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湘人曾国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8 15:0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国藩研究 (2012-12-06 )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d27f6d0102e6px.html
    在近代史中,曾国藩是一个毁誉参半的人物,他既是挽救大清的功臣,开启洋务的先锋;又被称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曾剃头,出卖中国利益的卖国贼——天津教案中对洋人卑躬屈膝。面对这样的一个人,我们即使在今天来评价他都不是那么轻松的一件事。为什么这样说?历史在进步,在当时的太平天国对于大清国是长毛篡逆,是颠覆国家的暴徒贼寇,但是我们今天却认为他们是轰轰烈烈的起义者、爱国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矛盾,尤其对于研究曾国藩来讲可能历史偏偏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仿佛曾国藩一生引以为傲的光辉业绩反倒成了为后人所诟病的把柄,尤其到了曾国藩晚年处理天津教案,没有人注意到这个一生谨慎、忠君爱国的晚清名臣是如何地上下掣肘、左右为难,即使他彻底贯彻了清朝统治者所制定的对洋方针,到最后也难免落得一个“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下场。可以说这是曾国藩的个人悲剧,同时也是晚清中国政治的悲剧!
    我们同时也注意到曾国藩在今人眼中,也包括从民国开始在那些细心研究他的历史学家和政治家心中,曾国藩仍旧占据崇高的地位,可以说他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楷模,也同时代表了做人做官的榜样!包括蒋介石、梁启超对其都有较高的评价,看门人以为只有那些真正具有大历史观的政治家,而非是研究学术的清谈学者,才能正确解读曾国藩的历史地位和一生作为。而我们今天已经开始研究他的日记和家书,开始注意曾国藩在为人处世中所采取的思想和方法,并加以重视和学习。这无疑是可喜的一面,我们也呼吁那些研究曾国藩的作家学者重新审视曾国藩所处的历史时代和社会大环境,正视中国晚清政府当时的世界地位和真实处境,这样我们就会对曾国藩得出一个比较公允的评价。
    大家还记得咸丰十年(1860年),当英法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咸丰皇帝却带着一家老小逃到了热河,只留下恭亲王在诺大的一个皇宫里应付残局。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令中国近代史尴尬而蒙羞的场景,大家想必都不陌生吧。从中国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一步步走向衰弱,从嘉庆、道光、咸丰开始,中国的政治和国际地位每况愈下,开始了割地赔款、被动挨打的局面。曾国藩自嘉庆六年出生,历经了大清的四个朝代,他所生存的时代已经不是康雍乾所谓的太平盛世,由于拜乾隆皇帝所赐,大清的吏治越来越腐败,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差,太平天国于是应运而生,而曾国藩躬逢其时,如果没有太平天国的起义大军,曾文正充其量只是在翰林院当一个大学士而已,历史也不会给他记下浓重的一笔。偏偏让曾国藩遇到了彪炳千秋的时机,他临危受命,而他面对的使命几乎还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没有兵、没有钱,还打什么仗?当时的清政府硬是赶鸭子上架,把曾国藩推到了历史的最前沿!曾国藩开始想过推卸责任,但是在关键时刻,他所受的中国传统教育,起主导地位的忠君思想开始发挥了作用,而且传统文人所谓的光宗耀祖,留名青史的功利思想也在曾国藩的心中占据了一定位置。而且在这个关键时刻,在他身边围绕着一群想要出人头地、跃跃欲试的人才,包括曾国藩的老师穆章阿、唐鉴,也包括了他的父亲、兄弟,都一致的支持他,这让他开始了与太平天国长达近十余年的拉锯战。我们要知道这时的朝廷没有给他一兵一卒,他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和关系在湖南招募新兵,直到组织成了一只超过二十万的庞大军团——湘军。
