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样学习更轻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2-10 00:1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样学习更轻松》(连载1)                     



                    序言:青春的生命之歌
                                       ——提高学业成绩的技巧
                           伍新春 刊发时间:2009-07-29
  什么是“青春期”?这是一个不能简单回答的问题。有人把它看作是“急风暴雨期”;也有人把它视作是反抗或逆反期的确立,学者们称之为“心理离乳期”;但也有不少人把它讴歌为人生最灿烂美丽的一段日子,因为

它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题材。   实际上,“青春期”是一个专业用语,它指从身心发育开始到能够承担成人责任为止的一段时期。青少年既不是小孩子也不是成熟的人,少男少女的性冲动也许比他们的父母更强烈,身材也比父母更高大,但他们却不被允许做许多事,例如,寻找工作,抽烟酗酒,不到“法定年龄”不能结婚等。这些信息清楚地表明:成年人认为青少年容易冲动,所以为了他们的成长需要对这些“孩子”严加管教,这就使得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或师长经常发生冲突。   中学生处在青春岁月的前期,其标志是以第二性特征显现(如女孩出现第一次月经,也就是初潮;男孩出现第一次射精等),即以生殖潜能开始出现的“发身期”作为发展的阶段。许多少男少女在青春前期就表现出对性的渴望,而并不是等到青春后期才出现,但一些与性相关的行为本质上不是性行为。例如,青春前期的中学生一般会有一些关系密切的“最好”朋友,他们相互信赖,一起分享双方之间的秘密。这些朋友通常与他(她)是同性别的,而且他们也倾向于在异性群体里形成更大的“朋友圈”,这不能简单地看作“早恋”。   随着青春前期的少男少女迅速地成长,他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逐渐形成自我的价值意识。同龄人的压力迫使他们穿着打扮相同的服饰,说着他们认为“合适”的流行语,形成他们对时尚、明星或爱情的一致看法,他们认为即使不被成人社会认可也不是一种什么大不了的惩罚。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情绪变化有时为父母和师长不理解的缘故。   当然,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会有好多的苦恼,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例如,学业的压力、交友的问题、情绪的起伏,特别是随体内性激素分泌的升高而增强的性驱动力以及由于性主题泛滥的社会媒体刺激,出现的精神不安定、困难和障碍等,当这些问题转化为心理不健康症状时,统称为“青春期危机症候群”。   “危机”(crisis)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来的意思是“分离、区别、判断、决定”等,后来的含义为“重要的变化产生的转折点,面临选择或决断的歧路或境界点”。就如一个还未成熟的、青涩的苹果一样,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是一个发展阶段终了,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中间过渡期。此时原有的心理体制无效化了,而新的心理适应机制尚未构建,在这个过渡期中,是青少年精神不安定、心理情绪最容易出现危机的时期。   简单地概括一下:“青春期危机”的本质在于中学生对“成熟的渴求”或“苏醒”,与现实生活中的“停滞”或“障碍”两者之间的矛盾和摩擦所产生的心理不适应问题。   青春期的危机有时是“急风暴雨”式的,不安定的,危险的;但另一方面却具有新的飞跃,新的发展的可能性,犹如处于暂时的“休止”、“茧蛹”期,羽化和新生的阶段就快到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也是“转机”,是发展变化的转折点。国外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这样说过:“青春期的成熟危机,是成熟过程中必然相伴的产物,除非敢于面对,勇于正视以及去克服危机,否则一个人是难以自立的。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危机、克服危机,我们才会成熟……”   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赢在青春起跑线丛书”是一套以少男少女的“成长心事”为主题的教育科普读物,它帮助青少年深入了解青春的意义,建立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学会包容、接纳和欣赏自我和他人;它启发生命的智慧,体现全人教育的理念,引导青少年不仅成为成熟的个体,更成为具有和谐群性、健康向上的社会人。整套丛书主要内容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对少男少女由于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青春困惑进行指导,并做好自我保护,防止隐性伤害;二是传授和训练青少年的情绪智慧,提高中学生人际沟通包括与异性交往的能力;三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教会中学生处理好学业成绩与身心锻炼、娱乐之间的关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四是增强青少年的自我责任感,提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观念,中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目标须从完善自我开始。   本丛书是四年前出版的“中学生健康成长丛书”的修订版,此次修订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气息,回答了许多中学生在青春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二是更加注重心理辅导的方法,体现“生命教育”的理念。丛书的各位执笔的作者,设身处地从青少年伙伴的角度出发,循循善诱,行文生动有趣,各册内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可读性;科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精心编排了本丛书,并配上许多生动、精美的插图,给青少年带来阅读科普读物的知识享受。本丛书也可供关心青少年成长的父母、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工作者以及从事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人士阅读和参考。   青春是一种人生的成长与挑战,也是一首生命如花的赞歌,愿青少年朋友们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为自己开启一个崭新的精神世界。
《光明网读书频道》2009年7月30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16:0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学习更轻松》(连载2)                                                    学习与我——认识你的学习

