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13-3-21 09:35:39
|
只看该作者
对哲学及其意义的追问 [zt]
一 、对哲学的含义的追问
“哲学的追问是许多历史文明的智力史中的一种中心的因素”。既然本文我们要阐明的是哲学及其意义,那么,我们应该先试图搞清楚哲学是什么,否则我们就无法言说其研究对象、方法论以及功用等。但不幸的是这也是我们的哲学困惑之一,“哲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终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释,或许这就是哲学的一个特性。尽管在我们高中就已经从哲学常识教材中知道哲学的含义是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到了大学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之后,教材中说到的哲学就是指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或者说哲学就是人们世界观的理论体系;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但是哲学的定义就是那么简单明了吗。关于哲学的含义可多着呢。当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确立哲学的几条最基本的原则。胡军的《哲学是什么》就为我们提供了可鉴之处。哲学的几条原则如下1)哲学源于惊讶; (2)哲学是人的存在的基本方式; (3)哲学探讨的首要目标乃是认识自我; (4)哲学就是爱智; (5)哲学乃境界之学。从这些原则上我们可以看出对哲学的定义的困难,人类只能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哲学的一些特性。
哲学(philosophy)来自于古希腊,其本意是爱智慧的意思。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浮云遮望眼,云深不知处,正确的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就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古人说“知人则哲”,就是其义。但问题是什么才是智慧呢?这又使我们陷入了无穷的追思当中。自古以来,有关智慧的说法可谓是众说纷纭。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在西方精神命运的演变史中,形而上学曾经有过一段似乎辉煌的过去,在一段特定的时间里,作为形而上学理论样式的哲学似乎成了“科学之科学”的代名词。如海德格尔所言,形而上学曾有一段光荣的精神历程。随着现代性哲学原则的兴起,传统形而上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继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座架”形成和社会世俗化的进程,形而上学的命运变得不太美妙了。哲学从根基上成了“问题”,形而上学的危机甚至被诠解成了当代意义上的精神状况现实。这使得如何定义哲学更加困难了。哲学似乎成了某些人说的是很虚幻的无用之学。那究竟哲学是什么呢?
哲学是一种思维?苏格拉底说过,“未经考查(深思熟虑)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生活”。 可见思维对人的重要性。但属于人的思维都是哲学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维就是哲 学吗?人们在科学研究中的思维就是哲学吗?如果说是,岂不是将思维等同于哲学了吗? 如果说不是,那哲学思维与日常思维、科学思维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哲学是一种追根究 底的思维,它不仅是问“是什么”,而且主要是追问“为什么”,特别是追问“为什么 的为什么”。哲学所思考的问题,是一切具体科学回答之后的下一个“为什么”。哲学 把思维本身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反思性的思维。
哲学是一种知识?哲学给人以知识,给人以力量,但哲学不是包罗万象、可以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专门科学知识;哲学家需要广博的知 识,但仅有知识还不能成为哲学家。哲学所提供的知识,是关于如何获得知识的知识, 是关于如何探索未知世界的知识,是推动人们对已有知识进行深入反思的知识;哲学所 提供的知识,是为人们的信仰提供理性根据的知识,只有建立在这种知识基础上的信仰 才是坚定的信仰。马克思说过,对于哲学而言,重要的不是提供某种现成的答案,而是 不断地向人们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以推动人类的思想、文明向前发展。哲学并不要 求人们信仰它的结论,而是帮助人们探解疑团。
哲学是一种真理?哲学是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但不是宣示绝对真理。自从黑格尔以后 ,那种企图建立绝对观念、终极真理的时代就一去不复返了。绝对观念、绝对真理来自 对事物的绝对理解,来自哲学知识的绝对化。任何一种哲学,都是人们的一种认识,是 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一定时空和社会条件下的认识、思考或看法,其真理性都要通过 社会实践来检验。真理是具体的,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只有教条才宣示绝对真理,但那已不是真正的哲学。
追问可以说是哲学的天性。追问的无止境,决定了回答的无止境,回答的无止境又加强了追问的无止境。通过追问,哲学叩老旧而发新意;通过追问,哲学上下求索,吐故纳新;通过追问,哲学抽象具体、沉思本质。正是这种永无止境的追问,才使哲学古老而年轻、抽象而具体、统一而多样!也许哲学是什么的问题永远的存在着,也许这就是哲学的魅力吧。
二、对哲学存在的意义探讨
在现时代探讨哲学的意义好像不是适合时宜,哲学在时下已不再风光了, 市场环境中的人们似乎只看见科技的作用、工商业的作用以及暴力和政治的作用。尤其在我国,多年来缺乏对民族精神和人类社会有影响的哲学思想,人们把哲学当做政治的陪衬,把从事哲学工作的人看做是依附于政治而混饭吃的附庸,这很令人心痛。过去大学里趋之若鹜地涌向哲学的现象,而今变成了蜂拥着扑向法律、经济计算机等专业的情形,无奈市场的铁律早用功利的铁剪剪断了人们对哲学的兴趣。
哲学绝不是这样,事情也不应该是这样的。哲学作为人类的最高的慧,也体现了为人类所用的本性,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看不到哲学的作用,或者感觉不到哲学的作用,是一种缺乏教养和缺乏精神生活的表现,是一种不文明和无文化的表现。哲学对于人有大用,对于人类社会有大用。只有自觉体验到这种大用的人,才是实现了人的高尚价值的人;只有自觉发挥这种大用的民族,才是对世界历史进程发挥重要作用的民族。“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概括自己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凝聚自己时代最美好、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从而成为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并且起到思想先导的作用,引领社会变革。历史已经证明了这点并且也继续证明着。
