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案,今天小学教育的全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 08:20: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答案,今天小学教育的全部

浙江绍兴  朱胜阳


 去三年级上体育课,走进教室,学生们还在埋头抄写着屏幕上的内容,老师见我进来了,提醒学生们快点抄。我看了一下屏幕,原来是科学作业本上习题的答案——一个维恩图,记录大树与小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看着屏幕,把答案抄到作业本上。看着这一幕,我不禁想:这样做,学生作业本上的作业的确都做对了,老师改作业时也方便多了,但学生对自然的观察能力有没有得到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有没有得到激发,对自然的探究热情有没有得到发展呢?因为我不知道老师这节科学课之前是怎么上的,所以不敢妄下定论。只是想,如果这课自己上,我一定会带着学生去操场上走一圈,观察一下大树,也观察一下小草,看看它们生存的环境是怎样的,它们的外表又有什么特征等等,然后大家回到课堂再来说说大树与小草究竟有哪些异同……

  体育课结束后,我特地找来三年级的《科学》课本和《科学教师教学用书》,发现自己的教学思路基本上与教师教学用书提出的教学思路一致。只不过教师教学用书把观察大树和小草放在课前,但在课堂上还是要仔细观察狗尾草。之后,我又特意去问另一位科学老师,问这课《大树和小草》她是怎么上的?她说她在课前先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去观察大树和小草,上课时便让学生来概括,说说大树与小草之间的异同。但一般学生的表述与教师教学用书上的表述有些距离,所以最后她都会把大树与小草的异同一一在黑板上写出来,并让学生记住——因为要考试。她说学生其实是很喜欢上科学课的,但为了考试,只能把这些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牢牢记住。再怎么枯燥、乏味也没办法,因为这是学生科学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前提和保证。所以这些答案就成了平时教学的重点,到期末考试前,再把这些答案浓缩在一张8K纸上,继续让学生反复背诵记忆。而观察与实验等动手操作的项目,平时教学时能省则省,只到期末说要科学实验抽测时,老师才把相关科学实验给学生强化训练一下——这样的实验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根本不会在乎学生观察能力、好奇心和探究热情等科学素养的发展。一切为了答案,一切为了考试,这就是今天的小学科学课。

  科学课不应该这样,但现在科学课偏偏就是这样。有些可能还要好些,但在考试的束缚下,也好不到哪里去。那造成这样的现状是谁的错呢?是教师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些非科学专业的科学教师,这些都身兼语文或数学的科学教师,这些自身都缺乏科学素养的科学教师,无法也无力承担这样的重责。那是校长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今天的教育大环境中,小学校长也只是一个非常无奈与可怜的角色,基本上已经没有行使教育自主和实践教育理想的权力。那么是学生的家长,还是上一级或更上一级的教育领导?我不知道。我只想告诉一个大家都不愿承认、视而不见的现实:在今天的小学里(初中、高中我不了解),教育已经不是教育,它只为考试服务,它只为答案——不仅仅只有科学教学为了答案,其它学科(音体美除外)也已经全都为了答案在教学——至少我所任教的语文已经完全沦陷。

  前几天给学生讲《同步练习(语文四年级上)》时,单元自测2中有一个练习题,让学生照样子,扩写句子,如把“那些叶子很绿”改成“那些叶子绿得就像刚抺上了一层油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把“湖面很平静”都改成“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其它答案基本上没有。我下去检查了一圈,只有一个学生改成了“湖面平静得像蓝蓝的天空一样”。那“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错吗?没错,无论作业还是考试,老师都会打一个又红又大的勾。但问题是,现在有这么多的学生都是这样相同的一个答案,这难道不可怕吗?这是怎样的一种教育啊?这个完全正确的答案,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因为我从这个答案背后,看到了一群没有创意、新意和诗意的学生,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思考的能力,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只是条件反射般地写上这个正确答案,然后便万事大吉。学生们已经不在乎这个答案是否有创意,不在乎这个答案是否有诗意,只在乎最终的那个勾,除此之外已经什么都不在乎了。而学校考试越频繁,教师教学时会越看重答案,学生学习时会越在乎答案,同时也会越漠视答案之外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创造力等等。从教这么多年,对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今年教师节钱理群教授“告别教育”,感叹“一切不能为应试教育服务的教育根本无立足之地”。的确,今天的教育不为别的,只为答案,只为考试。这是一个“雪化了”只有“水”,而没有“春天”的教育时代。可以想象,学生经过六年、九年或十二年这样的教育,走出学校之后,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

