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有城市能够拯救这个世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11:45: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有城市能够拯救这个世界?2012-05-22
   来源: 晶报

法国思想家卢梭有言:“城市是人类的深渊。”同样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作家山谬·约翰生却说:“当一个人对伦敦感到厌倦的时候,他对人生也会感到厌倦;因为人生所能得到的一切愉悦,在伦敦全寻得着。”两位先贤对于城市的看法相距如此之远,大约超过从巴黎到伦敦的距离!这两种大相径庭的看法,不过是给其后延续两百多年的喋喋不休的争论开了个头,毕竟,对于城市这类斑驳繁杂的话题总是需要反思再反思,言说再言说。
《城市的胜利》 (美)爱德华·格雷瑟 著 黄煜文 译 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2月版
提起城市,人们经常会想起什么?人满为患,交通拥堵,环境的巨大破坏者,以及消费主义的象征之地……所有这些负面意象都与城市连在了一起。对于上述种种看法,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格雷瑟都不予认同,当然,格雷瑟绝不是一位肤浅的城市拥护者,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他以宏阔的眼界考察了人类历史上众多著名城市,从古代雅典到公元八世纪的巴格达,再到伦敦、巴黎、东京,当然少不了纽约、波士顿甚至硅谷等美国城市,作者对贫民窟、摩天大楼、衰退城市等话题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探讨,从而为城市作出了最生动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辩护。
考察城市的历史,格雷瑟首先把城市喻为人类“文明的舞会”:“城市一直是文化间沟通的门户。珠江的港口、丝路的城市,以及其它古代帝国的货物集散地,这些地方鼓励了世界旅行者接触与交换观念。”在他看来,正是由于拥有像城市这样的文明交汇场所,不同文明之间才可能展开充分而密集的交流。既然城市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人类只能拥抱城市,而无法弃城市而遁入田园。
格雷瑟为城市所作的辩护之二是,城市是环境保护的功臣而非罪人。他说:“人类是一种具摧毁性的物种,即使我们不试图摧毁事物也是一样。”因为当人们不管是燃烧木柴、煤炭或者石油时,都不可避免地伤害了居住地周遭的地理景观。他并非不喜爱自然,而是主张:“如果你喜爱自然,就离自然远点。”如何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作者认同珍·雅各布的观点,那就是聚居在高楼里并且走路上班,因此,作者主张是摩天大楼而非郊区别墅才最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格雷瑟关于城市的种种辩护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城市一直担当着“带动创新的引擎”。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创新的引擎,书中的核心解释是城市具有“群聚”效应,当人们从四面八方汇流到城市,人越聚越多,就容易催生出新的智慧、观念及机会。“某个聪明人遇到另一个聪明人,彼此擦出火花产生新的观念。新观念又启发其他人,于是在一瞬间,真正重要的事物诞生了。”书中这样来描述古希腊时期雅典的故事,而雅典的情形后来又在众多的城市得到复制,“佛罗伦萨的巷弄赐予我们文艺复兴,伯明翰的通衢为我们带来工业革命”,而今天的伦敦、班加罗尔与东京的繁华,同样来自于聚集的人们及聚集了的智慧。
群聚效应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书中认为,这来自于人的汇合、信息的传播及连结的优势等三个层面。首先是人的汇合。城市带来人的集聚,这不言而喻。商人为寻找交易机会而来,也带来了交易机会。更多的人们为了寻找工作而来,促成了最重要的市场——劳动市场的出现。城市中的很多人,都能较为轻易地找到各方面的志同道合者。比如,是巴黎街头遍布的咖啡馆而非法兰西乡村让文学爱好者碰到了一起,催生了法国的文学沙龙;而19世纪的政治运动,包括意大利的“统一运动”、阿根廷的“一八三七年世代”,也都是兴起于米兰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厅与书店的知识分子聚会。若非城市,不要说这样的聚会,哪怕找几个知己共进晚饭,也不容易。
其次,城市增进了信息的传播。城市是传递知识和信息最有效的途径,由于城市的群聚效应,在稠密的城市空间里人们可以面对面地交流,口耳相传,降低了传达复杂事物时可能造成的种种障碍,否则,“传达资讯的数量一多,便免不了出现混淆不清的讯息”。城市,也是距离消费者及产业更近的地方,在这里可以轻松地获得宝贵的商业信息,而这些信息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泉和可能。城市使信息变得密集,知识和信息也就具有了更高的价值。
正是由于有人的汇合及信息传播的便利,也就使得城市具有了连结的优势,这种连结是多重的,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创意的连结,这正是格雷瑟所说的“城市的秘密”。创新是怎么一回事?也许可以把创新视为“社会互动产生力量”的典范,正如犯罪能够激发犯罪,创新也能激发创新,一名艺术家在适当的时间来到适当的城市,也许可以引发一连串的创新。于是,城市成为创意最密集的地方,在这里创意会与创意相撞击,催生出更多的创意,甚至“创造出人类创意的奇迹”。
那么,信息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透过网络进行频密的交流,这是否意味着城市未来会被弱化?书中认为,网络与远距离通讯使人可以在家里完成基本的工作,但“单独工作很难累积最有价值的人力资本形式”;透过网络可以传达基本的信息,但无法传达的是“眼神的交会,嗅觉的暗示,握手的温度”,也就无法产生面对面交流才能产生的“信任、慷慨与合作”。人的群聚“可以加速最重要发明成果的传布,也可以让新手成为专家的学习时间缩短”,所以书中预测,信息科技当然会改变世界,但城市的优势会加强而不会被削弱,会“让世界的观念更密集、人与人的连结更紧密,最终使世界城市化的程度更高”。
“贫穷的乡村如同一扇望向遥远过去的窗,数千年来少有变迁。城市是充满动力的旋风,持续地改变”。正如书名为“城市的胜利”,作者认为,只有城市能够拯救这个世界:“城市可能带来不愉快,但也提供了富裕、健康与光明生活的机会,这些机会来自于与世界各地的连结。”
●高骧(公司职员,香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54 , Processed in 0.08303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