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谈改革: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3 08:58: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谈改革:从视听教育到信息化教育
2005-08-15
一、两个阶段
  自1978年我国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以来,已经过去25年。这25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视听教育阶段和信息化教育阶段。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7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的经济重建,教育复苏,电化教育重新起步,一切从头做起,立机构、组队伍、添设备、编教材、出书刊、开课程、建专业、搞试验,各项建设,红红火火,迅速发展。电化教育的“三件”(硬件、软件、潜件)建设:硬件建设,收“两机一幕”到电教系统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八室一站三系统)[1] 软件建设,由个别学科的重点、难点幻灯、录音教材的开发到各科现代教材体系(由书本教材系统和非书本教材系统两个部分构成)[2] 潜件建设,由电教概念、特点、作用等的简单阐释,到初步构成以“七论”(本质论、功能论、发展论、媒体论、过程论、方法论、管理论)[3]为内容的理论体系框架等,我国电化教育的“三件”建设,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视听教育阶段,电教领域应用的主流技术是:投影、录音、电视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戴尔的《经验之塔》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信息化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现在)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教育信息高速公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育系统的建设并投入使用。90年代中期,随着网络教育的兴起,我国的电化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电教“三件”建设的重点发生了变化。硬件建设,以网络教室和校园网的建设为主。软件建设,以网上课程和数字化教材的建设为主。潜件建设,以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理论和方法的探究为主。进入信息化教育阶段,电教领域的主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起主导作用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四项主要业绩
  1.25年的电教实践,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统天下,促进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发展。电子技术媒体的开发与应用,大大丰富了教育教学资源,改变了人类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途径。网络教育的兴起,极大地扩展了教育教学的空间,为学习者营造了第二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电教实践中构建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优化了教育教学传播过程,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营造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电教事业。我们的电教机构的建设、电教专业的建设、空中学校系统的建设、电教基础设施的建设,等等,就规模来说,都是举世无双的。这是中外教育史上的伟大壮举。
  3.25年的电教实践,大大改变了人们对电教的认识。“没有电教的突破,不会有教改的突破”、“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制高点”等结论,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正在变成大众的自觉行动。
  4.25年的电教实践,不断提高了电教者对自身的认识:
  (1)树立了“大电教”的概念,明确了大小电教的九点区别[4]。
  (2)端正了对电教者角色的认识。电教者不应是单纯的“三子”(做片子、放带子、修机子)服务员,而应是教育革新者。
  (3)初步探明了成功电教的5个标准。办好电教,要重视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与应用,但这不是唯一的。成功的电教由5个要素组成:全新的电教理念(主要指6种现代教育观:素质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双主体教育观、创新教育观、情商为主教育观、四大支柱教育观);丰厚的电教资源(主要指要有完善的现代信息技术环境和现代教材体系;要有广大的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电教人员);先进的电教技术(主要指3种技术: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探究的电教模式(以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促进学生智慧潜能的发展为宗旨,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自主建构,而不仅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规范的电教管理(管理要规范化,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上述5个方面,是成功电教的五大支柱,也是衡量电教是否成功的5个标准。
  三、当前的问题
  1.名称问题
  这是一个老问题,争议了几十年,有多少次高峰期,但问题并未最终解决。同是主要运用电子音像媒体(不是主要用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来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这件事,而名称不同,如电化教育、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传播、教育工艺、教育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育,等等,主张不一。到底用什么名称呢?关于名称问题,笔者也谈过一些浅见,有点文字记载[5][6],就不在这里重复了。前几年,有人问笔者,为什么要坚持电化教育这个名称?笔者说,其实不是要坚持电化教育这个名称,而是要坚持它的实质。它的实质,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述:强调以现代教育媒体的研究和应用为重心;强调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这也是我国的电化教育与美国的教育技术最大的不同。如果它的内涵包括了上面所说的两名话,用什么名称都无关紧要。如果说的是教育技术,做的是电化教育,改名又有多大意义呢?
