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 13:2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 一堂作文教学的课堂实录

王家伦(执教),傅嘉德、缪葵慈(点评),陈晓姿(整理)

在整理这堂作文教学课堂实录的同时,身为这堂课的执教者——王家伦教授的研究生,我的内心涌动着一份感动。一个离开中学语文讲台13年之久的大学教师“重出江湖”,教起了中学作文,这需要很大的勇气,这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学执着的热爱和满腔的热情。王老师曾笑称这次公开课是“赤膊上阵”,也许会把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但是,因为对目前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持有不同的见解,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观点,他不愿只做语文教学的评论者,从而毅然地走上了讲台,用自己的课堂教学来说明一切。不知道有多少大学教授还会像王老师这样敢于直接走上中学的讲台,也不知道有多少教育界的评论者敢于将自己的教学理念付诸实践并接受检验,如果这样的人很多很多,那将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幸事!

王家伦,男,1949年生。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课程与教学论(语文)”硕士生导师。1982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几年主要编、著有《中学作文材料借鉴辞典》、《中学生作文模仿与创新写作大全(初一)》、《中学作文写法借鉴辞典》、《作文就是说话》以及《工具·人文·艺术──语文教学散论》等等。作文教学观如下:

其一,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使学生能自如地反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成为作家。这个终极目标由许多个小小的阶段目标所体现,阶段目标通过一次次的作文课来实现。本次作文课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通过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的结合来描写人物。

其二,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怎样写,把学生现有的生活有声有色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教学生表现自己原本不熟悉的东西。所以不必要求学生“深入”原本不属于自己的生活——那是作家们的事。本次作文课就是教学生怎样把自己眼前的人物写活。

其三,一堂作文课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的表演是否精彩,不在于学生的活动是否积极,而在于学生究竟学会了什么,实现了终极目标中的哪一部分。所以,这堂课要求学生学完后当堂作文,用学生的作文来验证这堂作文课是否成功。

课堂实录:

(发讲义,显示课件一)

师:同学们,洪老师有没有向你们介绍过我?

生:(齐摇头)没有。

师:(笑道)那我只能自己介绍自己了。在下姓王,名叫家伦,(指课件上的漫画)这个光辉形象就是我(生笑)。我13年前就已经从中学讲台上“金盆洗手”,到苏州大学文学院教别人怎样教语文;现在重出江湖,再操旧业(生笑)。同学们都说作文难写,多痛苦哇。告诉大家,写作文不难。今天我就教同学们“怎样让你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指课件题目)。“我是苏州大学文学院的教师,13年前就已经金盆洗手了,今天重出江湖”,刚才这些话是谁说的?对,是我自己说的;但是,你们写的时候能不能把这些话变成是你们从洪老师那儿听来的呢?(学生齐说可以)好,我们找一个同学来试一试,就让我的本家王同学先来吧。

王同学:听洪老师说,王老师其实在13年前就已经金盆洗手不教中学了,现在是苏州大学的教授。虽然我们没有见过他,但相信他肯定能给我们上一堂精彩的课。

师:(微笑)承蒙夸奖。(生笑)也就是说,刚才她明明是自己知道我的情况的,但却可以“变”成是听别人说的。那能不能把这些话“变”成是听爸爸说的?(学生齐说“可以”)谁来试一下?

1:昨晚,我和爸爸说起明天我们班要请苏州大学的王家伦老师来上一堂作文公开课。爸爸面露惊讶之色:“哦,是苏州大学的王家伦老师啊,当年我就是他的学生,他可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啊,所以我的作文才能写这么好!”(学生笑,大家鼓掌)

通过旁人介绍

n       某老师介绍

n       某同学介绍

n       其他人介绍



师:说得很好。我要奖励刚才发言的同学,把我的光辉形象送给他们(印有老师漫画的名片,学生鼓掌),希望大家踊跃发言,都能得到老师的光辉形象。所以说,要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第一个办法可以借用旁人的介绍,这个人可以是你的老师、同学,甚至可以是你坐公交车时偶然遇到的。写作文还难吗?(有学生说不难)是啊,开始不难了。我们第一步学会了可以借用别人的介绍来写人物。(显示课件二)

师:下面我们看手中讲义的语段34,作者写孔乙己使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齐答)借用旁人的介绍。

师:对,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写孔乙己的时候是不是真有一个旁人在边上介绍呢?

