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15 10:2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作者:于晶冰
“草圣追踪”陈振濂大草研究班

教学实录之六


时间:2009年5月29日-30日
地点:杭州三塘兰苑
授课:陈振濂教授
整理:林光进
学员:沈赐恩、林光进、李祖戏、郑瑞、于钟华、李海宗、胡利唐、顾建荣、朱健、陈晖

    陈教授:近期大家忙于“线条之舞”展览,我们的学习空了一段时间,展览忙过以后,有同学提出要提前作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上有这样的责任心是件好事,这有利于我们工作室的良性运转,也有利于我们的书法学习。这阶段时间我们要把精力转到“草圣追踪”这一书法课题研究和学习上。
    即使在这次展览活动中,大家也都在提“草圣追踪”话题,足见关注度非常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种压力。我们把“草圣追踪”当作一个对书法探索的重点来做,这和我们这个庚辰书会今后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十年来,工作的头绪很多,方方面面都要顾及,但为了保证学术有一个长期的连贯性或者有所突破,庚辰书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从“魏碑艺术化运动”到“草圣追踪”,和这个平台都有直接的关系。大家知道,“魏碑艺术化运动”刚提出来的时候,有很多的批评声音,但现在的批评声音越来越弱,这说明,我们提出的新的书法理念慢慢让大家接受。“线条之舞”大展展览开幕那天,好几个书法家对“草圣追踪”要归纳出草书独有技法的提法表示关注,我说:过去所说的草书书法技法,是所有的书体通用的技法,而在我们眼里,草书的技法不是通用,应该是草书所独有的。而我们目前所做的学习和研究,就是要发现和总结出这些草书所独有的技法。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同学们,我们工作室所做的研究和学习,已经引起了这一代书家的关注,当然,也会有人不理解、不赞成,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不会忽视与轻视,因为大家知道这里面有“名堂”,要重视。大家的关注,是对“草圣追踪”的学习和实践的最大动力,也是增强大家信心的重要的因素。
前面的几次集训,我们分别有不同的研究和学习课题,在怀素《自叙帖》学习中,是以草书线条的流畅、停顿和环转作为研究的课题;在张旭《古诗四帖》的学习中,以草书线条的表情作为研究课题。针对每一个课题,我们用两个整天的时间进行集中训练,但从学习的效果来看,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这四个课题,我认为每一个点都需要练习很长时间,在这里的集中练习只是让你了解一个课题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是把道理先弄懂,对概念有了理解以后,同学们才知道怎么去做练习,所以课外的一定量练习很重要。我们的同学要不断做到“温故知新”,才能做好对下一个课题的学习准备。对草书的每一特定视角给出一个题目,这是我们工作室的学习方法,这样的书法练习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这是非常理性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每一个同学要能适应,要学会用特殊的角度去分析去理解这其中的内容。

(5月29日下午  教学提要一)