1、哲学引领人们探索人生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人生本来并没有意义,只是我们赋予它意义而已。人通过其生命存在,通过自身活动,在生命的生长过程中,在历史的绵延中,通过生命存在的创造性,在人生的长廊中显现出人的意义来。但同时人的个体存在是有时限的,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而已,人无法摆脱时间,有死和向死而生是人直面时间而必须思考的痛苦问题。苏格拉底、蒙田、叔本华他们都说过学习哲学就是学习死亡。如何摆脱死亡的恐惧和生之痛苦问题,并赋予人生以意义,便是古今哲学家和思想家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哲学的本性是一种理性的自觉,是一种批判性的反思,它对意义的探寻,最普遍地、最深层次地制约、规范和引导人的全部生命活动,但它又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隐含在人的全部生命活动中。哲学追寻生死及其意义的方式,是一种反思性的批判方式,它是对现象世界的超越,哲学对人生价值和意义世界的关照,是通过理性的反思性批判的方式而展现的。在对死生问题的反思中,哲学力图使人不断地超越对有限与无限的纯粹自然的理解,而把人生的有限与自然的无限矛盾转化、生华为人类实践活动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矛盾。面对自然生命的失去,人总是力图以某种追求去超越个体生命的短暂与有限,以直面生死,寻求生命的永恒意义,从而激起一代又一代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追寻,从而以生命的创造性而展示生命的价值,超越死亡,显现生命的永恒之美。
2.、哲学引导人们关照现实,关注自身的生存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离开时代都无法理解。西方的启蒙运动,对于欧洲历史的推动,是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的,敢于使用理智去观察世界,这是至关重要的。在启蒙思想的浸染下,法国的启蒙哲学家,明快辛辣,直指封建制度和封建神学,并最终引发了法国革命,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诗人海涅曾讲过,如果不是康德使形而上学的神学威风扫地的话,法国人就不会砍掉国王的脑袋,革命力量是通过这些学说发展起来的,。正是深深植根于现实之中,才造就了启蒙运动的思想理论,而这种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的启蒙思想,又演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的批判——借助法国革命,彻底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我国七十年代末,当是中国社会尚处在极左思潮的控制下时,任何新思想和新理论都难以实施。正是在此关键时期,一场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席卷了中国社会,这场大讨论,不仅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且为中国社会带来一次深刻的变革,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这里,我们从一侧面看到哲学确实做到扎根于时代之中,以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创造性的把握时代精神的发展动向。,
以上这是从大的范围来说的,但是我们每一个个体的现实生活,我们的生存同样需要哲学,哲学从根本层面上来说可以说是为人而存在为人服务的。一定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哲学就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而服务的。哲学把人的现实生存问题提到应有的位置。从人类生存的角度看,伴随着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而来的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三大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后果问题;人口与资源的矛盾问题;人类的不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关系到人类的幸福,关系到人类的自由、价值、尊严乃至人类的生存、命运和前途这样一些根本性、总体性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单纯地靠发展科学、教育、文化、经济、技术所能解决的,而首先需要哲学家通过重新认识人类、人类的价值理念和实践原则,以及人类与社会、世界、宇宙的关系,并根据这种根本性和总体性的哲学思考和探索来加以回答,进而指导人们去面对现实世界,改变制约自己生存发展的环境,获得更自由全面的发展。
总之,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哲学将会随着人类的存在和发展而存在着发展着,它必将不断的吸取时代的精华,引领着我们不断反思自我认识自我,关注现实面向未来,引领着我们不断探索,永恒的去追求去爱智慧,体味智慧带给我们的痛苦和快乐。我愿意永远做一个形而上的追求者!
参考文献:
[1].膀学铨.杨大春.黄华新主编.《西方哲学的分化与会通》[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张汝伦.《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李秀林王于李惟春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刘放桐等著.《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现当代走向》[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广州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03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18号,广东 广州 5100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