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尊受居者——孔仲起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 13:4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尊受居者——孔仲起传

2013年01月18日
叶文玲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孔仲起的山水画以大气雄浑见长,尤其在中国画的云水表现领域有开拓性的贡献。著有《尊受居》《山水画谱》《孔仲起画集》等专著,出版画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孔仲起》《百年中国书画》等。
  
  孔仲起——这位孔子的七十三世孙,其曾祖孔杏生、祖父孔子瑜及其父亲孔小瑜,都曾是著名画家。
  生于1934年的孔仲起,在精神食粮十分魇足、经济条件却捉襟见肘的家庭中长大。祖传虽有荣耀家世,家境却十分贫薄,又兼兄弟姐妹众多,少年时,家况一直非常清寒。由于家贫,14岁的孔仲起只上了半年初中,就失学了。
  迫于家况,其父孔小瑜在上世纪50年代中,毅然放弃了上海这一黄金宝地,守信重诺奔赴皖中,执教于合肥安徽艺术学校。上世纪80年代中,孔小瑜以86岁高龄安然谢世。
  1950年春,从父亲赴港谋生年余,到1956年别沪赴皖前,孔仲起的长兄孔伯容参军,且长期卧病,孔仲起作为这个人口众多家庭的第二个儿子,早早就挑起了为家庭谋生为父母分忧的大梁。1951年年初,承父执郑午昌介绍,去新成立的连环画联合书店学习培训,奈因暂无收入而不得不放弃。下半年,17岁的孔仲起进入英雄金笔厂当工人,虽然收入微薄,总算结束了入不敷出的状况,生活渐渐安定起来。
  书山无路勤为径,春风有脚到柴门。尽管是金笔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孔仲起的那管只蘸了7年墨水的笔,却从不落闲,他刻苦自学,将学连环画的基本功充分运用发挥,工会、厂里的宣传板报,都是他挥洒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他勤朴敦厚的品性,更为大家嘉许赏识。不久,他当上了《劳动报》《解放日报》的通讯员。
  1954年,孔仲起因一幅小小的漫画《早与不早》,获上海职工美展一等奖。工人画家孔仲起的名字,也因这业余创作的小小初试而在金笔厂显山露水。1955年,因为有感于有人干活偷懒,惊讶于有人从汽车上偷卸木头,他立刻又创作了一幅漫画《假如大家都有这样想法》,这幅画再次获得全国职工美展一等奖。同年,全国总工会在由各基层单位上报的“保送”名单中,选中了这位善善面相、善善为人的孔仲起,“保送”他进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深造。
  从此,孔仲起与美术结下了终生之缘。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就在杭州。到这里学习,是孔仲起人生旅程最重要的环节。他进校时的院长就是渔猎群经、导扬百氏的潘天寿先生。1957年,潘院长为“拯救国画”,创导国画系以人物、山水、花鸟分科办班。彼时恰逢暑假,孔仲起向从安徽回沪的父亲征求意见。在父亲和师友的建议下,孔仲起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国画系的山水专业,师从了顾坤伯。
  上世纪50年代末,浙江水利建设最骄人的成就,便是建成了新安江水电站。素来勤奋好学的孔仲起,将每次参观都当作自己不可多得的学习机遇,在师长带领下到新安江水电站参观时,早已潜心记下了一路见闻。回来后,就画出了《建设中的新安江》等3幅画。这3幅见刊于《新安江全集》的画,是孔仲起奉献于新时代新生活的歌唱,是他与“水”始识初逢的一见钟情。
  孔仲起与水的情缘越结越深,作为美院的学生,无论是教师的倡议带领还是自发而为,到天南地北的崇山峻岭去寻春踏青,到青山满畈流水遍地的乡野去写生练笔,成了他最为心向往之和积极响应的事。而近在咫尺的杭州西湖,更是孔仲起的钟情之地,西湖又是那样一个令天下人无法不爱的佳妙风景,人在杭州、爱上了西湖的孔仲起,与同好姚耕云一起,以西湖十景为题材,创作了10幅册页。册页虽小,但当用以贺年片的形式发行时,就有了家喻户晓的功用,已经在山水画范畴初显才气的孔仲起,从此便有了与画作同在的名声,他的才华也从此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1960年,孔仲起从就读了5年的美院毕业并留校执教。此时,学院业已改名为浙江美术学院。有幸留校执教的孔仲起,像美院的所有师者园丁一样,诚惶诚恐地从雅典娜手里接过了这柄育人传艺的犁杖。