    本次“草圣追踪”的学习课题是:草书的衔接
    今天的主题词是“衔接”,我们研究和学习草书衔接的技法类型,其中会涉及衔接的角度、衔接的方向、衔接的笔势以及衔接的速度等等。每一种草书都会有不同衔接规则和方式,所以它们有各自不同性格,书写习惯反映出的是一种带有个人风格的特独的衔接方式。把古代经典中的衔接关系进行一次筛理,这是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在这之前我们需要讨论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每一种草书字帖都有它的个性和风格,它们中间的线条语汇的丰富和简单,都会有一定的规律性,这个意思是说:没有一种衔接是没有个性的,衔接的关系完全关乎书者的个性,但它们的“风格”和“技法”的差异在哪里?大多数人会把“风格”和“技法”混为一谈,而我们这里是否要将它们分离出来?也就是说,我们面对一个草书字帖,怎么样才能分出哪一些是“风格”,哪一些是“技法”?
    沈赐恩:我认为“风格”是外在的表现,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它的线条“绕”的很多;而“技法”是内在的表现,通过动作表现出线条的表情,它的表现比较具体,比如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一般技术不象,但在“风格”有点象。
    陈教授:一般来说有了“技法”就有了“风格”,一个是“里”一个是“表”,但一直以来是把它们混在一起说,而现在我们要把它分开讲,开玩笑地说:有本事分得开是专家的学习,没本事分开还是业余的学习,专业学习就是要能把这两个概念分开,可以说,“技法”很具体,“风格”也很具体,比如怀素《自叙帖》的线条象“钢丝”,在技法和风格也有具体的表现,但我们有没有可能把它们分开?
    胡利唐:我认为“技法”是书写方法,“风格”是每一书家的性格,比如说两字的衔接,怎么样连接是方法,而连接成怎么样,这就是个人的风格。
    陈教授:“技法”是跟着规则走,“风格”是跟着人的性格走。“技法”要按着一定的规则,就线条的点画线条而言,技法表现的最为具体;“风格”因人而异,它的特殊性在于千人千面,表现得也非常具体。但“衔接”是技法还是风格?它是一种用笔的法则,还是因人而异的性格特点?对于线条上下衔接,各个书家的都有自己的方式,我们在研究每个人各自不同的规则和方法,从他们独有的“衔接”技法以及所表现出来的风格语言中,我们有没有可能发现超越他们的技法语言?在这些经典的草书字帖中,我们看到是通用的技法?还是在个人风格下的技法?面对一个草书字帖,首先看到的是每个书家的个人风格,但我们的草书学习又是主要学技法,这样说:从风格还是技法入手的问题已经很明确了,流畅性可能是草书的一个通用技法,但“衔接”不是。“衔接”关乎风格。
(5月29日下午
字帖分析)
字帖图例一


(依次为:怀素、王铎、张旭)

      一般意义上的“衔接”,是指线条的连贯和连绵,比如王铎中的“晴空”二字的衔接,怀素中的“精极”二字的衔接,张旭中的“南宫”二字的衔接,无论是怀素、张旭,还是王铎,他们都有各自的衔接方式,比如王铎的“万事”二字和怀素“末行”二字相比,提按动作使王铎的衔接线条弹性更强。所以,衔接技法中的第一个关键词是“提按”,反之则是“平拖”。对于衔接的我们举出三个例子:
    第一,是一根线条中的衔接,比如:张旭的“风雨”中的“雨”、王铎的“万事”的“事”和怀素的“者流”的“流”字,它们最后一笔都是圆弧线条,这一笔中间的衔接有三个不同的感受。怀素的最为流畅,张旭的动作最多,所以看上去速度很慢,而王铎的弹性最强,所以冲击力最大。因此,风格不同,衔接的方式也不一样。
    第二,是一笔中的扭动和拐弯的衔接,比如:张旭中的“龙泥”二字,王铎中的“欷嘘”二字,怀素的“笔法”二字,这其中弹跳力最强的是王铎,怀素有一定的起伏,而最不明显是张旭。这其中有速度的关系,笔画扭动时,谁的速度感最快?怀素的最快,王铎用笔起伏较大,看上去稍慢,而张旭动作最多,所以是最慢的。就毛笔的锋面而言,谁形态变化最大?怀素变化应该是最小,相比之下张旭也不大,但比怀素要大;王铎在其中显得最大,从他的字中可以看出来毛笔的笔锋笔肚都用上,一个扭动的线条,有的中锋,有的侧锋,有象竹片一样往外弹。哪些字帖的笔画最猛利?王铎的最猛利,有速度才猛利。一笔中的扭动和笔和笔之间的连续,谁的变化最大?从外形上判断王铎的变化大,从技术难度来说,有笔锋的变化,一般而言变化越丰富越好,所以王铎的草书也称为草书中的精品。
    第三,字和字之间的衔接,在三个字帖中,哪一个字帖的单字意识最强,哪一个最弱,同学们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王铎的单字概念最强,字和字之间的界线最清楚,这说明他的唐楷意识很强,是最楷书化的草书,而张旭是最草书化的草书,他没有字的概念,只有线条的衔接。张旭的草书是草书化的“衔接”,王铎的草书是楷书化的“衔接”,这时的草书衔接就有了一个明显的时代的界限,就是唐或唐以前的草书衔接和唐以后的草书衔接是不同的。时间越往后推移,楷书化的衔接越明显。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5月29日下午  课堂练习一)

