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论“学生通用学习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7 02:1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论“学生通用学习能力”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周彬
随着课程知识的丰富,分科教学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对于中学教育更是如此。当分科教学成为一种必然,尤其是成为一种趋势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分化为两种能力,一是学科学习能力,二是通用学习能力。学科学习能力包括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数学学科学习能力、英语学科学习能力等等;通用学习能力包括学术(与学科相关)学习能力、情感掌控能力、人际交际能力等等。学科学习能力具有规范性和统一性,是以知识的习得和掌握为目标,主要采用学生间的相对评价来进行考核;通用学习能力具有个性化和创造性,是以能力的培育和应用为目标,主要以学生个性化成长水平进行考核。
随着分科教学的深入,学校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上,把关注的重心放在了课堂教学和课堂学习上。于是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有较大的增长,学生掌握的学科知识也有较大的增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在知识上往往比美国学生更加丰富的道理。但是,在学科学习能力得到增长的时候,学生的通用学习能力却被忽视,通用学习能力逐步走出了学科教师的教学视野,逐步走出了学科老师的课堂教学,从而与学习态度融为一体,与学校德育融为一体。学生学科学习成绩好与不好的原因,要么是学生学习投入不够,要么是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这都成为学校德育要解决的问题。于是通用能力不再是一种教育教学问题,而是一个学生的道德品性的问题。
当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很高,而通用学习能力很低时,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很低,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很窄,甚至也被逼到了课堂之中。在脱离通用学习能力支撑的情况下,学生在课堂中的个性化发展就表现为调皮捣蛋,既没有专业含量,也没有正确的价值判断;而且,学科学习能力的发展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在得不到通用学习能力支撑的情况下,学科学习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低,最后也就演绎成了学科训练,老师是一个训练者,学生只是一个被训练者。
教育要通过顺应学生的个性而让学生得到个性发展,但任何人的个性发展都要得到通用学习能力的支持与保障,只有学生通用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才更加的空阔,学生个性发展的道德品质才更高贵。通用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才有了依靠,才有了不断发展的学术动力。更有意义的是,当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理性上更有品质,在德性上更有品位时,当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不足时,才有主动性去更新和创新自己的学科学习能力,从而让自己的通用学习能力和学科学习能力得到共同的发展。
问题在于,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可以由学科老师在学科课堂中解决,而学生的通用学习能力又由谁来解决呢,又在哪一块教育阵地上解决呢?随着学科考越来越专业化,其实说得更直白点,是越来越学科化,他们越来越认为他们只对学生学科学习能力负责(能够看到学科学习能力的老师就已经不错了,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他们只对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与否负责,掌握了并不一定培养了掌握的能力)。因此,即使当我们意识到了学生通用学习能力的欠缺,还是感到无能为力,因为靠学科老师在学科课堂上培养通用学习能力是不现实的,可能和学科分化教学的趋势也有所背离。
于是,这就让我们想到了,应该让每位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口号,这儿的德育工作者如果真的是让每位老师都成为培养学生正确道德和价值判断的人,我觉得没有问题,而且应该放大这个概念,不仅仅每位老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应该说学校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尤其是学生相互之间的德育影响,更不应该被我们忽视。但如果把德育视为,或者认为德育应该包括通用学习能力,那么要求每位老师都应该具有培养学生通用学习能力的意识和能力,从可行性上就意味着每位老师都可以不去培养学生通用学习能力,事实上培养学生的通用学习能力这本身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而不是一种意识或者态度的体现。这就需要学校能够从学科老师中挑出一些在这方面有天赋或者能力的老师,让他们成为培养学生通用学习能力的导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1:30 , Processed in 0.07138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