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江有水千江月——“创新作文与文章立意”课堂实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 14:13: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江有水千江月——“创新作文与文章立意”课堂实录
李晔


【原文出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010年6期第68~70页
【作者简介】李晔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
【关 键 词】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大千世界的美好映象,这正如一句古诗所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多媒体画面上是一轮明月和它的倒影,打出课题)。但是我们在作文中写出这个映象,却有优劣高下之分,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因为各人的思维不同,文章的立意不同。“学林探步贵涉远,无人迹处有奇观。”今天我们就尝试涉远探奇观做一次思维和文章立意的训练。(打出副标题——创新思维与文章立意的专题训练)
    人们都说如今生活在信息时代,每天都在有意或无意地接受许多新的信息,有的信息能够给我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比如广告。说说给你印象最深刻的广告……(同学们自由发言)
    生:只溶在口,不溶在手。(M&M巧克力)
    生:滴滴香浓,意犹未尽。(麦氏咖啡)
    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公益广告)
    师:大家为什么能记住这些广告词?
    生:内容好,角度新,朗朗上口。
    师:下面请大家为一架钢琴设计一句广告语。(打出“山叶钢琴”的图片和字样)
    生:弹出美丽的人生。
    生:千山红叶,一曲永流传。
    生:美丽音符,美丽人生。
    生:黑白分明,优雅人生。
    师:同学们设计的广告语都很有诗意。我们为钢琴设计广告语一般应从什么角度切入?
    生集体回答:从钢琴的音色、音质、弹奏的效果来设计。
    师:的确,按照常规思维,为钢琴设计广告词应该从钢琴本身入手。
    这是台湾有名的山叶钢琴,公司为它写的广告词是:“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比较大家为它写的广告语,这句有名的广告语有哪些特点?
    生:它从弹琴者,而不是从钢琴本身的角度入手,角度新。
    师:这一点的确很有效,父母十分认同山叶的观点,于是购买山叶钢琴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山叶的高明就在于此,能想他人之所未想。作文时,如果也能像这个广告一样站在一个别人都还没有想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文章的立意就有可能新颖起来。那么怎样做到立意新颖呢?
    师:母亲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两句:妈妈,我晚上睡觉的时候,听见你洗衣服的声音;我早上醒来的时候,听见你做饭的声音……请大家为他续写后面的内容。
    生:妈妈,我早上上学的时候,听到你叮咛的声音。
    生:妈妈,我放学回家的时候,听到你关切的询问声。
    ……
    师:上面几位同学基本上都是沿着作者的思路来续写,原文的小作者写道:妈妈,你的生命里没有晚上吗?这样的结尾就新颖,有强烈的感染力。
    师:(用投影打出一个画面情景)一间屋子,一根房梁,一个人,一根绳,一只小板凳……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
    生:上吊。(大部分同学回答)
    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凳子上荡着孩子……
    生:荡秋千。
    师:“秋千”让你想起怎样的场景?
    生:想到童年,没有游戏机,没有高科技,但很快乐、美好。
    师:真实的情况是这样的:秋千上这个孩子是孤儿。……简易的秋千是孩子为自己做的玩具,荡,荡,荡……绳子在梁上吱呀呀唱歌,他就不害怕了;荡,荡,荡……一头扎进梦里,也许就看见妈妈了。(莫小米《人心被什么打动》)
    师:为什么我们的“想”和莫小米的“写”会有如此的差异?
    生:我们习惯按我们生活中原有的思路来写。
    师:是的,我们在筛选信息时,总是不自觉地沿着以前熟悉的方向和路径进行思考,一般不另辟新的路径,也就是固守思维定式。其实要破除思维定式,有时只需要改变一下方向或角度。
    比如,相传有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下它的来历。(打出对联内容)
    生:这是有关苏轼的。
    (学生叙述略)
    师:叙述得非常好。请大家想想苏轼写这副对联原本是为什么?
