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1:3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教学应用
黄瑶芬    班级:广州市信息技术2班    学校:南沙麒麟中学 发布时间: 2011-11-23 14:57:21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盛行于国外特别是欧美国家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中小学课堂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可视化,是一种以数据可视化、计算可视化和信息可视化为基础,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的技术。思维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实现快速清晰的可视化交流。
一、常见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概念图(Concept Map)
思维导图(Mind Map)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思维地图(Thinking Map)
概念图和思维导图是最常用的两种思维可视化工具。前者一般表现为几个不同的概念两两之间由连接词相连接,并按照概念的上下位层级顺序排列,越上位的概念处在越高的位置。后者一般表现为由一个主题作为中心节点向外辐射,不同的节点和线条会有不同的颜色,联想和想象越丰富,思维导图就有越多的分支与节点。
二、思维可视化工具具有多种教学用途,主要体现在:
(1) 展示教学内容
(2) 呈现知识结构
(3) 体现思维过程
(4) 解释理论体系
(5) 设计教学过程
(6) 实现知识建构
(7) 进行个人学习管理
(8) 头脑风暴
三、思维导图在中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意义
(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现今时代学生厌学是困扰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受外界的诱惑太多,往往不能专注于学习,只有采用一种他们喜爱的教学模式,才能有效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好的吸收知识。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来“画”笔记,效果让人吃惊。首先,思绪可以任意驰骋,联想的方法扩展到极致,因此很难漏掉任何一个与关键点有关联的要素;其次,可以随时展开想像的翅膀,一边思考一边“涂鸦”,其乐无穷;第三,思维导图所采用的“关键词”方法,迫使我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事物的关键点。
(2)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和好问等生理和心理特点,同时还具有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逐步发展的思维特点,思维导图适应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和动因。用思维导图分析解决问题,学生就能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机智灵活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学生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一节课是一个整体,一门学科是一个整体”,中学各科教学的具体内容很多,也很纷杂,但在本质上是有紧密联系的,课程安排也是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的,为了让学生能认识到这一点,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很有必要在课堂上使学生了解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个人的知识网络。“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法。在每节课的小结部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思维导图”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简单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在黑板上写下关键词,然后画成“思维导图”,加上不同的颜色,学生加深了理解,印象也很深刻。学完每一章结束,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整章知识的“思维导图”;每一个知识模块学完,可以画出这个模块下几章知识的“思维导图”。这样长期训练学生每个人都会整体理解每学科。
(4)有利于开展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是大脑的一种技能,就如同木工手艺是一种手的技能一样。木工的技能不是天生的,人的思维技能也不是天生的,通过训练可以提高思维的能力。思维导图训练就是对学生进行左右脑功能全面开发的训练。笛卡儿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如: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把物理学基本原理和图形进行有机结合来解决相关问题,使知识点背后的思维方法渐渐达到呼之欲出的境界,思维方法凸显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任何创新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始于灵感形象,成于抽象思维。思维导图训练就是通过思维训练,启迪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通过思维导图训练使学生变得更聪明。针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的情况,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头脑中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5:22 , Processed in 0.08206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