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曼玉20年光影流转 |
■ 王宝民 | | 《南方人物周刊》2004年第10期 时政新闻-封面人物 |
《缘份》——1984
这是张曼玉的成名作,以其毫不矫揉造作的表演为她赢得生平第一个电影奖项:第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有前途新人奖。那时,她才20岁,年青貌美,充满活力。该片讲述一对年轻人在三角恋中,不知道如何抉择的故事。这绝对是一部值得纪念、充满因缘命理的作品。它像一粒石子轻轻投入水中,水波消散之后,人物命运渐渐清晰:在轻松游戏的氛围中,年青貌美的张曼玉和张国荣分别乘坐不同方向的地下铁,在梅艳芳的歌声中分道扬镳:“你我相隔多么远,哪年哪天可相见,那处境可会改变?”6年之后,他们二人在《阿飞正传》中聚首:“我们认识多久了?”“很久了,不记得了。”一分钟后,张曼玉决定消失……10年后,在《东邪西毒》中,张曼玉摇身一变为张国荣梦中的桃花,在某个黄道日子不断地凋谢。19年后的一个愚人节,张曼玉在法国,正处在情感变局之中;而张国荣在香港,制造了他生命中最严酷的游戏。三角恋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梅艳芳,亦于不久香消玉殒;当年的“缘分”中人,惟余张曼玉——这一切,就像一场电影,或电影的终结。
《警察故事》(1985)
张曼玉真正得到观众喜爱,是在成为“成龙女郎”之后。本片中,张曼玉延续其青春女孩的面貌,作为功夫明星成龙(警察)的女朋友阿美,在阳刚味十足的故事中表现出外在灵光和明信片般的简单愉悦。这可能是她生平中最畅销的作品——其后又一再推出《警察故事续集》(1988)、《警察故事 III:超级警察》(1992)、《警察故事 IV:简单任务》(1996,又名《白金龙》)等等,使得张曼玉获得了“成龙女郎”的“美誉”。同时,这部电影也是最能表现她青春活力的作品——张在电影中充分展露其都市女孩身上所具有的表层魅力,恰因其自然和冲动,和日后张曼玉委婉细腻的演技表现成为有趣的对比:以一个纯真女孩的面貌做本色演出,表演中透出一种天真少女的憨傻气。而在傻气背后又带着一种泼辣,有些野蛮的气息。——即便因此被人称做“花瓶”也在所不惜,因为,毕竟青春无敌。这套影片可能会唤起很多人有关港片录像厅的记忆,也可能是最早被大陆观众广泛周知的张曼玉银幕形象。
《人在纽约》(1989)
这是她演艺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部关于三个女人的电影里,导演关锦鹏起用来自两岸三地的斯琴高娃、张艾嘉、张曼玉,将鲜明的地域文化融入三个女人的性格,在每周相聚一次的碰撞和宣泄中,展示出关锦鹏细腻柔婉的风格:一个来自北京的女子与美籍华人结婚后移居纽约,虽然言语不通,但她在这陌生的环境中有着独特的性格;一个在美国十年的台湾美籍女子醉心于舞台艺术,黄皮肤的她不屈服于美国人的排斥心理,努力向上;一个自信的香港女子,只要能赚钱,什么地方都能生存,也看不上来自大陆和台湾的中国人。一袭黑衣的张曼玉,将来自经济上独立的香港地区的女性角色演绎得不温不火,令她在银幕上大放光彩。继同年凭《不脱袜的人》夺得其演艺生涯的第一个大奖——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后,此片为她夺得第二个表演大奖:第二十六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阿飞正传》 (1990)
自从《警察故事》后,张曼玉青春可爱的形象开始走红,凭其甜美娇俏的面容和清新亲切的演出风格,片约如雪花一般飘至,仅1988年一年,她参加演出的影片竟多达12部,而且大都是主角。但同时,过多拍摄搞笑娱乐片,且其中大多都是雷同的角色,也给人以“花瓶”之感。让张曼玉很是烦恼,无法满足张曼玉强烈的表演欲望。就在此时,奇才导演王家卫的出现,令她开了窍,引导她“重新质疑优柔寡断、冒冒失失的女演员的表演游戏岁月,并且粉碎我那‘陪衬女孩’有点感伤,有点滑稽的形象。”1988年,张曼玉首次和王家卫合作,在《旺角卡门》中扮演刘德华的表妹。这次她完全将一个善良、质朴、深情的女孩塑造得有血有肉。然后,在王家卫的扬名之作《阿飞正传》中,张曼玉把握住了爱上无行浪子而莫名惆怅的少女心理,将角色的神髓演绎得淋漓尽致。
