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流沙河:《诗经》中有些诗篇很沉闷 完全可以不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26 02:10: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流沙河:《诗经》中有些诗篇很沉闷 完全可以不读  2013年07月22日来源:光明日报
流沙河近照
  图为流沙河用篆文书写的“光明”。他说,“光”字上半部分为一支火把,下半部分为人的侧影,整体看上去,整个字就像是一个站立的人头上举着一支 火把,于是有了光亮。而“明”字在篆文中左半部分为方的或者圆的窗棂,也有横格的,纵格的,十字格田形的,圆弧格三花的,右半部为形似船的新月,整体而言 即为月亮照东窗。本报记者 刘彬摄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周南·关雎》,讲述了青年男女的恋爱经历。然而,在2500年以前的周代早期,《关雎》作者是基于何种情境有感而发?日前,流沙河编撰的《诗经现场》出版,还原了《诗经》中81篇的现场。
  “《诗经》305篇,每一篇背后总有一个事件发生。既然有事件发生,那就必定有一个或者多个现场。”源于此,流沙河钻进一篇篇诗作的字里行间, 找寻现场,探究《诗经》背后的故事。流沙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虽然这些诗深奥难解,但是读者只要来到现场,知悉发生了什么事,就读懂一半了。
  《小雅·黄鸟》篇载,“黄鸟黄鸟,无集于谷,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谷。言旋言归,复我邦族。”流沙河将其还原成一则异地思乡的故事,讲述 深秋时节一个流落异乡的农夫,面对即将成熟的粟米、高粱等庄稼被芦花黄雀啄食的悲惨遭遇。黄鸟之外,透过老先生的现场还原,我们更体会到了农夫不堪忍受身 为外乡人而遭受的欺压之苦。
  流沙河从305篇中挑选出81篇还原现场。他解释说,这九九八十一篇,自认为是《诗经》的有代表意义的作品。他同时认为,虽然《诗经》所载305篇是春秋时期前后500年最好的选本,此后又成为儒家的典籍,实际上根本不用读完全部。
  流沙河长期研读《诗经》的心得是:第一,《诗经》中有些诗篇写得很沉闷,没味道又很冗长,这样的诗为数不少,完全可以不读。旧时代的读书人要读 完整部《诗经》,是因为儒家的典籍有神圣性,非读完不可。而今天的读者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有权利对那些诗歌成分不多而又宣传味太浓且枯燥乏味的篇章进行取 舍。第二,《诗经》中有一部分诗彼此重复,不但在主题上重复,而且在章句上重复。第三,读罢占《诗经》25%的这81篇,实际上就已经把《诗经》中精彩的 部分读过了,于是完全可以说读过了《诗经》。
  今年初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手稿本《白鱼解字》,更彰显了老先生对于汉字的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流沙河成为破解汉字奥秘的“大侦探”,挖 掘汉字从甲骨文、篆文、古写、繁体到正体的流变。流沙河说:“独坐书房窗前,俯身大案桌上,我就是文字学的福尔摩斯了。让读者看见我怎么破案,我洋洋自 得,很有成就感。”
  《白鱼解字》中目录并正文的416页,全部为老先生亲笔所书的软笔书法。他用蝇头小楷赋予每一个汉字以生命,教我们认识祖先的智慧,让我们感受身为一个识汉字的人有多幸福。
  说到对古文字的喜好,流沙河介绍说,抗战末期读初中时,听国文老师讲清代王筠所著《字学蒙求》,颇感有趣,从此与古文字结下缘分,并写下《流沙 河认字》以及后来的《白鱼解字》手稿本。“原来一个汉字就像一台机器,能拆解成零件二三。零件组装配搭各异,造出许多不相同的汉字,正如小孩玩拼凑七巧 板。”流沙河道出了他至今仍提倡正体字的缘由。(本报记者 刘 彬)