  1964年,孔仲起的成名作《浙江潮》参加了全国美展,在全国20余种报刊相继登载且作为单幅印刷出版。1964年,他以新安江大坝节节升高为题材的《日日升》,在《解放日报》配合祖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头版刊出。再次在沪上声名鹊起的孔仲起,画名恰如题名,日日升高。
  从毕业留校执教任山水专业教职至今,孔仲起已在美院辛勤耕耘了58年。半个多世纪中,作为一名山水画的专职教授,孔仲起对山水画的专业研究,精进有加,有目共睹。在教学上,他既有一代宗师高标独立的风范,更有传道授业的素净安详。在教学中,他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理论学养,因为对教学有明确的美学目标,他写出了在美术界受到广泛赞誉的著述《尊受居画谈》,开宗明义地析解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他一再强调“传统”和“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无二致,更非对立;他要为“传统”正名:“‘能传则统,能统则传’,传统是数千年来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积淀,它有着‘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望今制奇’、‘借古开今’、继承和发展的含义,是‘推陈出新’进行再创造的‘基业’”;他热情地呐喊:能延续和发展的民族文化,才够格谓之“传统”!
  关于传统和创新的关系,孔仲起再次从以往对“中庸之道”的曲解入手,提出要摒弃被曲解的“中庸之道”,那过分权宜得失、应变不常、缺少执著的进取精神的“中庸之道”是不可取的。为此,他再次义正词严地宣称:“统”者,是“统括”、“统体”、“统治”、“合一”、“正统”、“道统”、“本治”、“大一统”的意思。只有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才能长期流衍传承;传统是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是发扬中华文化的金钥匙,是培养热爱祖国的原动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出发点!
  耗尽平生心血的《尊受居画谈》,既是一本孔仲起为配合自己教学所阐发的画论笔记,也是他自己最明白不过的人生宣言。他竭诚希望,今后的美术教育,应该有四:一是要强调基础教学;二是要随时开导个性创造;三是鼓励公众意识,奉献社会的精神;第四点,也就是他从事美育育人的根本宗旨——以美的心灵去美化世界。
  在这本分为“上、下篇”的万余字的著述中,孔仲起明确地表露了自己的教学思想,就如弦歌千年之功,能够贯通古代、近代、现代教育之血脉。如果说,《上篇》主要谈的是他自己的理论主张,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中的诸多感受;在《下篇》中,则重点畅谈了作画的笔墨、技法;包括与此相应的为画者应有的境界以及为人为画的品格修养。为此,他援引古今中外的先例,殷殷借鉴热门话题,反复强调学画者必须具备的艺术个性、时代激情和社会使命;坦陈自己是生活中不折不扣的“三真”派,是地地道道的“三乐”派!
  孔仲起自况的“三真”,是因为从生活中汲取了源头活水的那种原汁原味的真;是对优秀传统有着正确取舍态度的真心诚意的真;是自出机杼匠心独运后得心应手所表现的气质俱胜的真;有了这“三真”,才会在画中见真趣、见真意、见真气,才有卓然的真思震撼于世人!
  孔仲起自喻的“三乐”,更是朴素而幽默的表白——他常拿自己长就的一副“欢喜菩萨”相貌说事,毋庸喻言,这相貌因为恰如其素常宽厚好客之为人,颇受同好称道。于是,他畅情达意地放言,“自得其乐、助人为乐、知足常乐”,这“三乐”的人生信条,给他带来了莫大的乐趣。当然,他更希望潜心阅读的后生晚辈,能够敏心领悟。
  人能有这样的悟识,当然是由于首先做到了“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去”;首先悟及了“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有了这“三真”与“三乐”,孔仲起能不忘忧而陶陶然、欣欣然而寿康乎?
