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同文异教”两岸四地看语文教学的异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3 11:44: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同文异教”两岸四地看语文教学的异同 [zt]
-


  
  2007年9月28~30日,首届两岸四地“同文异教”交流会在澳门濠江中学举行。会议由澳门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会主办,由澳门濠江中学、香港教育学院和澳门中国语文学会协办,珠海市中语会承办。海峡两岸共同展示了七堂语文现场教学课,它们分别是初中的现代文《背影》,分别由澳门培正中学杨珮欣、濠江中学黄晓韵,以及珠海拱北中学黄瑾执教,高中的文言文《陈情表》,分别由深圳新安中学吴泓、香港佛教茂峰法师纪念中学袁国明、蔡凤诗,东莞东华中学秦茵,以及台湾台南科技大学彭易璟执教。每半天的课堂教学之后,由专家点评课例。这次语文交流会,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海峡两岸语文教学的窗口,也使我对中国语文如何教学的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目前仍处于“震荡”期的中国语文教学多了一些现实的思考。
  纵观七堂课,从“同文异教”现场,可以窥视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诸多差异。
  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差异
  一、课文承载着什么
  文以载道,从古至今一直提倡。课文是个例子,它承载着一定的思想文化语言等内容,海峡两岸对于课文所承载的信息,语文课堂应该传承的内容,两岸四地有不同的理解。港澳台三地教师执教时,依据课文向学生渗透一些传统文化与思想,这一点与大陆教师明显不同。比如,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珮欣老师在教学《背影》时,在第一个环节里要求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关于亲情的文章,提到母爱,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是伟文而且备受欢迎,相反,对父亲的爱却显得含蓄,为什么?教师给学生讲解两个概念“父权世界”“三纲五常”。这堂课的末尾,教师给同学们配乐展示一组自己学生写过的亲情文章,最后,留给学生一句古训与之共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香港中学袁国明、蔡凤诗两位教师运用现代语境理论教学《陈情表》,强调语言的交际功用,围绕李密跟皇帝说话时所考虑的交际因素“委婉、谦卑、尊重,以理动人”展开分析。台南科技大学彭易璟老师则几乎是把《陈情表》当作一堂忠孝教育课,整堂课只教学课文第一段,围绕一个“苦”字大做文章,引导学生朗读开头至“形影相吊”处,然后要求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不会留在祖母身边?接着,让学生听读《哭竹生笋》: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教师给学生讲述孟宗尽孝的故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然后,教师引用《论语》里的句子,告诉学生什么是孝。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让学生朗读句子,教师讲解句子的含义。之后,播放《水蜜桃阿嬷》的片子,引领学生观看,要求注意人物对话,观看之后不断问学生,里面的各个人物分别是个怎样的人。把片子里的人物与课文中的李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古人的思想感情有了比较直观的理解。整个一堂课似乎更像是思想品德教育,而不是高中语文教学。相比之下,大陆三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则更多地关注读写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阅读能力,立足文本,关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教材为本,注重语文能力的训练。
  二、目标教学的自觉意识养成与否
  从会议展示的七堂语文课中可以看出,港澳台三地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每堂课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一堂课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本堂课需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澳门培正中学杨珮欣老师教学《背影》在介绍作者之后告诉学生:“这堂课,我只有四个问题,问完就下课。”香港中学的袁国明、蔡凤诗老师教学《陈情表》时,开头就告诉学生,本堂课运用交际语境理论来解读文章,先介绍交际语境理论的因素,提出一些与文本理解和交际训练的要求,然后分组讨论和学习课文,每一个步骤和环节,任务目标与分工非常明确。台南科技大学的彭易璟在教学《陈情表》时,一开始就告诉学生她的授课内容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第一段课文;第二部分讲述历史上孝者,中国古代有24个人(二十四孝子)像李密一样的尽孝者,我们一起评一评;第三部分大家一起观看《水蜜桃阿嬷》的片子,从这里获得启迪。然后,教师一步一步地完成教学任务,每个环节都非常明晰。相比之下,大陆教师在目标教学上还不能做到自觉的无意识的地步。
  笔者在美国学习期间,聆听美国教师的教育学课程,Adam老师就常常告诫我们,每堂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课前提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课堂结束时要检查学生学到了什么。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三、课堂容量的大小有别
  一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多少东西?是不是一定要把一篇文章教学完整了,才算完成任务?两岸四地的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给我们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初中的《背影》一文比较简短,易于一节课内完成教学任务,而高中的《陈情表》一课,文章较长,而且又是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同时囿于港澳两地的国语水平局限,所以,一节课内不可能完成全文的学习任务。台湾教师的教学只完成第一段的朗读与理解,由此延伸到课外,进行孝道教育。香港教师教学《陈情表》时,只抓住李密与皇帝说话时的交际语境因素,分组学习课文,每两组学习一段课文,这样学生的压力显得小多了。相比之下,大陆的两位教师吴泓和秦茵都是一堂课内完成整篇课文的教学,相对说来,课堂容量很大,学生学得很累,老师教得也不轻松。港澳台的课堂教学不贪多、不求全,这一点值得我们思考。