    在与太平军南征北战的艰难岁月中,曾国藩不仅要正面面对太平天国强大的攻势,还要面对自己后方来自朝廷和同僚的掣肘和诽谤!可以说,曾国藩这生命中的十几年,没有一天过过安生日子。可能很少人知道曾国藩曾经数次因打败仗而萌生自杀的念头,因为他具备了中国传统文人极强的荣辱观,他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而且他的自尊心也告诉自己不能失败,再说,他自组的湘军也不能失败,本来人类的天性就是羡慕、嫉妒和恨,湘军的壮大招来了物议,有人开始在朝廷造谣中伤,而湘军本来也属散兵游勇,不是正规军,自然存在招人口实的缺点和劣迹,于是所有对湘军的指责就是摆明对曾国藩的刁难。朝廷自然是耍两面派,一方面要依靠曾国藩,一方面还要监视曾国藩,以防他拥兵自重。而这时天国内部开始出现分歧,东王和天王的矛盾造成了太平天国自己最大的一幕惨案——天京事变,数万人自相残杀,这给湘军和清廷天大的历史机遇,他们利用太平天国的内杠转败为胜,终于对南京发起来长达两年的围困。仔细分析曾国藩处在中国当代史中的尴尬地位,不难发现他剿灭太平天国这在今天却成了他的一大污点,为什么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没有他的踪迹,就是因为他对太平天国所持的立场。教科书说他镇压,甚至是残忍的杀戮,所以他也得到了一顶“曾剃头”的帽子!其实就在今日,关于曾国藩的历史价值和是非功过,仍不能清晰的定位!我们看到了太平天国的失败结局,同历史上其他的农民起义军一样,无不是内部开始的腐败、分化进而瓦解、覆灭,可以说这也是中国特色农民起义悲剧!因为他们根生于这块腐败的温床,而中国绵延数千年的封建历史也滋生了中国人的贪婪和独裁本色!有很多太平天国的研究专家他们发现天王洪秀全宫中的女人竟然多达上千人,而他在南京称王的近十年中根本没有出过宫门,只是一味的贪图享乐。更别说其他封王的将领,同时天王集团由于受到过东王逼宫的危机教训,后来基本上不再信任他的老部下,时刻担心像翼王石达开这样能征善战的勇将倒戈相向,他的嫉贤妒能和孤立功臣使得天国的实力逐步走向衰弱,兄弟阋墙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大厦倾颓!我们说,在这场清廷和起义军力量的角逐中,起义军虽然开始占据上风,攻占了中国一半的江山、城市,但他们没有吸取李自成的教训,还是重蹈了失败的覆辙!太平天国欲推翻清朝,只是想以一个新封建王朝替代旧的封建王朝。与百姓的幸福无关!仅仅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中国人竟然多达六千万!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悲哀!
    要说湘军功劳最大的除了最高统帅曾国藩外,还包括他的九弟曾国荃,是曾国荃冒着枪林弹雨,于生死系于一发之际力挽狂澜,最终攻陷南京。曾家两个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葆不幸在战役中为国捐躯!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切,但是胜利后所发生的一切,包括哄抢私藏财物、军官哗变、没有对天国余部斩尽杀绝,没有讨好朝廷大员等等,都成了对曾国藩不利的指责,而这时,他在朝廷最大的支持,肃顺和恭亲王也相继纷纷落马,而西太后也开始了垂帘听政,把持中国朝政四十年的黑暗历史!由于曾国藩的审时度势和居安思危,他没有受到朝野动荡的牵连,但是湘军毕竟已经成为朝廷最大的威胁。为了明哲保身,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曾国藩不顾众人的阻挠开始裁军。很多人暗示或者明确鼓动曾国藩趁机造反,一举推翻清廷。可能这在今天而言,我们会赞赏这一举动。至少在之后的几十年,由孙中山和黄兴领导的辛亥革命已经证明了历史的发展。但是在当时,曾国藩歧路两难,一方面是忠君爱国,这在朝廷为他曾家颁发的“一门忠烈”的匾额充分印证了当时这一思想仍在中国传统文人的心中占据主导地位;一方面是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当然曾国藩还想到一旦战争绵延,受最大痛苦的还是老百姓。他在反复考虑之后,还是选择忠于朝廷,事实上这也是明智的。因为清廷统治中国二百年,虽然在社会上反对之声一直存在,但当时的绝大多数老百姓已经接受了满人统治的现实,事实证明在以后推翻清朝的岁月中,相当老百姓还是不能接受割辫子的现实。