    陈教授:第一轮的练习作业分三步:(一)是表现一根线条内部的衔接,(二)是表现扭动线条的衔接,(三)是表现字和字之间的衔接。同学们从怀素、王铎和张旭的字帖找出实例进行临写,要发现他们之间的不同技法,要求要写出他们之间的不同衔接差异。
    第一轮作业图例
(作业①沈赐恩、作业②胡利唐、作业③陈晖、作业④顾建荣、作业⑤林光进)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71.55 KB)
2010-2-22 22:03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72.68 KB)
2010-2-22 22:03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66.1 KB)
2010-2-22 22:03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81.45 KB)
2010-2-22 22:03

5月29日晚  作业点评)陈教授:这一轮作业有一个通病,大家把三种字体写成一样,还不能明显地区分开来。这个作业的要求特点要把三种草书技法同时写出来,第一种是怀素《自叙帖》,它的线条象钢丝,我们要把它的紧密、精细和圆润写出来;第二种是张旭的《古诗四帖》,我们曾对“草本易而速,今反难而迟”展开讨论,而“难而迟”就是针对张旭的《古诗四帖》而言的。今天的作业,大家写张旭写得都很快捷,写得不够迟滞,写得太聪明,第三种是王铎的草书,三种字体中比较容易把握是王铎的草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明清时代的草书容易学,学起来较快,而处于唐代和唐以前的草书,比如怀素和张旭的草书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从作业中大概看得出来,各种线条的特点表现得不充分,所有它们之间的差别拉不开,这是线条的问题,当然也有字形的问题。今天我们还虽然还没有做到结构,但字形结构还是要写得准。
    作业也忽视三个字帖的结构的特点,所以看上去有些雷同,大家把其中的两个字帖技法特点往一个字帖上靠,或者都靠向张旭,或者都靠向王铎,虽然目标不一样,但结果相同还是一样。一个科学的训练,要做到看到不一样,就要写成不一样。所以说,这次作业的精确度不够,这是对线条质感和结构提出的意见。   
    至于作业的形式,沈赐恩的方式比较好,他把三种字帖写成单独的三条,这样做有对比性,这样做容易看出毛病,我们先不说写得好不好,自己写的时候,不可能都有老师在,写出来的作业自己能发现问题很重要;顾建荣的作业的形式也不错,三个都是对比着做,尽管对比没有拉开,但写的时候已经有了这个意识,这个作业中,王铎写得最不象,王铎线条的锋利的感觉在你作业里一点都没有,三角形线条的冲劲和刷劲,基本上看不出来。把王铎写成张旭和怀素的味道,就是没有王铎的味道,但我觉得这个对比的方法还是对的。除了我分析的三种区别以外,特别注意要不择手段地把三个字帖各自的衔接类型写出来,写得要象字帖,和字帖象是肯定的。第二是能区别以后,和字帖的对应度够不够,有的时候,区别是有的,但字形还是不大准,郑瑞写的怀素,线条的质感有点象,但是,和字帖相对照,字形准确度相差很大,所以,第一轮练习实际上有两个课题,一是要把三个字帖的风格要拉开,二是要临得准确,要和字帖象。和字帖不象,风格就拉不开。有没有风格拉开但和字帖不象的情况?也有这种可能,三种风格有可能都夸张出来了,但和字帖写得不象,对于这样的练习,每一个同学都会面临一个挑战,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要做出三种不同风格的草书,你的毛笔适应变化的程度要非常快,而且还要很快把握住它们之间不同的技法语汇系统。


(5月29日晚  教学提要二)