  针对同一篇课文,为什么两岸四地的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的时候会有如此的取舍呢?台南科技大学何三本先生告诉大家,台湾语文教学的大致情况是这样的:一个单元2~3课,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设计,一篇课文活动设计,总目标,每节课要达成的目标。一节课不可能教完一课,所以必须找准切入点。这些切点有:专讲主题,专讲内容,专门讨论文体、结构,或者写作技巧、情意探讨;写作技巧讲解之后有习作。单元活动设计包括对象,比如学生和来听课的专家,抓住要讲的目标,让听众明确你要讲的内容,根据目标,确定活动过程,师生互动。每一个过程后面都有一个评讲,有小测试,执教者准备小奖品。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时间的分配。何先生还告诉我们,两岸语文教材有很大的差异,课文篇数与文本长度上,大陆都比台湾要多要长,难度也大得多;在台湾,光是注音符号的教学就要花费十周的时间;台湾每周4~5节语文课。由于教材内容多少不同,港澳台教师处理教学内容时比大陆教师要灵活得多。
  香港教育学院何文胜先生曾对香港、台湾与大陆教科书的所含信息进行过比较,无论是课文篇数,还是教科书包含的单字数目,以及词语数量,大陆都比港台两地多得多。
  教材的编写特点决定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教材所含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因此,港台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不大,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把网络资讯纳入课堂,使学生放眼教材之外,获得更多的思想文化方面的启迪。
  四、课堂以谁为中心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七堂课的教学给我们展示了海峡两岸的不同理念。三地教师在课堂上处处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他们的需求,比如澳门培正中学的杨珮欣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时,告诉他们“我的课是自由的”。台湾教师彭易璟也在开始时就告诉学生,“有不了解的问题,随时举手发言”。香港袁国明、蔡凤诗的课堂上也是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相比之下,大陆三位教师的课堂上缺少这些细节关怀与提示,因为教学任务重,内容多,而且大陆班级人数多,往往很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的个体需要或差异。
  香港中国语文课程研究会专家告诉我们,香港语文教学的要求是这样的:教师要有教学理念,要求手脑喉并用,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重视模式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读写听说品德能力训练,坚持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坐在教室里知道学什么,知道怎么做,为什么做;建立学习风格。他们认为,一堂有效的课应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平衡发展。
  以上四点是两岸四地语文教学存在的差异。七堂课的教学在给我们展示两岸四地语文课堂风貌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
  我的点滴思考
  一、哪种教法才是中国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方式?
  大陆语文课程改革历经沧桑,从过去的工具性为主转到现在的人文性工具性并重,既重视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训练,又重视文本思想内涵的吸纳与传承,两者不可偏废。因此,语文教师似乎是戴着镣铐跳舞,没有自主处理文本的自由。加上课程标准与统一考试的要求,课堂教学只能以文本为重,以教学为主,灌输给学生应该且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
  大陆教师重视文本理解,夯实语文基础,因此课堂容易沉闷;港台澳课堂注重形式,讲求实用,开展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容易活跃,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却丢失了语文的基础。到底哪种教学方式更有效,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二、七堂课是否真正代表两岸四地的语文教学水平?
  这次活动展示的七堂课,执教者身份有些不同,他们的教学是否真正代表各自区域的教学水平?七堂课中,大陆三节(高中两节,初中一节)澳门两节(初中)都由一线教师执教,他们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大陆和澳门的教学现状,而香港的一节高中语文课是由大学教授亲自指导的,运用现代语境理论进行课文教学,台湾的一节高中语文课则是由大学通识教师执教的,这两节课是否代表来自香港和台湾教学第一线的声音,是否真正代表两地的教学水平?颇费思量。
  三、课例展示时,学生与教师应该使用何种教材版本?
  两天里,我们只看见澳门和大陆的两种教材页面,香港与台湾教材到底怎样,我们没有看到。往后举行这类活动时,各地教师最好使用自己区域的版本,这样也让听课者明白执教者是如何使用教材的。
  四、文本阅读、交际训练、品德教育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如何处理这些关系?两岸四地有不同的看法。
  从七堂课的展示中可以看出,台湾教师处理教材时有很大的自由,往往抓住文本的一个焦点,往深处挖掘,重在生“根”,香港则延用国外教育理论,重视实用,而大陆教师则立足文本,重视读写训练。因此,台湾的注重品德教育,香港的强调交际训练,大陆的注重文本阅读训练,三者之间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中国语文到底应该以何种方式作为重点才最符合科学规律?
