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理想的典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29 15: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化理想的典范
郑培凯     
  读了俞晓群的一本新书《前辈:从张元济到陈原》,很有些感慨。这本书中讲的前辈,都是近现代出版界的前辈,从离世已经半个多世纪的张元济(1867-1959),到本世纪初才过世的陈原(1918-2004),书中分篇介绍了十一位出版界的巨擘,都是我们读书人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物。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曾经接触过许多好书,得到许多终身受用的启发,大概都跟这些出版前辈的努力操持有关。他们或是出版社的董事长、总经理,或是编辑部主任、专业的责任编辑,是二十世纪林林总总图书面世的幕后操作者。读一本书而受益,我们经常是直接感谢作者,而忽略了一本书的成形,背后有一个出版的流程,有一个知识传播的制作过程,甚至有一群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为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知识传播的普及流传,兢兢业业、孜孜矻矻,奉献了他们的一生,“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本书介绍的十一位人物是: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邹韬奋、胡愈之、吕叔湘、巴金、张中行、周振甫、陈翰伯、陈原。有趣的是,书中这十一位人物之中,有五位(张元济、王云五、叶圣陶、胡愈之、陈原)都跟商务印书馆有关,也就在彰显人物的同时,显示了商务印书馆作为一个民营出版企业,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出版企业能够长期维持并推动文化理想,能够培养并凝聚许多响当当的文化人才,能够持续不断策划并出版知识性强的好书,是值得现在的出版业者思考并借鉴的。
  张元济的生命历程,有过政治上的惊涛骇浪,也曾在波涛汹涌之际急流勇退,固守文化阵地,可以是中国近现代知识人为了追求文化理想的一个典范。张元济是浙江海盐人,在光绪十八年(1892),年仅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而且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曾任总理事务衙门章京,若是一心只想做官,是可以在传统权力结构中飞黄腾达的。然而,他有自己的理想,参加变法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革职永不录用,就一生投入文化教育出版的工作。张元济有眼光、有魄力、有理想,对文化出版最大的贡献是介绍新思潮,编写新式教科书,出版新型的杂志,如综合性的《东方杂志》、推动新文学的《小说月报》,编辑各种大型字典工具书,成为中国现代思潮的重要推手,影响了好几代中国人,奠定了中国现代化思维的基础。
  张元济经营商务印书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是一盘生意,然而,他做出版生意有自己的文化理想,主张“多出高尚的书,略牺牲商业主义”。出版要赚钱,但生财有道,要赚高尚的钱,为文化事业多尽一分力。他在日记中说过,只想着赚钱而不考虑学术文化的出版商,应该从书业商会中开除出去,显然是不屑与之为伍。他在六十岁之后,主要的工作是整理与编印古籍,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丛书集成》四大部书,为研究学术提供了精审而方便的资料。张先生一生远离政治,远离权力核心,却高瞻远瞩,又能身体力行,为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创立了追求独立自主的环境,提供大量翔实的知识宝库,真是功德无量。
  书中对王云五的介绍十分有趣,强调的是王云五经营商务所引起的争议,让我们看到王云五的能力与干练,同时又看到他性格中有强烈的名利心,有一种潜在的锱铢必较倾向,是天生的管理人才,把商务带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时代。作为一个知识人,王云五似乎不像张元济那么“高尚”,但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王云五显然更通达时务。俞晓群虽然不太敬仰王云五,但却尽量陈列客观事实,呈现出王云五对文化出版的贡献,还是出类拔萃,值得钦佩的。
  这是一本小书,但令人思考一些关于中国文化前景的大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9:31 , Processed in 0.0851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