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凭什么让学生难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9 14:4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你凭什么让学生难忘




  那次朋友聚会,聊一个话题:小学时,哪位老师让你难忘?
  有说英俊潇洒的,有说幽默风趣的,有说认真严格的,还有说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
  但也有朋友却认为这些特点不算什么,从大的范围看,也很普遍。就算有印象,也只是一般的感觉。正当双方为此各抒己见时,朋友章花的话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她说:“毕业班的班主任黄老师让我难忘。我本是班长,他接班后,把我换成了副班长。”
  “这么说,你的难忘是‘怨’他吧?”我问。
  “没有呢,倒是他做的另一件事让我至今记得。那是在拍毕业照,轮到我时,他伸手轻轻地把我额前的刘海拂得整齐些。十多年了,我一直记着这个细节。至于其他的情景,却没多大印象了。”章花脸上泛起了红光。看她兴奋的样子,我们好像也感受到了那个细节正穿越时空带给她新鲜如故的快乐,犹如刚发生在她身上一般。这不能不让我为之触动:一个小学老师,能让学生一直珍藏的,不是讲了什么道理,也不是课文上得多么认真周全,习题考卷讲解得如何精彩到位,而是课堂之外与教学无涉的一个小小的“动作”,这的确值得思索!或许在黄老师的心里,他早就忘记了这件小事,甚至当时做它时,也可能只是无意间的一个平常举动而已,但对章花而言,却是刻骨铭心。其原因何在呢?
  章花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个小小的动作,让我体会到了黄老师是关心我、在意我的,而且这种关心和在意看得见摸得着。我觉得他是个观察仔细、心思细腻的老师。不管他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人,我都会根深蒂固地认为,他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想孩子之所想。他不只是为了教学,他重视的是学生这个人!”
  我说:“黄老师所做的,是一个触动心灵的动作,是一个人性化的细节。”
  章花高兴地点点头:“对,现在想来,就是这样的感觉。对我来说,特别有感染力!”
  这个话题也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个女生。她读二年级时,我只是教她一周两节的美术课。三年级她转到外地,五年级又转回原班,但我已没教这个班的美术了。我对她有些印象,有一次和她班主任陈老师说起她,陈老师却是一脸的怨气:唉,这个女生很不乖,常说谎不完成作业,女孩子也这样真不像话。当时我听了有些惊讶。过了半年,陈老师请了孕假,学校安排我接这个班。开学没多久,这个女生就给我写了篇周记:
  “杨老师,自从这学期给您教,不知怎么,我的心就特别平静,特别开心,也许是您教得好吧!以前在陈老师的教导下,我一句话也不敢说,也不敢动。遇到她,就像老鼠遇到猫似的,非常害怕。二年级时您也曾教过我,后来我转走了,以为永远见不着您了,如今,又能和您相遇,而且还是您的学生!还记得吗?二年级时的一节美术课,您从我身边走过,看见我的画高兴地说画得不错,帮我修改了一下,还要让我自己选择分数,我不好意思,后来还是您帮我选了95分。我一直记着这事,谢谢您杨老师,我觉得您很亲切!”
  看了周记,我很是感慨。虽然我不清楚她和班主任之间的具体情况,但我却明显地感觉到在我的任教下,她并没有不完成作业或是很不乖的表现,为何她对两个老师的感受和态度相差如此之大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在她读二年级的记忆中,我这个美术老师对她的亲切,尤其是那个“让她自己选分数”的细节已“触动”了她的心灵。我当时这个犹如“玩笑”和“游戏”的做法能为几年后的师生关系种下“善根”,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如果想探寻当时这样做的动机,我可以明确地说,我只是喜欢随机地用有趣放松的方式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而已。但这样的细节同前文黄老师的那个“动作”一样,是不好全盘照搬的,因为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对此有感觉。而且,有些人可能还会觉得这类细节根本就不是一种教育方法。比如黄老师的“拂刘海”,要是学生没“刘海”,或者“刘海”已经很整齐了怎么办?再比如,你让学生“选分数”,学生如果选100分,那教师评价的科学性权威性如何体现?岂不成了儿戏?
  这正是我在本文结尾所要阐明的看法了: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教育,并无所谓的“方法”和“技巧”可套用,当你把一个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归纳成条条框框的“规则”与“定律”,并企盼着放之四海而皆准加以推广时,反倒容易走向了“循规蹈矩”与“死板僵化”,不但效果越来越小,而且更可能出现“反效果”。其实,类似上述例子的成功教育往往“一反常态”,看似心不在焉漫无目的,和教育本身毫无关系,却最能在无意之间投“孩子”之所好,生成富有“情趣”的细节,从而轻松地在孩子的心灵铭刻下久远的印记。
  (摘自2011年3月15日《新华副刊》插图:陈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1:55 , Processed in 0.07854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