《阮玲玉》(1991)
与关锦鹏的第二次合作,为她带来了好运。阮玲玉作为二三十年代中国著名女演员,在短短9年的电影生涯中出演了不同阶层饱受欺压的众多女性,这一本身就是伟大女演员楷模的角色,给张曼玉的演技提供了最广阔的表现空间。在该片中,张曼玉对人物内心的把握非常到位,在关锦鹏富有女性气质的镜头关照下,她的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非常的精准细腻,充满阴气的脸孔表露了这个昔日传奇女星内心的自怜自伤。而且,影片还为她提供了一个自己表演自己的机会:一个作为张曼玉的演员——光彩动人、美丽妖娆,和一个作为演员的张曼玉——柔弱自怜、旧时代的女子,在时光流转的哀伤中展开了一场心灵震颤的对话: “我觉得半个世纪后有没有人记得我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有人真的记得我,却是跟阮玲玉不同的。”在“麦姬”眼里,她的存在是完全个人的,不从属和类似于任何人,哪怕她是一代影星阮玲玉。这其中包含着强烈的个性主义色彩。这样,她也就带有了“主动性”,而它是从属于香港这个国际都市的。本片为她赢得了全世界多达6个影后称号。
《青蛇》(1993)
娇娆,妖媚,诱惑,纯真——这个竹林中的小青将一条民间故事中的蛇妹妹表现得可爱之极,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这个故事的传统理解,小青代替她的姐姐成了主角。这是有关女人和眼泪的进化和背后无穷力量的影片,其力量可以水漫金山。一滴绝望的眼泪中闪现出“人性”;黑色薄唇,眼角上挑,柔软湿润的身躯和诱人的莲步凸显出“蛇性”;水染罗裳,唇齿媚惑,眼神炽热,举止风情显露“妖性”。如蛇般光滑而夸张的身体语言,不时俏丽的吐出舌头,走起路来摇曳的身姿仿佛撒下了一片媚惑,纤细的身躯几乎要化作雨丝飞去。整个妖艳和妩媚由内而外地散发,就如同内敛的表演一样打动人心。在徐克极富视觉感染力的画面造型中,张曼玉女性化十足的腰身为她日后在《花样年华》的表现打下了伏笔。
《甜蜜蜜》(1996)
这是为了纪念另外一个如落花般凋零的女子——邓丽君的影片。《甜蜜蜜》这首歌曲在华人社会中承载着非常特殊的情感。在邓丽君逝世5周年时网友投票选最爱曲目,“甜蜜蜜”以17000多票荣登榜首。在本片中,这首歌自然成了诠释主人公命运的最好注脚。陈可辛导演的《甜蜜蜜》中,张曼玉、黎明将这一经典曲目演绎得催人泪下。洗尽铅华,一颦一笑收归淡然与真实,演绎出平凡女子的离愁别续。那一曲情牵十年的《甜蜜蜜》,是自行车后座上随意的哼吟,是沧海变桑田后流于心底,哭笑之间的大喜大悲,是懵然回首,四目相望时的一丝浅浅的笑容,一道会意的眼神……一切都是如此丝丝入扣,不着痕迹,难怪当她凭此片获得金马影后时,评委会如此感叹:四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一个女演员可以将爱情文艺片演绎得如此精湛!
《花样年华》(2000)
时空界限仿佛在张曼玉的电影里可以被轻易跨过。在世纪末的华丽中,当年消失在某个地下铁的年轻女郎,如今款款走进旧上海的弄堂,身上千变万化的华美的旗袍,恣意而又孤独地放纵了其主人的美丽和忧伤,款款旗袍摇曳生姿,举手投足之间溢满了浓郁到极致的东方风韵。张曼玉的演技在内敛与外泻之间转换得不动声色,在此片中已是趋于完美。正如影片英文名字所言,这个电影整个沉浸在恋爱的氛围里,不能自拔。这种情绪将一直延续到2046年。这是一场漫长的电影,或者如王家卫所说,一场漫长的恋爱,我们必须为它让渡泪水和浮躁。这部电影是给我们的,虽然它是关于老上海的——它引领我们去那不可能的地方,为心灵的孤独寻找突破口;而张曼玉,这位曾经消失的女子,一次次地出现在我们的梦里,一次次地转身而去,留下其华丽、哀伤的背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