  半个多世纪中,孔仲起写画了数以千计的作品,被画坛盛赞的优秀作品近百件,被博物馆和其他公益事业单位收藏的,也不知其数。其间,光与人合作的大型山水画作,就有数十幅之多,而他在晚年最可称道的,是他在执教、绘画和参加国内外的社会活动之余,还做了两件极有意义的大事:一是在20世纪末的1999年,他参加了“两岸书画界”圆合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二是为《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他领衔创作了12米×2.7米的《祖国万岁》。
  《富春山居图》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一分为二”,残卷分别收藏在台湾故宫博物馆与浙江博物馆。年前,美院史论专家王伯敏教授首先提出了“圆合”《富春山居图》的建议,很快得到了两岸书画界的赞同。担纲总体策划的孔仲起设计出小构图,两岸画家据此共合临了5幅《富春山居图》。其中两幅分别由浙江美院、黄公望纪念馆收藏,一幅赠浙江台办,一幅赠东道主富阳市政府,一幅带回台湾作纪念。
  《百年中华英烈颂》艺术大展,是要按照20世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汇集近百幅各地的历史画经典之作,旨在展现为中华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前辈和英烈的光辉形象。孔仲起的任务就是创作大型山水画《祖国万岁》,寓意“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
  孔仲起几易设计稿,和何加林、郑力一起通力合作。历时两个多月后,这轴墨汁淋漓的压轴之作,终于以无出其右的宏大气势脱颖而出。画家采取了“透过云层看大地”的视角,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传统方法运用得精妙之至,于是,就如游目骋怀,在这幅长12米宽2.7米的长卷上,中华大地的天山、祁连山、嘉峪关、黄河、华山、太行山以及黄土高原,以一穷千里之势,在人们眼前赫然呈现;而泰山、井冈山、江南江北平原、山海关、渤海湾,都以特有的绘画语言,表达了意无穷言无尽的激越情思。更巧妙的是在白云深处——在画幅中心处隐现了天安门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龙点睛地突出了主题。如此气势恢弘气象万千的巨作,自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这幅巨作压轴之卷的完成,也是孔仲起生平最灿烂的华章。
  最能代表孔仲起艺术成就的,当然是那本以《中国近现代名家——孔仲起》为名、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集。这本画集收集了他平生之作中的170幅精品。江河湖海原是孔仲起最钟情的,开卷一幅《超越时空跨千年》,就有气吞万里之气概!集合于本集的画作,一幅幅、一帧帧,无一不见画家极深的功底,无一不是他读千卷书行万里路的收获;那气势冲天直泻而下的《黄果树瀑布》,那寄情浙江建设的《浙江潮》,那如在飞机上俯视的《云深知沃野》,那连“潮眼”都有出神入化之功的《回头潮》和《千堆雪》,而最后一幅压轴画是孔仲起的得意之作《观无涯》,寓意人们的感觉和智慧是从“观”开始,智识和海洋一样无穷无尽无际涯……
  在《尊受居画谈》一书印行时,孔仲起为之自制了一枚书签,笔力遒劲的5个自题字下,钱江大潮正以拍天之势汹涌于天地之间;另一面,则是几行关于“尊受”二字的解释——
  何曰“尊受居”?“尊受”为石涛上人画中禅理,余取其“受与识”互为之旨作斋名为:“尊受居”。佛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盖系主客观依存关系。亦即“心因物显,物因心显”,“格物致知”,“缘物寄情”。简言之:尊重生活感受是也。
  这简短的解释,可教“居外人”的我们茅塞顿开。就在这解释上方,孔仲起依然用他苍劲的墨笔,写了一款题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这款题联,既是孔仲起为《尊受居画谈》一书点出的题旨精要,也是他的人生宣言,此时再端详这位“尊受居者”,委实是额庭平和宽厚,双眼锐光深邃,学问丰浩如海,一脸慈相如佛。(叶文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0:08 , Processed in 0.0735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