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马观“史”杂感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0-30 11:0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马观“史”杂感录
http://www.sxywh.cn  时间:2012-3-9  


    近读吕山先生《徜徉在斗门在山水间》一文,其中“……有一回,我坐乡兄朱非的车,由市区赴斗门,他说,如果我们出 发的地点是马臻修筑的鉴湖塘,那么到了斗门,就由汉入唐了;到了三江,又由宋代进入了明代。到马鞍就是清朝。总之,越往北越接近现当代。这就是刻在土地上 的斗门历史。”
    乡兄朱非的宏论,给予我的启迪良多……
    按照吕山先生上述的“朱宏论”,简明扼要生动活泼的描述了“刻在土地上的历史”。
可历史是否如“朱宏论”所阐述的那样呢?我们一行斗门文史爱好者,手持《绍兴市志》,《绍兴县志》及其他有关史志,按照“朱宏论”的指引方向,从市区鉴湖塘(东汉)徒步往北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以印证“宏论”。
出昌安门向北,转眼走近袍谷,赫然见到一块石刻:《袍谷古文化遗址》——位于里谷社村西。据绍兴市、县志载:“文化层面约一万平方米,属战国晚期遗址。距 今约二千多年。”可能我们一行人误入了时空隧道,赶忙逃将出来,继续照“朱宏论”指引的方向向北走,惊叹之余,谈笑间走过富陵,“下马山”,盐仓溇村就在 脚下。原来这里是斗门最早的盐场与地名——盐官——“朱馀”的所在地!《越绝书》卷八:“朱馀者,越盐官也,越人谓盐曰馀。去县三十五里。”陈桥驿教授在 《绍兴水利史概论》中说:“朱储即《越绝书》的朱馀,是于越的盐官所在,在越国时代,为了食盐生产,这里也必然有堤塘之类的建筑,其位置介于玉山和金鸡山 两座孤丘之间,所以后来通称玉山斗门。”我们刚刚从“袍谷战国文化遗址”逃出来,一脚又跌进了2500年前的越国盐官所在地——朱馀——朱储——斗门 2500年前最早的地名所在地。可惜我们遵照“朱宏论”的指引,越往北走,却越往古代走去。可能又误入了时空隧道。说也奇怪,我们一顿悟,很快就走过了斗 门大桥。在玉山脚下一块岩石上,隐约刻着“大禹驻跸于此”六个蝌蚪虫文。据《乾隆绍兴府志》卷一记载:“《万历志》:禹山,在府城北三十里,旧传大禹驻跸 于此。”
    一下子我们一行人从2500年前春秋越国时期,飞速进入了4000年前夏朝立国之前——大禹治水的时空!和前二次一样,我们觉悟迅即离开禹山脚下。从塘头 村往北快步走去,一行人赞叹惊异中,不知不觉中走过“古埭”这个古老的村庄,望见前村村口门坊上,用红色花冈石为底,阴刻着金黄色的七个大字:“五千年文 明故地”。出土的“石犁”及罐、盆、坛等原始陶器,鉴定已有五千年左右历史,由璜山村上交县文管所保管。不知什么缘故,历史这东西,偏偏要和“朱宏论”唱 反调。我们从绍兴(东汉)出发,怎么会越往北走,越走向古代呢?现在走到斗门璜山,反倒走进了新石器时代。
我们一行人想着“朱宏论”的教导,宁可不相信历史事实(尤其是《绍兴市志》《绍兴县志》里面都说朱储斗门始于汉,朱最反感,说有朝一日要重写《市志》《县 志》)决定分两组人再往北探:一组人从荷湖大桥往夹蓬闸走;一组人从沙地洋大桥从夹渎往马鞍山去,看看那里有没有“清朝”。
可两路人一到马鞍仙人山,“凤凰山文化遗址”进入人们的视野:“在境内北部平原孤丘上,于1984年、1985年发掘出土文物经测定距今约五千——四千五百年。确认为新石器时代晚期于越祖先之聚落遗存。”(《绍兴县志》3页。)
“清朝”乎?“石器时代”乎?
    “总之,越往北越接近现当代,这就是刻在土地上的斗门历史。”历史果真如“朱宏论”吗?
历史在和“朱宏论”唱对台戏吗?
历史这东西,改也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52 , Processed in 0.0610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