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授叹小学作文套话、假话连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4 02: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授叹小学作文套话、假话连篇
2010年12月08日

解放牛网






为了拿高分,小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言不由衷。
CFP图片
晨报记者 林颖颖
因为几乎每回辅导的作文都不及格,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李一扬(化名)如今已被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下了“禁辅令”,拿着此后妻子按照规范辅导出的几篇高分作文,他不免感慨又痛心:“四平八稳、死气沉沉,套话连篇,这竟然就是老师眼里的好作文! ”
小学语文成了“新八股”,这不是这位中文系教授一人之感慨。
高分秘诀就是遵循套路
作为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李一扬在学界广有名气,出过多本文学专著,并曾获多种文学奖项。
然而这样一位在文学上颇有造诣的学者,却在女儿的作文辅导上屡屡失手。他的女儿如今就读于上海某重点小学,从二年级开始,作文功课就由他这个“教授爸爸”辅导。“我会先启发她对作文题目的理解,让她写出真情实感、但每回作文几乎都是不及格,有一次考试,她按照我的辅导思路写,满分15分只拿了7分,现在女儿已经完全不让我教她写作文了,后来我太太就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辅导,没想到经常能拿到A,还作为范文上了学校网站!”
李一扬就此摸出了小学作文拿高分的秘诀,“老师先为孩子概括出各段写什么,比如写一篇游园文章,就规定开始要写草草、然后写到心情,最后落实到环保、护大自然。如果不按照这个套路,就是低分”。
很多小学生家长有着和这位中文系教授一样的感触。在某知名育儿论坛上,一则“请给男孩们更多的作文空间”为题的帖子,引起众多家长共鸣。“看到春天,就要想到繁似锦感慨不已,写到老师,就要写到蜡烛精神又要感慨不已。孩子哪有那么多的感慨啊?实在没得写就开始编。”发帖者“gongwuji”写道:“儿子写过我家包饺子时其乐融融的场景,可是我们家从不包饺子,儿子居然还编了一连串的小细节,什么饺子破了,面粉弄到脸上大家哈哈大笑,全是按照套路编的……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写写他们的真实感受呢?”
一位家长在回帖中写道:“如果自我感觉作文写得很流畅的,一定失分多;如果自认为写得干巴巴的,一定扣分少。这是我家孩子自己发现的规律”。
不符合教纲考试会吃亏
一位家长在谈及孩子的作文问题时说道:“我儿子在上小学时,语文成绩拖后腿,失分最多的就是作文。他的老师告诉我:孩子的作文很有想像力,她也觉得不错,但是不符合教纲,所以在应试体制下会很吃亏”。
瑞金二路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杭丽坦言,其实很多老师也希望能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写,但小学作文命题和评改,尤其是考试,还是要有一定的规范,否则拿高分的可能性不大。“比如有作文题是‘我爱我家’,要求写一件事,但有的孩子会既写妈妈又写爸爸,其实写得很生动,也闪烁出了很多心灵火,确实是一篇好文章,但并不符合‘一件事’这个规范,这样分数就会打折了”。“由于小学生刚开始学写文章,还是需要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技巧。”不过,杭丽表示,虽然写文章在结构上需要教,但内容上却不一定要强制。“比如游园的文章,教师可以在文章立意上指导学生,但没有必要最后一定要联系到环保。如果这样统一要求,确实有些太‘过’了。”
过度设框架只会限制思维
对于目前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俊也颇为感慨,“其实,中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逻辑思维还不可能达到非常严谨的程度,过度地指定框框架架只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今年,吴俊曾应邀赴京参加了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研讨活动。“与会专家、评委也对目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和文学写作进行了探讨。近年来,社会上越来越多地涌现各种作文竞赛、包括引发反响的‘新概念’,大有产业化趋势。这些事本来都应该是学校来做的,为什么政府、各种机构以及社会力量会对中小学作文这么关注?”吴俊认为,目前的中小学作文教学已远落后于社会对文学的需要,而社会力量已意识到这一严重性,并已在对这种缺失进行弥补,而如此现状,也值得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和教育管理者深思。
记者手记
写作如育人,岂能标准化
写这篇手记,记者不由得想起晨报此前关于“清华降分招偏才”的报道。一个是因为社会对人才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造成偏才、怪才无用武之地;一个是应试体制对学生作文的标准化要求,造成小学生作文说假话、套话。两者均折射出“为学”的机械化问题
对于本文的话题,教育学者尹建莉曾说:当我们苦苦寻找“写作技巧”时,其实技巧多么简单——写作时请首先记住 “说真话”。毕竟,培养一个人如何写作,更是教他(她)如何做人。因为讲真话的勇气和能力,如果不从小培养,也许一辈子也找不回来了。
然而,究竟是什么,令原本天真自在的小学生说不出真情实感?说真话更需要的,是勇气、能力,还是环境?
这个问题实在太大,但简而言之,什么时候我们的授课老师、阅卷老师有能力、有胆识不受考试大纲的束缚,真正从文学的角度评判一篇文章的好坏;什么时候我们的家长能够不以考试分数来区分好孩子和坏孩子;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再以生产标准零件的方式来培养人,到那时,孩子天真的想法和真实的感受才能在作文当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否则,学再多写作技巧,看再多的优秀作文选,到了考场上,还是只会看到草就歌颂自然、看到蜡烛必须联想到老师、一件有意义的事不是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钉扣子扎破手,“脖子上的红领巾”永远都会像大力水手的菠菜一样,成为小作者们文章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郑渊洁曾在他的童话 《舒克贝塔历险记》中写道:“如果一个社会总要求孩子说大人话、办大人事,那这个社会的大人一定总在说孩子话、办孩子事。 ”其中的奥妙与联系,一言难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2:15 , Processed in 0.0804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