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内课外皆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3 21:2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课内课外皆语文(王尚文教授文章)     教学1105期(本学期第2期)1版作者:中学语文报教学版


课内课外皆语文     教学1105期(本学期第2期)1版
    王尚文
  人是语言的动物,人的生活即语文生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与其说是来自他所修的语文课程,毋宁说是来自于他的语文生活更为准确、全面。
  语——口语,凡人都可自然习得;
  文——文字、文章、文学却非学不可。
  语文课程旨在生成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却并非仅靠语文课内学习。
    
朝向生命的语文课
  中小学生的课内语文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语文;课外则是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语文,以满足个体生命、生活的需要。例如学生在课外给父母写一封信,此时他的角色就不是学生,而是父母的子女;在课外看一本小说,主要也是作为一个小说的读者、欣赏者,自然而然地会忘记他是某校某年级的学生。课内和课外是学生语文生活的两翼,缺一不可。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有的老师高估课内的作用,以为语文素养主要得益于课堂学习。其实有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得益于课外读写,甚至也有课内几乎不听讲而语文素养却相当不错的个例。不管怎么说,必须充分重视学生课外的语文生活。有的老师曾想把学生的课外语文也统管起来,使之成为课堂的延伸,并为课内服务,甚至试图把课外时间全都圈入课内,成为课内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用心是好的,但效果却未必佳。
    
如何从课堂起飞
  我认为,语文课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指点门径;课外,则应让学生们自由驰骋。以读为例,如果学生在课内培养起纯正而浓厚的兴趣,他们自然会在课外找好作品读,甚至如饥似渴。当然,教师可以通过推荐书报等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但仅仅是推荐。有时,课外作业也是必要的,但不应抢占学生的闲暇时间。最怕的是,在课内培养不了学生的兴趣(有的甚至还在败坏),在课外却管得既宽又严,使学生不得舒展。如果把语文课比成游泳池,那么课外就是江河湖海,在游泳池学习是为了到江河湖海中去闯荡。在这个意义上说,课内为了课外,课外重于课内。
    课内时间不多,阅读、写作的量必定也很有限;而课外的天地则要开阔得多,学生也更主动、更自由,可能也更积极,收获会更大一些。若把课外视为课内的延伸,让学生失去主动失去自由,就会弱化课外的优势与效果,好心往往得不到好报。学生课外的语文生活,教师应该关心,相机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一般不能把它纳入课内的计划,成为课内的尾巴。如果课内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生;那么课外主要就是学生以自己为主人,逐渐淡出学生的角色。当然,课内、课外的界线并不是任何时候都是十分清楚明晰的,也有模糊的灰色地带,但从整体上说课内与课外的语文生活确有不同的特征,把课外变成“准”课内,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弊必大于利。
    
如何为教材定位?
  在课内如何认识、运用教材,有“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的不同说法。“教教材”,是通过教让学生走向、走进教材,并与教材共振共鸣;而“用教材教”,是指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某一目标。前者重在教材本身的价值;后者重在教材之外的目标,教材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
  “教教材”所用之教材应该是经过时间淘洗的公认的经典。与经典对话,从而走向经典,既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良好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记得契诃夫曾经说过,人有三个脑子,一个是天生的,一个是书本给予的,再一个是生活给予的。读什么样的书,就会生成什么样的脑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读经典是语文教学的不二法门。但也不能忽视“用教材教”的作用。朱自清是大学者,名作家,可以通过《背影》和《荷塘月色》《春》的对比,让学生品味朴素与华丽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感悟朴素之美,养成学生纯正的语言趣味。这就是“用教材教”。如果所教是《桃花源记》、前后《赤壁赋》或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野草》里的某些篇章,则应走“教教材”的路子。由于课时有限,教材总量也有限,即使篇篇是经典,也难免留下盲点和空白。此时,“用教材教”就成为“教教材”的必要补充。当然,经典也可以作为“用教材教”的教材,这是两全其美的理想境界,在现实中实现不易。
  如果学生在课内爱上经典,到了课外他们自然会去寻觅经典;如果学生在课内唐诗宋词读得如痴如醉,课外遇到好的诗词,应该也难以拒绝。如果老师让学生对语文头痛,学生在语文素养发展上恐怕面临更大的变数,甚至只能看运气。如何在课内以几根火柴点燃学生语文方面的潜能,从而让它自然延续到课外,并且伴随他的一生,是每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都会认真思考的问题。
  要学生有兴趣,教师得先有兴趣,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习惯,教师得先有良好的习惯;要学生多读多写,教师先得多读多写,这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奥秘所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0:54 , Processed in 0.0708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