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话作家专家:请家长对待儿童阅读不要功利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10: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话作家专家:请家长对待儿童阅读不要功利化  2013年01月21日  作者:李苑   来源:光明日报
作家专家吁请家长对待儿童阅读不要功利化——先让孩子爱上读书
  ——孩子爱上阅读,但不读重要的书怎么办?
  ——只要一个孩子爱上阅读,最重要的、最经典的书他总会读到,如果他不喜欢阅读,重要、不重要的他都不会去读。读书是一种终生的学习能力,只要把孩子引领上阅读之路,有了很好的阅读习惯,他们自然会主动地去找书、读书,所有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这段对话,发生在中美两位作家之间。问的人是白冰,中国儿童作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作答的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坦。时间是2009年,斯坦第一次来北京时。
  斯坦的书全球销量累计超过3.5亿册,而他的写作生涯正是从爱上阅读开始的。孩童时的斯坦,爱看惊险小说、惊险连环画。有一天,他在理发店发现两部很好看的连环画《惊险地窟》和《魔界奇谭》,为了看完,斯坦每个星期六都去那家理发店理发。由此,很长时间他的头发都是短短的。
  如果儿时的斯坦在中国,恐怕不会如此幸运。中国的很多家长,无法容忍孩子如此热爱连环画,他们视连环画为“闲书”。从事文字工作的王先生一直为上中学的孩子爱看“闲书”而抱怨,“她不爱看经典名著,偏老看乱七八糟的小说,那有什么用啊。”现在,有这样烦恼的家长随处可见。
  儿童阅读是否开卷有益?读闲书和读经典是否矛盾?不久前的一天,一场关于儿童阅读功利化的对话,再次发生在白冰与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李学谦之间。
  “现在很多家长有一种功利的想法,觉得今天读的书今天就要见效。”秦文君这样说是因为,她经常听到有家长在抱怨孩子不看“正经书”,但她认为,“没有一个孩子是抱着‘我要受教育’的念头来阅读的,如果一开始就把一些很枯燥的、承载着家长期望的书给孩子,孩子会对阅读产生畏惧感,最终可能远离阅读。”
  家长对于儿童阅读的功利思想造成了很多阅读误区。白冰分析说:“一些家长只注重孩子通过阅读提升智力,却忽视孩子人格的成长、情感世界的构建,造成一些孩子智商虽高情商却低的情况;很多家长只看重孩子读经典,却忘记了引领孩子走入阅读世界,让他们爱上阅读更重要,因为那将使孩子获益终生。片面强调功利阅读,强迫孩子遵从家长意志,往往会造成孩子的心理逆反,导致孩子终生学习的障碍。”
  家长不能太功利,出版也不能。白冰说:“少儿图书出版也是教育工作,读书是一件润物细无声的事情,要让儿童在阳光雨露中自然成长,而讲功利却如同拔苗助长。”
  李学谦至今记得中学时代读《马克思传》中青年马克思说的一句话,话的大意是:我的皮还不够厚,不能用背对着苦难的人间。李学谦说这句话对他影响很大。“从应付考试的角度看,这本书似乎没有直接的用处,但是却给我的精神世界打了底色。我希望老师、父母们能够引导孩子读一些看似没什么‘实用’,但却能为孩子的精神世界打底、可能会影响孩子终生的书。”
  在推动儿童阅读方面,广东全民阅读专家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主任曹长林给出了他们在广东省推动儿童阅读五年的经验。“儿童阅读能力培养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激发儿童兴趣、调动儿童热情、尽可能让家长与孩子共读。”曹长林说,家长的功利心态可以理解,可以与学校的作文课、课外阅读课等合作,通过阅读指导孩子们写作文,这个方式比较容易被老师和家长接受。此外,要把分级阅读的理念向老师和家长传播,“小学低年级的孩子更喜欢图画和感情丰富的图书,如《三只小狼和一只大坏猪》;而高年级的学生更喜欢《人类的大脑》等科普类的图书,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阅读爱好,为孩子提供不同的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记者 李苑)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读”系列:为读者阐释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   作者:马婕 
  “这样读”系列,彭懿、徐鲁等著,接力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该丛书是目前国内市场上填补空白的一套作品。全书从具体的方法切入,与市面上那种阅读鉴赏类图书全然不同,主要为广大少年儿童读者阐释阅读经典作品的方法。此外,它不仅适合孩子阅读,适合老师做教学参考,也适合儿童文学爱好者做研究资料。
  “这样读系列”分为彩图版和黑白版两个版本,是一个开放的系列。首批将推出《图画书应该这样读》、《童话应该这样读》、《散文应该这样读》、《科幻应该这样读》。第二批计划于2013年6月推出《小说应该这样读》、《童诗应该这样读》。每部作品大致分为“什么是童话(或小说等)”、“为什么要读童话(或小说等)”、“怎样读童话(或小说等)”、国内外经典作品推荐书目等几个部分,同时配有各领域名家的作者照片和作品封面,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1.《图画书应该这样读》
  该书通过具体的7个步骤,即封面和封底、环衬、文字和图画怎样讲故事、是什么力量推动读者去翻页、反复多看几遍、版面设计、讨论,并以世界经典图画书作为案例,细致深入地逐页进行分析,教读者如何阅读和欣赏图画书,极具实用性和可读性。它不用学术术语,不对文本做过剩的解读,更不会卖弄似的大谈什么抽象的绘画理论,因此阅读起来一点儿都不枯燥乏味。该书的叙述口吻十分亲切,平易近人,因为在文中还虚拟了一个不断发问的“你”(即一个小学生),有问有答,更像是在教室里和孩子们分享一本图画书的记录,让读者产生一种临场感。因为取得了出版社及作者的授权,所以每讲到一本图画书,都会有相关的画面可以对照着看,让读者清楚地了解作者在说些什么。
  2.《童话应该这样读》
  该书从“童话是什么”、“为什么要读童话”入手,进而讲到 “如何读童话”(即读童话的各种方法和角度),包括童话的三种幻想类型、两大艺术流派、好童话的标准、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令人难忘的童话人物等,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全面系统地带读者走入童话的阅读世界,读出童话的趣味和智慧。正如作者所说,童话是上帝送给儿童的恩物,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推进器和心理健康的营养素。通过本书,孩子家长和老师能够发现童话的更多价值,学会读童话,从而让孩子的童年倍加受益。
  3.《散文应该这样读》
  该书告诉读者什么是散文,从散文让心灵得到升华,散文让人享受恬静之美,散文让人励志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要读散文。最后,作者用很多经典的散文案例,分析了如何读散文。最后,作者在自己的经验基础上向读者推荐了阅读书目。