2#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3:32:17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流沙河称新书《诗经现场》是“侦探小说”2013年08月02日来源:新商报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80后一代知道流沙河,大多数是通过这首被选入中学课本的诗《理想》。上世纪80年代末,诗人流沙河决定封笔,再不与诗歌发生纠缠,诗歌介绍和研究也不做了。2013年,82岁的流沙河却“食言”了。今年春天,他出版了研究《诗经》的新书《诗经现场》。这本著作从《诗经》中选取了81篇诗章,并以还原现场的方式,讲述了每一篇诗背后的故事。尽管现代诗歌与《诗经》都沾“诗”字,不过在流沙河看来,两者却是“风马牛不相及”,因此出版《诗经现场》也算不得“食言”。现在,流沙河以“福尔摩斯”自居,他说,《诗经现场》就是一本“侦探小说”。
  82年的人生中,诗人流沙河真正写诗的时间其实非常短:“除却十几、二十岁出头时写的那些不成样子的诗,也就是1979年平反后,到1989年这十年间在写。”
  1957年,因为一组名为《草木篇》的小诗流沙河被打成右派,从此开始了动荡的22年右派生涯。平反后,流沙河谨慎、勤奋地做了十年与诗歌相关的创作:发表诗作《理想》《就是那只蟋蟀》;编纂诗选《台湾诗人十二家》并引起轰动,成为将台湾诗介绍至大陆的第一人。
  1989年以后,流沙河决定封笔,再也不与诗歌发生纠缠:“不能回避,也无法直面。”他改作训诂,说文解字,并陆续出版《流沙河认字》《文字侦探》等作品。
  但今年新推出《诗经现场》,对照流沙河之前立下的誓言,这算不算一种食言?他说不算,尽管现代诗歌与《诗经》都沾“诗”字,两者却“风马牛不相及”了。
  流沙河说他少年时喜欢鲁迅多过胡适,经事之后,才觉得胡适那一套其实更有道理:“鲁迅的方法,投合了人们心中暴戾愤怒的本能。而胡适开的药方,虽然一时也治不了中国的病,但从长远看来,一定需要他那一套,温和的、理性的、建立秩序的。”
  一介书生,始因诗获罪,后以文自娱。一生苦也文字,乐也文字。但始终如一的,是那份骨子里的真诚、善良、豁达、乐观。
  诗
  找到《诗经》的现场
  先生有20年不写诗了。那么,他为什么告别诗歌呢?他这样说:“我的绝大部分诗,都是作宣传的。我把太多的热情放到宣传里边去了,我想用诗歌宣传很多东西。这些诗可以拿到现场朗诵,有现场效应。但是从长远来说,人们觉得你搞的很多都不是诗了。1990年,我就赌咒发誓离开诗歌了,去搞我自己热爱的事情。”
  这20年,流沙河专注于中国古代文史研究,专注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庄子研究,出版了《诗经现场》《流沙河诗话》《庄子现代版》《庄子闲吹》等著作。先生说:“现在我老了,还能背诵《诗经》中的许多作品,而且很热爱它们。我觉得,这些诗歌在我最艰难的岁月,给了我无数帮助,这种帮助就是一种灵魂上的安慰。古人留下那些美好的诗歌,我读了以后心胸一下就开了,眼前就亮了,觉得再苦的日子都有趣味。”
  记者:从古至今研究《诗经》的著作如汗牛充栋,您的这本《诗经现场》可算做是一种另类解读。
  流沙河:是的,我是想换一个角度来读《诗经》。这种角度,我把它叫做“找到现场”。《诗经》里的诗,眼睛看到什么,嘴上说的什么,都是人们眼前发生的事情,它是一种非常写实的诗歌。因此,它的每首诗,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发生的事件,而一个事件就有发生的现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代?有哪些人在里面?那里又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诗经》里的每首诗,我们都能寻找到它的现场,那么这首诗就容易懂了。
  记者:用这种方法写起文章来像写侦探小说?
  流沙河:我认为寻找“现场”的过程抽丝剥茧,像侦破一样。不过,我还要补充的是,从汉代起,到唐代、宋代……一直到现代、当代,研究《诗经》的专家们对里面的每一首都有结论。这些前辈们是怎样议论这首诗的,他们认为这首诗里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都可以找到丰富的资料,因此我就不是凭空想象的。我是把他们的各种不同的解释、看法,集中起来,加以比较和甄别,然后再附和上我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现在越活越睿智,难道就没有一些心里话想用诗歌来表达吗?