曾国藩如果当时真的倒戈,它是绝不能取得胜利的!反而还会落得一个千古骂名!今天有很多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可惜曾国藩没有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其实这都属于清议,什么是清议?好比说曾国藩晚年在天津教案中就大受清议的指责,以朝廷醇郡王、内阁学士宋晋、翰林院侍讲学士袁保恒等人向朝廷上的奏折,他们都认为津案乃义举,洋人是犬羊,不能谕之以理,应采取强硬态度。言辞最激烈的是醇王,他说要杀尽洋人,雪热河咸丰之辱。这些清议只讲情理,全不顾国势,貌似最忠君爱国,实则将君国置于危险之中。他们不负实际责任,站着说话不腰疼。只凭着一张嘴巴,一旦惹出祸来,他们就会躲得远远的,还得要做事的文武们去收拾局面。天下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对这些空谈,本可完全不理睬,但可恼的是他们能哗众取宠,博得舆论的支持,对局中人掣肘甚剧,尤其是那个于世事一窍不通的醇王,偏偏要以王叔之尊来妄发议论,博取美名,令人批驳都不好下笔。清议误国!这四个字真是千古不刊的真理。
    曾国藩在危机重重之中毅然选择裁军,将二十万湘军只保留三万水军,余下一概遣返回乡,殊不知他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获得朝廷的赞赏,还招致了湘军官兵的责难和误解,因为朝廷拖欠湘军的军饷迟迟不发,而曾国藩还要他们限期返乡,于是演变成了上下矛盾交织冲突的不利局面。还是曾国藩运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化解了危机,但是因此很多昔日的下属同僚纷纷离开了他。曾国藩为了缓和朝廷对湘军的警惕和不安,并借以分散朝廷对湘军的注意力,一力促成自己门生李鸿章的淮军建立,并且看到中国软弱无能的现状,深感忧虑的是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能做到不受委屈,平等相处,不只是靠道理的充足,关键在于国力的强盛。要徐图自强!洋人科技发达,尤其在枪炮船舰上远远超越中国,为了避免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他和朝廷恭亲王极力促成洋务运动,开创江南制造局,曾国藩立誓以自己的余生致力于“师夷智以制夷”的事业!这在一个受传统文化思想束缚的旧派理学家而言,显得犹为可贵!可以说曾国藩不仅不守旧,反而新潮时尚,他的眼光远大,胸襟宽阔,经他促成的留洋队伍中就有包括日后闻名华夏的詹天佑!
    至于他为人所诟病的天津教案事件,这本来就是懦弱的朝廷一手导演的戏剧,而无法推脱的曾国藩只是前台表演的傀儡,于是乎他最终成为众矢之的!今天,我们不必苛责这位年逾花甲的老中堂,我们只看到一个疲惫、龙钟的老人拖着蹒跚的脚步游走在朝廷与洋人之间,一方面洋人的炮船已经守在国门口引弹待发,声称非赔款杀人抵命不还;一方面是日暮西山的大清国强装门面,既害怕洋人震怒,又要顾及朝野众议。曾国藩深深了解其中关键,只能唯朝廷之命是从。可能事关国耻,没有人深究中国游民在天津教案中的过激举动,而他们居然用暴力屠杀了二十多名各国洋人,其中许多还有无辜者。于是本来有理的中国原告反而成了无理的被告,我们透过历史的卷宗却可以还原真相。曾国藩的处理方式在当时来讲应该是比较合情合理。但是很多惧怕洋人、仇视洋人的“清议”之辈反而倒打一耙,把邪火撒在了曾国藩身上,他们之中很多人还叫嚣着和洋人开战,这根本不符合当时中国的真实国情,尤其在中国刚刚被打败,承受着将要亡国的耻辱。只能说人们的爱国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自身实力不足,根本不具备还手的能力,如果再次战败,可想而知中国会陷入更加衰弱和悲惨的局面,诚然亡国奴谁都不愿意当,但是如果战争继续,则中国的老百姓才是最可怜、最受苦的人!今天的教科书和历史书对此还没有一个清醒、理智的认识,还倾向于曾国藩的卑躬屈膝和丧权辱国。其实,处当日之局势而侈言攘夷、驱逐出境等等,固虚妄之论,即欲保和局、守疆土,若无枪炮船舰,亦是空话!我想这只能用不经其事、说来容易来形容了!反之,谁又能真正体谅身在其中的曾国藩的苦楚,连昔日的好友左宗棠都写信来指责他,他真正是有苦难言啊!于是在痛定思痛之后,他发奋自强,认为中国只有向洋人学习,只有国力强盛才能不被别人欺侮!看历史看到这一段我不禁为曾国藩流泪叹息!他没有向任何人分辨,没有丝毫埋怨朝廷,这才叫做忍辱负重!这才叫做国之重臣!