    陈教授:
我们现在的练习,是训练大家一种能力,以后写字不是以习惯的方式在写草书,这是一种业余的书法学习方式,而所谓的书法专业的学习方式,不管什么样的字帖,毛笔一调就可以写的象,而且能同时写出不同字帖的风格特点,这样的学习科学性和精细度会高很多。我在这次“线条之舞”大展中提到的“反惯性书写”也即是这个意思。大家到这里学习,这个功夫是一个必须的要求,我们在魏碑学习的时候,已经有了这种练习的方式,当时要求同学们能够把魏碑中同一个系统不同碑帖,同时用不同技法写出来。今天的第一轮练习做得还不理想,技法的距离还拉不开,但我们不能一步登天,首先,要明白我们的练习目标在哪里。为了加深大家的印象,我从三个字帖中举出几个最典型的例子,作为大家下一轮练习内容。
    字帖图例二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18.34 KB)
2010-2-22 22:04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28.12 KB)
2010-2-22 22:04

<IMG title="[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border=0 alt="[转载]鈥湶菔プ纷兮澇抡皴ゴ蟛菅芯堪--转自 中国书法家论坛" 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real_src="images/default/attachimg.gif">  下载 (28.86 KB)
2010-2-22 22:04


教学实录之六
    (一)“印”字,写出它的慢和柔软的感觉,张旭草书线条看上去用笔的动作很多,好象我们写魏碑时用的顿挫、绞转等方法,它是用很别扭的动作表达线条。在做张旭草书临摹时要把这些细部表现出来,相比之下最软,但要写出绵里藏针的感觉;
    (二)“嘘”字,线条显得很硬,每个线条都是表达很直接,头部都是圭角横生,一看就是用硬毫写出来的,这个字的转折用的都是偏锋,有毛笔笔锋运动的作用,王铎草书线条很刚硬,刚硬的线条写得越生硬越好;
    (三)“精”字,每一笔都很细,写得不慢,也不刚硬,但很挺。怀素草书柔中见刚,和张旭相比,行笔的速度要快得多,因为如果速度不快,转折的地方就含糊不清。这个转折一定非常灵活非常快,
    要求同学们在快慢之间、刚柔之间,写出这三个字帖的不同质感的区别。
    盯着这三个字练习,主要的目标还是针对“衔接”这一课题。线和线的衔接,每一个字帖的衔接方法都不一样,有的运用弹跳的方式,有的运用推移的方式,比如说,张旭的草书推移的成分多一些,印字的线条好象是很匀速地推移出来;一般来说推移的技巧都比较柔,王铎的草书转向衔接是弹跳出来的,嘘字的欠部,这个笔画有转向的衔接,用笔的提按弹跳远大于推移的感觉,转折的部分弹跳的提按是基本的动作,王铎草书在弹跳中还要有提按,嘘字的最后一笔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这个部分提按远远大于推移的感觉,凡是弹跳的部分都有提按,所以这个部分的速度感最强,弹跳是它的最基本的动作;怀素的草书既有推移的成分,也有弹跳提按的成分,把这两种方法运用到了极致,精字的上挑转折笔画弹性很强,而在环转中又运用了推移的动作,所以怀素草书的线条有凝聚力,在做的时候,它的速度不可能很快,它是一种凝聚和收敛的方式,非常慢非常紧。从三个字帖中我们看到三种“衔接”,张旭的“衔接”是柔性的衔接,绵里藏针,王铎的“衔接”是非常刚劲凶猛的,怀素的“衔接”韧如钢丝非常紧密,三种线条一定要写它们的特点才有感觉。
    大家在写的时候,第一要关注它的形,第二要关注它的神,这个“神”的说法有点老套,也有点虚幻,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这里要给它一个新概念。看到一个外形的“衔接”,是一个形态的“衔接”,而用笔动作的弹跳推移,线质的紧密柔韧,这是情态的“衔接”。外形写得不准,是“形态衔接”出了问题,但写的时候不能只盯着外形,还要有推移和弹跳的感觉,形虽然没有做到,但动作感觉有了,这说明有“情态衔接”的意识。外形不准可能是弹跳的动作过大,推移失态造成,但“情态”还在。写完了以后要做出对比,先想想动作感觉对不对,形可能不准,但动作感觉准确,在衔接形态上还能做到情态的合理衔接。“形态的衔接”是在外观,“情态的衔接”在动作,这两者之间不一定完全等同,动作的后面是你的感觉的准确性,草书学习这两者都要。“情态的衔接”和线条的表情有关系,如果把这个感觉写出来,然后类推每一个草书字帖的基调,王铎的基调是弹跳,张旭的草书基调是推移,而怀素的基调“是挺健”:二者兼而有之。当然基调不是一个绝对值,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这种代表性的“情态衔接”在其中占有较高的比率。
    今天给大家的一个新概念是:“形态的衔接”和“情态的衔接”,“形态的衔接”指向外形,“情态的衔接”指向思维、动作以及最终的表达效果。
    在实际运用中,还有一个难点,大家用同一支笔来对付三种不同的线条会较困难。你完全可以用不同的毛笔写不同的字帖,比如用长锋来写怀素,用狼毫写王铎。还可以选择不同质感的纸张,比如用表面毛糙的纸张写张旭,用表面光滑的纸张写王铎和怀素。用三种不同的工具和材料来写三种字(5月29日晚  学习体会的交流与课堂讨论)