    (学生讨论)
    生:本是讥讽莫干山主事老道趋炎附势的行为。
    生:讽刺老道以貌取人。
    师:我们现在改变一下思维的角度来思考这副对联的含义。
    生:老道态度的转变表现了他对文化名人苏东坡的敬仰,老道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师:逆向立意,变讥讽为赞扬了。
    师:“蚕”既可以歌颂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
    生:也可以嘲笑它作茧自缚的愚蠢。
    师:失败乃成功之母……
    生:成功乃成功之母或者失败乃失败之母。因为不停的失败,就会没有信心,导致更大的失败。
    师:改变思维方向,就是沿着事物相反的方向探究问题,这就是逆向思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文章切忌随人后,逆向立意,反弹琵琶,“舍人所已取,取人所未取”,往往能达到“皆出世人意外”的艺术效果。当然反弹琵琶不是否定原来的含义,更不能乱弹。比如:学琴的孩子不会变坏或不学琴的孩子会变坏;也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而忽视事物的多面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属性,因此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横向的,纵向的,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进行发散性思维。
    师:长与短,看起来是一个很普通的度量单位,既可指空间距离的远近,也可指时间距离的长短。但长和短一经组合,形成关系,就不仅仅限于时间和空间了,它与我们做人做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你由它们能想到什么?(打出做好的动画,长短不断变化。学生沉思、讨论,五分钟左右,大部分同学举手)
    生:没人指出你的短处,你就会渐渐失去长处。
    师:这个立意非常深刻。从长与短的辩证关系来谈,更进一层。忠言逆耳利于行,如果我们不愿意接受不同意见,最终必然会失去良师益友。
    生:能够认识自己短处,这本身就是一种长处。
    师:这个角度也比较新。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师:人的进步过程就是扬“长”避“短”,“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过程,如果你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那还谈何成功?
    生: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师:这是最有智慧、最具诗意的立意。“天长地久”当然长,可科学告诉我们,地球、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都是有寿命的,所以再长也是短;“此恨绵绵”属于精神范畴,而精神范畴是不灭的,所以长。远古圣贤早已离我们而去,他们的肉体烟消云散,无踪可觅,可他们所创造的深邃学说正如明灯,永远指引人类前行。
    ……
    师:大家对长与短话题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但从同学们的理解来看,的确有高下优劣之分,谈长与短的互相转换就要深刻得多,谈精神层面的长与短立意就要新颖得多。
    师:(展示几幅画面,再现两位高僧创作的全过程)2001年2月26日,两名和尚,在纽约一画廊将“修建”一个“沙子坛场”。整个过程耗时近一个月,每日作画几小时。材料是一种用于藏医药的细沙。3月25日最终完成的作品。他们就是用细沙修建了这样一个富有层次感、色彩感、光线感的繁华的世界。6月8日展出结束,他们将细沙清空,装在一个坛子里。参观的人们和他们一道来到一处清澈的小溪旁,将沙子和着玫瑰花瓣付诸流水,整个活动结束。(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面对这则材料,我首先感到的是震撼,面对如此精美的画卷呈现出的繁华世界,两位高僧竟然能伸出那把刷子,将辛苦完成的作品清空,境界的确不一般。如果你也身处其中,目睹整个过程,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慨?
