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女红的心态练习书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2 13:38: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女红的心态练习书法独家专访 江苏美术馆馆长孙晓云

2013年01月05日
来源:深圳晚报 崔华林





  古往今来,中国女性书法家并不多。江苏美术馆馆长孙晓云是其中一个。她喜欢自称“女书家”,不知不觉间,强调了自己“在书法家之前,先是一个女人”。这个出身书香世家、来自六朝古都南京的金陵女子曾在二十多年前提出“女红”书法的理念,自成一格。
  此外,孙晓云出版的《书法有法》一书,先后再版十多次,总销售超过八万册,创造了书法理论书籍销售的最高纪录。与此同时,她还是艺术界唯一一位连续两届担任党代表的书法家。
  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本报记者电话专访了孙晓云。
  1

  写了54年的字
  孙晓云年近花甲,她喜欢称练习书法为“写字”,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在同龄人当中,很少能有练字和我一样久的”。的确,从3岁练字至今,孙晓云已经写了54年的字了。她出身书法世家,外公朱复戡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篆刻家、金石书画家。成长在这样的书香世家,孙晓云坦陈家庭的潜移默化影响很大,也不掩饰可能会有家族的遗传,对写字的感觉更敏感和灵动。
  小时候,家人还没教孙晓云写字,她在一边看父亲下象棋,心下就记住了象棋上楷书的“车马炮”几个字。回家拿着笔在纸上临摹,被同是书法家的母亲见到,“字的架构还不错”,母亲表扬了她。抱着“没准家里又要出一个书法家”的想法,母亲开始教孙晓云写字。从那以后,她便开始了每天坚持练习书法的写字生活。
  母亲按照自己幼时练习书法的方式要求孙晓云,对她写字也非常严格,“小时候,她从来不问我的功课,每天却必须让我完成一张大字,一张小字。那个时候母亲教我写字,不像现在的许多家长,奔着名利的目的,我母亲只是想让我继承她的书法造诣。”从小学到高中,孙晓云每一本书的空白处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孙晓云对于书法的热情就在她身上根深蒂固了,并随着时间流逝越来越深。
  她还记得五岁出麻疹,发着高烧,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写字,家人没有办法,外婆拿着玻璃板垫在被子让她在上面写字。就连在插队时,孙晓云也坚持写字,即便住处残破,冬天时飘满了雪花,她也坚持每天在报纸和毛边纸上写字。还曾用包裹着稻草的扫帚蘸上石灰在堤坝上写“农业学大寨”。为保持右手写字的敏感,她挂吊瓶从来只挂左手,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吃饭的“家伙”。
  2

  提出写“女红”书法
  熟悉孙晓云书法的人会知道,这个女书法家偏爱“日记体”,将日常生活的所思所想一并融入书法当中。她曾在一副小楷作品中写道:“旧时女子未出嫁前,须学缝纫、编织、烹饪、绣花等诸多手艺。书香门第女子,须通琴、棋、书、画,凡属擅长此类者,皆谓之‘女红’。久浸于此,心平气和,通灵静谧,受益无穷。‘女红’为女子远离名利场之一方净土,亦为吾终身所寄之情愫。乙酉晓云记。” ——这也是她提出的著名的“女红”书法。
  早在二十多年前,孙晓云就提出了这一书法的理念。众所周知,古往今来,大书法家往往以男性居多,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孙晓云坦陈“要付出更多努力”。所以,她在很多场合强调写字要“持之以恒,日更不辍”。她说,“书法这个东西太男性化了。虽然书论说到二王,尤其是王羲之的字‘妩媚’,但还是男性的。比如颜真卿、苏东坡、王铎的字就是非常男性的。历史上女书家大都擅书小楷,还没有写草书的,这大概不是女性的擅长。”孙晓云讲起她的书法参展,经常被人误会为男的或老头子写的,结果一看到作者是女的,就不以为然了。还有一次,曾经香港有个公司老板看到她的字,想要收藏。见面时发现是出自女人之手,不相信,只好当场写,写过之后却又一直不谈买的事情,最后不了了之。
  这样的事情遇见多了,孙晓云后来渐渐把写字归到女红类。她阐释,“女红”这种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除了是普通女人贴补家用的方式,某种程度上讲还是她们精神上的一种寄托。女人通过在家庭生活中专注女红,可以暂时远离生活琐碎,心平气和享受安宁的片刻时光,也是古代社会留给女人的一个属于她们自己的角落。
  孙晓云表示,虽然时代变了,但是女红的这种精神状态仍是现代女人所需要的。她乐于通过自己的方式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实施过程当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慰藉。从那以后,这个南京姑娘把女红的气质深深贯穿到了她的书法灵魂中。
  3

