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连体育事业都快速前进,甚至达到世界冠军水平。但我国的母语教育却每况愈下,令人担忧。大学生错别字增多,全国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降,年轻人不合格者达70-80%。早在30年前吕叔湘先生就说过:“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严重的是这种令人焦心的现象竟然没有改进,反而愈演愈烈。
母语问题是关系民族前途,人民文化素质的大事。美国总统为此提出“抢救”。俄国总统普京亲令成立“俄语基金会“。可见此事之重要。但我国母语教育近年动荡徘徊,一个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数年后出现思想混乱,难达预期效果,且怪象丛生,学生负担加重,质量下降,而主其事者举棋不定,至今未能采取措施。
所以如此,盖因未能找到症结所在。为此我建议:迅速组织科学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体系。
我国已故教育家李秉德教授早就指出我国语文教育问题关键在于识字未解决。中国特色主要是汉字汉语特色,汉字难学,非达两千余不能自由阅读,难以巩固,而识字两千余谈何容易!故前人曾采取先识字后阅读的识字法,如读“三百千”启蒙,果然有效。但时代前进现代教育思想岂能容忍死记硬背,必须加以改造。但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当可视为圭臬。
现“课程标准”已重申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但教材教法未能贯彻,近年各种新编课本虽努力寻找出路,但无一理想。关键端在未能按汉字汉语特点编辑识字教材,以至仍处于“负担重,质量低”的困境。
其实汉字教学多快好省的科学途径,早在四十年前已经找到,这就是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所推行的辽宁黑山集中识字教学法。此法历久不衰,北京景山学校以此起家,至今不变。可惜的是各地编书者出于种种原因,对此视而不见,以西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说法为由,否定按汉字特点进行识字教学,走上了非民族化的道路(以致不仅危及亿万儿童,且关及全球孔子学院的成败),殊不知这是造成今日困境的错误思路。为此我建议主管部门解放思想,重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门,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母语教育体系。前人经验可以学习,今人创造可以吸取,传统经验应当批判继承,西方学说万勿食洋不化。科学发展,民主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想我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精英辈出,岂不能解决此区区识字小事!
我从事此项研究达五十五年,主编过多套课本,均得教育部门批准,目前仍有使用者。但由于势单力薄,已奄奄一息。念自己83高龄,“只是近黄昏”,来日不多,特夙夜写此数行,呈我党诸公,望以民族国家为重,在日理万机之余,抓紧此事着手解决。(具体或可从召开座谈会开始)
此信呈中央及教育部门领导,不胜冒昧,望鉴谅。
中央教科所离休干部 张田若
2008年10月9日
Email:tianruozhang@yahoo.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