    今天,我们通过历史开始认识曾国藩的为人,开始了解他的著述和思想,曾文正为人处世的涵养功夫表露出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恪守封建理学。一丝不苟的奉行孔孟之道,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忠孝持家。自己廉洁奉公、从不贪财,谁能相信他打败太平天国后自己历年积攒的银子只有二万两,还被他用在资助各地的学社书院之中。他好学深思,虽然天生中等资质,但是他用后天的努力充分弥补了先天的不足。他的老师唐鉴所赠“不做圣贤,便为禽兽!”的格言是他奉行一生的圭臬!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言传身教,无形中影响了他的子孙乃至无数中华后辈。如今再看他的家书和日记我们才能恍然大悟,不禁感叹:中国近代还有一个曾国藩啊!与他相比,你会觉得左宗棠在他面前稍显傲慢无礼、意气用事;李鸿章则过于贪财近利,涵养不足。我们可以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来说明曾国藩的修养境界:他晚年到江南视察制造局制造的军舰时,在船上他参观完毕即可说出军舰的长度是二十丈,众人不解之下问他如何得知,他答道:“我是用脚步量出来的,我走六步为九尺,走了一百三十二步,估计在二十丈左右。”大家听了很觉惊奇,问道:“老中堂,你平时走路都这样吗?”曾国藩点头道:“我从道光二十三年跟着老师读《朱子全书》以来,便为自己的行坐起居制订了一套规矩,二十多年里,只要不生病,都基本遵守了。”众人都佩服不已!可以说曾国藩对自己要求非常高,平时生活俭朴,从不铺张浪费,居官清廉,从不收受贿赂。的确是为官的楷模。
    可能除了他的家书和日记之外,大家还知道曾国藩精通相人之术,他写过一本相书《冰鉴》,他也的确知人善任,但是我们也看到他给四个女儿所相中的丈夫全是中下之辈,致使女儿们的命运比较坎坷悲惨,他相的不是女婿,只是他们的老子!这就说明他还是摆脱不了传统礼教中封建落后的一面。他晚年屡受挫折,开始相信天命,并声言:“不信书,信运气。”认为本事虽大,但不能居全功,要让一半与天。这‘天’就是指的运气。这样看,这样想,就可以免去许多烦恼,少生许多闷气。曾国藩认为这不仅是处世之道,也是养生之方。从中不难看出他内心饱含的心酸和无奈!这就是他为之奉献一生的大清国的事业给他的人生启迪!他著述的另外一本书《挺经》则是他年富力强时期的万丈豪情,他年轻时就喜欢与人挺着干,后来老了,精力不济,不挺了,也就无任何业绩了。由此他谆谆告诫门生李鸿章,世间事谁胜谁负,有时就看能挺不能挺!对于和洋人打交道的李鸿章他传授心得:“洋人的长处要学,老祖宗的衣钵更不能丢!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待洋人,还是一个诚字适当,诚能动人,洋人亦是人,中国人可以诚动之,洋人岂能例外?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是断不会错的!我们眼下既无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它是看得明明白白的,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讲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诚信身份,总是靠得住的。脚踏实地。蹉跌亦不至于过重!”
