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研究 推广——行知小学主导性课题引领学校教科研的主要做法 |
来源:行知小学
|
行知小学坚持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整合,使教研、科研、陶研融为一体,促进教师发展,体现学校特色。《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学校的主导性课题,旨在通过生活化教育(生活化教学、生活化德育、生活化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探索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让学生“关注生活,增长才干,做一个真才实学的人”;“热爱生活,放飞心灵,做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锤炼一支具有生活化教育理念、较丰富生活化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进一步丰富学校“陶文化”的特色内涵。
在上级教科所和陶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经过多年的酝酿,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全体教师的慎重讨论和研究,起草了《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作为学校总课题申报立项,2008年9月被南湖区教规划办立项为2008年度区重点课题,市教规划办立项为市级规划课题。2008年11申报立项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2009年度规划课题,全体课题组成员倍受鼓舞,并决心一定要搞好本课题的研究。回顾近三年走过的历程,《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 学习是第一生产力
教师素质是课题研究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组教师的培训和学习。
加强专家引领。课题立项前邀请了市教科所原所长阮望兴所长的指导。课题立项后,课题组长陈文斌及课题组成员相继参加了省、市教科办组织的培训、学习活动,为课题的有效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2008年11月10日又邀请南湖区教研室朱德江副主任参与课题开题论证。2009年1月16日,我们请到了中陶会副秘书长,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朱建人副会长来校指导课题研究并作专题报告——《今天我们怎样学习陶行知》。2010年4月2日,邀请了嘉兴教育学院课程改革研究处副处长张建芳老师作专题报告——《从“生活教育”走向“综合实践”》。2010年8月20日,又一次邀请了朱建人处长参与结题研讨,指导提炼课题成果。
加强专业阅读。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生活教育》、《人民教育》、《上海教育科研》、《教育信息资料》、《南湖教育科研》等刊物,指导教师进行阅读,汲取鲜活的教学案例,灵活地拿来,巧妙应用于实践中;另外,我们还开展“共读一本书活动”,先后推荐了《陶行知全集》、《教师最需要什么》,要求每个教师首先进行个体解读、做好圈点批注、梳理好观点,做好读书笔记,写出心得体会;然后通过每两周一次的教师论坛进行交流。我们开展专业阅读,强调开展带有钻研性质的知性阅读,反对消遣性质的感性阅读,真正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 研究细化深入显特色
学校教科室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生活教育研究内涵,按总课题方案,组织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和个人特长,确定自己的子课题。要求教师们将教育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内容紧密结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活动方案的设计,或在具体操作过程之中,都充分体现课题研究的思想内涵。并能够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前阶段研究的不足之处,适时修订实施计划,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开展研究的两年中,课题组在每个学期初,都要经过讨论制定学期课题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有理论学习,有交流研究的心得体会、疑惑,还有商讨活动方案的设计、实践过程及有关本课题的活动评析等。两年内共进行了四次专题研讨。同时,教师们在努力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自己的工作实践经验,每学年至少撰写教育论文(心得)一篇,教学论文一篇。
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科研成果。学校先后立项了2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7个区级课题,形成了生活化教育的课题网。比如:《基于引导学生自我反思的不良行为矫正策略研究》、《速写生活小镜头习作指导研究》、《生活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实施有效性的调查研究》、《小学音乐生活化教学实践与研究》、《‘品德与生活’教学中培养学生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等等。与此同时,课题研究的质量不断提高,涌现了一批高水平的成果。总课题《小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嘉兴市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规划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子课题《生活教育理念下的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获南湖区区政府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速写生活小镜头习作指导研究》获得南湖区2009年“个人教学问题”专项课题成果一等奖,嘉兴市第七届教育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个人教学问题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画画写写的实践与研究》获得了南湖区2010年“个人教学问题”专项课题成果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 成果运用推广促发展
学校教育科研推广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所以它是最生动、最现实、最前沿的校本培训活动。我们以“成果推广”为载体,让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参加到具体的教育科研成果推广活动中,发挥全体教师的潜能。并在成果推广活动中学习和研究成果,在自己的实践中推广和完善这些成果。
如个人教学问题《速写生活小镜头习作指导研究》将研究成果在本校六年级三个平行班推广,获得同行的认可,使更多学生受益。因为这届孩子即将小学毕业,所以这次课题的推广实施以每周速写至少两篇习作,并作简单美化,至毕业前夕汇编成册,让每个孩子制作一本个人习作专辑,让每个孩子在速写生活小镜头习作中放飞心灵、感悟生活,留下美好记忆。
个人教学问题《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画画写写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的推广价值在于画画写写符合儿童的天性和思维特点,顺应了他们的心理发展规律,使写作真正成为“童心、童真、童趣的流露”,还作文教学以本色,为逐步平稳过渡到直接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该课题研究成果在本校二年级三个平行班推广,大大激发了二年级学生画写的兴趣,提高了写话水平,获得发展。
学校良好积极的学陶研陶教科研氛围,使教育科研工作成为了教师成长的摇篮。在研究中,教师收获了许多:
在“生活作文”研究推广活动中,我校朱老师在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上,上了作文课《品》,在省“领雁工程”活动中,上了作文展示课《悟》,并先后在海宁、秀洲、嘉善、桐乡等地分别上了生活作文展示课。
教学研究论文——“疏之导之用之----邂逅‘流行’,演绎精彩”发表于2009年《中国音乐》第三期。
教学研究论文——“调制孩子喜欢的‘心灵鸡汤’”发表于2010年第9期《教学月刊》。
学陶体会——“为师当学会‘尊重’与‘宽容’——读《四颗糖的故事》”发表于2010年第10期《教学月刊》。
学陶论文——“陶行知自治教育思想在班级建设中的运用”发表于《嘉兴教育》2010年第十期。
教学研究论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获嘉兴市三项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教学研究论文——“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应用生活创造生活”获南湖区三项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学陶心得——“用心领略教育的美丽”、“‘与人生为始终’的教育—学习陶行知的终生教育理论有感”和学陶论文“在劳力上劳心—实践陶行知道德教育思想的几点做法”、“融入生活元素彰显德育活力”四篇文章分获嘉兴市陶行知研究会2010学陶心得、论文一、二等奖。
一批善于思考的学者型教师队伍已然形成。把他们的课题成果,研究论文通过投稿发表证明其价值,又通过汇编成册,学校教师人手一册,提供学习范本,促进学校教师发展。(王芳萍报道)
|
|
|