿明

郭志明,现任江苏省通州市教育局副局长。1982年2月,他大学毕业,分配到通州市三余中学工作,走上中学语文教学讲台,从此与语文教学结下了不解之缘,26年来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333学术技术带头人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郭志明同志致力于“三自一导”课堂教学法研究,先后发表文章1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28部。他是如何从一个青年教师成长为一位名师的?他是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改革的?他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有一些什么样的期待?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5月30日本刊记者对他进行了访谈。
王灿明郭局长,您先后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等多种荣誉称号,您最看重的是什么,为什么?
郭志明:这当中,我最看重的是“特级教师”称号,因为这是对我几十年对语文教学的钟情所获得的回报,也是我赖以生存并不断追求的力量之源。当我站在讲台上与学生一起扑入语文的海洋,当我与热爱语文的老师们在一起纵论语文教学的得失,我的生命就会燃起一团火,我的大脑就会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王灿明现在都讲“反思”,您能否回顾一下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历程,概括出自己语文教学的风格?
郭志明:刚做老师,想得最多的是如何让学生看得起我,说我有水平,于是处处“猎奇求新”。每备每一堂课,我都尽可能多地搜集背景材料,一古脑儿地抛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自己学识渊博,才高八斗,从而钦佩我。记得我教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我向同学们介绍了很多写泰山的作品,杜甫的《望岳》,姚鼐的《登泰山记》,杨朔的《泰山极顶》等,又介绍了很多描写泰山的古诗,学生一听,佩服得不得了,说从来没碰到这样“学富五车”的老师。于是,爱屋及乌,我上课,学生就很欢迎,我的名声也在同学中不胫而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我也尽量玩点新鲜,不照搬教参,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比如教《小桔灯》,我不按部就班的从课文开头一层一层的分析,而是“中间开花”,带着学生从“制作小桔灯”开始欣赏,然后往两头带;教《群英会蒋干中计》,我和学生一起用章回体小说标题的形式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感到新鲜得不得了,也特别的有兴趣;教《从三到万》,我先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然后请学生就这个故事谈自己的感想。以此为基础,再和学生一起打开课本,学生一读,发现作者所说的和自己所想的差不多,于是便欣喜若狂。这样求新教学,赢得了学生的好感,于是,我在学生中就有了“人气”,其他班的孩子也非常羡慕我班的学生。
王灿明也就是说,您从一开始工作就在做语文教改的探索?
郭志明:其实,那时我也不是在有意地进行什么“教改”,进行什么“探索”,只是有一点求奇,有一点卖弄,但正是这种闹新鲜,让我自己阅读了好多东西,也养成了多学习、勤创新的习惯(这种品质对一位语文老师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奠定了我今天能对语文教学说出一鳞半爪的基础。那一段时间,我参加全县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执教茅盾的散文《雾》,还就凭着这一“与众不同”,获得第一名。在此基础上,我参加南通市青年教师教学观摩比赛,执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获得优秀奖;后又上了几节全县的公开课,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经常备课到深更半夜,学生也很欢迎我,但班级成绩却没有多大优势。我就反思,上课我讲得神采飞扬,对课文挖得深、拓得远;学生呢,听得也很认真、仔细,但在师生关系上,我好像是演员,学生则似乎是观众,正是这样一种本末倒置,正因为学生不参与学习,所以听得有味,却记不住。我朦胧地意识到,要让学生参与,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于是便想到了课堂上要多提问。那么课堂上怎么提问呢?一问一答太机械,为了“创新”,我就想出一个策略,叫“连环式提问”,一堂课提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前后钩联、渐次深入,一个个问题解决了,一篇课文也教完了。为了使课文精髓以最简洁、概括的形式让学生掌握,又有了“图表式板书”的设想,那一段时间,我的课堂教学就是以“连环式提问与图表式板书”相结合的面貌出现在学生的面前。   这种做法虽有点机械,但比较注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注意学生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养成,也比较注重课堂结构的营造,对板书艺术亦进行探讨。当时,全市的语文教研活动和教学刊物还推介了我的做法。
王灿明“连环式提问与图表式板书”解决的还是课堂结构的局部问题,如果要整体性地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课堂结构变革的整体设计。