  流沙河:没有要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欲望了。这是因为我年纪大了,头脑也冷静下来了。什么事情,我要知道的不是意义,而是详情。就像公安破案一样,要了解事情的每个细节。我的兴趣也在这方面,所以要写诗也写不好了,也写不出来了。
  思
  是“古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
  今年初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的流沙河手稿本《白鱼解字》,更彰显了老先生对于汉字的情有独钟。在这本书里,流沙河成为破解汉字奥秘的“大侦探”,挖掘汉字从甲骨文、篆文、古写、繁体到正体的流变。流沙河说:“独坐书房窗前,俯身大案桌上,我就是文字学的福尔摩斯了。让读者看见我怎么破案,我洋洋自得,很有成就感。”《白鱼解字》中目录并正文的416页,全部为老先生亲笔所书的软笔书法。他用蝇头小楷赋予每一个汉字以生命,教我们认识祖先的智慧,让我们感受身为一个识汉字的人有多幸福。
  记者:您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您是活着的古人,这是指您的生活方式还是思维方式?
  流沙河:思维方式。因为我热衷古文字研究,这些都是现代人没有兴趣的。
  记者:古人的思维方式和现代人有何不同?
  流沙河:古人的思维方式是把文化领域事看得很神圣。比如,古文字研究。现代人认为古文字研究没有意义。高考也不考,出国考托福也不考,有啥用?我是古人,我就认为,古文字研究就是很有意义的事业。
  记者:这是否意味着您对现代文明不认同?您使用电脑、手机这些现代科技产品吗?
  流沙河:我同时也是一个很新的现代人(笑)。现代哲学观、政治观、甚至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我全都接受,而且很感兴趣。我刚才说我是活着的古人,这只是我的一面,我还有另一面。我对现代天文学极有兴趣,知道现代科学常识,包括DNA的双螺旋结构,更不用说民主科学,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我又不是一个古人,我仍然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
  道
  虚室生白的人生哲学
  很多年以前,一位朋友对流沙河说:“你是一个苦命相。人的面相应该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你这个下巴是尖的,绝对是暮年困苦之相。”对此,他专门写了一副对联。上联叫“挑起一担,周身白汗阿谁识”,意思是你挑那么重的担子,全身流了那么多汗,谁认识你呢,谁了解你的压力呢,只有你自己了解。下联是“放下两头,遍体清凉只自知”,意思是放下包袱和压力,一身凉快了,只有你自己晓得。
  流沙河说,这样的心境,是庄子给他的。当年,第一次读庄子,获得了心灵的慰藉,第二次读庄子,他找到了解除身体痛苦、减轻精神压力的秘方。他主张,不要争强好胜,不要贪得无厌。
  流沙河现在整天生活在愉快当中,这与他深入领会庄子所主张的逍遥有关。他还提出养心的3个秘诀,这就是虚室生白,减掉心里多余的东西,让心灵始终沐浴着阳光;顺应自然,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随意而快活;平衡有无,不做力所不及的事,量力而行。
  他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很多,除了瘦弱躯体内包藏的无比坚强之外,还有他对川菜的一往情深。他不但爱吃川菜,而且会做。
  热爱生活,也是他的养心之法。先生不喜欢养花,却钟情于养树。他家的窗前栽满了各种树,最高大的一株是橡树。他的目光常常越过大橡树那些披散的枝条,看那被树叶分散了的云天,想着悠远的事情——人生的,哲学的,宇宙的,诗歌的。
  他语录
  我读书是为我自己服务,使我自己充实,我生活得快活,使我自己对于人世间的是非曲直,了然于胸中——这就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与好处。
  我曾经有一个狂妄的想法,我虽然不是一个伟人,但是我牵着伟人的衣裳角,也可以混进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22:45 , Processed in 0.20465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