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24 17:45: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初中语文现代诗的教学策略

余华新       容县石头水口中学

摘要:在新课改要求下,现代诗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综合文学素养,而且要使学生情感得到熏陶。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而且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格健全有引导作用。
关键词:现代诗
美育 问题教学
情境

在新课改要求下,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在现代诗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诗的形式美、意境美、节奏美,让他们学会用心去感悟美创造美,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际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诗歌教学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迈入诗歌殿堂呢?
一、寓教于美
现代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实施美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阅读的材料——诗,是美的载体。诗有排列形式上的美,音韵节奏上的美,创设的意境上的美,想象新颖独特的美,抒发感情至真至纯的美,闪烁着哲理光芒的美。现代诗还有独特的质朴美和稚拙美。学生读诗,写诗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美、享受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经历诗教的孩子,漫漫地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颗感悟美的心灵,一份创造美的热情。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   
现代诗的教学,美读吟诵是主要手段。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的内涵,欣赏诗歌特有的美,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受到陶冶,境界得到升华,使情感受到熏陶。如冰心的小诗《纸船》,教学时,先播放《沉思曲》,让学生自由读,渲染感情氛围,再配乐范读,最后让学生试着配乐朗读,并进行朗读比赛,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无需教者多言,在和谐、低沉,使人略有所思的钢琴曲中,学生已能读出冰心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出一种愉悦的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然后通过情绪的感染、移情作用,使学生也仿佛置身于该情境中,让他们暂时“变成”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接受情境,学生思考问题就必然与该情境中的节奏相吻合,思维也会更积极、主动、独立,才会产生创新的火花。
诗歌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1)联系生活实际展现情境。让学生到生活中体验情趣、积累经验。(2)利用实物、图片再现情境,让学生睹物思情、睹物思人进入情境。如讲《纸船》,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做一只纸船,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3)角色扮演体会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描述、表演等活动,来再现与诗歌相关的情境,并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琢磨、感悟。(4)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教学时,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 5)播放音乐渲染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音乐或歌曲,用来揭题激趣、总结点题、伴乐朗读渲染情境等。总之,教师所创设的情境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其主动、独立地思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三、问题教学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活跃状态。在教学中,要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也就是激发学生的疑问,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
创设问题教学,一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二要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创设问题的时机很多:(1)预习自学中找疑。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可以引导学生从不易理解的或根据语境不理解的词句开始质疑。(2)从课题发问。诗歌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提炼、主旨所在。启发学生通过课题质疑,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思维也更积极、主动、独立。(3)从诗歌重点词句发问。诗歌的重点词句寓意深刻,都是为诗歌内容、写作目的服务的,抓住了这些词句,就会起到一个纲举目张的作用,从而层层推进,将教学引向深入。(4)从语言的运用中设疑。(5)从内容的矛盾、怪异处发问。(6)课后拓疑,培养学生全面整体地看问题,让其思维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独立的状态,也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营造氛围
教学中创设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平等、和谐、信任的师生关系,自由、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促其主动学习的基础,也是实现主体性参与教学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和谐、乐学、互相信任、心情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释放,学生才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愉快的学习,积极主动地探索。
五、综合评价
教育评价最重要的是为了“改进”“提高”。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调整评价标准,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教师要坚持激励性原则。坚持正面评价,运用表扬、鼓励、表彰等方法激励学生,并贯穿于整个课程实施过程。无论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遭受失败的时候,无论是定性还是量化评价的时候,都应该激励学生,使激励评价成为学生获取成功的动力。
现代诗作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特殊文体,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脱离了工具性的范畴,体现更多的则是他的审美性或者是人文性。现代诗教学是学生自身文学素养及人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希望大家能深入研究有效利用。对于诗歌的教学还有待于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我在这里只是谈了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0 21:57 , Processed in 0.08034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