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百年,一百本书2011-05-29
来源: 晶报 作者: 老祝
《纸年轮: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张冠生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5月版
从张冠生的选择可以看出,在一个普通中国读者的眼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书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排列方式。
一百年,一百本书。欲将百年历史浓缩在百本书中,或欲以一百本书管窥从1911到2010年整整一百年的中国历史,绝非易事。因为这固然需要极大的阅读数量,极高的阅读质量与甄别能力,更需要一个人的阅读契合时代的潮流,还要在潮流中保持独特的阅读品味和定力——历史的车轮往往在前进中停滞甚至倒退。
比如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个图书匮乏特殊时期。我细查了一下作者在这二十年中挑选的书,外国著作十本,占一半,以政治为主,而其他时代的选书皆以中国人自己的著作为主。科学著作两本,其余的书与人物有关,和王杰等人赫然在目。张冠生选了一本《常用药物手册》来代表1970年,其实他是借着这本书议论叶圣陶叶至善父子的《干校家书》,醉翁之意在于议论“农村天地广阔,可以大有作为”。像《常用药物手册》、《赤脚医生手册》等书,“真有用处的到底有几本,很难说。”我记得小时我家也有一本《赤脚医生手册》,我当作启蒙读物来看——我开始认字那会儿,已经是七十年代末了,课外书仍然不易读到。后来我读到陈丹燕的一篇文章,她说,《赤脚医生手册》是15岁的她在书店里能找到的最好看的书了。听了叫人心酸,然而正是当时的实情。叶至善给父亲去信说,“中草药看图和特征说明,还是不容易找到的,最好要看实物标本。我现在还只认识几种……”他大发牢骚:“这种书还是专科学校用的,可以想到毕业出来,仍旧什么也不会干,还得从头学起。”那年月,流于形式的,不仅仅只是出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