郭志明:确实如此,“连环式提问与图表式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动了起来,但“满堂问”让人感到单调,而且问题提出后,不是所有同学都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效率还是不高。为了调动更多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参加“知识生产”,为了扩大教学容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实效,我从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中有心汲取,结合自己的探索,总结出“一主四步课堂结构”的构思,它以训练为主线,将新授课文的教学分成预习检测、总体把握、选点解剖、知识迁移四个阶段,以实现课堂上的“学生是主人,益能为归宿” 的良好态势。
    1.预习检测。许多学生不明白预习的意义,不知道怎样预习。为此,每篇课文教学前,教师应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一上课,就根据预习要求进行检测,使学生很快进入语文教学的信息情境。设计练习,一求其“泛”,即对课文的覆盖面广,涉及的基础知识多;二注意突出重点,设计的题目侧重于课文某一方面。通过检测,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完成基础知识教学,又为分析文章作铺垫。2. 总体把握。教学中视不同文体,引导学生寻不同路径,总体上把握课文。以说明文的教学为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清说明层次,把握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3. 选“点”解剖。一些文章的片断非常优美,可与学生一起欣赏;有些文章,特色昭著,则抓住一点,咀嚼品尝,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读《天山景物记》,我以其优美的语言为“点”,让学生反复的读、想。议,总结出四大特点:大量比喻的运用,显出形象美;整句、排比句、顶真句的不时出现,构成整饬美;以色彩明丽、动作性强的词语,绘出画面美;注意遣词造句的映衬、反衬,给人衬托美。4. 知能迁移。课文学习结束后,要迅速诱导学生进行迁移性思维,由本篇而联想开去,归类、比较,丰富教学内涵,加深对本篇的理解,并为学生的“拾级而上”,提供一座台阶。一是联系已学过的课文,学《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与《林黛玉进贾府》就人物形象、刻画手法等进行比较;二是提供或由学生自己去找课外文章,学生化知识为能力,自己去阅读分析,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都德的《最后一课》,可印发郑振铎的《最后一课》,比较选材、构思、表现技巧、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练就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检测是对课文的初步涉及,二、三两阶段则着眼于全局,深入课文,总体把握,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概括的整体的了解;选点解剖则选择重点、难点,去窥斑见豹,而迁移则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是学生由课本而“化出”。整个学习过程遵循由现象而本质、由知识而能力的规律,课堂四十五分钟,学生始终处于“活动”状态,由一个“情境”进入另一个“情境”,不但实打实地学了课文,而且能闻一获十。尤其是整堂课以训练为主线,教师只是“导演”,有时,干脆与学生一起做“演员”,每一教学步骤的完成都依赖于学生的积极思维,这就一反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方向,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法,获取了终生受益的“自能学习” 的途径。
王灿明“一主四步课堂结构”既然实现了“学生是主人,益能为归宿”的教学理想,为什么您要继续改革,又要向哪里改?它与您后来提出的“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是什么关系?
郭志明:“一主四步课堂结构”给学生课内或课外阅读指明了一条路径,弊端是程式化倾向很明显。课文是仪态万方的,它需要丰富多彩的阅读路径。于是,我结合教育理论的学习不断摸索,寻求突破,一是在学生活动的主动、积极、自觉性方面,二是如何根据不同内容和文体的课文设计不同的活动板块,避免“千文一式”,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长期的实践,终于形成了“三自一导语文课堂教学法”。
“三自一导”,是对语文课堂教学流程的一种简要概括,“三自” 侧重于学生方面。“一导”侧重于老师方面。为了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从课堂学习开始到结束,都让学生自主去把握,而老师则配合学生,做好指点工作,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具体地说,一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目标,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课文实际确定;目标确定后,必须围绕目标,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目的在于完成课初设定的学习目标;课文学完,根据目标测评,进行学习延伸,也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干什么?不是袖手旁观,而是指点方向、指点迷津、旁敲侧击。学生的自主投入、教师的积极参与,就成了课堂教学的全部内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1:04 , Processed in 0.0662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