                                         伍新春 刊发时间:2009-07-29

一 学习的推进器——学习的动力 学习与我——认识你的学习   对中学生来说,一提到学习,同学们马上

想到的可能就是学校里的课堂学习。我们每天都要预习老师当天所讲的内容,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下课后又要复习所学的知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应付似乎没完没了的考试……如此周而复始。所以,对于“学习”和“考试”,同学们头脑中更多涌现出来的是“辛苦”、“困难”、“不想学”这类反应。这不仅是学生的看法,甚至一些成人都这样认为。那么,以这种状态来对待学习,怎么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呢?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迅速高效地掌握知识。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那么,人在终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最佳时期呢?有的,就是中学时代。      中学生正处于从童年向青年过渡时期,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关键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长才干、立志向、树理想的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思维敏捷,记忆力强,求知欲强。在这个时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中学阶段是人生道路上最有特色、最有潜力的时期。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十分珍惜这个时期的学习,他们身体力行,成为最有说服力的例证。古代书圣王羲之在少年时期练习书法极为刻苦,不但每天在规定时间内练,而且在吃饭、走路及与朋友闲谈时也总是用手到处指指画画。一次,他在书房练字,书童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他拿起馍馍把墨汁当蒜泥蘸着吃,弄得满嘴乌黑竟还没有觉察,可见他练字有多么专心致志。此外,像高尔基、鲁迅、杨振宁等著名人物,在青少年时期的刻苦学习更是有口皆碑。既然中学阶段的学习如此重要,那么中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掌握知识呢?这就是本书所要回答的问题。那么,首先让我们来对“学习”有个正确的认识吧!   为你支招:如何正确认识学习   ◎学习是一种求知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的确如此,人要生存就必须学习,我们要生活,吃饭、穿衣、走路、说话都是很重要的,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知识和技能,是学习最直接的结果。馅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必须要用劳动来生产、来换取,我们必须有一定的本领才能谋生,而这谋生的本领正是从学习中得来的。   我们的求知欲就是求得知识、求得智慧、求得生活的真善美的渴望,这是人类被称为“万物之灵”的根本所在。托尔斯泰曾感叹到:“没有智慧的头脑,就像没有蜡烛的灯笼。”人对智慧的渴望,就如同对光明的渴求一样。我们要驱散眼前的黑暗,就要点燃蜡烛;而要透析人生,就要去寻求智慧。从本质上来说,这一切都因为学习是我们生存的必需。   ◎学习是在师生交往中主动发展自己◎   学习就是发展自己,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在于使自己得以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大幅度地增加了,我们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的精神出现高度的升华……这是多么令你振奋的事啊!实现这种发展有多种方式,你可以独自看书,你可以遍访名人奇士。然而,当你把目光投向高远之时,不要忘记了先仔细搜寻自己的周围。你会发现,你的老师有着促使你不断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对中学生来说,在师生交往中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是最直接、最简捷,也是最有益的方式,而这往往是同学们极容易忽视的。   法拉第年轻时在一家店铺做学徒,他始终对化学很感兴趣,但却难得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当面指导。一天他偶然得到4张票,可以去听化学教授戴维的讲授。他走进了课堂,整整4个晚上,屏息凝神,飞快地记着。一天又一天,他不仅记下了实验的过程,也记下了戴维教授所有的仪器……而且还做了许多补充,最后整整记了4个大本380页。法拉第将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戴维的讲课中,同时,他还以笔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严谨的作风。正是这本笔记使戴维对法拉第有了深刻的印象,他破例聘请法拉第做自己实验室的实验员,这才使法拉第有机会迈入科学的圣殿,成为一代物理学家。   从这里可见课堂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要正确地认识课堂学习。在课堂学习中,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一些学习方法,这些都会大大地促进你的学习,使你终身受益。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就是充分发展自己,而课堂教学为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充分珍惜课堂学习的条件吧,它会使你受益无穷!   ◎学习是磨炼创造力的过程◎   有些同学认为,学习就是继承前人的经验,仅仅是个继承的过程。其实,学习不单单指继承,它更是继承与创造的交融!这绝不是夸大其词,大量的事实证明,创造性学习才是最有效的学习。如果将创造排除于学习之外,那么最终失去的不仅是创造能力,也失去了学习的根本价值,因为真正的学习是创造性的学习。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话发人深省:“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难道你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学生吗?   珍惜自己头脑中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吧,这是培养创造力的开始,接下来你便要付出相当的专注,在创造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这正是你学习的意义所在。   ◎学习是与历史和社会的交流◎   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灵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了它,它就活起来了。”我们要认识到:真正的学习是通过老师和书本,与渗透在知识中前人的思想进行深刻交流的过程。真正的读书,思路并非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是钻研到字里行间,体会作者和思想缔造者的精神,使那些思想、情感不总是作为铅字放在身边的书包里,而要让它们融会在自己的头脑里。   ◎学习是多彩多姿的生活◎   “多彩多姿”,恐怕是人们形容生活时最常用的词汇。的确,我们从生活中可以体味人间丝丝温情、浓浓爱意,它来自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吸取奋斗的力量;从生活中我们可以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酸涩;从生活中我们可以清醒地认识自我、发掘自我、创造自我;从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历成功的欢乐、胜利的喜悦……这些就是生活的全部内容,而这些你同样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因为学习就是我们中学生的生活!  
《光明网读书频道》2009年7月30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16:3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学习更轻松》(连载3)                                           学习有捷径吗——学习的途径