    沈赐恩:以前只知道他们之间的风格不同,想不到其中的道理这么深奥。张旭草书给我的感觉象太极,王铎草书感觉象外家功夫,而怀素则是武当剑法。从自已学习的角度来说,张旭的感觉最难学,推移出来的线条要枯枯的淡淡的,这个效果最难做,王铎的好象容易一些,毛笔弹跳出来感觉很舒服,怀素比张旭好一点,笔锋顶住以后,速度不要太快,还是能做得出来。这次练习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从中间取出一个字作练习,如果通临下来,可能会偶而写出这样的效果,读帖的时候可以区分它的风格。原来以为风格就是流派,但涉及到技法的不同,陈老师指点了以后,我是乎明白了要有一个动作的区别,也就是“情态”,有了这个提示,做作业就有了依靠。
    陈晖:临写的三个字帖中,我也觉得张旭的难度最大,总是临不象,把握还有难度,相比之下其他两个字帖稍微容易一些,听了陈老师的讲解以后感觉深入了一点,但还需要时间练习。
    胡利唐:陈老师的讲授听得很明白,也知道怎么去写,象这个弹跳,但线条一拉长,感觉就没有了,按照这个方法,要多写,毛笔要把握得住,
    李祖戏:相比之下,王铎比较好写,笔画变化比较明显,张旭的线段变化很大,推移很别扭,很费力,“情态衔接”有时会找不到感觉,写的时候好象在描,就忘了动作,怀素比张旭稍好掌握一点。
    顾建荣:听了陈老师的课,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觉得对“情态衔接”技法学习是把握风格的关键,有了这些概念,学起来就容易掌握,高手指点下的学习就是不一样。
    朱健:我们看到的字帖是一个结果,而不知道它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学习是抓这个过程,怎么样把这个过程清晰得表现出来,我想还要重新学起。
    郑瑞:张旭的草书最难写像,初学时,我对张旭没有认识,而且最不喜欢,一段时间写下来以后,现在成为最喜欢的字帖,因为我慢慢地看到了里面的丰富内容,里面锋面的变化很多。
    于中华:这三种字帖可以分为两组,一组是王铎,一组是张旭和怀素,他们可以说是中国书法史一个大命题,就是唐以前和唐以后的书法问题。刚才陈老师讲王铎的线条中弹跳提按很多,这个恰恰是宋代以后的东西,宋以前没有,这里面关系到书写工具,刚才陈老师说,如果毛笔不行可以换一支山马笔,这个就要放在当时的场景里分析这个东西,陈老师的“新帖学”讲到这个东西,原来写字是这样写,手指很灵活,很容易运转,锋面的转换、线条的凝练都很容易做出来,到了高桌高椅出来以后,提按的动作就出来了,执笔的姿势也发生了变化,所以王铎这样的书法就出来了,王铎的写法和我们的距离比较近,所以我们容易表现它,张旭和怀素又有一个不同笔法的理解,张旭更象是魏晋笔法,毛笔衅扭绞转裹束的动作很多,他的线形很难加以规则化,所以在讲笔法传承的时候,讲到笔法传到颜真卿留住,有人称之为中国书法的断线,我觉得有一定的意义。
    林光进:前面我们学过怀素,学过张旭,我觉得这两个难度都比较大,怀素的难度在怎么样把一个力聚集到一个点,张旭写的时候笔锋扭动很大,锋面的运用很复杂,不同的线条效果要用不同动作才能做得出来,这就好象我们写魏碑一样,它没有规则化的笔法,只有随形而生的动作,写王铎的时候,好象不要考虑的那么多,只要用中锋顶出去就可以了。
    陈教授:写惯了唐楷那种的起行收,对张旭这种写法就会感觉到困难,但我们以前写魏碑的时候,觉得要比这个难得多,魏碑的线条随时随地都在变,一根线条有五六段的变化,还有孙过庭的“节笔”,那就证明了他们有同样的关系,但是,魏碑的学习让我们有了一个经验,只要不被所谓的习惯性的笔法套牢,就不会写不出来。