    (学生沉思,老师巡视,5分钟左右)
    生:任何一个繁华的世界都会消亡,但它永存人们心中。
    生:舍得。
    生:来源自然,回归自然。
    生:沙画不能保存,留在心中的才是永恒的。
    生:这些精美的图画是由普通的细沙绘制而成,平凡中孕育着伟大。
    生:要超越自身,必须学会打破。
    生:只要拥有,生命无憾。
    生:美丽瞬间,创造永恒。
    生:无数平凡,聚成伟大。
    生:淡泊名利,顺其自然。
    师:大家说得都非常好!“腹有诗书气自华。”
    师:面对含义如此丰富的材料,同学们基本上都能抓住一个角度生发感悟。有的从细沙,有的从创作者,有的从观众,有的从世界和生命等角度感悟到一种哲理;有的富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能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有的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的能用平常心看待名利。这就说明大家能够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
    师:文章新颖,从某个方面而言就是立意新,而作文立意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思维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也说明了思维层面越广越深,立意就越高越远;思维角度越大,方向越多,立意就越新越奇。改变思维的角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你就能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就能览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这样文章的立意就会新颖起来。
    师:(多媒体重复展示多幅关于“树根”的图片,引发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以“树根”为话题,你准备从哪些方面立意,至少写出3个。
    (学生思考讨论,6分钟左右)
    生:从树根为适应大自然的选择,而呈现的多样性,联想到我们应该培养多样性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我们要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
    生:从树根深埋地下,见不到阳光和盘根错节的特点,联想到社会上的关系网,猛烈抨击不正之风。
    师:这是逆向思维立意。
    生:根埋身地下,默默奉献。
    生:从根的生命需求来看,它获取水分,钻土破石,不畏艰难,谈人需要这种“拼命”精神。
    生:树根很丑陋,但他奉献给大地的却是鲜花。
    师:你肯定读过《树根玫瑰》。的确我们由树根可以联想到许多,有的同学从歌颂的角度,有的同学从批判的角度;有的从它的生长形态,有的从它的独有特点;有的同学逆向思维,有的同学发散思维。
    古人云:“山行见奇树,须四面取之。”的确,月只有一个,但不同的江水折射出月的倒影是不一样的。同样一个客观对象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就会发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景,王安石曾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同学和老师一同背诵)因此,只要我们能够打破思维定式,改变思维角度,拓宽思维广度,挖掘思维深度,“领异标新二月花”,文章立意一定会新颖起来。
    师:课外作业。(多媒体显示开头展示的画面)
    以“千江有水千江月”为话题,写一篇立意新颖,富有个性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在800左右。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在“创新思维与文章立意”的训练,在选题之初,我最担心的是课堂变成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体现不出“课标”倡导的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因此,创设能激化学生积极思维的情境,设计含义丰富的话题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改变思维的角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挖掘思维的深度,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新颖、深刻,就成了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问题的思考广度和深度来看,从听课老师的评价来看,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成功的。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创设情境、选好含义丰富新颖的话题并予以点拨。为了设计情境和选好话题,我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选取了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情境和话题,设计整个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说思维定式,说逆向思维,说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探究创新立意的途径和渠道。点拨时注意由分到合。这堂课的内容,在不同的地方、班级和年级上过,收获和感受不尽相同。我想,一堂课是否出彩,与一个教师的引导艺术与调控艺术有直接的关系,教师引导得好,设置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普通中学的学生也会有上佳的表现,否则,尖子班、重点班的课堂也会表现平庸。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给我最大的启示是:教案的创新是教学创新的前提。所有情境的创设,都要教师在教案的编制时有充分的准备,准备材料,准备方法,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时才能收到实效。同时上好一堂语文课(包括作文课),教师需要充分投入,这样才有激情,才能使与学生的对话流畅地进行。课堂上,我对话题的解读与学生的交流都直接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和积累。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尽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在不断地补充新的话题,设置新的情境,但对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教学资源不能做到充分地加以利用,对学生的点评做不到中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完善课堂评价,积累教学智慧应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点评】
    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摘其要者有三:
    1.老师课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准备的重点是收集和选择有价值的材料,这些材料的价值在于具有丰富的内涵,适合学生阅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得教学活动能够在生动的情景中展开。
    2.教学内容丰富而有趣味。课堂容量大而有层次,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在改变思维的角度、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挖掘思维的深度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初步学到了作文立意新颖的方法和规律。
    3.从实例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处说起,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探究的过程中明白事理,掌握方法。教师全身心地投入,与学生展开平等而真诚的对话,营造出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作文立意的新颖、深刻不仅仅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归根结底还得靠生活阅历的积累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这一点应该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强调,以免学生产生片面的理解。
    (赵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4:21 , Processed in 0.065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