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没有思想的转变,一切的改革也许都是枉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30 11:0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思想的转变,一切的改革也许都是枉然[zt]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确切的说应该是1999年由原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的。它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是面向未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提出没什么问题,其本质是要引领教育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其目的是要我们的学生既要成人,又要成才,把学生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十几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番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出现了五花八门,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但并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换汤不换药,导致应试教育之风愈演愈烈。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已经陷入了
“唯分数论”而置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于不顾的泥潭中。

凌校长说:时下的教育,实质上还是“知识教学的定位”的,是“实质训练说”的体现。教学,始终是以知识学习本身为目的的,因为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主要的评价标准就是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所以
“课改”,改来改去还是在侧重于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和理解上打转转。也就是说,不是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改革,忽视了作为个体存在的鲜活的生命,也就曲解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本质。

由此可见,现在的素质教育走向了光滑的冰面,冰面上尽管可以玩出很多花样,但那不适合教育。素质教育是静悄悄的,长期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实施的,他成功的标志是国民的全面素质得到明显提高。素质教育不是方法,是理念,是教育渗透;素质教育的根本应是人,是在成全人,尊重人的基础上完成的。就像凌宗伟校长说的那样:“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人的教育,使人为人的,就是发展人的潜能和心智的,就是彰显人性之善,使人能更好的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天分和特长。”因此,我们应“以一个个具体的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
课改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新教育和旧教育的对比,也不在于进步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对立,而在于什么东西才有资格配得上教育这一名称。”也就是说要在充分尊重人的基础上顺随人性,尊重教育发展和人性发展的规律,站在“学生立场上考虑教育的目标、途径与方法,在学生立场上考虑课程的设置及教学与评价。”

2001年全国素质教育工作会在烟台召开,最后结论是先改教材,就有了新课程改革,出台了《新课程标准》。之后就围绕教材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课堂的改革轰轰烈烈的一直进行到现在。也许在一开始的导向上就出了问题,应该叫思想先行,而不是教材现行。

当然,我认为,教材的改革,课程的改革、课堂的改革都没有错,素质教育的提法更没有错,但思想观念的转变没有到位。以功利教育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之所以愈演愈烈,其根本是思想,是好大喜功,光宗耀祖,报喜不报忧的传统的观念在作怪。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就是浮夸之风,在现在的表现就是向学生要成绩。成绩好了就成了名校,就成了学习的楷模,于是,也就有了成熟的所谓这模式、那模式。

其次,我认为,还有一个落实问题。试问真正按课程标准来落实的学校有几个?很多的学校就是上级来检查时糊弄糊弄就过去了,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而检查的也是官位主义在作怪,明知道是造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上到下,许多的形式主义在作怪,这也许是文化大革命的遗风在作怪吧!

综上所述,究其根本,就是思想在作怪。我认为,要想有一次真正的教育改革,那就先从思想改起吧!没有思想的转变,一切的改革也许都是枉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59 , Processed in 0.0727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