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能教能研:向教学本位回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8 22:0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能教能研:向教学本位回归
教学交流 张浩 摄
  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学艺术的提高,必须要有自觉的教育研究来引领和提升——
  ■陈金泉
  教与研本应是互为依托、相互促进的。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但是,在目前一些中小学,“能教的不能研,能研的不能教”的问题较为严重。
  定错了位的教育研究
  教学,是学校的第一职能,而教育研究,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支撑。教学是立校之本,教育研究是强校之路。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天职,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唯教学而教学。有效教学的实施,教学艺术的提高,必须要有自觉的教育研究来引领和提升。教育研究,实际上就是教师不误砍柴功的磨刀石,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一些学校只重视教学成绩,唯分数至上,认为教育研究不过是锦上添花,并且费财、费时、费力,有了更好,没有也无妨大碍,从而把教学成绩视为硬任务,把教育科研视作软指标。将考试分数、教学成绩与教师奖励、评优评先相挂钩。“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不仅有期中、期末考试,还有月考、周测、铺天盖地的作业,等等。考试、训练成为教学的救命稻草。即使搞一些所谓的研究活动,也只不过是探讨一下考试窍门、解题技巧之类,与教育研究根本沾不上边儿。
  某市重点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介绍他们学校的语文教学时,就讲“没什么,就是考试、做题”。将本应生活化、人文化的语文课上成了应试语文。在这种教学理念之下,教学成绩成了教师们的最大追求目标,他们已经无意于教育研究,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研究。
  揭开教育研究的神秘面纱
  一些教师不能研、不善于研,还与自身对于教育科研的模糊认识有关。他们认为教育科研只是研究人员、教育专家的事,是一种高不可攀的事,自己只不过是教学一线一名普通的教师,哪有资格和资本搞什么科研?
  其实,一线的教学实践、日常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恰恰正是教育科研的起点和来源,这些问题和困惑的解决也正是教育科研的指向和归宿。对这些问题和困惑进行思考、假设、尝试、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研究的过程。(详见本报)
  (作者为河北省冀州市职教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31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1 23:00 , Processed in 0.07149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