  一年前,因为接手的一个班级基础实在太差,所以我并没有把学生语文《同步练习》后面的答案撕掉,希望学生在做不出习题时可以参考一下后面的答案,或者在做完习题后,对照一下后面的答案。想想很美好,但在实际做作业时,许多学生想都没想,直接抄答案。没过多久,我就认识到这样不行,因为这些参考答案不经意间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素养怎么提高?语文能力怎么发展?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答案的可怕,从此对待答案的态度越来越慎重。尽管如此,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不免要让学生记下一些所谓的正确答案。但身边的教师呢?他们许多还没有意识到答案的危害,或者是意识到了但迫于无奈,依然看重答案,依赖答案,把答案当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放眼望去,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人手都有几册或语文、或数学、或英语的《小学教材全解》。我向同事借了一本四年级语文上的《小学教材全解》来看,翻了一下,发现这《小学教材全解》果然是“全解”,每一篇课文都包括“学习目标全解”、“课前预习全解”、“课文内容全解”、“篇章整体全解”、“综合知识全解”和“课后习题全解”。整本全解,除了答案,还是答案。以其中《巨人的花园》一课的“课后习题全解”为例,课后习题第二题说:我们来交流一下,从这篇童话中懂得了什么? “全解”中的参考答案是:通过学习这篇童话,我懂得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不能做自私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我想,学生看了之后还会产生其它的想法吗?难道不可以说这个童话想告诉我们要与人为善的道理?难道学生不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因为孩子的欢声笑语能让人的内心感到温暖,感到快乐……但有了这个“全解”,学生自己什么想法都没有了,而且在做作业或上课时遇到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问题,找全解”。这样的情况我经常在课堂上碰到。每当听那些学生很有条理、很规范地说出交流的问题的正确答案时,我一点都没有感到快乐,因为从这个回答中,我看不到学生自己的思考,看到的只是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回答问题时,把书上的答案搬给老师;作业考试时,把书上的答案搬到作业本考试卷上。这有意义吗?虽然我不是很清楚老师是怎么指导学生使用这本书,但我知道这本《小学教材全解》学生若再用下去,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越来越没有自己的想法。自己读三四年级时,曾经自作聪明,向当老师的邻居阿姨借过语文教参,没想到却被阿姨骂了一顿,现在还记忆犹新。我想阿姨不借给我的原因,就是不想让我变成一个知识的搬运工。可是今天呢?类似教参的书学生都已经人手一本了……让人无语,难道这就是教育的进步?

  其实科学也好,语文也罢,甚至是数学英语,原本都是非常有趣、好玩的。我曾经为了向学生推荐《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一书,选其中的一些科学游戏给学生看,学生兴趣盎然,眼睛发亮,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截然相反。如我给学生玩“盔甲水袋”这个游戏时,问学生,当我把铅笔插入这只盛着水的塑料袋时,水会漏出来吗?好多学生都说肯定会。结果当我把铅笔插入水袋之后,水却并没有漏出来,疑问马上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是怎么回事啊?我想,科学就是要让学生产生这些疑问、这些为什么,然后自己去探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对科学的兴趣。如此,科学教育便成功了。语文就更有趣了,每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如“五”,它的甲骨文是“×”,可能是远古巫术符号,表示有所禁止。这个符号现在仍在用,如我们批改作业时,又如道路禁通行等。它是被借去当数目字的,所以另造了一个 “毋”字来代替。再比如“进”字,繁体为“進”,这个字为什么会跟“隹”有关,原来鱼能退游,兽能退走,而鸟不能退飞,只能前进,所以造“进”字要请鸟帮忙……我自己看过《流沙河认字》后,就这样给学生讲汉字,学生非常喜欢。除了汉字,学语文还能与长袜子皮皮、小尼古拉、小豆豆等等那么多有趣、好玩的人交朋友,能走进西顿的动物世界、走进安徒生格林的童话世界、走进凡尔纳的科幻世界……读书上学还有比这更好玩的事情吗?此外通过语文学习,还能让学生欣赏到那么多的唐诗宋词,通过诗词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正如歌中所唱: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当然数学也是如此,我从给女儿讲的数学绘本故事和给她玩的《不怕数学》《我的第一本数学启蒙书》中看到了,数学真的很有趣。像数学绘本《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就用非常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方式讲了人类数数的历史,女儿一点都不讨厌,相反还非常感兴趣。英语我不懂,但我相信英语一定也非常好玩。可现实中的学校教育呢?一切为了答案。

  这不是教育。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答案,获得知识的碎片,而是要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思辨精神,以最终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但今天这样的教育培养不出完整的人,只能培养出一架架应付考试的机器。教育已经病得太久了,我们已经在追求正确答案、追求红勾勾的路上迷失了,它何时才能恢复正常?我不知道。我还不知道身边有多少老师已经开始反思今天的教育,趁自己还年轻,努力去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让自己的孩子能早一点享受到真正的教育。我还不知道身边有多少校长已经打算对这样的教育进行改革,在自己的职权之内多为学生做点什么,而不是继续压榨学生,继续靠学生的升学率来为自己的前程铺路。我还不知道在我们农村,有多少家长已经认识到这教育的真面目了?如果他们现在知道了,他们会为自己的孩子担心吗?他们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吗?还是督促学校老师改变现在的这种教学方式吗?我不知道,我都不知道,我真希望这些问题也能有个确切的答案。但就是在这个什么都能上网搜索到答案的时代,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答案。如果真的想要答案,除了靠我们自己,还能靠谁呢?

  女儿明年就要读一年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06:36 , Processed in 0.10801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