  五、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王小莘女士,竭力主张坚守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要紧紧扣住“教学目的”进行,这个“目的”两岸四地应该大同小异。她说,语文教改万改不离其宗,即提高掌握语用能力。通过语言教学,提高书面语、口头语言的运用能力。她认为,现在的课堂教学在求新求异中,忽略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她还说道,语文课要教出语文味,文言文要讲出文言的特点,这四堂《陈情表》的教学,对古今异义点得不透,比如“六月生孩”的“孩”应该是小孩笑的意思,没有教师点到;至于词与词组的区别,教学中也没有提及。学生学习语言,应该从教材、从教师的口中模仿学习,但是,几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准备得不够流畅规范。珠海市中语会理事长容理诚先生也十分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主。
  六、古音问题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
  这次展示的四节文言文教学课中,对于“除臣洗马”的“洗”字,共出现三种读音,香港的读作xǐ,东莞的读作xīǎn,深圳的读作xīān。台南科技大学何三本先生认为,这个“洗”应读作xīān。面对一个古音,我们到底该选择哪种读法?
  七、如何调动语文学习兴趣?
  从香港台湾展示的课例来看,他们运用活动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有了,扎实的基础训练却丢了。如何处理课堂形式与内容训练这对矛盾?语文课堂到底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兴趣问题应该理性对待,特别是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如果还凭着兴趣来学语文,则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必须把兴趣与责任和义务结合起来,学习语文是必须的事情,读写能力是学生安身立命之本,所以,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有意识地学习,这才是最重要的。
  八、语文课是解决问题还是领会文本?
  听课者与专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课堂教学中解决的问题来自学生才最好。从七节课的展示来看,绝大部分问题都来自教师,由教师事先设计,然后提出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课文的过程变成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因此,课堂教学中注重解决问题,而忽略了诵读文本,忽略了对文本所含情意的理解,七堂课中,只有深圳吴泓老师的课堂里还飘荡着琅琅的书声。因此,那篇令作者多处感动涕零的《背影》根本无法催人泪下,千百年来的至忠至孝第一文的《陈情表》,也无法触动读者的心灵。东莞的秦茵老师倒是注意到让学生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学生的问题倒是提出不少,但是,教师课堂驾驭不力,缺乏对问题的快速分类归纳与提炼。语文课堂应该是涵养性情、锤炼语言、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场所,因此,不能把解决问题当作语文教学的手段和目的。
  专家的一句话点评
  这次会议邀请的十几位专家分别来自不同的教育岗位,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评点七节课,给与会教师很多启发。其中,南山区的唐建新老师站在坚守六年课改第一线的立场,对于大陆课堂教学返朴归真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香港台湾的专家分别给我们介绍了两地的语文教学情况,使我们大开眼界。
  最后,听课教师要求点评专家用一句话概括两岸四地语文教学的异同。各位专家评委则分别用简洁的语言尝试着进行了概括:
  唐建新:大陆教师按照国家意志、课程标准教学,坚持教师为中心,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下的国家意志;港澳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教学自如,体现的是工商社会的实惠诉求。理想的状态是两者的结合。
  马新明:港澳台教师上课开着门,眼睛看外面,大陆教师关着门,眼睛看书本,因为考试压力大,教师有苦衷,这是一种教育的无奈。
  何三本:台湾的《背影》没有来。已上课者情感不够丰富,台湾的课堂海阔天空,选择一个重点自由发挥。
  王小莘:大陆教法传统,港台创新,别开生面。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两岸应该大同小异。
  张锐:大陆在新课程标准下,求同者多,求异者少。港台课堂比较自由。
  梁振威:语文的文与道的关系要处理好,明确什么是手段,什么是目的。手段可以有很多种,目的只有一个。教学者必须明确这一点。
  陈钟梁:台湾重视人情、人性、人味;香港吸取西方精华,课堂方式活跃,但对文本钻研不足;澳门语文教学很稳定,学生规矩礼貌;大陆的语文教学引用股市语言来形容就是处于“震荡”期,虽然多数时候是飘红的。
  附注:参加课例评点的专家:
  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钟梁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锐先生
  珠海市中语会会长容理诚先生
  深圳市南山区教研室副主任唐建新先生
  东莞市中语会会长马新民先生
  台湾南科技大学教授何三本先生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主任汤浩坚博士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谢家浩博士
  香港教育学院中文学系何文胜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澳门校友会会长林朗先生
  澳门科技大学教授王小莘女士
  香港中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学会会长梁振威先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18:14 , Processed in 0.0660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