                              伍新春 刊发时间:2009-07-29

  在中学生中间曾经流行着这样一首歌曲,是学生自己根据流行歌曲《祝你平安》的歌词改编的:     我的心情, 现在很不好;我的脸上,也没有微笑;我的付出,已

经很多;我的分数,还是太少;升学的路还是太窄,叫我如何过得好;千军万马都挤着独木桥,我也只好硬着头皮跟着往前跑……
  一段简短的歌词代表了广大中学生的心声。的确,学习是个苦差事,你们可能也常常想,要是寻求一种学习的秘诀,既省力,又高效,那该多好。不少同学都问着同样的一个问题:学习到底有没有捷径呢?      为你支招:学习的捷径   学习有捷径吗?有,那就是“勤奋”。   捷径,即近路,走路时人们常常要打听有没有近路。只要对方说得明白,你照着他说的路走,就可省时省力。然而,我们办一件其他的事情,往往并非如此简单。比如,你想把一块木板用刨子刨平,木匠师傅告诉你怎样控制刨子,怎样用力,你完完全全照着去做,也还是刨不平,甚至刨子根本不能顺利向前推进。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不下一番苦工夫,你是不能如愿的,更不用说成为木匠师傅了。做学问、学习更是如此。数学上有现成的公式,物理上有现成定理,化学上有现成分子式,如果不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不做一定量的实验,你仍然掌握不了这些数理化知识。写文章就更难了,古今中外,没有哪一个作家是靠“作文秘诀”而成功的。没有一定的社会实践,没有一定的语言功底,没有一定的写作训练,任何高明的写作秘诀都无济于事。   我们并不否认,人的天资聪颖是学习好的一个条件,但绝不是主要条件。天资聪颖而学习效果不佳的也大有人在。从目前来看,所谓差等生,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学习不够用心或方法不当而造成的。其实,一般人的天资差别并不大,而天资的发挥差别却很大,这就在于勤奋了。正如郭沫若所说的:“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下面先让我们看看那些名人成名背后的辛勤劳动吧!我们平时往往只看到了科学家们的惊人的成功,却没有了解到他们惊人的勤奋。陈景润论证哥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他是在人们的蔑视和嘲讽中,在烟熏火燎的六平方米的斗室中完成的。他不知道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只为计算数据,就用了几麻袋稿纸,他为此花了多少工夫,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发明,都是经过几百次试验才成功的。一千多项发明就要经过几十万次试验。这几十万次试验所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及经受的失败的苦恼,有谁能运算得出呢?对此,爱迪生深有感触地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并非是夸张之词。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生中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但是,范仲淹小时候勤奋苦读、“断齑划粥”的故事,大家未必知晓。范仲淹出生于一个十分穷苦的家庭,两岁丧父,母亲改嫁。十几岁时,住进了一个寺里,勤奋苦读,生活十分清苦。他每天的食物就是一锅稀粥,待冷却后划成4块,早晚各吃2块,再切几根咸菜吃,这就是“断齑划粥”的故事。以后,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他又只身跑到南都(今河南商丘),进了著名的南都学舍。在这里,他依然过着食粥苦读的生活。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困乏至极,才和衣躺下,醒来再读书。后来,范仲淹穷得连每天两顿粥都不能保证,只是到黄昏时才吃一顿。这样,勤奋苦学了5年,为以后写作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   张舜徽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靠自学成才,著有《积石丛稿五种》等多部著作。他认为,要立志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一定要勤奋。在他长期自学过程中,充满了勤奋的汗水。少年时期,读古书时,他经常手抄熟读。在19岁时阅读《资治通鉴》,他一天读一到两卷,就这样,连续用7个月的时间将294卷的书读完了,并做了读书笔记。后来,他又立志通读《二十四史》。他不怕困难,无论春夏秋冬,从不懈怠。从《史记》到《隋书》,他都用红笔圈点,从《唐书》到《明史》,也自始至终读完。