    同治十一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儿子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同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他的一生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曾涤生出身翰林,长期埋首经丛史集,吟诗作赋、著书立说,才是我心中的帝王之业;带兵打仗,安营布寨,这是迫不得已才为之的事啊!”这就是他的肺腑之言,从他的谥号中也能看到他对自己文采的自负,事实上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今人研究总结曾文正公一生的成就和贡献,他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人生经验:
    1.疆场竞斗之计。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2.处世交友之道。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3.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
    曾国藩的日课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说了这么多曾国藩的优点,我们说他也不是一个完人,他的性格具有两面化,作为一个时代非常优秀的人,他也有自己人性的一面,当被太平军打败之后,曾先后两次跳江自杀。当他失败的时候,他受到当朝人的嘲笑,他的自尊心也受到很大的伤害,他后来的成功都是在其前面失败的基础上累积起来的。
    作为一个男人,他也好色,这一点在他的日记中都有记载。当他听说朋友娶了一个面如桃花的美貌妾之后,曾不顾朋友的极为不悦,非要一睹芳容,在看到之后,更是当面说话轻浮,回家后他在日记中非常后悔。这也说明了曾国藩人性真实的一面。历年来对曾国藩评价不一,有人叫他曾剃头,也有人说他是继孔融之后的大成者。他教育子孙后代要不贪恋财色,不赞成为子孙后代积留财产,希望自己后代能有一个搞文学之人,不再做官。作为汉人的曾国藩在清朝腐败到极点还能够使清朝在风雨飘摇中支撑那么多年而不倒其功不可没。拥有大权而不反展现了忠君的思想。
    从面相上说,曾国藩长就一付扫帚眉、一双三角眼,这说明其人阴险毒辣、城府极深、不好斗,我们看到他在攻打太平天国的时候,曾经策反了起义军的将领,譬如韦俊、韦以德,他们在解放天京的战役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后来的解散湘军之时,由于湘军怨言鼎沸,而且由于清廷拖欠军饷而渐生不满和哗变,曾国藩为了压制部下,竟然把起义投诚的韦俊斩首祭旗,这和在最初的争战失利中斩杀失职的部下金松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虽然说非常时期,一切从权,但这也说明了他性格中心狠手辣的一面。曾国藩有牛皮癣的顽疾,终其一生都承受着疾病的痛苦,从某种角度而言,这也和他性格中的阴险、嗜杀不无关联!

                                                           2012.12.06
     
    附录一:曾国藩遗嘱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立四条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二曰主敬则身强。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工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聪明睿智,皆由此出。庄敬日强,安肆日偷。若人无众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则人悦。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气以成形,我与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爱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禄,高居人上,则有拯民溺救民饥之责。读书学古,粗知大义,即有觉后知觉后觉之责。孔门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数语。立人达人之人,人有不悦而归之者乎?
  四曰习劳则神钦。人一日所着之衣所进之食,与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称,则旁人韪之,鬼神许之,以为彼自食其力也。若农夫织妇终岁勤动,以成数石之粟数尺之布,而富贵之家终岁逸乐,不营一业,而食必珍羞,衣必锦绣,酣豢高眠,一呼百诺,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许也,其能久乎?古之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墨子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勤则寿,逸则夭,勤则有材而见用,逸则无劳而见弃,勤则博济斯民而神祇钦仰,逸则无补于人而神鬼不歆。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附录二:曾国藩名言
    ⒈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⒉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
    ⒊天下第一好事,莫如诱人为善。圣贤所以为圣贤,只是欲引天下后世之人皆入于善。
    ⒋事莫待来时忍,欲莫待动时防。即来思隐,即动思防,如火炽水溢,障之甚难。
    ⒌高才能文章,善居之,足以成名,不善居之,足以致祸。
    ⒍能庇人便是大人,受人庇便是小人。
    ⒎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
    ⒏君子满腹天理,故以顺理为乐。小人满腹人欲,故以得欲为乐。欲无时可足,故乐不胜忧。理无时不存,故随在皆乐。至乐顺理。纵欲之乐,忧患随焉。

    附录三:曾国藩年谱
