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级教师成长规律研究----程翔老师的成功之路 | |
摘要:程翔,从1982年师专毕业后,仅仅用了12年的时间就评为“特级教师”,那年他才31岁,当时是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中最年轻的。他的成功源于他根深蒂固的读书情结、对写作的满腔热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永不放弃的善于探究的精神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勤奋和执着。
关键词:程翔 特级教师 成功
每一位名师都是一首美丽动人的教育诗,都是一曲无怨无悔的奉献之歌。在他们的人生轨迹里,每一步都铭刻着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忠诚;在他们的教育生涯里,每一步都凝聚着努力创造、热情奉献的心血与汗水。
程翔老师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经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得来的。纵观他由一位普通教师发展成为一名特级教师的过程,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读书情结
优秀教师都有着非常的读书情结。
著名特级教师程红兵“文史哲样样爱看,唯独不爱看教参书”;以勤奋著称的清华附中特级教师、首都师大兼职硕士生导师赵谦翔说他“所能做的只是笨鸟先飞,一个劲地飞,硬背《古文观止》,死扣《说文解字》,穷翻《辞源》《辞海》,朝朝暮暮沉浸在古今诗文的鉴赏里”;张家港高级中学校长、名师高万祥的书房“陈列着人类古今中外文明的思想精华,宛如一个拥有百万精兵的将军,而他的每一个‘士兵’,几乎都是人类的思想大师”。
程翔老师也是个爱书之人,对“书”情有独钟,他爱读书到了“书痴”的地步,“读书”成为他生活的重要部分。他的好朋友吴心田说,他平时不尚“玩耍”,以读书为乐趣,空闲时间就是读书,在校园里,你会经常见到他手中总是有本书,学校图书馆是他经常去的地方。据说在家中,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他在自己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近几年花了几千元买书,他每年都订阅十几种语文报刊。他在散文《必书情》中写道:“看到这些书,心里就踏实,就感到充实。深夜,我孤灯一盏,清茶一杯,有滋有味地读着书,吮吸着人类创造的精华,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
他爱书,但不是书呆子,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富有创新精神,他的课生动活泼,是学生最愿意上的课。他勤于总结经验,勤奋写作,已写了教改经验、教学研究论文、典型教学实录等十几万字。我想,这可能就是他具有坚实的语文基础、深厚的语文积累和良好的语文功底的源泉吧。
二、热衷于写作
“语文教师应当热爱写作”,这是南京市首批教授级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王栋生老师的话,也是千千万万名师们的心声。
程翔老师不仅是一位善教者,他还是一位善写者。他在学生时代就对写作怀有浓厚的兴趣,写过散文、小说、剧本。“记得我参加泰安市语文教师征文,我的散文《黄河情,儿女的情》获奖。有位作家马昭写过长篇小说《醉卧长安》,我就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寄给山东师范大学的宋遂良老师。我还写过一部电影剧本《息壤》,当时峨眉电影厂的一个摄制组正在我家旁边的宾馆住着,他们在拍摄电影《吕四娘》,我就把剧本给导演送去。后来,我在《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美文》、《中国校园文学》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散文。”走向特级教师的10余年来,他撰写并发表了40余万字的作品,有教学论文,也有文艺作品。他出版了两本专著,一本是地方志专著《泰安名人记略》,一本是语文教学专著《语文教改探索集》,他还参加编写了20种读物。他撰写的《语文教师素质谈》系统地阐述了他对语文教师素质的见解,他认为语文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
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和善于探究得人,遇到疑点,绝不盲从,而是通过不断地思考、探究和佐证来解决疑问。
程翔老师也不例外,他注重资料佐证,常常查找资料证明对错。1991年他参加全国教学比赛时,执教的课文是《孔乙己》。他在备译时曾到一学校图书馆查看了所有能找到的关于《孔乙己》的分析文章,对一些文章或有的专家的报告,正确的就吸收,可疑点绝不盲从。他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考,这正是他做学问的一个可贵的品质。
他的成功起步于1989年开始的语文单元教学改革实验。[5]他坚持把自己的改革置于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之下。从孔夫子到陶行知,从夸美纽斯到布鲁姆教育思想中的精华,他都如饥似渴地学习、吸收,拿来为自己的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对国内著名语文教师如于漪、魏书生等的成功经验,他都坚持博采众长,潜心研究,继承发展。
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所在的学校在泰安市属三类学校,学生入学成绩较差,经他执教之后,学生成绩明显提高,各种语文竞赛获奖也最多。他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学生抵制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教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许多学生在日记中表白了自己在程老师教育下健康成长的心声。[6]1992年,该项实验通过省级鉴定验收,并被山东省教委定为向全省推广的教改成果之一。他撰写的《语文单元教学实验总结》发表于《河北师院学报》(1993年第2期),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全文转载。
新课标颁布,教师们纷纷学习仿效,但是程翔老师在学习之余还敢于提出它的不足。他认为语文课应创设情景,将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情景与氛围中,激发学生感情的共鸣,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善于反思