最后,历时10年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这部有3259卷之巨的浩繁的著作。张舜徽后来的诸多著作与其平时勤奋与积累有重要关系。他自己总结到:我一生治学,没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总是从容不迫,埋头苦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等到积之既久,果然水到渠成。中学生朋友们,我们是否应该能够从张舜徽的体会中悟出一些道理呢?   以上我们举了不少古今中外名人勤奋好学的例子,最后,我们举一个中学生的例子。饶京翔是北京四中高三毕业生,他荣获了第25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奖、实验题解题金牌奖、理论题解题银牌奖、实验第一题最佳解题奖。在这些闪光的奖牌后面,不知道流下了他多少勤奋的汗水。据说他的学习计划是十分严格的。在计划中,他规定了什么时候休息,休息多少分钟,休息的这些时间里每一分钟做什么都事先安排好了。至于读书则有更严格的规定和计划。他的计划不是给别人看的,别人也看不懂,只有他自己能够明白。他把学习看成了一场战斗,在战斗中他争分夺秒,十分坚决地执行着自己的计划。在他读高一的时候,有这样一件事。一次,一个朋友从外地来,请他们全家去一家高级餐馆去吃饭。去高级餐馆吃饭对于一般的孩子是很有吸引力的,而他却不肯去。尽管妈妈爸爸劝说,他还是不愿意去,最后他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因为他每分钟都有着自己的计划,他不愿意为了到高级餐馆去吃一顿饭而打乱自己的计划。   他考上四中的时候,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但是他不气馁,而是按部就班地按照自己的计划刻苦勤奋地学习着。慢慢地他赶了上来,学习成绩成了班上的第一名。他从高一开始,读了许多数理化的课外书,先后学完了大学的微积分、行列式、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等。他看书,做笔记,做题……平时的刻苦钻研和勤奋努力为他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也增强了他在大赛上获奖的信心。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有不少学生想寻求学好各门功课的所谓“窍门”、“诀窍”或“捷径”,幻想花比别人少的力气而获得比别人好的成绩。读了以上的几个故事,读者或许应该能够从中体味到勤奋在一个人成才道路上的作用了。亲爱的中学生朋友,要取得好成绩,勤奋才是你成功的秘诀。在此,我想引用鲁迅对勤奋的精辟论述与大家共勉。鲁迅曾经说过:“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但是,在勤奋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向他人或前人学习经验,走捷径,而且我们自己也应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找出捷径。在学习功课的过程中,应该向他人学习一些技巧,或者自己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听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完成作业的方法、记忆知识的方法或者某一科的学习方法。掌握了科学的方法,确实可以达到既省力又效率高的目的。   总而言之,为了学业的进步,为了事业的成功,首要的是需要自己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应该做到苦干加巧干,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规律,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未完待续)
《光明网读书频道》2009年7月30日
4#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17:0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学习更轻松》(连载4)                                                  学习的中心——大脑

                                 伍新春 刊发时间:2009-07-30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担心脑袋就像机器那样,越用磨损越多?脑子累坏了怎么办?其实,大脑跟机器是不一样的,只要注意用脑卫生,科学用脑,学习不仅不会损伤大脑,而且还会促进大脑

