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薛仁明:读书,养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2 11:3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仁明:读书,养人

发布时间:2012-08-16
| 时代周报 | 194期
薛仁明
   
今年3月,我去了一趟华东。那天,在上海的旅店里,有场电话访谈。访问了一小时,后来,有点尴尬。
那是个北京的民间组织,推广读书,要我谈阅读经验,并希望我向读者强调读书的好处。阅读的经验,当然可谈;但真要毫无保留地强调读书有多大好处,我却说不出口。
我读书,也爱读。但是,近年来,接触了太多读书过甚反而生命扭曲者,也看到诸多读书的可能流弊,因此,若要我一味鼓励别人读书,还真是难以启齿。
依我看来,当代一般人的读书总量,并非太少,而是太多。尤其,自两岸先后陷入学历的恶性通膨以来,所谓大学毕业,骎骎然已成基础学历;年轻人花在就学的时间,其实早已过度漫长。台湾这些年,“博士满街走,硕士不如狗”,年轻人自幼至长,动辄二十年,都置身于学校,都始终在“读书”。但是,结果呢?
结果是台湾的年轻一辈,论生命成熟度,论安稳,论明白,较诸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有着惊人的反差。明明奔三十了,其言语,其行事,其内心浮动,常像个十来岁的。近几年,影视女星竞言“冻龄”,但年轻一辈的心智“冻龄”,却早已极其普遍。正因如此,复因政客与商人的相竞取媚,这些年来,台湾社会遂集体幼稚化;昨天我搭火车,行经一个车站,月台上有新座椅,贴着布告,曰,“这里可以躲太阳公公喔!”
二十几年前,龙应台写“幼儿园大学生”;而今,真说幼稚,岂只那群校园里的“天之骄子”?可叹他们大好青春,年年“求学”,岁岁“读书”,那迢迢漫漫的校园生活,到头来,不仅没获得太多生命的成熟与厚实,反倒沾染了不少虚矫与浮夸。都说是“求学”,都说是“读书”,最后却落得了一脸浅薄、满身幼稚,这,又是怎么了?
莫怪这些年轻人。他们的问题,是源自于老师。你看,有多少的大学老师,藏身书斋、幽栖于研究室,他们整天读书、竟日研究;其读书数量,岂只浩瀚?其孜孜阅读,又岂只黾勉?但可怪的是,他们的不安与烦忧,却常与日俱增;他们的生命困惑,更一点没比别人少。这,又是怎么了?
别怪他们。这些老师的问题,是源自于当今的大学体制。二十几年前,我念台大历史系,才刚入学,系上就教我们如何分析、如何批判、如何写好专业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当时胸无点墨,压根就没老实读过几本书,而且,更还一身困顿、完全没个解脱,怎么,一下子就装腔作势要夸夸议论、又一下子就故作姿态对古人指指点点了呢?学院强调读书“客观”,重在论证与思辨;在意的,是结构严谨,是逻辑缜密;他们将所有的书籍,视为撰写论文的一条条数据。在这体制下,那一册册的书本,都是“客观”知识,都是“研究”对象,说到底,都外在于人,都与生命无关。这样的态度,自然会让书本于己不亲,变成是身外之物。因此,读书越多,常常只会离自己越远,也让生命疏隔越甚。这般读书,难免会斲毁性情,也难免要自误误人。于是,我们看到了校园里许多苍白无力的教师,一身疲累,满脸倦容;于是,我们也看到了校园里更多彷徨困惑的学生,光阴虚掷,岁月蹉跎。
读书,原是为了养人。因为读书,眼界可宽广,心量能宏大;因为读书,人可气象一新、境界乃阔。但是,这样让人直接受益的读书,却难以寄望于现今开口“客观”、闭口“批判”、整天“论文”的学院体制。事实上,今日学院的病重疴沉,已然积重难返,甚至已扭曲了社会对读书的态度;因此,与其高唱“人文素养”、疾呼“博雅教育”、却终归一切徒然,倒不如彻底切割、重新再造,在当今的大学系统之外,另立一个中国式的书院体系。在这体系,读书,就只是读书;读书是对古人谦虚,对书本谦虚;不预存意见、不先带批判;一字一句、一点一滴,不贪多、不求快,让书本缓缓渗入心田,让生命慢慢从中受益。这样子的读书,是让自己与书本素面相见,是让自己对这个世界有着最素朴的好意。
作者系台湾知名文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20:53 , Processed in 0.07347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