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顽童(十) 彼黍离离 很久没有这么畅快的写作了,这次真觉得过瘾。为什么生活在现在,而最美好的却永远是记忆,尤其是童年的记忆?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说的:“不要伤心,不要忧郁,那过去了的一切,都将变成美好的怀恋。” 如果有人问我:“人的灵魂最终归向何处?”我的回答是:“童年的乡村。”是的,灵魂最终的憩园,是童年,是家乡,是友谊,是母爱,是爱情,是艺术文学和哲学。有人会流离失所,没有家乡,像李白;有人会孤独一生,没有朋友;有人会少失父母,成为孤儿,没有母爱,有人会看破红尘,终身孤持,不要爱情;有人会无知无识,不懂文学艺术和哲学。但是,谁会没有童年呢?“人生思幼日”,童年,灵魂的憩园啊。 不是写这篇文章,忙碌的我几乎忘了我也有如此生动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写作的过程中,许多原本已经淡忘的细节与片段,又栩栩复生了。还会带来不少新的想法,又有了关于写作的新的构想,实在令人充满希望,充满欢悦,妙不可言。
人生活在物质和精神的两重世界中,物质的享用有尽,而精神的探求无穷。由此看来,人更应该侧重于精神的追求,而非专心致志于物质的追去。童年的生活、经历、梦想和故事,就是每个人精神生活的源头。所以,几乎所有古今中外的作家笔下,都有对童年或温馨或悲恻或平淡或崎岖的但都是难忘的记忆。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五千言的散文《灵魂的憩园·杏花园》,写的正是童年之事。取《灵魂的憩园》之名,意为每当想到童年的人和事,就会使灵魂得到安慰和休憩,就像见到发小时同忆儿时的愉悦。那是计划写成三篇,只完成了其中的一篇,发表在豫灵一中校刊《晨曦》。而今又有了新的想法,有列出新的写作计划来,闲暇时定会草拟出来。计有:《杏花园》(已完成)《甜水井》《楼楼巷》《翠竹林》《龙头嘴》《太子冢》《十二河》《刮金板》《十间房》《老油坊》《油坊院》。
“没有偷过西瓜的童年,不是完整的童年。”这凡人的名言令我大敬佩。我偷西瓜的故事还没有写出来呢。所以,这部分文章是结束,更是一个崭新的开始,一个让人一想起来就觉得欣喜不已的开始。就让我从结束时开始。
别忘了,我本顽童。话说回来,又有哪个儿童不顽皮呢?和那些真顽皮比,我有我不过小顽皮罢了。因此我觉得这篇文章的名字好像应该改为:《无童不顽》。
2007年3月17日——3月23日初稿
2009年7月3日星期五打印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