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代精神与书法创作(虞卫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3 15:4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代精神与书法创作(虞卫毅)

书法创作有“自娱”和“娱人”的功能。所谓“自娱”是指通过书法创作,抒发个人的情思,表现个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艺术风格与艺术个性,或雄壮,或清奇,或古雅,或灵动,优秀的书家能在一幅作品中呈现丰富多姿的艺术风采,从而给鉴赏者带来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这是书法创作具有的“自娱”和“娱人”功能的原因所在。
书法创作的主体是人,创作者(书家)的修养、才识、功力、技巧与审美情思是影响作品艺术表现的主要因素,书家的审美情思与创作追求不可避免会受到时代文化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当代社会是多元文化时代,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因此,当代书法创作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与态势。真、行、草、隶、篆、甲骨、简书、帛书、砖文、写经体、章草、鸟虫篆、飞白书等等,各种书体均在当代书坛得到挖掘和展示,碑贴互补互融,书家各擅胜场,成一时风气。另有“现代书法”粉墨登场,标新立异。所有这些,展现的都是多元文化追求的场景。
不论是“入古”,还是“出新”,当代书家在创作上都极为重视张扬个性,展现的是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这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谋求发展的时代精神息息相关。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传播、交流、发展、变迁、融汇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与作用。书法与语言文字的亲缘关系,使它能在文化传播过程中起到广泛而紧密的作用。重视书法与文化的联系,发挥书法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中具备的独特优势与作用,是当前与今后一段时期内书风发展的主旋律。书法与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禅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红学文化、易经文化的紧密结合,及由此展开的专题性的创作、展览、研讨、交流活动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书风发展的主导方向。
笔者认为,当代书法创作就大方向而言,存在着四种创作取向:一是帖学的复兴;二是碑学的进一步拓展;三是碑、帖的融会贯通;四是现代书法的崛起。
当代书法创作承继清末民国书风余绪,进一步向纵深方向演绎推进。清末民国时期,碑学兴盛,帖学式微。帖学在清末的式微,除了因受到了碑学的冲击而遭致被挤压、被冷落的原因外,另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帖学创作程式化、因循化倾向日趋严重,馆阁体的出现和推行,更是对艺术创作自由表现的“异化”和禁锢。这是“帖学”在清末遭受冷落的主要因素。另一因素是在时代精神方面。清末民国时期,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异族欺凌,国势衰弱,仁人志士寻求强国之路的时代,变法图强,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文化潮流,碑学的新理异态、“魄力雄强”,明显优于帖学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故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碑学,冷落了帖学。进入当代社会后,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随着复兴民蔟文化思潮的高涨,随着现代印刷技术的日益发达,一方面,大量的古代墨迹资料能为学书者轻易拥用。另一方面,帖学的风流儒雅与高深的文化品位重新受到认同和重视,而碑学的发展仍在深入与持续之中。在文化多元发展的总趋势下,“帖学”的复兴已成为必然之势。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二王”书风重新抬头,行草书创作盛极一时,书坛出现的“书谱风”、“手札风”及争相学习明、清浪漫派书风的创作风尚,实质上都与这一思潮大有关联。
碑学书风在清末的兴起,为书法创作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视野,碑学的兴盛可以说是对帖学的一种“挑战”,也可以说是对帖学的一种“补充”,它补充的是帖学的守成有余,创变不足。碑学兴起的另一个主要动因是明末清初金石学的兴起及文人篆刻的崛起。
金石学与考据学在明、晴士林中的流行和推崇,客观上促进了人们对先秦吉金文字与秦汉碑碣的重视、欣赏和研究,为临摹古碑,研习篆隶书创作提供了时代氛围。明清时期篆刻艺术空前发展,一大批文人学士投身于篆刻创作与鉴赏,“印从书出”、“书从印入”创作方式的推扬更使书印创作紧密结合,互相促进。邓石如、吴让之、黄士陵、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一大批书印兼擅的艺术家在书法、篆刻两个领域大显身手,碑学创作伴随着篆刻艺术的繁荣而走向鼎盛。篆刻重造型、重布局、重博取旁收、变通整合的创作手法深刻地影响了碑学派书家的创作实践。他们不仅在创作上追求“古”、“厚”、“重”、“拙”、“大”,追求“金石气”的表现,更重视从民间书法和远古书法中吸取营养,获得创变的灵感,这一创作理念一直延续到当代。随着甲骨文、秦汉简帛书的大量出土,当代书人的取法范围上进一步扩大,瓦当、砖文、写经、残纸……一切可资利用的书法资源均被当代书家充分利用,使“碑学”的创作视野进一步拓宽。  
当代书法创作虽然存在“帖学”复兴与“碑学”进一步发展的两种倾向,但是“碑”、“帖”之争并非象清末、民国时期那样显得壁垒分明。相反,当代书法创作的主流倾向是碑帖互融。研习“碑派”书法者,往往重视从帖学的含蓄蕴藉中汲取养份,获得创变的灵感。研习帖学者,往往在用笔与取势上吸收融合篆、隶、魏碑的笔意,使线条刚健灵动。 因此“碑帖互融”已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主导性创作取向。
除了以上三种创作取向外,当代书法创作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最突出的是“现代书法”的崛起与发展。“现代书法”是当代书坛的新生事物,它的特征是脱离传统的创作模式而另辟蹊径。“现代书法”在当代书坛的崛起,有着深刻而又复杂的现实文化背景,最主要的因素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催生了新的创作理念。“书法主义”、“学院派”、““新文人书法”等创作理念的提出,实际上是对书法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多向发展提出的一些思考与设想,这些创作思潮的涌现,为“现代书法”的发展提供了一些理性思考,虽然“现代书法”的创作在当代书坛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但它要形成自己的格局,还需要走过一段漫长的历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23:24 , Processed in 0.0701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