生:(齐答)没有。

师:对,是作者有意借用旁人介绍的方法来介绍孔乙己。所以当你想写一个人物的时候,也可以有意地借用旁人的介绍来写。这是老师教你们的第一种“独门暗器”,要记住啊!(生笑)现在大家来观察一下我带来的东西,看看有没有什么特别。

(学生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讲台上,议论纷纷)

2:老师桌子上的那个包与众不同。

师:她看见了我的包。这个包怎么样?

2:看上去年代很久。有30年吧。

师:(笑)大概还要乘以2(生惊呼)。这个包年纪比我还要大,是我老父亲当年上学用的。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包和我这个人联系起来呢?看见这个包能够想到什么?

2:我想您父亲在给您包的时候对您进行了一番教诲。

师:那你再想想看是怎样的一番教诲呢?你来模仿一下可以吗?

2(语重心长的口吻):做人要艰苦朴素,不能贪图富贵……

师:对,她说得很好。(同学鼓掌)看到这个包还有哪个同学想说点什么?看怎么样把这个包和王老师联系起来。好,你来!

3:我会认为它的主人是一个很笨重的人。

师:那你真的看见主人后感觉怎样?

3:我发现其实它的主人很瘦,和这个包的样子完全相反。

师:哦,完全相反。这不是可以说这个包从反面烘托了我这个人呢?说得很好。请坐(同学鼓掌)。如果说今天我骑了一辆很破烂的自行车,你们学校的门卫会让我进来吗?

生:(有的说)不会。

生:(有的说)也许会啊。

师:结果难料。如果你看了我骑这辆很破烂的自行车,你会认为我这个人怎么样?

5:是个朴素的人。

6:很穷酸吧。

师:褒义是朴素,贬义是穷酸。同学们把这个破旧自行车很好地和我这个人联系起来了。刚才屏幕上有我的漫画像,如果你们先看到漫画像没有看到人,怎么把这个漫画和我这个人联系起来呢?请同学看着我的漫画像或者看着我的名片来描述一下我这个人。

7:(拿着名片)王老师眉毛很浓,额头上有皱纹……看上去比较有学问。

师:请坐。刚才这位同学说了,看这张名片,可以想像一个人是什么样子。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点:通过有关的物件来表现这个人。刚才我们说了如果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么这个人可能很穷酸,如果是这样一辆自行车(指屏幕)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显示课件三)

8:如果我先看见的是这样一辆自行车,我首先会认为您很年轻,比较时髦。

师:(笑)但是见到我本人是不是大失所望呢?

8:(笑)有点失望,因为您没有那么年轻。

师:说得很好。请坐。下面我们来看讲义上的语段13,判断这段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生(齐说):通过物件来写孔乙己。

师:对,写柜台是为了写孔乙己。靠在柜台喝酒的是短衣帮,穿长衫的是踱进酒店坐着喝酒的,这两种人如同不可调和的矛盾;但是,只有一个人把这两种人的特点都结合在一起了,是谁呢?

生:(齐说)孔乙己。

师:作者只通过在柜台喝酒这样一个小细节就把孔乙己这个矛盾的人物表现出来了,这就是高手的写人手法,现在同学们也学会了对不对?我们也成了这样的写人高手!

生:(齐说)对!

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刚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喊了一声“上课”,当时反应怎样?

生:(齐答)到处是椅子翻动的声音。

师:对,所有人都站起来了,哪位同学能把刚才上课的场面描述一下?

9:上课铃响了,突然老师中气十足地大喊一声:“上课!”同学们马上站了起来,连后面的听课老师也都站了起来。这一声“上课”,让全班同学和听课的老师们都精神一振。

师:你描述这个场面的目的是什么?是写同学?是写听课的老师?还是……

9:是为了写您的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师:那就是说,通过别人的反应也可以表现人物。好,这位同学说得很好,语言也很幽默。(再送你一张光辉形象)我们现在再看看讲义上的语段5。今天王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看武侠小说。

(学生认真地看讲义,课堂鸦雀无声。)

师:你们知道这是哪部作品中的情节吗?

有男生回答:《书剑恩仇录》

师:对,是金庸先生的作品。这段情节主要表现的是谁?是写她的什么呢?

10:是那个白衣少女。写她很漂亮。

师:对,白衣少女,香香公主。但是,你怎么知道香香公主真的很美丽呢?

