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姓氏中倾听家族的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19:35: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姓氏中倾听家族的故事2012年06月04日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余和祥
深圳特区报记者 韩文嘉/文
齐洁爽/图
“您贵姓?”这样一句简单的招呼,背后可不简单,事实上,中国人最普通的每个姓,都可以解码出祖先辈的一个个秘密。昨日,中南民族大学教授余和祥做客市民文化大讲堂,带来了一场“中国姓名文化纵横谈”,为市民解开中国姓氏背后的故事。
“姓”“氏”本源不一
“姓氏”作为一个词常常被同时提及,而最早的时候“姓”、“氏”并不相同。余和祥介绍,姓出现较早,一般认为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说文解字》中有:“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例如姜、姚、姒、嬴、姬等从“女”旁的都是最早的姓,并且同宗族的人不能有婚嫁关系;其后出现了“氏”,此时,以男性作为“氏族”的根源和首领,而当今绝大部分的姓氏也都从“氏”所出。到了西汉,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之后,“姓”与“氏”才渐渐消弭了之间的区别。
余和祥介绍,在中国,姓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如果某个姓想要追根溯源,差不多可以回到数千年以前。同时,汉族的姓氏早已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例如我们现在看到姓张的不一定是汉族,姓慕容的也不一定是少数民族。”余和祥说。
“有的姓氏是来源于一些偶然事件。”余和祥讲述了当今中国第一大姓“李”的来源:李氏的祖先为少昊的后裔皋陶,在尧、舜时任理狱官,掌刑狱,后人以官为氏,称“理氏”。商末时,理征因得罪纣王被杀,其子理利真逃往山中隐居,以一种树的果子为食,即木子,谐“理”的发音,其后人就改姓为李氏。
“姓”曾有贵贱之分
“我们平时打招呼说‘您贵姓’,实际上,‘姓’确实曾经有贵贱之分。”余和祥风趣道。他说,在长的封建社会中,姓氏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族,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如魏晋时盛行的“门阀制度”。帝王、功臣、贵戚之姓取得尊贵地位,享有社会的某些特权,可以左右当时的政治局面,逐渐形成一些豪门大族。例如东晋时的王、谢,唐朝的郑、崔、卢、王等家族。梁武帝时,虽然侯景权倾一时,但他想与王、谢结亲,梁武帝也莫能助,只好劝说他:“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
姓还与特定的地域有关。余和祥说,“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县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会影响。人们注重出身,看重门第,是封建社会普通的社会心理。如唐代作家韩愈虽然是河南许昌人,但昌黎是韩氏郡望,因此时人称其为韩昌黎。而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门阀制度早已衰亡,郡望意识也早已淡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7 22:57 , Processed in 0.49233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