    1811年(嘉庆十六年)11月26日(农历10月11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乡天平村,乳名宽一。
    1815年(嘉庆二十年)5岁 在家识字读书。一年后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16岁 春,应长沙府试(童子试),名列第七。
    1830年(道光十年)20岁 就读于衡阳唐氏宗祠,师从汪觉庵。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改号涤生。
    1833年(道光十三年)23岁 秋,参加湘乡县试,考取秀才。
    1834年(道光十四年)24岁 春,入岳麓书院。秋,参加乡试中第三十六名举人。冬,入京准备会试,途径长沙,始与刘蓉交往。
    1835年(道光十五年)25岁 4月,会试落第,留京寓长沙会馆读书。
    1836年(道光十六年)26岁 春,恩科会试再次不第,出京返家。至长沙,与刘蓉、郭嵩焘在湘乡会馆相聚两个月。
    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中第三十八名贡士。试后改名国藩。殿试取在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列第一等第三名,道光帝拔置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年底乞假返家。
    1839年(道光十九年)29岁夏,出衡阳,谒杜工部祠、石鼓书院。秋,出邵阳,察访武岗、新化、兰田、永丰。12月,子纪泽生,离家起程赴京。本年起始作日记,持之以恒,至终不辍。
    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 5月,庶吉士散馆,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7月,得病,经欧阳兆熊、吴廷栋治疗、护理,两月始愈,三人遂成好友。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31岁 8月,偕倭仁往谒理学大师唐鉴,请教治学之方,检身之要。“考德问业”,“为义理所熏蒸”。11月,任国史馆协修,遍鉴前史,辨具得失。是年,喜读胡林翼赠送的《陶文毅公文集》。写作《里胥》,直道民间疾苦,鞭笞腐败吏治。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32岁致力程朱之学,每日必做日课:早起、主敬、静坐、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33岁 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34岁 8月,郭嵩焘引江忠源来见,结为师生。派充翰林院教习庶吉士。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 10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会试,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36岁 1月,充文渊阁直阁事。自书其书舍曰:“求阙斋”。夏秋间,养病城南报国寺,与同寓刘传莹就汉学、宋学深入研讨,知学须返本务要,“执两用中”。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37岁 7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街。11月,钦派武会试正总裁,殿试读卷大臣。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38岁 3月,子纪鸿生。10月,辑录古今名臣大儒言论,按修身、齐家、治国三门分三十二目辑成《曾氏家训》。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39岁 2月,升授礼部右侍郎。9月,署兵部右侍郎。
    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 4月,上《应诏陈言疏》,直揭官场“委靡因循”、官吏“畏葸”“柔靡”。“今日所当讲者,惟在用人一端耳”。7月,兼吏部左侍郎。
    1851年(咸丰元年)41岁 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义。5月,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帝“怒掷其折于地”欲罪之。
    1852年(咸丰二年)42岁 1月,上《备陈民间疾苦疏》。7月,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行抵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得母讣闻,回籍奔丧。10月初抵家。太平军出广西、入湖南,9月攻长沙,10月取决岳州。
    1853年(咸丰三年)43岁 1月21日,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经郭嵩焘力劝出保桑梓。30日,抵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3月19日,太平军攻占江宁,定都为天京。9月,奏准移驻衡州练兵。11月,建衡州船厂赶造战船。派人赴广东购买洋炮,筹建水师。
    1854年(咸丰四年)44岁 2月25日,奉命率师出征太平军。发布《讨粤匪檄》。命褚汝航为水师总统、塔齐布为陆军先锋,统率17000人,挥师北上。5月,兵败靖港,投水自裁获救。7月25日,重整水陆各军后,出师攻陷岳州。10月14日取武昌。咸丰帝令其部署理湖北巡抚。7天后收回成命。改赏兵部侍郎衔。12月2日攻陷田家镇。
    1855年(咸丰五年)45岁 2月12日夜,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烧毁湘军战船100余艘。曾国藩座船被俘,“文卷册牍俱失”。“公愤极,欲策马赴敌以死”,罗泽南、刘蓉力劝乃止。
    1856年(咸丰六年)46岁 7月,坐困南昌。9月2日,杨、洪内讧(天京事变)后,太平军元气大伤。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1857年(咸丰七年)47岁 2月27日,其父去世,偕弟国华回籍奔丧。7月,两次上疏,请求在家终制,获咸丰帝准许。是年建“思云馆”。