通过旁人反应

n       班级同学的反应

n       听课老师的反应

11:杀气腾腾的清兵见到香香公主时都惊呆了,都忘了形。

师:对,是写旁人的反应。既然可以通过周围的人的神态来写香香公主的美丽,当然也可以通过听课同学和老师的反应来写王老师的声音洪亮。这就是老师教给你们的第三招:通过别人的反应来写一个人。(显示课件四)

今天我来你们学校上课,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你们能不能把这个“雨”和我这个人联系起来?再想想,如果是晴天,又怎样?如果下雪呢?

12:我认为都可以和老师您这个人联系起来。比如说今天下雨,王老师冒着大雨还准时来给我们上课,您很守时,上课的态度一定很认真。如果是晴天,说明是个好兆头,预祝王老师能上一堂出色的公开课。

师:回答得很好!语言表达很出色。这样看来,通过描写环境也可以表现人物。好,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会了通过旁人介绍、通过其他物件、通过旁人反应、通过环境烘托等手法来写人,这些手法中主人公都没有直接出场,这是什么样的描写手法呢?

“主角”登场亮相

n       肖像

n       语言

n       动作



生:(齐答)是间接描写。

师:那能不能直接写人的肖像、语言和动作呢?(显示课件五)

学生点头,回答“可以”。

师:为了让同学们写好人物,我今天特意为大家请了一个模特。现在我把他请进来。

(老师走出教室,所有学生都向门口张望,小声议论。几秒钟后,老师推开门慢慢走了进来,站在讲台中间,同学们都很诧异)

师:怎么样?今天我义务为大家做模特!

(同学恍然大悟,笑声一片)

师:现在同学们可以直接写我的外貌、动作、语言。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商量一下。

(学生激烈争论;老师则在同学中间认真听讨论,适时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进行点拨)

5分钟后……

师:大家讨论得怎么样了?我们每个小组派个代表来说一说。你们小组先来。

13:王老师从门外走进来大声地对我们说,今天我来给你们做模特。虽然王老师已经五六十岁了,但是神采奕奕,显得那么的精神,那么的年轻。

师:谢谢夸奖。好,下一位同学。

14:只听“吱呀”一声,门开了,王老师豪气万丈地走进教室,真有学者风度啊!他往讲台中央一站,就把我们“镇”住了。他用智慧的目光扫视了一遍,我们透过镜片看到王老师的眼睛,似乎可以包罗万象,但是被镜片牢牢地封锁了,让我们猜不透。(众人笑)这时候他中气十足地说,今天我免费给你们当模特。听听,这“免费”多令人感动啊!(众人笑,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师:这位同学很幽默,表达得很好!请坐。到现在,同学们基本上都学会了写人的各种方法。(显示课件六)

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们说“怎样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样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写人可以间接写,可以直接写,可以将直接化为间接来写,也可以直接、间接结合起来写。现在请大家看讲义中的语段19,一篇写人的小文章。快速阅读,看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3分钟快速阅读)

师:第1自然段是什么描写手法?

生:(齐说)旁人介绍。

师: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呢?

生:(齐说)通过有关物件。

师:第4自然段呢?

生:(齐说)通过有关人物。

师:接下来第6自然段“小刚”直接出场了。如果只有前面5段没有第6段,小刚这个人物不太清晰;如果只有第6段没有前面5段,小刚这个人物又不太生动。所以,我们写人可以间接描写加直接描写,一般是先间接描写后直接描写。如果我现在要同学们写一篇文章,写我王老师,大家会吗?(齐答“会”)如果用学会的方法写另外一个人,可以吗?(学生齐答“可以”)下面这节课就用今天教给大家的这些“独门暗器”,看同学笔下的人物怎样“活”起来。好,下课!

(下课铃响起)



点评一:(点评者:傅嘉德,语文高级教师,苏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王家伦老师为我们开了一堂很有特色的课。

一、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目前,作文教学有很多问题,教师只是向学生灌输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写作知识,而学生则因缺乏细致的观察、亲身的感受、真实的体验而面对着作文题目无话可说。王老师则相反,他十分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和心理年龄特点,从学生自身的需要、兴趣出发选择学习的内容,把生活引入课堂,又把作文引向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了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组织教学。教学中,王老师重在教会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让他们有东西可写;之后,又教学生写作的方法,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写好一个人。这样的作文指导非常有效。