  未来想要“润物”
  孙晓云还写过一幅字:杜甫的《春夜细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艺术界的党代表和多个院校的老师,孙晓云自觉担负了很多担子,不得不将写字这件“个人化”的事情,在一个大家关注的平台上,承担起这份责任,她希望自己能像“春雨润物”一般在日常生活中扎扎实实地做好书法的宣传工作。
  回望54年的写字生涯,孙晓云选择用“承传”一词概括自己多年来的艺术感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表示,文化对于人类来讲,不能遗传、移植,也不能复制,一个人的文化成长要经历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期间的过程是艰辛的一代人接一代人的薪火传递,承传的作用就显而易见。她不希望后代“成为无知的后代,不能让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裂开来”。
  在孙晓云看来,书法不单纯是一个艺术的问题,还是文字的问题,这背后都包含着文化的影响和变迁。她不愿意用进步或退步来形容简繁字体,认为简体字的使用已然成为现状,应该从实用和文化的角度让两者并存,年轻人使用简化字的同时,有必要了解书法发展历史,认识和会写繁体字。
  不过,孙晓云自言在书法时从不用简体字,理由是,中国书法留下来完整的文化,类似象形文字一直承传到现在,临帖和国宝都是繁体字,包含了几千年的承传。所以,孙晓云曾极力呼吁,书法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将认字、写字同步起来,书法课应当成为小学生的一堂文化必修课,而不是艺术选修课。
  4

  喜欢尘世的味道
  生活中的孙晓云喜欢买菜,和众多普通的家庭主妇一样,在人声嘈杂的菜场,低头挑拣着菜,时不时跟菜贩一番还价。她还喜欢做饭、遛狗、和看门大爷唠嗑。无师自通学会手风琴,很复杂的毛衣花样也能看看就能织出。在丈夫眼里,她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包干了家里所有的家务;在女儿眼里,她是一个管吃管穿,有时候唠唠叨叨的“好姐妹”。她不强求女儿继承自己的书法衣钵,在女儿面前也很少摆威严。
  孙晓云年轻时插过队,也在军队呆过。插队时也吃了很多苦,住在干打垒的房子里,下地干农活,冬天双脚冻烂。所以,她一直认为自己虽然身为艺术家,但其实并未远离群众和生活。她说自己“喜欢充满生活气息、人声嘈杂的地方,有时兴致一来,会随时到楼下买点毛线回来,连着忙两晚,给我爸织一顶帽子;或者我很用心地烧菜,看着全家吃,觉得好幸福;或者出门时,抬头看到小鸟飞起来,树叶在晃动,看到家里的狗狗在草地上欢快地奔跑,也能品味到生活的快乐。我不会去住在某个人迹罕至的地方,我喜欢尘世的味道”。
  Business card

  名片
  孙晓云 1955年8月生于江苏南京。书法家、江苏省美术馆馆长。3岁习字,坚持54年每日不辍,提出“女红”书法的理念,逐渐形成潇洒、自然、恬静淡雅的艺术风格。著有《书法有法》一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3:51 , Processed in 0.1112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