  鉴于目前我国信息技术产品社会化和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并不是很高的,仍然非常需要提倡利用现代技术媒体(包括录音、投影、电视、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保留“电化教育”的名称,不会有什么坏处。或者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名称。为了更加体现时代特色,也可以“信息化教育”的名称。“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三者名称不同,但他们可以是同义的。
  2.定位问题
  学科定位问题,是学科建设中的头等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目前人们看法不一。下面谈谈笔者对这个问题的一点认识。
  我国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学科,应定位为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完整公式是:
  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四个要素:
  两个方面
  (1)现代教育思想、理论:1)现代教育思想,主要有6种现代教育观;2)现代教育理论,主要是学习理论、教育传播学、教育信息论等。
  (2)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3种技术:1)教育教学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即现代教育媒体,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2)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工作方法,即媒传教学法,是一种智能形态的技术;3)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系统方法。即教学设计,也是智能形态的技术。
四个要素
  (1)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现代教育媒体的理论和应用
  (3)媒体教学的理论和方法
  (4)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应按照这四个要素建立我国教育技术学的内容体系。应按照这四个要素建立我国教育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按照这四个要素建立我国教育技术学人员的素质体质。
  关于定位问题,前两天,在《中国电化教育》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7],说“采用‘全部物化形态+部分智能形态’技术定义的教育技术定位。”“这是我国当前最为领先的教育技术定位的观点”,并举出了其代表论著。看后,觉得有些问题值得商榷。不知道该文的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是引用率最高?发行量最大?实践中应用的最广?……。笔者想起了55年前(1948年)看过的第一本视听教育的书(EdgarDale.Audio-Visual.MethodsinTeaching.TheDrydenPriss,Inc.1946),以及后业看过的一些视听教育的书,不都是这样的“定位的观点”吗?该文还谈到要确立“‘全部物化形态+全部智能形态’这种广义技术定义下的教育技术定位”。这不就是要走进“普通教学论”了吗?“教育技术可能也就会是多余的了。
  3.过渡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出现了这样两种说法:第一种是“电化教育只管幻灯、投影、录音、电视,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第二种是“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过渡”。令人困惑。
  第一种说法,显然是对电化教育的误解。从书本看,所有的电教概论书,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计算机及其教育应用;从实际看,最初的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如“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许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辅助教育与管理教育”课程、石家庄陆军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应用系统”的建设、“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等等,不都是由电教人做出来的吗?怎么能说“电化教育不包括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呢?
  第二种说法与第一种说法可能有关,也可能没有。但笔者总觉得有些不妥。理论上难以说通,实践上弊多利少。目前“过渡”的情况,有些地方“名称”过渡掉了,但“实质”好像还没有。教育技术领域人们做的事情,如网络建设、课件开发等,各级学会组织进行的课题研究,如“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等等,都没有越出电化教育的范畴。令人惋惜的是各级电教机构职能“过渡”掉了不少。机构的设置,除电教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外,又有了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计算机中心等等,机构重叠,造成了不少浪费。有利家家争着做。无利家家不愿做的现象也有发生。特别是中央电教机构职能的削弱,并不利于电教事业的发展。我国电教系统是一个大系统,它由5个子系统所组成。普通学校电教系统;高等学校电教系统;成人教育电教系统(包括各行业电教部门、部队电教部门、党员电教部门等);广播电视教育系统;计算机网络教育系统。按照我国国情,需要在中央有个组织、领导、协调各方面工作的管理机构。也许有人说,美国就没有这样的机构。是的,美国没有,他们有他们的国情。我们不能只是解读“外经”也可以另立“新经”。中国人应该也有自己的东西。
  如果要说“过渡”,不如说从“视听教育过渡到信息化教育”,这样可能要好些。
  四、头10年的展望
  21世纪头10年,将是我国电化教育全面繁荣的10年。其主要标志是:
  1.电化教育的信息化特征将日益显著
  信息化特征指五化三性:
  五化:教育信息化显示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处理数字化;教育信息存储光盘化;教育信息传输网络化;教育信息管理智能化。
  三性:开放性;非线性;交互性。
  2.电化教育的整合功能将日益加大
  将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深入各科教学领域,促进各科新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将更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整合,使之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支柱。
  3.电化教育的效益观念将日益加强
  重视效益、讲究效益的观念将有所发展。做事不讲效率和效益、制作教材不计成本、制作与使用不挂钩等毛病会有所改善。电化教育效果的研究将有所加强。
  4.电化教育产业将日益兴旺
  电教产品的性能会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会变得越来越小、越便宜、越方便、越聪明。电教器材、教材的商品市场会日益扩大。
  5.数字化教育社区[8]将异军突起,成为促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一体化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动力。
  进入新世纪后,数字化社区的建立开始为人们所关注,今后将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1:57 , Processed in 0.1014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