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男校女校引热议 因性别施教大势所趋?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京华时报 2012-4-24
近日,上海八中获批成立男子高中班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因性施教”的观点在教育界再度升温。是否应该恢复男校女校?过于强调性别差异教育是否会影响学生们将来融入社会?
>>专家观点
男女分班并非唯一解决方式
男生、女生分开教育到底是利是弊?似乎有些“机械”的性别标准是否会桎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男孩危机”的出现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与考试制度下,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女生比男生更细心,自控力强,擅长记忆,更容易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而男生粗心好动,在学习和生活等规范方面不如女生,致使男生长期处于劣势,长处难以得到施展。但是,单纯的恢复男中和女中并非解决教育中“阴盛阳衰”问题的唯一方式,男生女生隔离教育需要谨慎对待。
储朝晖解释,早期的男中、女中的确出了不少大家,但那与当时传统的男女有别的社会环境有关,如今这样的社会背景已经不存在了。在如今的社会背景下,男女分开教育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可能主要体现在近期的考试分数和学业水平方面,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对于男孩健全人格的养成可能会有一定的伤害。
如今正在尝试的男子班和女子班,多数选择开设一些体现性别特点的课程。对此,储朝晖称,如果学校想尝试性别教育,可以尝试通过开设一些选修课的方式来解决男生和女生不同的课程需求,大可不必走隔离教育。
储朝晖称,一直以来,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男生具备男子汉特质是学校和社会应有的责任,一定的改革探索应得到鼓励。值得警惕的是,如何在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的基础上,充分发掘所有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共同成长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专门创办男子中学,实行男女生隔离教育,政府应慎作决策,教育工作者更应周密调研和考虑其是否有违教育规律。
□男校
开设男子班化解男孩危机
>>起因
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正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近日,上海市教委批准上海市第八中学开设“上海市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期望培养“浩然正气、乐学善思”的男生,面向全市招收60名学生。上海市第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表示,“男子中学”旨在应对“男孩危机”,以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4月18日,上海八中的官网上挂出了“自荐生招生登记表”,“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已经进入正式招生阶段。符合条件的男生提交材料后,将有机会进入到5月的面试大名单中。
>>尝试目标
卢起升表示,八中的尝试主要是希望通过“扬长避短”的方式,让男生的特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卢起升表示,男生实验班是应对男孩学业危机的一次教改尝试,“我们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一切还在起步阶段,希望能积累一些办学经验,为男生班、男子中学,乃至更多普通班和普通中学的男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他认为,“扬长避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男子中学”的课程设置将建立在大型调研的基础上,对男生擅长的学习内容提高深度,发掘男生潜能,对男生薄弱的学习内容强化基础,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人格养成,学校将基于男生逻辑思维、动手能力等方面优势,意志力、计划性、耐挫力等方面的劣势,调整和优化办学思路。
据介绍,男生班还将首次尝试开设一些与众不同的课程,如生存体验课,从常用电工工具使用、家电简单维修等最基本生活技能教起,包括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城市生存体验等实践活动。拳术、象棋、电声乐等男孩喜欢的项目都列入课表。实验班师资也将重新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将由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组成,特色课程将聘请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名校的博导和教授参与。
据了解,上海市第八中学其实很早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办学模式,在高一年级选择4个班级进行分班教学。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许多课程得分都不同程度超过了混合班。
>>观点PK
正方:男子中学是有益尝试
上海八中获批开设“男子高中基地实验班”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声音对“用性别隔离的方式圈养弱势群体”的做法表示质疑,但也有人对改革的尝试给予肯定。
上海社科院原院长、上海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认为,解决“男孩危机”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需要有多重举措,除了讨论更要有实践。建立“男子中学”就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元的教育选择。当然,作为多样化教学的一个改革试点,“男子中学”能否取得预期的成效,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王荣华认为,教育均衡除了考虑城乡、地区、校际等因素,也需考虑性别差异。“男生危机”说明教育制度、考试制度、评价标准在发挥男孩的积极性和优势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并不是要压制女性的优势,而是说男孩一直在学习中受挫,对自身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都不利。我们的理念是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王荣华说。
不少上海的中学生尤其男生和许多家长也认为“男子中学”对男生的思维、性格、处事等方面会有积极帮助,还能帮助孩子“不因感情问题而分心”。
反方:“纯男校”能否培养男子汉
有了“男子中学”就能缓解“男生危机”,培养真正的男子汉了?不少网民觉得“有点悬”。如“午夜战神”说:“进‘男子中学’的青春期男孩周围都是同性,会不会适得其反呢?会不会培养出更多‘伪娘’和同性恋呢?固定的环境或许反而是一种束缚。”
不少家长担心,在单一性别校园环境中成长,会影响孩子与异性的交往能力。对此,卢起升解释说,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除了校园,还包括家庭、社会和同伴环境,再加上如今学校间交往频繁,不会造成完全单一的性别环境。学校还将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增加学生与社会各类人群的接触交往机会,不让学校成为封闭的“男儿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