(5月30下午  课堂练习三)

    陈教授:接下去的一轮作业:要求把三个字帖整合在一起做一个练习。大家从三个字帖中随便找一组字,按照我们对第二轮作业的点评中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再做一轮练习。刚才的作业点评,大家已经知道我要求的目标在哪里,现在的是让大家找到感觉,比如:刚才讲的线条“毛糙”的感觉,你就把它的摩擦感写出来。原来是一个字,现在你可以把它连着住下做,比如:怀素线条的聚敛,不光是“精”字,还有“笔法”这两个字,要做得不动声色,手腕一动千变万化的感觉写出来。大家根据讲解的方法,把它们不同的质感以及衔接的方式再做一次练习。
    练习三作业图例

~ 陈教授: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们对张旭、怀素和王铎的三个字帖进行了分析,这个分析是在“衔接”主题下展开的,第一步的练习是涉及到线条的质感,这一轮作业的问题是质感差别还拉不开,或者说拉开的距离不够明显,说明同学们还找不到有效的办法。第二步的练习是为了解决第一轮练习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我们从每个字帖中选择一个典型的范字,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分析的结果是:要解决线条质感问题,首先要找到它们之间的动作不同,这时我们就有了一个以外形为依托的“形态衔接”和以动作为依托的“情态衔接”这两个衔接的基本概念,第三步的练习是在综合了第一、二步练习经验基础上的深化练习,虽然对练习的批评很多,但同学们适应转型也很快,当然,这个练习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在一个时间段内把三个字帖的线条表现出不同质感,而且还要追究它们的动作的区别。两天的学习,我觉得效果很好,对同学们有信心,这样集中训练比一个人在家里练习状态好得多,不一样,所以学习的效果也会不一样。两天的学习时间不算长,但在这里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这次的课题是“衔接”,所有的学习是围绕着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所以,大家先要理解其中的道理,懂得怎么样去表现,虽然大家在手上表达还不充分,但能看的出来,知道经典之间的区别,就是成功。
    有了对“衔接”概念的理解,我们还要在此基础上深入下去,把“衔接”的概念作进一步的延伸。前面草书学习,我们提到了草书的流畅性、草书的停顿、草书的环转和草书的线条表情等主题概念,而这些概念只是草书技法的一个侧面。有的是通用的技法概念,也有的是独有的技法概念,而这些概念的技术落脚点是衔接。“衔接”类型化的理解框架是:1、硬和软、刚和柔的衔接,2、虚接和实接,3、枯燥和湿润的衔接关系,4、顺接和逆接的关系,5、圆转和方折衔接关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现在只给大家一个“衔接”类型的基本框架,还没有给出理由,这也是大家的这一阶段的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
    衔接类型化分析。
    【练习要求】:
    根据上面五种衔接类型的提示,大家根据自己的理解,分别从张旭、怀素和王铎的草书字帖中找出范例,【练习】第一步:把范例部分复印出来注明它表现的是哪一种类型?第一步的要求是能分辨衔接的类型;【练习】第二步:找到分类理由,如果做到这一步有困难,可以先不管它;【练习】第三步:把范字临出来,把类型的部分表达和夸张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8 08:27 , Processed in 0.1354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