    1858年(咸丰八年)48岁 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弟国华入李幕。7月13日,接上谕命其出办浙江军务,17日起程。8月5日,抵武昌。与胡林翼会商进兵、筹饷之策。11月15日,李续宾、曾国华死于三河之役。12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1859年(咸丰九年)49岁 1月,李鸿章来建昌进谒、留营襄办军务。是月,曾国葆改名贞干,入湘军,为其兄国华报仇。2月,作《圣哲画像记》。11月,拟四路进兵之策,攻取安庆。
    1860年(咸丰十年)50岁 5月,辑录《经史百家杂钞》26卷,“取精用宏”,“尽抡四部精要”。6月,左宗棠来营,留住两旬,商讨东南大局;奉命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7月,委授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10月18日与胡林翼、李续宾商筹北援之策。上疏请求带兵北上扫夷勤王、以“雪敷天之愤”。12月,祁门大营两度被困,太平军距大营仅20里,“危险万状”。
    1861年(咸丰十一年)51岁 8月23日,是《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9月5日,湘军攻陷安庆。25日,移住安庆。11月20日,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12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1862年(同治元年)52岁 1月31日,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2月14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4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7月18日,为借兵助剿事再疏力陈利害:“岛人借助剿为图利之计......而中华之难,中华当之”,决不能让洋人以助剿来“蹂躏中国之土地”。9月,为死于战乱而未及安葬的桐城儒生方东树、戴钧衡6人立石修墓,妥为安葬。12月,其弟曾国葆病死于雨花台湘军大营。年底,华衡芳与徐寿父子试制成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见后,于当天日记中写道:“窃喜洋人之智巧中国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
    1865年(同治四年)55岁 1月,选汉唐以来各臣奏疏17首,编《鸣原堂论文》。3月,主持修葺种山、尊经两书院。收养八百孤寒子弟,并从自己养廉银中捐款课奖。5月26日,接上谕:率军赴山东剿捻。6月,主持整理《王船山遣书》完稿,共320卷,交金陵书局出版。6月18日,北上剿捻之策:重镇设防,划河圈围,清野查圩,马队追踪。9月,经杨州、清江浦抵徐州。一路调兵布防堵围,沿途又张榜招员。10月,将金陵制造局上迁海虹口,和李鸿章原设的炮局及购自美国人的铁厂合并,再加容闳购回的百多部机器建成江南制造总局。12月,核定长江水师永远章程及营制营规。
    1866年(同治五年)湘军总领曾国藩奉令进驻周家口,以钦差大臣的重权身份,督师剿捻。
    曾国藩根据捻军行踪不定、流动作战的特点,采用了“重点防务、坚壁清野和画河圈围”的对策,但最终全部失败。后来,他在周口西至漯河建立起“沙河百里防线”,企图借此天堑消灭捻军。
    一天,曾国藩从《商水县地图》上看到曾庄、曾楼村的村名,随修书差人送至商水城西曾庄,邀了几个老翁赴周口议事。议事间,曾庄来人知道是曾国藩的用意是与他们认宗。这也是求之不得的事,能有这么威武的同族亲近人,曾庄人还愁什么光不能沾到呢,于是他们齐跪在地拜见曾国藩。
    1867年(同治六年)57岁 3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5月,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征地扩迁,规制大增。6月,补授体仁阁大学士。
    1868年(同治七年)58岁 4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5月31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总局。8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9月,江南造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取名“恬吉”。12月,抵京师,陛见那拉氏与同治皇帝。
    1870年(同治九年),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得罪法国,接受了一系列屈辱要求,成为其个人生平上一大污点。
    1871年(同治十年)61岁 8月19日,挈李鸿章联衔会奏《拟选子第出洋学艺折》。9月,视察水陆各营防务、训练情况。11月抵上海。
    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 2月27日,领衔上奏:促请对“派遗留学生一事”尽快落实。并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推荐陈兰彬、容闳为正副委员常驻美国管理。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
    3月1日,时发脚麻之症,舌蹇不能语。3月12日,午后散步署西花圃,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是月,清廷闻讣,辍朝三日。追赠太傅,谥文正。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葬于长沙南门外之金盆岭。次年12月13日,改葬于善化县(今望城县)湘西平塘伏龙山。与夫人欧阳氏合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6:02 , Processed in 0.06980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