现在教育界都在提倡做学者型教师,做反思型教师。什么是反思?“民主教育”代表人李镇西老师诠释得非常好:“同样两个大学毕业生分到学校工作,同样兢兢业业地上班;三年后,其中一个无甚进步,最多就是所教学生考上了高一级学校,而另一位教师却硕果累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前者每一天的兢兢业业都是盲目而麻木地工作,他表面上工作了三年,其实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他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后者则的的确确工作了三年,他每一天都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在工作。
所谓反思,就是在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调整、改进、提升自己,也就是“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程翔老师自身就是这方面的典范。1988年,年仅25岁的他在省中青年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上课、语文知识测试和写作三项综合一等奖及上课单项第一名;1990年,他主持的教改实验被评为省先进教改实验项目;1991年他获得省级教学能手中学语文学科第一名,被授予“山东省教学能手”称号;同年8月,他在全国首届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会上,他力压群雄,勇夺一等奖第一名;
1992年他被选为山东省青年教师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同年被选为山东省中语会理事、苏鲁皖语文教学研讨会理事;1993年被破格由中学二级教师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同年教师节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泰安市青年科学家”、“泰山区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特级教师”称号。十多年的教学历程,他就是在不断的反思中不断进步,扎扎实实地实践着“四个不停”,才得以一步步地迈向成功。
五、勤奋执著
成长是向着同一个方向不断前进、不断积累、不断超越的过程,必经“艰难困苦”,方能“玉汝于成”,因此,要想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勤奋和执著,一个也不能少。
程翔老师的成绩是由勤奋得来的。他十分热爱教育事业,特别热爱语文教学。他曾经几次辞谢了其他部门的商调,专心他的语文教育事业。他曾说过:“最有意思的是上语文课。”他每讲一篇课文,总是尽量多的查看资料,以达到尽量对课文理解得深一些。他上一次公开课,几乎翻遍了学校能找到的一切资料。
他的执着体现在沉潜敬畏、计白当黑的人生精神。[8]在许多人眼里,程翔老师这么多年都在做一些“无用”的事情。是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是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的:它于教学有多大帮助呢?似乎没有。它于学生的考分有多少助益呢?似乎更没有。它于程翔老师带来什么经济利益呢?不但无收益,还要“赔本”(为研究《说苑》,他大量买书,还要异地搜集资料,个人花费好几万元)。这是“傻子”精神。现在我们多的是“聪明人” ,一般情况下绝不会做对自己没有利益的事情,特别是“减负”这个新名词出现后,教师们也在纷纷为自己减负。
但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和执着,10余年如一日,乐此不疲,使得他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所有人眼中出色的特级教师。
六、学会做人
自塞了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的渠道,就等于延长了成长的道路,做人不成功,事业也难有大成。
程翔老师的体会值得我们重视。他认为,人有主见是完全应该的,而坚持主见和虚心听取别人意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但他一开始不懂这个道理。他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课,被别人批评一番,接受不了,总想争辩几句。一位老教师告诫他:“别人提意见是对你好,不接受可以,但总要虚心听。你和他争辩,他以后就不会再给你提了。没人给提意见,你还能进步吗? ”这话令他深思并开始反思:“自我改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能够在痛苦中磨练自己收获是多方面的。一个人真正的成功,不能单单是专业技术上的成功,还必须在做人上成功,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全面发展。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无论谁的意见也都听得进去。”从那时开始,他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业务上进步,同时还要在为人处世上成熟起来。无论是多优秀成就多辉煌的学者,都与前辈的教导和同辈人的帮助分不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当认识到自己某种能力欠缺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借助外部条件来提高自己,以增强自觉意识。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不断的接受别人的意见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取得进步的过程。
担任六中语文教研组长斯间,他带领全组教师学理论,重实践,使组内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全组10位教师,都发表过教研论文;有一半教师在大型场合执教过公开课。担任山东省青语会会长之后,他积极配台省教研室和省中语会的工作,大力扶持青年语文教师,给他们提供成长成才的机会,使青年语文教师尽快成长起来。这也证明了一名知名的优秀教师,不仅仅要在教育工作上有出色的表现,还要有慷慨无私的精神。
蛹的成长,需要在密封黑暗的茧子里积蓄力量,默默坚忍,痛苦裂变,最后才能突破自我,羽化成蝶,翩然而飞。人也一样。希望程翔老师的成长之路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