的健康发育,这就是大自然中“用进废退”的规律。   为你支招:如何合理运用大脑   为了充分运用大脑的潜能,我们首先应该摸准大脑的“脾气”,讲究用脑艺术,提高用脑的效率。   ◎脾气之一:要有充足的营养◎   大脑正常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由饮食提供的能源和各种营养。当这些营养缺乏时,大脑就会变得迟钝,因此保证营养、不偏食、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提醒各位学生和家长的是要重视早餐。有的同学因为时间紧张,早上就简单应付,甚至不进早餐,这样就难以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从而影响上午的学习,甚至整天精神不振。      另外,氧气是大脑一刻也不能缺少的东西,因此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是十分重要的。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新鲜的空气,如大自然中的空气,使人精神振奋;污浊的空气使人昏昏欲睡。因此,在学习的时候,一定经常开窗换气,保证屋内空气的新鲜。课间十分钟也应该到教室外活动一下,呼吸新鲜空气。   ◎脾气之二:不喜欢长时间固定地从事一种工作◎   大脑皮层不同部分执行着不同的任务,有很细的分工,当人们从事一种工作或学习时,相应部分的细胞群处于兴奋状态,其他部分则处于抑制状态。用脑时注意工作区与休息区不断轮换,这样可使大脑持续保持高度的工作能力。因此,你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脑力和体力活动交替。当你感觉累的时候,到户外活动一下,或者帮父母干一些家务活,既帮助了父母,又得到了休息,真是“一举两得”。   不同性质的课程、不同的学习方式轮换进行。如:数理化与语文轮换学习,背诵和解题交替进行,这样不仅不易疲劳,还可增强记忆力和理解力。有些同学复习功课经常一坐就是半天,或整天复习一门功课往往是事倍功半。同学们可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摸索个人的大脑活动规律,逐步调节自己的学习习惯,注意劳逸结合。   ◎脾气之三:不喜欢垂头丧气,忧愁烦恼◎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可提高大脑利用效率。道理很明显:整天紧张或消极,就会使人吃不香,睡不稳,还会使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手脚出汗,疲惫无力,最终还可能导致生病。一切负性情绪如过度紧张、焦躁、忙乱等不良情绪,都会使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记忆效果差。   ◎脾气之四:要求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怎么休息,我们后面会详细地讲,这里就不详述了。   另外,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即在理解的基础上,综合利用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等方式来学习。此外,比较归类法、提纲摘要法、列表法、图示法、形象法、特征法、最初印象法等学习方法和技巧也都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的规律,对加强记忆、提高学习效益都有一定的帮助。     (未完待续)
《光明网读书频道》2009年7月30日

5#
 楼主| 发表于 2013-2-10 00:17:25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学习更轻松》(连载5)                                             我要学习——学习的内在动力

                             伍新春 刊发时间:2009-07-30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说的是一只小鹰的故事。有只小鹰因为某些原因,是由鸡孵大的。后来小鹰和其他小鸡一起成长,它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只普通的小鸡,所以做什么事情都像鸡一样,它在土里刨食,从来不远飞,