二、处理好了虚与实的关系。王老师很善于“洗课”,写作中“写人”的内容很多,他以“怎样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观察、体验、想象、实践,其余的都虚化了。上课时,他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以及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课上得实实在在。在整个语文教学喧嚣繁华的背景下,王老师的课更显得质朴充实,这种朴实,是返朴归真的朴实,是绚烂之后的清淡。

三、处理好了讲与练的关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教学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研究语言”,而是教学生“学会怎样运用语言”。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应该通过学生的历练和内化完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实践。王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十分重视学生的训练,有口头的,有书面的;有片段的训练,也有全篇的写作,这样的处理符合作文教学的特点。第二节课上学生当堂完成的作文很有水平,这说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



点评二:(点评者:缪葵慈,博士,苏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文教学法”教研室主任)

鉴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人文性”,忽视基础“工具性”;追求课堂表面的热闹气氛、华而不实;不顾语文本身的特点,不能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王老师为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初二”学生和苏州大学文学院师范专业“大三”学生开设了一堂作文教学示范课——怎样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王老师能够放下大学教授的“架子”重返阔别13年的中学讲台,用自身的教学实践来阐释并验证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这些做法都让我佩服不已,我尤其佩服他的胆识和自信。

作文教学不能离开“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这个基本任务,特别是对初中的学生而言,“表达什么”固然重要,但“怎样表达”更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将作文教学的目标落到实处,才能体现语文新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基本特点,才能更好地体现 “知识和能力”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两个维度的统一。王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以“人物描写的方法”为知识点、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如让学生对那只用了60年的皮包和那辆自行车进行观察,展开联想,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皮包的原主人,即王老师的父亲进行教诲等等,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效果。整节课的教学节奏明快、流畅,最后的总结水到渠成,既有对学生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的教育,又将学生的写作训练落到了实处。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而对于听课教师来说,得到的将是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当堂完成的作文之一:(注:为真实呈现学生当堂作文的水平,笔者对这篇作文未做修改)

“玉树临风”的薛老师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海学校   初二学生  王心尧)

青涩的初一岁月,还没有接触物理,只听说八年级的物理老师是一位诙谐、幽默的“阳光型”老师,有他在课堂上,永远不会有孤独感。听完这番描述,我脑中立刻浮现出了一个满脑数理化的清秀大学生,也正为了亲眼见证这“清秀”二字,我憧憬着我的初二岁月。

转眼间,我们的教室由二楼搬到了三楼,我升入初二了,今天终于可以上期待已久的物理课了,只见讲台上有一个旧的翻皮的黑书包,顿时,一个叫“朴素”的词跃然我脑中。催命式的上课铃响过之后,整个年级都安静下来。忽然,楼道里响起了“嗒嗒嗒”的脚步声,这声音响而笨重,渐渐地,渐渐地,声音愈加地响,“吱”的一声,门被打开了……门开的一刹那,大家见到了他,既而便发出“啊”的叫声,老师以为我们惊讶于他手上的实验器材,便用一口夹杂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做很多的实验呢!”一个极具特色的出场,他的形象被我们打上了一个美丽而圆滑的“○”。半秃而蓬松的头发,小小的眼睛,一副老式的圆框眼镜,饱满的鼻子,中等大小的嘴巴,挺着一个圆肚子,一看就是做学问的。走起路来,手还一晃一晃,显得十分悠闲自在。哦,对了,这里不得不提,他姓薛,因为他脸上有一颗硕大的痣,同学们课下里都爱叫他“薛大痣”,当然,我从不这样叫他。

第一堂课虽伴随着淡淡的失望,但薛老师兑现了他搞笑的风格,为他挽回了些形象分。课堂上的薛老师风趣幽默,薛老师的动作那更叫一个有板有眼,上课时他总是不时来一段个人“秀”,用他独有的手势来加深我们对知识的记忆。

课外的他更是没话讲。一次,在校门口,我正在传达室看有没有我的信,我注意到了一封寄件人是“韩雪”的信。大家都知道,韩雪是一位美丽的苏州演员。就在这个时候,我身后传来了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哎呦,韩雪不是咱们苏州的美女吗?”我回头一看,差点跌破眼睛,说话的正是薛老师,“嘿,这个薛老师虽不象二十多岁的大学生那样热血沸腾,倒也紧跟时尚啊。”

薛老师的课上起来是如此的快活,课下看见他也总会带给我们欢乐。他虽没有年轻人的青春,但是在我们眼中他依然风度翩翩,充满活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8:50 , Processed in 0.0766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