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幼儿举办“婚礼” 游戏还是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8 14:4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儿举办“婚礼” 游戏还是教育?  2013年01月18日  作者:李见新  
付业兴 绘
  □事件回放 
  1月14日,《郑州晚报》报道:当地一家幼儿园为100多名孩子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集体婚礼”。“新郎”、“新娘”穿着礼服,按照大人结婚的程序,接受询问、宣誓、戴戒指,互相拥抱表达爱意,家长也在婚礼现场“见证”。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和广泛讨论,一时众说纷纭,争辩激烈。 
  园方:这是正常的性教育活动 
  据本次活动的策划者、郑州市金水区摇篮幼儿园负责人何峰介绍,幼儿园举办这样的活动已有3年多了,而通过每半个月一次的家长会宣传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已经有6年了。 
  何峰告诉记者,该园对幼儿进行性教育,是联合国儿童福利基金会与国家计生协联合开展的“少儿生殖健康与生活技能”项目内容,该项目目前只在河南、吉林和甘肃三个省开展。为孩子举办“婚礼”是幼儿园性教育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其他活动还有给孩子们观看带生殖器的布娃娃、让孩子们观看相关的性教育影视片等。 
  “性差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教育没有早晚之说,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性的认识不一样,采取的教育方式可能也不一样。孩子的性观念,是在大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通过开展成人化的活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很多孩子都玩过‘过家家’的游戏,我们举办的这次活动和‘过家家’的性质相同,与成人的恋爱、婚姻是两码事。”何峰说。 
  当记者问起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效时,何峰说:“多年的实践证明,一系列性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们园的孩子普遍比其他园的孩子性格开朗,责任心强,懂得也多,他们对小朋友、对老师、对父母也更关心。” 
  支持: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适当方式,有计划地开展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或者性健康教育。那么,“集体婚礼”是不是幼儿园对儿童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好方式呢?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心理学教授马锦华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谈起发生在幼儿园这场备受争议的“集体婚礼”,她告诉记者:“我觉得没有什么不良影响。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些活动不会对孩子带来什么身心伤害,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后性心理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就是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体验性别角色,强化责任意识,从儿童心理成长的角度来说,有其积极意义。” 
  反对:有婚姻观游戏化的风险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王振存在接受采访时说:“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定要慎重。婚姻和爱情是很神圣的事情,是不能随意被游戏化的。让幼儿园的孩子装扮成‘新郎’、‘新娘’举行婚礼,甚至还互相拥抱说‘我爱你’,是欠妥当的,因为这种方式有导致孩子未来婚姻观、爱情观游戏化的风险。” 
  王振存认为,对中国的孩子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国情和孩子身心发展的阶段及特征,要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不宜采取过分成人化的思维和设计。也有研究表明,8岁至12岁是开展性教育的理想阶段,到什么年龄阶段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应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通过举办“婚礼”对幼儿进行性知识和健康婚恋观教育,有揠苗助长的倾向。 
  在郑州市金水区实验幼儿园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接孩子的家长,他们普遍认为,对幼儿园的孩子开展性教育有点过早,举办“集体婚礼”的做法有点偏激。 
  谈起同行的做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幼儿园园长表示:“婚姻是一个人成长中必经的一个过程,但婚姻不是儿戏。通过举办‘集体婚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等于把成人化的思维嫁接到孩子的头脑中,让他们过早地‘玩’婚姻游戏。”(本报记者 李见新)
  《中国教育报》2013年1月18日第2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5:32 , Processed in 0.06329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