而且翅膀扇动起来也很难看,只能飞起几尺高。     有一天,小鹰看见一只矫健的大鸟在空中翱翔,它那金色的翅膀是那样有力,一振就能直穿云霄。   “多美的鸟啊!叫什么?”小鹰向身边的小鸡问道。   “那是一只鹰,是鸟中之王,”那只鸡回答说:“但你再羡慕也没用,你永远也不能像它那样飞翔。”   结果那只鹰再也没有想过这类事,它从未试图高飞,尽管它和身边的鸡一点都不一样,它慢慢老了,死了,到死心里也一直把自己看成是一只鸡。   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是真正的鹰,但他们自己却没有觉察到,胸无大志,无所进取,也就是说他们没有进取的动机。结果,到头来,他们只是小鸡,这是多大的人生遗憾啊!   动机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一个人做事需要动力,就如同汽车需要发动机一样。没有发动机,汽车是不能运行的;发动机马力小了,汽车运行速度慢;当发动机的马力加大到一定程度时,汽车才可以达到高速运行。我们中学生学习也需要这个“发动机”。我们周围可能有许多同学,他们没有学习热情,学习积极性不高。当问他们“今天在学校做了些什么”,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啥也没干”,他们之所以“啥也没干”就是因为把这个“发动机”给丢了。因此,学习动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能激发我们的学习行为,而且还能维持和加强我们活动。   小测验:你的学习动机如何?   (本书的心理测验及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标准。特此说明。 )   对下列题目做出“是”或“否”的回答。   (1)如果别人不督促你,你很少主动学习。□□   (2)当你读书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提起精神。□□   (3)除了老师指定的作业外,你不想再多看书。□□   (4)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根本不想设法弄懂它。□□   (5)你一读书就觉得疲劳与厌烦,直想睡觉。□□   (6)你常想自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成绩也会超过别人。□□   (7)你迫切希望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度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8)你常为短时间内成绩没能提高而烦恼不已。□□   (9)为了及时完成某项作业,你宁愿废寝忘食、通宵达旦。□□   (10)为了把功课学好,你放弃了许多你感兴趣的活动。□□   (11)你觉得读书没意思,想去找个工作做。□□   (12)你常认为课本上基础知识没啥好学的,只有看高深的理论, 读大部头作品才带劲。□□   (13)只在喜欢的科目上狠下工夫,对不喜欢的科目放任自流。□□   (14)你花在课外读物上的时间比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要多得多。□□   (15)你把自己的时间平均分配在各科上。□□   (16)你给自己定下的学习目标,多数因做不到而不得不放弃。□□   (17)你几乎毫不费力就实现你的学习目标。□□   (18)你总是同时为实现几个学习目标忙得焦头烂额。□□   (19)为了对付每天的学习任务,你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20)为了实现一个大目标,你不再给自己制定循序渐进的小目标。□□   给自己打分   选“是”记1分,选“否”记0分,将各题得分相加,你的得分是   。   14~20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严重问题和困扰,需要调整;   6~13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   0~5分:说明你在学习动机上基本没问题。   为你支招:如何设立合理的学习动机   ◎根据自己的特点,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黑猩猩关在笼子里,笼子外面悬挂着肉。黑猩猩要想得到肉,就必须用木棒去取。他分别让饥饿了2、6、12、24、36、48小时的黑猩猩取肉。结果表明:饥饿时间短的,食欲不强,很容易被周围的无关事物干扰,心不在焉,往往完不成取食动作;饥饿时间过长的,由于急于取到肉,竟连木棒也忘了拿,也取不到肉;只有饥饿程度中等的,有较强的食欲,又忘不了拿木棒,结果很顺利地完成了取肉动作。根据这一道理,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缺乏学习动机的人,不论从利用时间的多少还是单位时间的学习效率上看,都不会好,自然学习较差;学习动机过强的人,心理上由于形成过度压力,尤其是参加重要的升学考试时,认为考不好就无法活下去了,这样,稍遇难题,脑子里想的不是怎样做好题,而是担心考不上怎么办,结果是本来能做对的也做不对了,还怎么能考出水平呢?   因此,设立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那么在你设立这个目标时,你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1)我有什么样的天赋和能力?   (2)实现目标的途径有哪些?   (3)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我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是否具备克服这些困难的能力?   (4)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成功意味着什么?失败又意味着什么?   (5)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   只有你认真考虑了这些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切实能够实现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爱好是学习动力,它可以使人废寝忘食。相反,如果对知识、对科学没有兴趣,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当然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达尔文7岁时便对收集生物标本、对昆虫鸟兽感兴趣,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尔6岁时便对星星为什么发光感兴趣。正是这些强烈的兴趣、执著的追求,使他们在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烦,学习必定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形成恶性循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是善于培养自己学习兴趣的人。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呢?   (1)不只是去做感兴趣的事,而要感兴趣地去做一切该做的事。   (2)自信是增加学习兴趣的动力。   (3)多问自己“为什么”。   (4)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地参加学习竞赛。   (5)肯定自己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   ◎全面认识知识的价值◎   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吗?这些都是中学生经常问到的一些问题。研究发现:514%的初中生和725%的高中生认为从学校学到的有些知识没用,他们对在校学到的知识的有用性提出了质疑。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又有什么用处呢?   (1)科学知识具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于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科学知识具有教育价值或育人价值,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知识是为了使一个人在接受文化财富之后,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使他们体验到一个聪明的、天才的劳动主宰者的尊严感、道德尊严感;学习知识也是为着实现智育的主要目标——发展智力。”   (3)学生在校的学习活动是为以后参加劳动或工作做准备的,也就是说,是为了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未完待续)
《光明网读书频道》2009年7月30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7:18 , Processed in 0.07069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