  4.《科幻应该这样读》
  作者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什么是科幻文学,为什么要读科幻文学。在具体内容上,作者用几大科幻大师为主线,向读者介绍了各种科幻文体,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幻的现实意义和写作手法。最后,作者向读者推荐了经典科幻文学书目,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科幻世界的门。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07:59:5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文化研究文库”序  2013年01月24日  作者:方卫平   来源:中华读书报
  儿童文学博士作为一个群体的研究力量,开始以一种低调的姿态证明和展露自身。

  由笔者主编、海燕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化研究文库”,辑录了五位文学博士的专业研究成果,由五位作者在各自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在年轻的学院研究者日益成为学术研究新生力量的今天,我们期望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从一个角度来记录和呈现活跃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领域的这个充满活力的学术群体的研究动向与面貌。
  丛书的论题主要集中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在古老的人类文学谱系中,儿童文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文类,针对这一文类的理论研究更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自觉的儿童文学研究历时都并不久长,与其他文学门类相比,其研究的积淀也并不十分深厚。然而,当代儿童文学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所完成的学术提升,却格外引人注目。尤其是在近三十年间,当代儿童文学研究在理论建构和批评拓展层面均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日益将这一研究领域推向一个更为丰富和成熟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来自学院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力量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说,当代儿童文学学术研究的重大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高校的专业研究力量得以实现的。当代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儿童文学研究者如佩里·诺得曼、彼得·亨特、杰克·齐普斯等,无不是受过学院专业培养的学者,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仍然留在高校从事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国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一批从新时期最早的研究生培养体制下走出来的年轻的儿童文学研究者,同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与此同时,随着学院研究的持续拓展和深化,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密度、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得到新的开掘。
  这其中,处于学院培养体制顶端的博士生阶段专业研究,对于当代儿童文学学术事业的延续和拓展又起到了一种生力军式的作用。在美国,这一点很早就被儿童文学学科的早期建设者们所注意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第一份专业的儿童文学学术研究刊物《儿童文学》(年刊)问世之初,其中一个十分关键的办刊举措,就是在刊物中专门开辟“学位论文索引”的专栏,用以开列相应年份完成的涉及儿童文学研究论题的学位论文目录。今天,一批儿童文学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已经成为美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学会季刊》、《狮子与独角兽》等刊物的重要供稿者,与此同时,近二十余年间出版的许多影响深广的儿童文学研究论著都属于博士阶段的研究成果。这些年轻研究者的论文和著作往往善于从材料中独辟蹊径,来发掘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视角,其论说也十分富于理论创新的锐意和朝气。今天,这些年轻的力量正在越来越成为西方儿童文学研究的学术主力。
  在国内,儿童文学博士生培养机制的建立还是近十余年间的事情,儿童文学博士作为一个群体的研究力量,也刚刚开始以一种低调的姿态证明和展露自身。但我们很可以从中窥见年轻一代学院派研究者的学术实力与潜力。它既表现在研究者对于已经建立起来的儿童文学理论谱系的继承和延伸上,也表现在他们对于诸多新的富于当代性的研究论题的发现和开拓上。
  收入本丛书的陈恩黎博士的《儿童文学中的轻逸美学》与钱淑英博士的《雅努斯的面孔:魔幻与儿童文学》,分别探讨儿童文学的两个美学范畴,两位研究者所对准的美学论题尽管不一,但却一致地凸显了当下儿童文学美学研究对于文本解析的器重和对于本土儿童文学艺术命运的关怀。王晶博士的《经典化与迪士尼化》与陈莉博士的《中国儿童文学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体现了当代儿童文学研究朝向“文化方法”的拓展。郑素华博士的《审美教育行为特征探析》,则是一部十分厚重的审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主要由一批年轻的研究力量所参与促成的儿童文学理论批评的学术突破和建构,对于我这样的亲历者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为许多难以忘却的回忆所填满的历史片断;今天,我们的年青人或许正在逐渐地、然而也是全面地“超越”我们。我所说的“超越”也并非意指一种研究高下的比较——这无疑是一个要留给历史的话题,而是指新的现实环境下青年一代研究者在研究视野、理论和方法上所显示的学术提升的姿态。今天,这种姿态正在越来越影响到中国儿童文学和文化研究的理论格局和学术水平。(方卫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20:03 , Processed in 0.0955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